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周三,林朝陽到中文系蹭林更的課。
上完課,林朝陽問道:「這兩回上課沒看到老葉。」
老葉是葉俊遠,77級中文系的老大哥。
陳健功回道:「叛校了,考上人大的研究生了。」
「大一能考研究生?」
林朝陽的問題沒有得到解答,陳健功硬拉着他往32號樓去,讓林朝陽幫着給看看最近新寫的劇本。
「劇本這玩意我哪兒懂?還得上班呢!」
「一事通,百事通,你現在可是大作家了。」
陳健功生拉硬拽着把林朝陽拉到宿舍,拿出他剛寫出了初稿的劇本——《良心》。
林朝陽對於戲劇創作了解不多,本想謙虛幾句,可陳健功卻說道:「都是講故事,大差不差,你就提意見就行。」
陳健功的話自然不能當真,在讀者和觀眾的角度來看,和劇本的區別確實不大,無非是改一下形式。
可若細究的話,兩者卻有着極大的不同,無論是在創作目的、表現方式、結構特點還是閱讀/觀看體驗上兩者之間都有着明顯的差異。
比如說,通常要採用詳盡的文字敘述,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內心獨白、環境描寫和各種修辭手法和敘事技巧。
但劇本不同,它主要是依靠對白和舞台提示來推進劇情,語言必須精煉、簡潔,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的結構要求也相對自由,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構思來靈活安排章節、視角和時間順序。
劇本要求的結構必須是緊湊的,具有較強的節奏感,注重場景轉換和戲劇衝突的設計,通常按幕或場來劃分,每一場戲都是圍繞特定的衝突或者時間展開的。
一般人很容易看進去,但看劇本卻需要一定的耐心,很多人看劇本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干」。
簡略的時間、地點、環境交代,然後便是人物對話以及表情和肢體動作描寫,它給讀者所展示的只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而劇本所展現的時代風情、賦予人物的情感和情節的跌宕起伏,是由讀者和觀眾的感受來共同完成的。
《良心》是部獨幕劇,講的是某省xf處長的兩個女兒,一天把一個在街上遇到的瞎老漢領回家中。這瞎老漢的女兒在二十年前含冤而死,老漢因此哭瞎了眼睛。
現在嗡嗡嗡過去了,老漢來省城為女兒sf,而xf處長正是瞎老漢的女婿,是他當年的「大義滅親」,揭發了自己的妻子,那兩個女兒也正是老漢的外孫女。
劇中,只有xf處長才了解幾人之間的關係,但在最後他卻狠着心將老漢的sf信燒了。
林朝陽沒寫過劇本,但看過不少劇本和話劇演出。
《良心》的故事帶着典型的傷痕文學特徵,放在四十年後可能有些俗氣,但放在現在看還是很新鮮的,尤其是在最後的結局處理上,很有幾分巧思。
「寫的不錯。」
「真不錯?」陳健功有些不自信的問道。
「我一個門外漢,你指望我說出什麼來?單憑個人感覺來說是挺不錯的。」
陳健功略有些遺憾,「你這水平也不行啊,連點問題都看不出來。」
林朝陽惡狠狠的看向他,我讓你找我看劇本了?
「玩笑,玩笑!」陳健功嘻嘻哈哈的道了個歉,問道:「你就說說唄,隨便說說就行。」
林朝陽又翻起了劇本,字斟句酌了好一會兒。
「這句台詞我覺得可以改一下。」
「改成什麼?」
林朝陽指的地方是劇中xf處長對瞎老漢說「不要無理取鬧」。
他說道:「伱後面再跟兩句。」
「跟什麼?」
「xf處長:不要無理取鬧。
瞎老漢:首長,我有理呀!
xf處長:有理也不能取鬧!」
陳健功眉頭蹙起,「這是強調嗎?倒是不錯。」
「這兩天的《人**報》看沒?」林朝陽問。
陳健功搖了搖頭,「沒看。」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就這還大學生?」
林朝陽趁機挖苦了陳健功一句,他催促道:「說正事。」
「報上有篇文章說的就是sf群眾,裏面有一句話。」
陳健功眼前一亮,「就是這句?」
「嗯。」
陳健功立馬下筆將自己原來的那句台詞劃掉,按照林朝陽指導的補上兩句台詞,然後越看越諷刺、越看越辛辣。
最後忍不住朝林朝陽伸了個大拇指,「大才啊!」
有了這兩句台詞,陳健功更加篤定林朝陽在創作上的天賦,拉着林朝陽死活也不讓他走,非得把劇本給磨出來不可。
「上班,還得上班呢,晚上到家裏去弄。」
林朝陽好不容易找了個藉口逃出32號樓,等到下班的時候,就看到陳健功早早的等在了圖書館門口。
「你小子怎麼跟狗皮膏藥一樣?」
陳健功被他挖苦也不生氣,涎着臉笑道:「我這不也是為了藝術嗎?」
文化人要是不要臉,誰也攔不住。
林朝陽把陳健功領到家裏,陶玉書聽說他要鼓搗一出話劇,頓時來了興趣,催促着林朝陽幫忙改劇本。
愛折騰,這恐怕是陶玉書和陳健功兩個人最大的共性。
有了陶玉書的監督,林朝陽沒辦法偷懶,只能陪着陳健功磨劇本,連着三天晚上,總算是把劇本弄好了,陳健功這才放過他。
「玉書,太感謝你了,等首演的時候你一定要來捧場啊!」
「沒問題。」
陳健功和陶玉書兩人興高采烈的告別,完全忽略了一旁的牛馬。
我忙了好幾天,就沒人對我說一句「謝謝」,say thankyou嗎?
林朝陽深深的嘆了口氣,為什麼他的身邊的人都這麼愛折騰啊?
一轉眼,《人民文學》第八期已經出刊一個多星期了,作為中國文壇殿堂級的文學雜誌,《人民文學》在讀者群體當中的號召力是毋庸置疑的,幾乎每期的銷量都在四五十萬份。
這一期《人民文學》出刊的頭三四天,雜誌的銷量依舊維持着往期的水準,但情況在第五天開始出現了驟然變化。
讀者們蜂擁而至,許多書店、書報攤上的雜誌每天以平日裏銷量兩倍、三倍的增加,本來應該是能賣一個月的庫存,卻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裏被一掃而空。
干圖書這一行的遇見這種情況都很清楚,這必然是這一期《人民文學》上又出現了好作品。
書店的工作人員們甚至不需要翻雜誌,就知道這期雜誌火爆的原因。
作為這一期《人民文學》主打作品,《高山下的花環》的標題名字以頭條的形式被醒目的印刷在雜誌封面上。
《人民文學》在各地書店、書報攤和郵局遇到的這種情況在上一期《人民文學》發售後也出現過。
七月份的《人民文學》剛剛刊登了姜子隆的《喬廠長上任記》,作為改革文學的發軔之作之一,《喬廠長上任記》自發表之日起便在讀者群體受到了追捧,讓那一期的《人民文學》銷量走了一個漂亮的上揚曲線。
而八月份的《人民文學》突然的火爆,看起來可比上一期還要火熱。
庫存告急,各地新華書店紛紛向人文社反饋信息。
可這個時候人文社根本顧不上書店的發貨請求,因為在這一期《人民文學》出刊的第二天,他們就接到了部隊的採購要求,一次性採購五萬份第八期《人民文學》。
五萬份雜誌對於《人民文學》每個月的銷量來說並不算太多,但因為部隊方面是突然提出的採購要求,所以人文社和他們合作的印刷廠有些猝不及防。
慌手慌腳的加印了部隊要採購的雜誌,人文社才騰出時間來應付書店的發貨請求。
加印和發貨環節的脫節,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造成了第八期《人民文學》在各地一刊難求的情況。
此時距離這一期《人民文學》上市發售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高山下的花環》這部的口碑也已經呈病毒性在廣大讀者群體當中擴散開來。
自今年2月開始,我們國家與南邊鄰居的war一直都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名義上雖然war只持續了一個月,但實際上小規模的衝突卻一直綿延至今。
對於恩將仇報的鄰居,老百姓們抱有的觀念很樸素,那就是必須要給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但同時,國人也同樣揪心於前線戰士們的艱苦戰鬥和英勇犧牲。
就在此時,刊載着《高山下的花環》的第八期《人民文學》上市了。
作為第一部以這場戰事為背景的,《高山下的花環》在發表後的第一時間便獲得了大量讀者的關注。
83中文網最新地址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