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荀躒成為正卿
李然點了點頭:
「所以說……這豈不是將軍的一個可趁之機?衛國乃為姬姓上國,如今卻親近趙氏小宗,反而冷落趙氏大宗。將軍何不以此為由,問責於趙午?!」
趙鞅聞言,卻是有些猶豫:
「上次圍衛之時,鞅便是按照先生之策,派了二人前去衛國盟誓,卻誰料那兩個人竟也是范鞅派來的奸細!而我也因此是得罪了衛國,加上如今衛太子滯留在了我們趙氏……衛國此舉其實也無疑是對我趙氏大宗表達其不滿,而且,這背後恐亦是有要拉攏邯鄲,親近范氏之意!」
「所以,若是要求邯鄲歸還巧工……雖可作為一個藉口,不過到底該如何去做,鞅這心裏,卻並沒有底氣啊……」
李然又問道:
「不知趙午現如今身在何處?」
趙鞅回答道:
「就在邯鄲!」
李然思索一陣,開口道:
「此衛國五百工,之前只言是送於趙氏的,卻並未明說是送於邯鄲!將軍可以此為由先讓趙午差人將那五百巧工送至晉陽!他若是答應,那麼邯鄲氏必將自絕於衛國,甚至可能自絕於范氏和中行氏!」
「他們若是不答應……將軍可就此問責於他,並是以宗主的身份召他前來,施以懲處!」
趙鞅聞言,不禁是點頭道:
「嗯……先生所言甚是!」
於是,趙鞅當即便以趙氏宗主的身份,下了一道命令。是讓邯鄲趙午,將那衛國所贈送的五百巧工盡數要歸於晉陽,否則就要質問其責。
趙鞅命人將這道詔令下達,又讓尹鐸和董安於先行回到了晉陽,開始籌備李然下一步的計劃。
而後,又是接連數日,趙鞅於朝議之上,對晉侯午是禮敬有加。
甚至還會把國內的一些看似棘手的問題,拿來讓晉侯午參與決斷!
而另一方面,只因范吉射還是過於年輕,卻還始終不明白趙鞅的用意。
不過,老奸巨猾的中行寅,卻是從中漸漸是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
又過得幾天,趙鞅在早朝之時,竟是突然提出要讓荀躒接替自己,成為晉國的正卿!
他的這一舉動,卻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不由為之一怔。
就連荀躒本人,也都有些迷糊。
荀氏和趙氏雖沒有仇怨,卻也並無瓜葛,相處也一直都很是平淡。
甚至,當范鞅還在世的時候,荀躒當年還會在背地裏與范鞅是暗通款曲,做出一些欺壓趙氏的事情。
就譬如當年王子朝之亂,趙鞅在荀躒的慫恿之下,一時可謂是鋒芒畢露。
使得趙鞅也由此是得罪了周王室內不少的人。而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李然的尊師萇弘。
所以,如今趙鞅非但不與荀氏結怨,甚至還主動讓出中軍將的位置。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對於荀躒來說,卻是始料不及的。
「啊呀!中軍何故如此說?實在是令在下羞愧難當啊!」
趙鞅卻是躬身言道:
「在下年輕氣盛,中軍之職,非其能者不能居之!在下無才,實不能擔此重任!而荀大夫當年便對先君是敬重有加,也曾立下過赫赫戰功!如今擔任正卿,本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怎麼能說是有愧?」
荀躒如今雖是身居中軍佐的位置,但是其家族的聲望如果要跟晉國的那些個常青藤家族相比,卻依舊是有所不及的。
而且,荀氏作為昔日中行氏的附庸,他們也一直擔心日後中行氏會像對待程氏那樣,對自己是圖謀不軌。
所以,荀氏一族,在行事風格上,相比於其他晉國大族,那都是要低調上許多的。
而晉侯午,見趙鞅都如此說了,而且這表面上看起來,六卿之間竟一時如此的「有愛」,他這個當國君的,自然也是面上有光,於是他不禁是點了點頭:
「嗯,趙卿言之有理,正卿一職,荀卿是當之無愧!既如此,那就如此決定了吧!」
中行寅見狀,卻忍不住說道:
「稟君上,臣有異議!」
晉侯午望去,但見是中行寅出列,便是說道:
「哦?卿有何言論?但說無妨!」
只見中行寅是一個稽首俯身道:
「荀大夫的中軍之位,是按照當年的約定而為之,其實按其戰功,決難勝任!而且,荀大夫為人溫文爾雅,文勝其質,恐日後將對我晉國的形象不利!如今正值我晉國多事之秋,若是讓他擔任此要職,只怕眾心難服啊!」
「此事畢竟關乎我晉國之未來,所以……還望君上三思!」
晉侯午聞言,卻是偷偷看了一眼趙鞅。但見趙鞅竟是不動神色,晉侯午便也是領會其意,先一個擺手,並是直接言道:
「中行大夫的意思是……荀卿他無法勝任中軍一職咯?」
這時,又見韓不信是站了出來說話:
「君上,荀大夫當年也是頗有戰功的。昔日王子朝之亂,荀躒奉詔入周室以靖其難,又豈能說荀大夫沒有戰功?」
「依在下看來,是有些人在那看不慣自己的同宗姓氏,本來在自己之下,如今卻要舉其之上了吧?!」
這一番話可謂是直指中行寅,中行寅臉色一變。范吉射則是出列道:
「君上,如今我晉國可謂是內憂外患,荀大夫為人處事自是極好的,但是委以中軍將一職,恐怕並不合適!」
這時,趙鞅終於是開了腔,他不由是冷笑一聲道:
「荀大夫既能深得君上信任,作為中軍將執掌晉國又有什麼問題?天下皆知我趙氏和荀氏素無瓜葛,荀大夫年長於我,且為人沉穩,善忍。《書》云:『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荀大夫兢兢業業,對晉室又瀝膽墮肝,忠心耿耿!讓其擔當中軍一職,又有何不可?」
眾人聽得此言,不禁是全都側目看向了趙鞅。
只因這一番言論,從趙鞅的口中說出,實在是太過於奇怪了。
在此之前,趙鞅作為一屆行伍將才的形象。當他立在朝堂之上,卻往往都是沉默寡言的。
而且,之後因為他又被命為中軍將,所以其一言一行都不得不端着。而這樣的身份,對趙鞅而言雖是殊榮,但更多的是一種束縛。
但如今的趙鞅,非但舉止得體,落落大方,甚至說話都說得這麼高水平。
這不由是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中行寅聞言,同為打戎狄行伍出身的他,也不由是支吾了一下。
而魏侈這時更是趁機言道:
「臣以為趙鞅所言極是!正所謂『君子含垢,天之道也!』荀躒善於安內,正是如今我晉國所需要的!」
隨後,只見趙鞅出列,並是同樣朝着晉侯稽首道:
「一切還請君上速決!」
晉侯午聞言,不由是端坐了起來,並乾咳了一聲:
「善……趙卿有此謙讓之風,實乃寡人之幸,寡人又豈能忤逆了趙卿的好意?」
「寡人如今心意已決,從今往後,便由荀卿主政,希望荀卿日後能夠克勤克儉,替寡人分憂!」
就此,荀躒成為晉國的正卿。
而荀氏,自從智武子荀罃(ying)之後,在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沉浮之後,居然在機緣巧合之下,又再一次迎來了自己家族的巔峰時刻!
而中行寅和范吉射,卻都被趙鞅今天的這一出給搞得有點懵。
在退朝的時候,二人均是憤憤不平。一起出得宮門,左右看了看,見並無旁人,中行寅憤憤言道:
「趙鞅……真是欺人太甚!」
而范吉射卻是對此不以為然:
「不過是讓荀躒成為了正卿,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中行寅眯了一下眼睛:
「此事……恐怕沒有那麼簡單!你沒發現嗎?趙鞅自從去了一趟成周之後,言行舉止都極為反常!」
范吉射卻依舊甚是輕蔑的回道:
「哼!他呀!終究不過是個淺智的莽夫罷了!年少之時,我們兄弟二人還曾與此子接近過,那時候他還是趙氏中最為貪玩的子嗣!哪有半分能有出息的模樣?」
中行寅嘆息道:
「只怕其背後是有能人指點!如今這朝堂之上,趙鞅的話是越來越多了,而且每每遇到難決之事,他都會讓國君參與!此舉……意味頗深,不可不防吶!」
「更何況,如今趙鞅又拋磚引玉,以自己得來不易的正卿之位是拱手相讓!如此拉攏荀氏……又豈能沒有後手?!」
范吉射聞言,不由是點了點頭,並言道:
「那……是否應該與荀躒好好聊一聊了?」
還沒等中行寅回話,二人卻突然發現趙鞅和荀躒居然是有說有笑的從宮裏往外走。
中行寅見狀,不由是冷哼了一聲:
「哼!不過一小小的旁支,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中行寅轉身便走,范吉射也裝作沒有看到他們,只低着腦袋上了馬車。
而趙鞅和荀躒,其實也早就看到了中行寅和范吉射,自然也察覺到他們是有意迴避。
荀躒便是故意大聲與趙鞅答謝道:
「呵呵,今日之事,多謝趙大夫成全!」
趙鞅卻是笑道:
「呵呵,你我同朝為官,平靖周室之時,又與大夫結下了軍旅情誼,這可非其他人所能夠比擬的啊!」
「而且,我趙鞅確是不才,難當此重任!昔日我趙氏祖上有三讓之德,而成就了我趙氏如今的功業。我趙氏先祖趙衰曾有言:『《詩》《書》,義之府也;禮樂,德之則也!德、義,乃利之本也』。我趙鞅無才,雖不能通禮樂,但也願從祖上三讓之德啊!」
荀躒聞言,不禁是苦笑道:
「趙大人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大人此番格局,絕非常人所能比擬!更何況是比起某些人來……呵呵……」
荀躒一邊感慨,一邊是望向了中行寅的馬車,並甚是不屑的撇了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