「為何不可?」洪濤也懶得介紹,介紹了也是白搭。
別看黃蜂是個太監,但卻是個心氣挺高的太監,等級觀念尤為深重,平民百姓根本入不得他的眼,更不會做表面文章。
「這些天水虎翼的王大人來過多次,對我等三餐之事頗有微詞,埋怨每次這邊開飯,他營中便有人鼓譟,若是再加一菜,怕是會引來軍卒惦記。不瞞大官人,兩餐管飽足矣,斷不可像在府中一般。若是養刁了舌腹,以後再無處可尋夥計,反倒害了眾人。」
彭大的理由真的很奇特,中心思想就是兩點:第一每天吃三頓飯不利於團結,會被隔壁水虎翼的士兵們嫉妒;第二是擔心工匠們吃慣了三餐,以後無法適應別家的工作。
「……那就不加菜了,不過可以把炊餅改成酸餡,每人三個不算多吧?」洪濤眨巴眨巴眼,覺得彭大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應該說一半有理一半多餘。
自己不可能給禁軍也加餐,所以低調一些還是很應該的。但關於工匠們養刁了嘴的問題,不僅不是麻煩,還是優勢。
如果他們對多一餐飯這麼看重,豈不是大好事兒嘛。不用加薪升職、不用縮短工時增加假期、不用分房子就能留住員工的心,每天吃五頓自己都管的起。來吧,可勁兒招呼!
「這……這……」彭大已經讓駙馬折磨得無話可說了,炊餅改成了酸餡,這不還等於加個菜嘛。而且對於工匠們來說,還是炊餅加菜比較實惠,兩個炊餅總比三個菜包子容易飽人。
剛想再分辨分辨,突然看到蓮兒站在駙馬身後沖自己擠眉弄眼。老頭也不傻,這是駙馬的貼身丫鬟,肯定比自己了解駙馬的脾氣秉性,不讓說就不說了吧。
「不用替官人我心疼錢,只要活兒幹得好、幹得快,多吃一頓也是應該的。你現在就去和他們說清楚,工期每提前一天,每個人就能多得三十文工錢。不過我醜話可說在前面,不許湊合,如果查驗的時候發現了做工問題,一個問題每個人扣三十文。還有,在完工之前每多一個人受傷,同樣每人扣三十文!」
洪濤不擔心工人們能吃,也不太擔心他們的施工質量。這個年代還真沒有豆腐渣工程的概念,但凡是個正經工匠,哪怕這個活兒不幹了,這筆錢不掙了,也不會故意偷工減料糊弄事兒。
可洪濤擔心他們太仔細太認真,就像彭大做羽毛球拍和算盤似的,處處都要細扣,還全是裝飾性的玩意,一點意義都沒有。
至於說最後有關工傷的條款,純粹是出於洪大善人的私心。這一批工匠都是自己手把手教出來、鍛煉出來的,算是種子。
在把他們的剩餘價值全榨光之前,不光不許離開自己的企業,想死都是不可以滴,就算到了退休年齡,自己也得鼓動他們繼續發揮餘熱。
活兒可以不干,帶個徒弟啥的沒問題吧?務必做到讓每個人都戰鬥到最後一刻,死也得死在工作崗位上!洪扒皮的工錢就那麼好掙?飯就那麼好吃?養老金就那麼好拿?
「我等謝過大官人……」洪濤這幾條獎懲制度一出台,立刻引來了一片唏噓,然後灶台就變成了金鑾殿。只要有一個人跪了,剩下的不管樂意不樂意也得跟着跪,只是沒有高呼萬歲。
「嘿嘿嘿……不要多禮,快快起來吃飯,不可耽誤了工時。來,給我也來碗粥,炊餅只要半個。蓮兒,這半個你幫官人吃。你們誰餓誰自己拿碗,每人只准吃一個炊餅半碗粥。」
雖然洪濤不喜歡給別人下跪,但被人主動跪的滋味還是不錯的。看來這次收買人心的舉動還算成功,那就再加上一把火。光對員工好還不夠,還得和員工同吃同住才是全套嘛。同住暫時沒機會,那就先來個同吃。
可惜這次的舉動好像沒怎麼引起共鳴,除了蓮兒很不情願的接過半個冷冰冰的炊餅之外,朱八斤和黃蜂都沒捧場,就站在一邊看着駙馬表演。
「政治思想工作還得抓緊啊,覺悟太低!」米粥是熱乎的,炊餅也不硬,吃起來並沒什麼難以下咽的感覺,所以洪濤一邊吃一邊對這兩位手下做出了新的評價。
吃完了飯,該幹活的幹活,該巡視的還得巡視。洪濤也不是故意來這裏樹立大善人形象的,只是巧合,不發揮發揮覺得虧得慌。
但到了苛刻的時候洪扒皮還是洪扒皮,眼裏真不揉沙子。拿着圖紙把連彭大在內的五位木作、鐵作和石作大匠好一頓數落,問題依舊是老問題,無用功太多!
破齒輪上還刻花紋、石磨上還得專門雕出一片銘文、鐵軸就是鐵軸,幹嘛非在一頭弄個獸首呢?有這個功夫您多打一根不好嗎!
「手藝是否值錢,不在花紋是否精細、也不在篆刻是否漂亮、更不在澆鑄是否惟妙惟肖,而在於造出來的東西是否合用、是否能有新的突破。諸位如果想證明一下各自的手藝我也不攔着,來吧,看看這些圖,誰想試試嗎?成功了工錢翻倍,失敗了沒有懲罰!」
對於這個問題洪濤也清楚,自己不可能憑藉幾句話就讓他們大半輩子的習慣馬上改變,但該說還是得說。手藝不是這麼玩的,光追求那些旁枝末節是在浪費手藝。
可是怎麼讓這些工匠們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呢?光靠思想教育肯定事倍功半,他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三觀都定型了,與其諄諄教導,不如潛移默化。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多造點東西,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這次洪濤拿出來的是三種器物圖紙,還不是草圖,是不太標準但也還能湊合看的機加工圖紙。
說它不標準,是因為有些製圖符號可能不對,放到現代連個學徒工水平都夠不上。不過放到古代嘛,那就是無比精密的圖紙,已經精確到了毫米。
沒錯,不光製圖用的是後世的規格,連單位也改成了公制。為了讓工匠們能看懂,每份圖紙最後還附上了一張換算表。
工匠們暫時可以對照着兩種單位自己選擇,等他們逐漸習慣了公制單位之後,洪濤就不再費這個事兒了。
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公制單位有什麼優點,而是因為他自己腦子裏那些知識用的都是公制單位,全部換算成宋代度量衡單位的話工作量太大了。
可是讓古代工匠們去改變長久養成的習慣就容易嗎?確實不容易,可是沒辦法,洪濤的原則就是儘可能的自利,只要條件允許,獲利的必須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