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聖靈飛羽」打賞兼催更,這次的更新票終於拿到了哈哈~)
要說這年輕將領,他姓趙名雲字子龍,本乃是冀州常山郡人,出身也倒平常,就是一個山村普通人家,不過據說他曾經拜在蓬萊槍神散人童淵童雄付的門下,乃其關門弟子,同時也是那益州從事賈龍手下張任和「北地槍王」張繡的師弟。
槍神散人神出鬼沒、趙雲拜師時張任和張繡也都已出師,大家也就無法求證,再加上當事人趙雲對此始終不置可否,誰也不知道此事真假,不過趙雲手中這槍,確實像極了童淵打造的名槍「百鳥朝鳳」,而其槍法也是講求靈變詭異,與槍神一脈可謂是如出一轍。
不過不管怎麼說,趙雲因着張繡與童淵的名氣,在目前還沒有名聞天下的標誌性一戰的情況下,卻已經為不少人所知,當然暫時還只局限在幽州。
按說這趙雲乃是冀州人,現在冀州牧韓馥聽從沮授建議廣發招賢帖,這趙雲應當應邀前去才是,但他偏偏來到了與韓馥不對付的幽州牧公孫瓚手下,這其中自然是有故事地。
話說初平元年七月初袁紹軍與公孫軍在真定縣城發生了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兩方諸侯勢力居然在第三方諸侯的地盤上打起來了,這可真是天大的笑話,但偏偏在冀州這塊堪稱漢末這段時期里最神奇的地方,一切皆有可能,這也沒什麼奇怪地。
那麼雙方為什麼會相遇呢?這就要說到冀州牧韓馥,自從接受朝廷冊封之後,韓馥在河北這一塊兒相當不受待見,本來和他聯合一起討伐袁紹的公孫瓚也因此現在和他徹底離心,而袁紹和他原本就不對付,他也看袁紹不順眼,兩人就沒有和平相處的可能。
這時雖然公孫與袁兩方勢力並未聯合,但韓馥知道這也是一個趨勢,如果到那時候他才有所反應那也未免太晚,更是危險,所以由別駕沮授建議,他做出了引誘公孫瓚軍隊和袁紹軍發生火併的計劃,以期達到激化他們之間矛盾、破壞他們聯合可能,為自己創造一個比較安穩的環境。
同時還考慮到,這個火併的地點最好還是在他的地盤內,或者至不濟也要靠近他的地盤,這樣子他到時候才能夠站住大義的層面上去指責兩人,同時又能撇清自己坐山觀虎鬥,又能尋找合適的時機向他們任意一個下手,反正隨時可以拿出這個藉口來。
不過韓馥有沮授,袁紹也有田豐,而且因為現在河北局勢並不明朗,洛陽更有董卓時時在背後虎視眈眈無形中製造壓力,所以袁紹也沒有變得那麼獨斷專行、剛愎自用,對于田豐信任有加,而且委以重用,其實袁紹手下謀士可不止田元皓一人,他目下器重的謀士還有許攸、陳琳、逢紀和郭圖四人,這四人各有特點,如許攸雖然貪小財但小計謀不錯,偶爾也有靈光一閃,陳琳作文一絕於人心上也自有其獨到理解,逢紀和郭圖更都是有能為一方的能力地,四人真要合作起來卻也能為袁紹帶來不少思路上的益處,這樣袁紹自然不會被眼前韓馥刻意製造的假象所蒙蔽;而公孫瓚雖然手下沒有謀士能夠為他剖析利害,但他自己也不是笨人,要不然也沒法在河北與韓馥、袁紹分庭抗禮,可以說對於沮授和韓馥的行為和心思他們兩方基本都摸透了,按理說也不應該會中招。
可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沒有辦法按理來說,尤其是作為袁紹和公孫瓚這樣的大頭頭,他們不能夠顧及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不可能將手底下的將士全都管住,而韓馥方只是略施手段就讓雙方兩支人馬在這冀州常山郡的真定縣遭遇,然後加上他們的從中挑唆這場戰鬥發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其實這一場戰鬥規模並不大,也就是公孫瓚手下數百輕騎與袁紹軍近兩千普通步兵相遭遇,雙方本來之前就積累了不小的仇恨,仇人見面那是分外眼紅,更加之韓馥方的挑撥離間,最終就連一句場面話都懶得多說,直接刀兵相向。
公孫瓚手下這數百輕騎雖然是精銳騎兵,但在之前就受到了來自於冀州牧韓馥手下軍隊的襲擾,剩餘所能發揮出來的戰鬥力遠低於尋常,所以他們在剛開始還能仗着騎兵優勢衝鋒幾陣將兩千袁紹軍陣型沖得稀巴爛,但隨着袁紹軍逐漸穩定下來,雙方一僵持就成了公孫軍的弱勢,結果反而變成了兩千步兵圍攻這數百輕騎,因此最終這數百輕騎就在這一場小規模遭遇戰中全軍覆沒,儘管那兩千袁紹軍也是自傷八百,可一次性損失這麼多精銳也可以說是公孫瓚勢力自虎牢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損失了,雖然沒有傷筋動骨可也是顏面大失、士氣受損,公孫瓚自然憤怒,不管是對於始作俑者韓馥還是和他同樣是受害者的袁紹。
但這些還不夠,僅僅如此公孫瓚僅是憤怒卻未必會和袁紹徹底決裂,而最關鍵的是這場戰鬥中,公孫瓚之弟公孫越死於流矢下,如此韓馥的目的便算達到,哪怕公孫瓚還能保持理智不會立即和袁紹交戰復仇,但他們之間聯合的可能性卻被大大削弱。
不過公孫越的死對於袁紹來說或許不算什麼,就算公孫瓚想要幫親弟報仇,卻也要有那個實力對付得了袁紹才行,更何況現在的冀州牧韓馥對於公孫瓚也有不滿,而且也有意維持現在這種平衡,說不得也會從中阻撓,可公孫越死在哪裏不好,偏偏是死在了真定縣趙雲的那個村子裏,公孫瓚要想,完全有可能將此遷怒於這個村子裏的人,惹到這麼一個諸侯,這對他們絕對是災難性的一點。
最後為了自保,同時也是一直以來就頗為敬重公孫瓚這等鎮守邊疆、抵禦異族之人,趙雲背井離鄉、離開冀州千里迢迢趕來幽州投奔了公孫瓚,這便是他現在之所以出現在這裏的真正原因所在。
當時公孫瓚之子公孫續也曾經懷疑過趙雲的心思,畢竟韓馥在冀州的名望不低,他頒發的招賢令對於有心投奔之人的吸引力更是不小,還有沮授這個名聲極好的冀州大臣組織,可以說趙雲這樣捨近求遠是正常人都會懷疑。
只是趙雲當時卻說,他仰慕的乃是真正頂天立地、保家安民的英雄人物,不說冀州的韓馥,就是目前勢力最大的洛陽董卓都完全不夠格,而幽州公孫瓚雖然看起來比不上袁紹,但他作為幽州牧,以前作為北平太守,堅立大漢塞外,戍守邊界之地,才是他真正尋求的明主,而且他說的也確實是事實,這也是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從每每與烏丸戰鬥時趙雲就特別拼命也可以看出來。
雖然公孫瓚也未必全相信趙雲的話,但聽得很舒服,而且之後趙雲也直接坦誠自己更多是為了向「二將軍」(公孫越)贖罪,以免了自己那個村子裏的災禍,希望公孫將軍不要遷怒於人。
趙雲確實實力超群,公孫瓚也是一個愛才之人,而且他也不像他兒子公孫續那樣有滅村的特殊愛好,用一個無所謂的交換條件得到這麼一員猛將何樂而不為?
由是,趙雲才入公孫瓚麾下,成為幽州軍白馬義從其中一員。
不過雖然公孫瓚看重他,趙雲也確實有那個資本,但在軍中除了實力還需要看資歷和功勞,而趙雲現在這兩樣都還不夠,所以最開始來說趙雲還只是在公孫瓚手下最精銳的白馬輕騎中暫時擔任一個區區曲長,但僅僅是這一個曲長,在後來歷次抗擊北方烏丸來襲的時候作為先鋒突破勇猛、闖蕩無畏,立下赫赫戰功,就算公孫瓚想要打壓他也得要考慮嚴明軍紀和他人的看法不得阻撓他的晉升,更何況公孫瓚還很欣賞和看重他,所以他目前已經成了白馬義從里的一個軍侯,而且還歸於公孫瓚直屬,可謂親信有加,他也報以忠懇,兢兢業業。
這一次北平軍營演武,是公孫瓚手下精銳騎兵白馬義從私自的一個訓練和選拔性質的演武,當然關鍵人物就是公孫瓚,其實這場演武也可以說完全是給他看地,而趙雲也在這演武中人之中,此時卻正好是輪到他登場。
旁邊一個司儀模樣的人大喊了一聲:「開始……」包括趙雲在內十數名騎士便一起縱馬馳騁起來,他們每人胯下都是各自心愛的戰馬,手上也都是稱手兵器,如趙雲的銀槍,如某將領的截面大刀,當然還在背上背着馬上就要用到的長弓。
這時就見趙雲馬也不停,將銀槍往腰間一擱,暫時閒置着,其他騎士同樣如此做法,他們人還在馬上,居然從背上舉起了長弓端放於前,再從箭筒里取出羽箭,搭在弓弦上便彎弓抽射而出,目標便是前面一排高立的靶子。
「撲哧」——趙雲一箭正好直接正中紅心!
當然與趙雲同時也有十數支利箭離弦,也有正中紅心,也有落空地,畢竟哪怕他們這些都是軍侯級別以上的軍中將領,也不是每個都能有這樣的準頭。
騎馬射箭,本來就該是這些幽州好漢們的拿手好戲,這些軍侯級將領則更是擅長,當然準頭就有高有低了,而到了趙雲這樣姿勢和準頭都堪稱完美的地步,也不得不令人驚嘆一聲。
不過周圍人看上去卻顯得一點也不稀奇,想來趙雲也不是一個新人,他們大概時常看到這類的表演,不管怎樣次數多起來也就見怪不怪了,這卻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