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默默地想到,心下無比感嘆。
讓世家去體諒百姓確實很困難,讓世家收斂自己手段,以正直的面貌出現更是困難,但是再困難,和劉備現在展現出來的實力比起來,大概都無比的容易吧。
世家求的是生存,求的是更好的生存,而不是魚死網破的毀滅,在劉備絕對的強勢地位下,世家的善意是必須表露出來的,沒有這種善意,就沒有辦法生存。
正因為在這種強權的善意之下,世家的行為明顯的收斂了很多,亂世亂的是秩序,而當一個絕對強勢的勢力制定了秩序之後,那麼實際上就已經不再是亂世。
也就是說從天鼎入劉之後,實際上這天下已經不再是亂世了,而是再次回到了一個強權制定的規則之下!
不管是多麼苛刻的規則都比亂世沒有規則要好太多,更何況劉備制定的規則並算不上苛刻≤,相反只要願意痛改前非,劉備是願意接納的。
集體比個人更現實,集體的思考模式更接近理性,而個人總是更為感性一些,所以世家在生存和毀滅面前會選擇生存,而不是為了某一個飄渺虛無的可能去自找死路,也因此隨着劉備不依靠世家而崛起,世家的行為越的收斂了。
這也是這個時代逐漸趨於穩定的原因。當一個人用槍指着你的腦袋去逼你做好事的時候,你會去做嗎?尤其是在前面已經有一群自以為是的人倒下的情況下。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現在漢朝範圍之內的社會環境會趨於和諧或者說是趨於穩定的原因。因為最大盜匪支持者,最大的官匪勾結者。最大的土地兼併者都收斂了自己的動作,因為最強的一支勢力在清算這些。
一支強大到貌似已經可以拋開世家單幹的勢力,而且正在擺明車馬的去威脅世家,讓世家停止現在危險的舉動,然後用「以德服人」的手法去解決矛盾。
好吧,陳曦承認自己的「以德服人」全部建立在實力巨大的差別上,最明顯的一點就在於曾經去潁川拜訪時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並沒有任何的不同,但是那個時候怎麼說都沒有人聽,而現在隨便說別人都能理解。
同樣。很多計謀在己方實力略弱於對方,或者相差無幾的時候非常難以破解,但是當實力遠遠過對方的時候,任你萬般詭計,我一力破之!
就像兗州那次,沮授的算計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陳曦根本沒有任何的思考直接去攻擊沮授,因為無所謂,就算都是敵人也不擔心會失敗。那有什麼可擔心的?
同樣就如法正伐豫州,每一步都無比精確,甚至自認為攜荊州,益州。諸葛三分之力,一氣就能滅掉孫策,甚至退一步。滅不了,也能斷了孫策現在的蒸蒸日上的氣勢。但是結果呢?
周瑜確實按着法正的路走了,但是孫策戰術逆推了戰略。直接暴掉了益州大軍,反手周瑜將整個荊州拿下,可以說若非蒯越掘長江水淹荊襄,周瑜絕對有餘力起兵奪回豫州,那一戰周瑜,法正都贏了,就荊州輸了。
雙方謀臣統帥到底誰強誰弱,實際上只看勝敗是看不出來的,王翦戰李牧,五戰而三勝,並不代表王翦比李牧更強啊,弱勢兵力靠的是奇謀,而強勢的時候以正兵取勝才是最簡單的。
這也就是所謂的強弱之勢,很明顯劉備真的很強很強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太多的世家懂得低頭,當然向袁術那種純粹是犯二的傢伙需要剔除不算,曹家,夏侯家,孫家,周家那些前來探聽情報的也需要剔除。
可就算如此,依舊有三成的世家沒有前來,這些人並非是曹操或者孫策的死忠,他們沒來的原因也同樣簡單,說的好聽點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說難聽點叫做食古不化,打算被歷史車輪碾碎。
這也是陳曦對於能來七成,好吧,後來又走了一部分,只剩下六成了,不管這六成世家抱着什麼樣的心態,至少他們願意被陳曦在強權的支持下進行「以德服人」!
既然已經來了,也已經低頭了,那這些世家也就做好了聽陳曦指揮的打算了,既然已經為了生存下去低頭了,那何必還要直挺着腰板。
陳曦想要和諧,那麼已經到了這個程度的世家自然願意給陳曦展現世家的和諧,對於世家來說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過的更好,如果沒有這個時候的蟄伏,沒有了現在談何未來。
這同樣也是陳曦給世家甜頭的原因,他要的不是白眼狼,只要還是人那就有協調的可能,而趁着世家現在低頭的時候,讓世家真心接受劉備制定的規則,並且從規則之中享受到好處。
當然這其中肯定還會有人跳出來,不過有雨露,自然也會有雷霆,兩手準備都不需要陳曦做了,智囊團啊,一個完整的足夠應對任何突事件的智囊團。
在親眼見到劉備治下完整的基礎建設,以及分配合理的水利網絡,還有惠及各處的教育制度,周瑜就倍感壓抑,對於世家的行為也瞬間洞若觀火。
周瑜心下已經有了準備,
月初求月票,有的投一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