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使勁搖了一陣扇子,忽然展顏笑道:「此事甚易,把兩根香同時點上,一根雙頭齊燃,一根只點單頭。 這樣第一根燒完的時候正好是過了兩刻,而第二根剛好燒過了一半,這時再把第二根兩頭都點上,等這根也燃燒完畢,剩下的時間恰好是一刻鐘。」
周瑜和司馬懿都是眼珠一轉就想到了其中關竅,秋明卻想了好一會才勉強想出點頭緒,至於大喬更是想了老半天還沒弄明白,氣得咬牙盯住諸葛亮直揮小拳頭。
不但大喬一副恨得牙痒痒的樣子,秋明心裏也是有點毛毛的,這麼一個變態的學生,自己真的能鎮得住場子嗎?秋明搜腸刮肚,終於想出來一個點子。他微笑着走進院子,一群男孩女孩紛紛向他問好。
秋明一一點頭微笑回應着,最後來到諸葛亮面前,認真地看了他一會,忽然問道:「孔明,你這把破扇子哪來的?」
諸葛亮本來做好了準備應付秋明的詰難,卻被他問出的這個問題弄得措手不及,有些慌張地道:「這是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被三弟扯壞了一點而已,也稱不上什麼破扇子。」
秋明繼續笑道:「剛才我在外面看你們玩的遊戲似乎很有趣,你們現在人多了,有些爭執吵鬧是難免的。這樣吧,我也有個小問題,誰能答得上來的,就做這裏的孩子王好不好?」
一句話說得這些孩子們都是眼中放光,大喬更是偷偷地拉着秋明道:「老師,你就問我哥哥叫什麼名字好不好?」秋明啼笑皆非,捏了捏她的小鼻子。
周瑜拍了拍手:「不過是二桃殺三士的伎倆而已,沒什麼稀奇。」不過他也目光炯炯地緊盯着秋明的嘴,生怕漏掉了一個字,就連諸葛亮也降下了搖扇子的度。
秋明等全場安靜下來,才緩緩道:「一個錢可以買一桃,三個桃核可以換一桃,現在給你十個錢,問你最多能吃到幾個桃?」
大喬馬上大聲道:「一個錢買一桃,十個錢剛好十個桃,我先說的,我是孩子王。」她馬上現大家都在面色古怪地望着自己,驚訝地道:「怎麼,我說的不對嗎?」
小喬拉拉她的衣角:「姐姐,還有桃核呢,三個桃核可以換一個桃的。」
大喬馬上露出尷尬之色道:「哦,對對,我這是百密一疏了。」
吳班深深吸了一口氣,兩條小青龍倏爾不見,他扳着指頭念念有詞道:「一個兩個三個……,十個桃核又可以換三個桃,我可以吃到十三個桃。」
周瑜嘆了口氣:「不用算了,十四個桃。」諸葛亮的扇子忽然停止了搖動,呆呆地望了周瑜一會,也嘆口氣道:「既然你不肯做,我又何必獲此污名呢,我也是十四個。」
司馬懿看看周瑜,又看看諸葛亮,臉上笑得好象開了花一樣:「你們都算的是十四個呀,怎麼我能吃到十五個呢?」
吳班又深吸一口氣:「原來那三個桃吃完,桃核可以再換一個桃,不過最後只有兩個桃核了,怎麼能有十五個呢?」
司馬懿得意地笑道:「可以找賣桃的老闆再拿一個桃核,湊三個核換個桃,吃完後把桃核再還給老闆,不就十五個了嗎?」
吳班想了想,問道:「可是那老闆也不是傻子,也什麼要給你一個桃核呢?」
司馬懿不耐煩地道:「這你就不用管了,偷也好搶也好騙也好,反正拿他一個桃核,最後又還他一個桃核,他又沒損失,有什麼問題?」他轉身問秋明道:「師丈,我吃的桃子最多,我就是孩子王了吧?」
秋明看見這一班孩子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恍然大悟,周瑜和諸葛亮卻是各自冷笑,不由得暗中嘆息不已,你們雖然捷才智計不輸給司馬懿,可是終究不如他能忍能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所以他能成為晉宣帝,你們兩個就只能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秋明拍了拍手:「好的呀,這一班男孩女孩以後都要去鄧州學校里求學的,仲達你既然勝了此局,就委任你做第一任的班長吧。」司馬懿歡天喜地地向周瑜炫耀,周瑜卻板着臉不理他。
秋明看孩子們又開始玩鬧起來,就把諸葛亮帶到無人的地方詢問究竟。諸葛亮再是智計過人,終究不過是個四五歲的孩子,一說到父母家人就開始雙眼垂淚,對秋明詳細說出了家裏的情況。
原來泰山郡丞諸葛珪上次對烏桓王子蹋頓產生了疑心,還帶人一路追到了鄧州。這件事引得泰山太守張舉大為不滿,幾次明里暗裏下手要除去諸葛珪,幸好有人通風報信才逃得性命。為了自保,諸葛珪也到處收集張舉勾結外虜圖謀不軌的證據,泰山郡的太守和郡丞互相攻訐,勾心鬥角,郡內一片烏煙瘴氣。
由於張舉在朝中連絡有親,諸葛珪數份彈劾他的奏章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毫無消息,諸葛珪立刻知道形勢不妙。為了家人的安全,他只好讓親弟諸葛玄把幾個兒子先帶去琅琊祖居暫避風頭。正好廖化一行經過泰山,諸葛珪本着狡兔三窟的打算,而且想着有鄭玄在旁邊,張舉也不敢對諸葛亮動手,就把這個二兒子送到秋明這裏來了。
秋明看見諸葛亮滿臉的悲傷,寬慰他道:「別傷心了,你父親吉人天相,不會有事的。而且那張舉倒行逆施,已經蹦達不了幾年了,不用太擔心他。」話雖如此說,秋明卻記不起張舉到底是哪年起兵造反的,說不定諸葛珪就是死在他手裏的也未可知。
看見諸葛亮收起悲容,一本正經地向自己行起拜師大禮,秋明頓時喜翻了心,幾乎要懷疑身在夢中。這可是諸葛亮哎,古往今來盛傳的中華第一智者,自己居然成了他的老師,看來即使今後自己什麼都不做,也會要青史留名光焰萬丈了。
秋明正在搖頭晃腦地得意,廖化急匆匆找了過來,說有緊急軍情找他去商議。秋明心知有異,又安慰了諸葛亮幾句就跟着廖化趕往中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