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說APP或各種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後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持!
在和華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交接後,他們就把可回收火箭技術可以交易這件事通過自己在全球三十多個辦事處,把風聲給放出去了。
找上門來的自然不止大毛,像霓虹、阿三、楓葉國這些對太空有點野心的國家都找上門來了。
只是其他國家有進出口總公司幫他擋回去,只有大毛,因為陳元光對他們的火箭發動機技術很感興趣。
要知道大毛的能源號火箭是能夠在coldwar年代壓阿美利肯的土星五號一頭的超大型火箭。
陳元光很好奇當年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結果和大毛一聊,果然不出他所料,能源號火箭的技術資料還有,但是不全,大毛自己都沒辦法靠這份技術資料去復現能源號火箭。
阿美利肯在上世紀能登月,到了本世紀發射登月探測器都困難。
還是看到華國發射月球探測器之後火急火燎要重返月球。
阿美利肯是製造業缺陷,藍領工人越來越少,以藍領工人為基礎的高級技工自然也越來越少。
他們已經無法再通過手搓的方式把當年的技術撿回來了。
而大毛就是在動盪年代,把技術都丟的差不多了,有自己的原因,也有阿美利肯的原因,***在91年前後沒少在大毛搞事。
各種休克療法加上大肆挖走大毛專家,大毛能有能源號部分技術資料已經不容易了。
陳元光聽到對方只有一部分技術資料,一下就沒有了興趣。
隨便聊了幾句後就打發走了,光甲航天內部拉了一個清單,來談的國家有哪些航天技術,他們又對哪些感興趣。
這份清單交給了技術進出口公司,由他們來負責談判,能談下來多少看他們的本事。
在接連和毛子和歐洲人聊完後,陳元光深刻感受到,阿美利肯的身影無處不在。
和歐洲撈合作要看阿美利肯現在做了什麼,和大毛合作要看阿美利肯歷史上做了什麼。
「大家好,我是陳元光,能在這見到這麼多航天口的專家,和大家進行交流我很開心。」和客人們聊完之後就是華國自己內部的事情了。
光甲航天這次捆綁式可回收火箭的發射成功,無論是一箭五星的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還是說回收部件精準入海,都讓華國航空口充滿了興趣。
大家很好奇,陳元光帶領的光甲航天,進度跟開掛一樣,短短兩年時間能把SpaceX五年的路給走完。
要知道SpaceX背靠NASA和阿美利肯軍隊,而華國方面除了被挖走一點人以外,是沒有和光甲航天合作的。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光甲航天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這次討論會本着就近原則,就在煙臺五星級酒店的會議廳里,在開之前華國官方的人已經檢查了三遍,有沒有敏感設備。
生怕被黑客入侵偷聽到敏感信息。
歐洲方面鬧出不少笑話就是因為保密意識不夠強,空軍直接用沒有加密的WebEX開會。
包括像什麼歐盟成員國部長秘密會議通過Zoom開,然後被記者猜中密碼直接闖入。
而這次光甲航天的可回收火箭海上發射,在全球範圍內都算是熱點事件了,小心總不會錯。
「由我簡單給各位講一下光甲航天這次火箭發射中的幾個技術要點,大家感興趣的歡迎討論。」
陳元光搞這樣一個類似內部發佈會性質的學術討論會議,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給這幫專家們宣傳,宣傳光甲航天。
說不定哪天在研究所幹得不開心,就能被挖到光甲航天來呢。
組織內部的專家學者們,文科類專家sb偏多,大多一方面靠組織生存,一方面以罵組織給西方釋經為榮,理工科類專家大多手上有兩把刷子。
陳元光還是很想挖點人過來,把光甲航天的人員結構給豐富一下,現在這種年輕碩博佔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結構太單一了。
單一組織結構帶來的後果就是大家缺乏經驗,很多事情要踩坑之後才知道怎麼做更好。
陳元光不可能事無巨細的來管理,哪怕他是超人也做不到。
他最看重的就是這些專家的經驗,不僅是航天項目的經驗,更是帶人的經驗。
「我分兩個部分來講,首先是一箭多星技術,一箭多星技術是很老的技術,1960年的時候阿美利肯就實現了一箭兩星,兩年前SpaceX創造了一箭143星的歷史。
因此光甲航天這次的一箭五星不算什麼。」陳元光穿着寬鬆T恤,更像是來旅遊而不是開會,他站在台上自嘲道。
「既然我要講,自然它還是有和其他一箭多星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實現了高精度的一箭多星多軌道發射。
之前一箭多星的火箭發射,從整流罩分離、運載器分離後開始釋放衛星,這種釋放大多是單次多放,它把衛星幾乎是放到了相同軌道。
這樣的發射方式困難點僅僅只在於解決星箭分離時大量衛星釋放可能存在的碰撞問題。
另外一種是多次單放,把衛星挨個精準送到他們該去的軌道。
我們這次把五顆衛星送到了五個不同軌道上。
而且最後一個軌道選取是由我們在煙臺發射基地的工作人員,在發射後確定的軌道高度。」
在場專家們譁然一片,前面大家都能理解,後面這難度太大了,相當於你在火箭發射後還能控制火箭。
考慮到火箭發射後燃料燃盡,它進入軌道後速度是無法再控制的。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意味着這項技術在應用到導彈上面,可以幫助導彈繞開防導彈系統。
這對華國來說太重要了,原本跨海打擊阿美利肯本土,一千顆洲際導彈只能打到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被阿美利肯的導彈攔截系統給攔截了。
把這項技術應用在洲際導彈上,發射成功率至少提高一倍。
沒有等陳元光繼續說下去,吳局連忙起身:「今天的會就到這裏,大家基本的敏感程度要有,出去之後這裏發生的一切都不能泄露。」
「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我想大家心裏有點數。」
「等回燕京之後,我們另尋場地再開這個會。」
如果這技術是華國科研所內部自研技術的話,怎麼着也是個最高的保密等級,光甲航天內部和這項技術有關的員工被挨個zhengshen。
多少有點技術盤點發現國內還有這種技術。
專家們在會議室等着一起回燕京,吳局一個電話,已經在緊急調客機來把他們帶回燕京了。
「元光,早知道這樣,你應該提前和我溝通一下今天的講課內容的。」吳局臉都快皺成褶子了,學者氣質全無。
「這技術太敏感了,敏感程度就不是能在這講的。」
陳元光不以為然:「我覺得沒多敏感,就是在火箭上加了電推進器,整了一套在太空中還能繼續操作的設備。
它在火箭進入太空之後還能用用,在洲際導彈上,要想適配得經過大量改造,洲際導彈的速度用電推進器那點力很難有所改變。
難點在於遠程的精準控制,根本還是在於控制系統。」
陳元光見對方臉色還是不太好看,接着說道:
「火箭進入到真空環境後,它的速度、摩擦力、受力情況這些已經接近理想情況了,電推動器多少力能改變它的軌道,去到預定位置,是比較好計算的。
這也是未來我們要做小行星採礦的前置技術之一,小行星來了不會一直等着,我們得去到那個位置才行。
但是洲際火箭它雖說在發射過程中會到大氣層以外,會比散逸層還更高,但是它終究是要回來的,要重新回到大氣層。
它的軌道你是沒辦法做計算的。」
陳元光這麼一說後,吳局沒有全聽他的,而是說:「元光,回去把技術資料拿來看看,我會找專家仔細研判的。
另外如果技術上有不懂的,我們可能還要問技術的負責人。」
陳元光點頭:「沒問題,我跟們跑一趟燕京吧。
另外如果最後控制火箭入軌的技術敏感的話,我們在做交易的時候可以把這個功能給閹割掉。」
吳局見陳元光答應的如此乾脆,臉色終於好看了一些。
回到燕京後,先是和大量專家開會,部委動起來之後,把長安、蜀都、申海等地的專家都召集過來了。
對這項技術應用在軍事領域的可行性進行研判。
作為對光甲航天的補償,華國的天宮號空間站後續空天補給訂單給了一部分給光甲航天。
其中還包括最新人體冬眠設備上天。
「光甲航天與航天科技集團簽約,今年內光甲航天將通過開拓者二號火箭,向天宮空間站運輸物資。
本次合作是國內首次民營商業航空公司承攬華國空間站的物資運輸任務。將由開拓者二號運輸華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進入天宮空間站。
此次運輸除了宇航員日常物資和科研設備外,還將包括來自光甲科技最新一代人體冬眠設備.
光甲航天創始人陳元光先生在京與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團三方簽約。」
簽約儀式現場的紅色背景上面印着光甲航天和航天科技集團的logo,陳元光和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並排坐在簽約桌前。
和以往航天口的新聞,只有專業記者和國家級媒體記者來採訪不同,因為涉及到陳元光,還來了很多區域性媒體,像界面、新浪、網易、財新都來了人。
導致本來只準備了八十人的場地足足坐了兩百人。
陳元光這段時間特別忙,幾乎是連軸轉,接連見了很多專家,挨個講他們的設計思路,如何保障穩定性,電推進器怎麼樣設計。
今天來參加簽約儀式,簽約本身是其次,主要還是掩蓋他來燕京的目的,對開拓者二號火箭進行戰略掩護。
陳元光坐在台上,心想為了參加這個發佈會還專門到燕京定做了一身西裝。
「陳總,請問光甲航天對於將貨物順利運輸進天宮號空間站是否有信心?」
「自然是有信心的,我們在貨物運輸前會經過充分實驗,上周在煙臺海上發射基地發射的開拓者二號成功完成了一箭五星的任務。
上一次回收的傳感器上的數據,有助於幫助我們下一發火箭比上一發更可靠,入軌的精度更高。
因為有SpaceX的獵鷹九號在前,我們是有思路可以參考的,在發射過程中我們對火箭的高可靠性、運載能力冗餘度的考量和入軌精度這些指標上,不僅有具體的數據要求,更有一整套的疊代方案。
我認為開拓者系列火箭最大的特點是我們系統性的工程設計邏輯,充分考慮了冗餘性和高可疊代性。」
「陳總,我們都知道您之前主要是做生物醫藥,包括在人體冬眠上的創新,其實也屬於生物醫藥領域中的醫療器械方向,而在創辦光甲航天后,在商業航天領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短短兩年時間就實現了可回收火箭的研發和發射,請問您有什麼秘訣嗎?」
這位記者問的問題是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華國輿論喜歡把成功者的成功歸結於各種主觀原因,人定勝天、努力、刻苦等等。
陳元光不會說這種論調,「因為我們有強大的研發團隊,我們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還不到27歲。
年輕而強大的研發團隊,大家既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又有腳踏實地的落地路徑,正是在如此優秀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光甲航天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
對於不好解釋的問題,就把它推到團隊上去。
官方媒體問的問題都很好回答,大多都給了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你想怎麼說都可以。
而像財新這類媒體就不客氣了,他們的目的性很強:
「陳先生,剛剛有聽您提到SpaceX的獵鷹九號,想請問外界一直有傳聞說開拓者系列火箭的技術是借鑑了獵鷹九號,所以光甲科技的研發才會這麼快。」
這就好比說國內新能源車的技術都來源於特斯拉一樣不可靠,對於相信這一套說辭的人,你無論怎麼解釋他都不會信,特斯拉公開技術,華國新能源車產業就爆發,這之間沒有聯繫才怪。
如果特斯拉公開的技術真有這麼厲害,那為什麼其他國家的新能源車產業不爆發呢?這類說辭最大的問題在於,在他們的世界觀里只有華國和外國。
陳元光自然聽出了財新女記者提問里的險惡用心,什麼借鑑,他只要敢說借鑑,明天媒體上就會變成竊取SpaceX技術了。
「技術完全是自研,我們只是在設計思路上,比如說多引擎捆綁,分佈式回收,這些基本思路上借鑑了獵鷹九號。
就好比福特最先造出四個輪子跑的車來,後面奔馳、通用這些公司的汽車都是四個輪子,你不能說抄襲了奔馳的設計吧,因為車四個輪子跑起來才足夠穩當。
思路它是通用的。」
陳元光知道即便自己這樣解釋,還是少不了曲解它意思的自媒體,畢竟只有曲解才會有流量,自媒體們靠流量吃飯。
參加發佈會比參加專家研討會還要累的多,跟這幫媒體勾心鬥角實在太累了。
「李總,請問將天宮系列空間站的運輸交給民營航天企業,是否意味着華國的商業航天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國家層面的訂單會拿出一部分來給民營企業,華國商業航天將迎來黃金時代,還是說這種訂單是只針對光甲航天的?」財新記者面向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的問題就更犀利了。
李總也是老江湖,他聽完沒有絲毫猶豫:「完全是從成本層面考慮,光甲航天每公斤的報價是同級別最低的。
甚至比我們自研的長征系列火箭運輸還要更低,我們希望給國內的民營商業航天機構更多的機會。
它絕對不是針對某一家企業,而是針對所有企業,其他企業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一樣會給予訂單支持。」
李總接着說:「因為我國這幾年的航天事業它是呈現一個加速發展的態勢,所以運載火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保持高密度發射。
高頻的火箭發射必然帶來高額的發射成本,降低成本才能促進航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前不久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的《關於徵集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總體方案的公告》,它明確指出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應該探索發展商業航天模式,市場化採購低成本貨物運輸服務。
我們這次和光甲航天的合作,是對文件精神的積極響應。
未來也不排除和更多商業航天機構合作。」、
新聞當天晚上播出後,看到李總冠冕堂皇回答的其他商業航天機構的高管們感覺要吐血了,低成本誰能低得過光甲航天啊。
而且光甲航天已經搶佔先機了,後續隨着火箭密集發射,它的成本只會越來越低,他們壓根沒有一點生存空間。
之前拒絕被光甲航天收購的東方空間已經把主要業務轉型為差異化競爭了,打算專門走低高度衛星發射和衛星設計,已經基本放棄可回收火箭這條路子,就更別提其他商業航天機構了。
應該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