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1428年-1457年),漢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母賢妃吳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
朱祁鈺的生母,本是漢王府邸的一位侍女,這位漢王就是著名的永樂皇帝的二兒子朱高煦。宣德朝,宣宗皇帝對叔父漢王朱高煦用兵,御駕親征生擒朱高煦父子,並將漢王宮的女眷充入後宮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漢宮侍女吳氏,並深深被吳氏的美貌與聰靈所打動,於是吳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
土木堡的狼煙改變了朱祁鈺母子的生活,先是郕王奉命在御駕親征期間擔任監國,後來由於英宗被俘。太子朱見浚(即後來的朱見深)才兩歲,國無長君,郕王朱祁鈺就被推上了前台,在孫太后的受意下郕王繼承了皇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立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年號景泰,朱祁鈺即位後,用于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剌對北京(順天)的進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返回北京,祁鈺害怕英宗復辟,故將其軟禁於宮中,以錦衣衛嚴密控管,宮門不但上鎖,並且灌鉛,食物僅能由小洞遞入。
統年間,明英宗崇信宦官王振。搞的整個朝廷烏煙瘴氣,大臣凡是有不利於王振者,非死即貶。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殺,眾大臣紛紛吐氣揚眉,甚至跪在午門外,要求監國郕王懲處王振餘黨。這時王振的死黨錦衣衛指揮馬順出來阻擋,當即被憤怒的群臣打死,並將王振同黨,王振外甥-王山也當庭打死。
午門血案,嚇得朱祁鈺準備逃走。于謙拉住他,說大臣們只是為了懲治王振黨羽,倒不是衝着您來的。朱祁鈺半信半疑,下令將宮內王振的兩個死黨交給大臣們。群臣當場打死二人。當時的皇太子年僅兩歲,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稟明孫太后,最終擁立郕王朱祁鈺,改年號為景泰。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
登基之後,下詔邊關守將不得聽信瓦剌的藉口,使得瓦剌意圖用明英宗的名義騙取財物、騙開關門失敗。瓦剌氣急敗壞,發兵攻打北京。景泰帝任用于謙等人,組織北京保衛戰,最終擊退瓦剌。
景泰帝正當壯年,子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尚未顯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儲的問題再次擺上桌面。眾臣議論紛紛,一時之間,定不下來。十六日內宮傳來消息,說景泰帝病體康健了。於是眾臣準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再商議皇儲問題。這一夜,卻爆發了奪門之變。
夜晚,石亨、徐有貞等人打開南宮大門,迎接太上皇朱祁鎮,堂而皇之進入大殿,宣佈明英宗復位。隨即廢景泰帝為郕王,將其軟禁。一個月後,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郕王死去,被封了一個惡諡,叫做戾。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這位曾經的皇帝,因此成為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于謙等當初擁立他的大臣,紛紛被明英宗以謀逆之名,處死。景泰朝結束。
從史書看,只有陸釴《病逸漫記》對代宗的死因作如是記:"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代宗即位後,廢英宗原立之皇太子朱見深,而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立為皇太子,但朱見濟在景泰四年死去。代宗臥病之時,群臣請建太子,代宗不允,說:"偶有寒疾,十七日當早朝,"然十六日"南宮復辟",十七日早朝的竟是英宗!
英宗能有復辟之日、乃代宗貽患而成。英宗以其自身的教訓,決定反其道而行之。二月十七日,代宗病已向愈,英宗為防止再次發生"復辟"、"奪門"事件,命太監蔣安用帛將代宗活活勒死。為斬草除根,又賜紅帛令唐妃等殉葬。乾隆十四年(1769 年),清高宗弘曆為景泰陵立碑題辭,題辭中說代宗"子亦隨死,終於殺,禮西山,實所自取耳。"認為代宗系遇害身亡。
景帝死後,英宗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諡,表示景帝終身為惡,死不悔改。成化年間,一些臣僚開始為景帝鳴不平,他們認為景帝危難之時受命,削平惑亂,使老百姓安居樂業,功勞很大,卻諡以「戾」,很不公平。
甚至有人責問,當時若不是景帝即位,外敵如何能退,英宗如何能返?憲宗雖然曾被景帝廢去太子地位,但對這位叔叔的功績還是相當理解。幾經周折,憲宗下旨恢復景帝帝號,定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景帝的功績。
但憲宗不太可能給景帝全面平反,所定諡號僅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諡號都是17字,景帝在規格上較其他皇帝低,而且景帝還沒有廟號。直到南明弘光時期,才給景帝加上廟號「代宗」,並增加諡號到17字。至此,景帝在禮儀規格上算是與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歷史功績也稍稍為後人所知了。
英宗死後,其子朱見深繼位即明憲宗,朱見深念代宗迎還英宗有功,恢復景泰年號,並將北京西山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禮重新佈置。但代宗還是沒能進明十三陵,成為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
殘酷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為了皇位爭奪,為了大統繼承,父子、兄弟、叔侄之間都可能反目成仇,都可能彼此相殘,明代宗僅是死後未能進入帝王安葬的十三陵,已屬很幸運了。權力讓人瘋狂,名利使人無情,在封建社會早已屢見不鮮,司空見慣。即便是今天,經受不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
惑,也可能誤入歧途,毀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