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拿下來之後,皇帝大臣又被一網抓住了大半,金國基本上算是垮了,剩下一些散兵游勇已經不足為慮。王金龍安排郭靖、楊康各領一支部隊,再配備上參謀,去征討金國境內不肯降服的勢力。他們雖然還很年輕,但為了鍛煉他們的能力,王金龍還是這麼安排了。
至於抓到的那些王公大臣,只要不是罪大惡極,或者心懷不忿,還想着找機會復辟的,就放了他們一馬,甚至允許他們保留部分財產,讓他們得以安度餘生。
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完顏洪烈都不在赦免的範圍之內。這傢伙這次終於無處可逃了,自知不可能在王金龍手中活命,乾脆自己點了把火,將自己燒的面目全非。他企圖讓王金龍無法確認自己已經死亡,還要下大力氣滿天下去追捕他,平白的浪費人力財力。這算是他最後的報復了。
可惜他太高看自己了,以前他是金國的六王爺,手裏好歹有些權勢,才能給王金龍造成一些麻煩。現在金國都沒了,他這個六王爺也就成了廢物,還有什麼值得在意的?何況他行事還不夠周密,在自殺的時候,恰好被一個宮人看到了,確認死的就是他,王金龍還費那麼大力氣幹嘛?
在王金龍大肆跑馬圈地的時候,蒙古和南宋也都動了起來。金國皇帝送出的那幾封請援詔書還是起作用了,兩個國家都決定出兵增援。即使金國已經被滅了,也不能讓王金龍順順噹噹的接收金國的遺產。
接到這個情報,王金龍不敢怠慢,立即派陸乘風去南面,抵擋南宋的入侵,郭靖、黃蓉輔助。自己則親自迎戰蒙古,帶上了楊康、許大錘、丁立。穆念慈則依然坐鎮後方,總攬所有的後勤事務。
南方沒什麼好說的,臨安小朝廷明明有錢有人,可打仗從來打不贏。何況王金龍的生意大部分在南方,佈下了無數商業節點,關鍵時刻都能轉變成情報機構使用。再加上還有史彌遠這個天字第一號的內鬼,打起來真是不要太輕鬆。除了一開始突然出兵佔了點便宜之外,陸乘風、郭靖、黃蓉一到,立即打的他們鬼哭狼嚎,甚至一口氣達到了臨安,嚇的皇帝、大臣們集體出逃。
從某個方面來說,南宋朝廷的血性,比金國要差得遠。當初王金龍包圍中都的時候,金國的皇帝、大臣們,不是沒有機會逃跑。可他們選擇了留下堅守,等待四方援軍。這個決定在事後看來是錯誤的,可也不能否定他們的勇氣。
而南宋就正好相反了,被金國打斷過一次脊樑,再次出現都城被圍的情況時,立即撒丫子就跑,毫不猶豫。這麼做雖然暫時保住了朝廷的存在,可也讓全國軍民的士氣一落千丈,大批大批的投降也就順理成章了。
南宋朝廷一路南逃,他們逃到哪裏,陸乘風他們就追到哪裏,一邊追一邊順手接收地盤。由於這次推翻朝廷的不是外族,而是同為漢人的王金龍勢力,接收了地盤後也不會大肆殺戮,而以安撫為主,所以地盤接收的很順利,基本上沒出什麼亂子。逃亡的南宋朝廷也受到影響,越逃隊伍越小,最後只剩了了幾個死忠之人跟隨。
和南方的順風順水相比,北方的戰事就比較艱難了。成吉思汗出於對王金龍的重視,臨時取消了對花剌子模的征討,將所有兵力都集中起來,足有三十萬大軍,南下攻打王金龍。
如果王金龍只有一個人,他完全可以不和蒙古大軍正面對抗,用游擊、騷擾的方式進退自如。但現在他是一國首腦了,手下也有二十多萬大軍,就沒法到處跑了,只能用兵法來應付。
幸好王金龍早就將武穆遺書當成了教材,教出了不少軍事人才,又用參謀制度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對付起蒙古大軍來倒也不落下風。只是兵力上的劣勢不是那麼好抹平的,尤其蒙古大軍都是騎兵,來去如風,即使打贏了也很難殲滅,因此王金龍一直落在下風,但短時間內也沒有落敗之虞。
王金龍手下的軍隊,雖然訓練非常刻苦,裝備也很精良,但有一個弱點無法掩蓋,就是從沒經歷過真正的大戰。之前打金國時太過順利,也就比武裝越野稍微麻煩點,真正的硬仗都被收攏的雜兵打了。現在遇到蒙古大軍,可就是硬碰硬的大戰了,這個弱點讓他們損失不小。
要是繼續這麼打下去,王金龍手下的軍隊當然能鍛煉成百戰精銳,可到時候還能剩下多少人就不好說了。因此王金龍決定換個戰術,直接對成吉思汗進行斬首。
成吉思汗也知道王金龍的武功極高,早就防備他玩兒刺殺,所以即使在軍營中,也設置了種種防範措施。親兵日夜守衛是常規手段,帥帳也被立在那當幌子,真身不在裏面,而是躲在另一處不起眼的帳篷里,有事稟報也是用銅管傳聲,像打電話一樣。至於銅管通到哪裏,只有極少數幾個心腹知道,別人都不清楚。
這已經是最嚴密的防禦手段了,如果再躲的遠點,就沒法指揮大軍了,也只能如此了。
手段雖然粗糙了點,可王金龍也不是精通刺殺的殺手,武功高不代表做什麼事都能一帆風順。第一次刺殺就失敗了,殺穿了不知道多少層防禦,好不容易衝進帥帳,才發現成吉思汗根本就不在這裏,白費勁了。
第二次有了準備,抓住一個剛從帥帳匯報完出來的大將,用移魂大法詢問成吉思汗是否在帳內,才知道這個大將是通過銅管和成吉思汗對話的。
用銅管通話,距離肯定不能太遠,於是王金龍就在周圍挨個帳篷找了起來。可惜還沒等找到,就再次被人發現了,只能大戰一場後撤退。第二次刺殺,依然失敗了。
第三次刺殺,終於讓王金龍找到了成吉思汗的藏身之處。這傢伙確實詭詐,他藏身的地方不在其他營帳,而是臨時挖出的一個地下室。一般人只會在地面上找,誰想到他會躲在地下?
然而這一次依然沒能殺掉成吉思汗,因為前兩次刺殺,已經給他提了醒,早早的轉移了,頂替他在這裏指揮大軍的,是手下大將木華黎。王金龍只能取了木華黎的性命,總算是沒有空手而歸。
木華黎是歷史上蒙古開國四傑之一,是成吉思汗重要臂助。把他幹掉,足夠成吉思汗心疼好久了。接下來的大戰也顯示出成吉思汗暴怒的情緒,驅趕着大批擄掠來的雜兵瘋狂進攻,像是要用屍體活埋了王金龍一樣。
這種殘酷的戰鬥,是最鍛煉的軍隊的,也是傷亡最慘重的。王金龍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手下傷亡的太多,於是白天披掛上陣,始終戰鬥在最前線,晚上則繼續刺殺,試圖阻止成吉思汗的瘋狂。
也不知道是誰給成吉思汗出的主意,以前的蒙古軍營雖說還算有序,但實際上依然有不少漏洞。王金龍幾次刺殺後,成吉思汗也學乖了,竟然按照漢人的紮營方式佈防了。
和蒙古人粗放的紮營方式不同,漢人的軍隊再紮營時,是非常講究的,不但要注重防禦,還要兼顧交通順暢、防火防盜、層次分明等等。這麼做的好處,別的且不說,起碼讓王金龍的潛入變的幾乎不可能了。每一排帳篷都是一道防線,要從最外圍進入到最中心,至少需要越過十幾道防線。在這麼多眼睛的情況下,就算是王金龍,也很難無聲無息的越過。
當然,這樣的紮營方式太繁瑣,連漢人軍隊都很少有能做到的,而且也不適合蒙古人。他們原本的紮營方式雖然粗陋,但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出擊方便。只要一聲令下,可以直接將營地當做出擊陣地。現在就不行了,必須先出了營地,才能排開陣勢,否則就會擠成一團。
但為了防備王金龍的刺殺,也只能如此了,否則成吉思汗睡不安枕,仗就不用打了。
既然刺殺成吉思汗變的不可能了,王金龍只好改變目標。殺不了最大個的,殺小的總可以吧?木華黎之類的大將找不到,萬夫長、千夫長什麼的也可以。實在不行,百夫長也不介意順手幹掉。
這麼做顯得有點跌份兒,王金龍堂堂一國首腦,弄好了將來是要當皇帝的,居然充當刺客去刺殺百夫長,太沒面子了,說出去讓人笑話。然而王金龍是個不在乎面子的傢伙,不但不覺得跌份兒,反而興致勃勃。
王金龍這麼做當然有他的道理,早在當特種兵的時候就學過這一類的理論,一支軍隊中,最高指揮官固然重要,下面的中層、基層指揮官同樣重要。沒有了中低層指揮官,再高明的戰略戰術都實施不下去。
十幾天之後,王金龍大肆刺殺蒙古軍官的效果顯現出來了,蒙古大軍有些調動不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