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9038章 無一不是相(14)

    何為佛法?

    有的佛國世界,是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作佛事。

    有用佛的各種光明作佛事,你感受這個光就開悟了。

    「有以諸菩薩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有以菩提樹」,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薩們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來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樹作佛事。

    譬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那樹本來不叫菩提樹,因為佛在樹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樹。

    「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臥具作佛事的。

    經典上記載,佛在世時有個弟子,怎麼樣修行都不上路,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墊來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給他用。

    結果這弟子上去盤腿一坐,就證果了。

    所以你們誰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麼衣服的話,你就趕快買給她,說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飯食而作佛事,有以園林台觀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飯而學佛成道了。

    有時人去到山上或廟子看到這個風景,就要出家修道了。

    過去我認識一個人,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還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後,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來,山寺中的師父就留他住下。

    他住在寺中,夜裏萬籟無聲,只聽見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鐘,他當時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

    所以這個園林台觀也真能做佛事的。

    由此可見,佛法到處都有,到處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有以佛身,有以虛空而作佛事,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身相好莊嚴作佛事的,誰走這個路線?就是阿難。

    根據《楞嚴經》,他就是看見佛的相好莊嚴而想出家的,他是因為好色而出家,所以後來外出化緣,碰到個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動念了。

    你要如何修到相好莊嚴呢?世界上這麼多人,為什麼沒有相好莊嚴的呢?這個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家的這一句話:「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

    一個人能夠修到相貌莊嚴,色身健康,是經過多生累劫戒律清淨來的,也就是道德行為的果報。

    「有以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人因為作了個夢而去學佛,有人碰着了什麼幻境而學佛。

    有人因看到什麼影子,聽到什麼聲音等等而學佛。

    這裏講的幾樣東西是比喻,顯教佛經常用的比喻共有十種,這裏沒有提到像水泡、芭蕉。以密教來講,這每一樣都有一種修法的。

    例如鏡中像,你鏡子裏看到的像是真的還是假的?中國古禮中,婦女坐月子時,房中不准擺鏡子。

    嬰兒看多了鏡子容易夭折,因為他把鏡中的身體當作是自己,所以他意識就跑到鏡子裏去了。

    還有嬰兒喜歡看發光的東西,他集中精神看,看久了就變成鬥雞眼。

    比如說鏡子的像是假的,可是有種修法還是靠這麼修的。

    不過,你要知道,修法不是佛事的究竟,只是佛事的方法。

    如果你認為一個法門是對的,另一個是不對的,這就錯了。

    一切只是方便,只是助道,沒有一個對的法門。

    什麼才是對的?對的是「了不可得,本來如是。」你說這些法都不對,也錯了。

    這認為不對的也是自己的主觀意識,主觀意識本來就靠不住。

    佛經常說夢幻泡影、水月空花,這都是沒有的東西,所以大家就把這些當作是空,錯了!這些不是說空,是說有。

    不過這是很短暫的,不會永遠停留,很快就過去了。

    所以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觀音法門就是用音聲來修的。

    譬如剛才講的朋友,在峨眉山聽見鐘聲一響、小和尚念佛,因緣成熟就出家了,所以音聲也是佛法。

    文殊菩薩在《楞嚴經》稱讚觀音法門:「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為什麼他推崇用耳朵修法?

    其實用眼睛的方法也很多,但是用眼睛修不圓滿。

    以四方來說,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四方的三方之一,後面看不見;鼻子只能管呼吸,其他的不知道;只有音聲是十方上下都可以聽到,尤其是這世界上人與人之間,常靠音聲作言語表達,所以修觀音法門比較容易。

    大家別忽略了一點,文殊菩薩很謙虛,他沒有推薦自己的法門。

    他代表智能,也代表文字,所以他名號的中文翻譯,是用了「文」這個字。

    釋迦牟尼佛的名號,釋迦是能忍的意思,牟尼是寂靜,能忍寂靜合起來,在中國文化就是一個字:「文」。

    因此很多中文佛學經典,就稱他為釋迦文佛。

    我們知道觀音法門殊勝是靠經典文字來的,是文殊菩薩推薦來的,可是大家卻不研究文殊菩薩的修法。

    所以有人是因為和人談話受規勸而學佛,有人是因為佛經的文字好,由文字因緣而學佛。

    這裏有的同學聽經時把眼睛閉起來,一邊打坐一邊聽,眼睛不看面前的佛經,這是很糟糕的。

    研究文字的時候,一定要看着文字,透過人家所講的,才會確實吸收,才記得。

    文字是般若的一種,沒有人真悟道而文字不行的。

    譬如六祖本來一個大字不識,可是悟道了以後他能講經;他也不用自己去讀,就讓人家念給他聽,他聽了就能解說,就是這麼高明,也就是因為文字般若到了。

    但是你,我也,所以我們還是需要認字,透過文字來做佛事。講到這裏要提出一個重點,《維摩詰經》在佛法中是從果上說起的。

    已經成就的佛,像維摩居士(金粟如來的化身)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也有生老病死的現象。

    維摩居士以生病的因緣,引出這一部經來說法,在說法中,又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境界,例如方丈室中容納好幾萬人,又為每人借了一張師子座,又有天女散花,任意轉男女相,甚至去上方世界,同香積佛化緣吃飯,等等。

    都是在說佛法有成就的人,他們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智慧、能力,這些都是佛果上的事。

    我講到什麼是做佛事。一講到作佛事,大家通常就想到找出家人誦經,或者放焰口,或者作水陸道場,或者持個咒子。

    這些也是作佛事,是為佛法佛教而作的事。

    真正的佛事包括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太多了。

    不要偏執一種,好像有人只抓住念阿彌陀佛,其他都是外道;或是學密宗的人,認為淨土是沒有智慧的,而禪宗是狂妄的;或者搞氣功之類有為法的人,看不起靜坐;或者靜坐的人看不起搞氣脈的人等等。

    佛告訴我們,一切皆是佛法,就看你的智慧從哪裏投入。

    《維摩詰經》講了那麼多都是佛事,可是如果拿《華嚴經》來比,《維摩詰經》只講了百分之一。《華嚴經》講得太多太多了,乃至依《華嚴經》,佛有時叫做神仙、豬仔、神、上帝,都是化名,那太偉大了。

    下面《維摩詰經》一轉,開始講佛土,土要讀如「度」,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什麼是佛土?就是佛的境界。修淨土的人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呢?《阿彌陀經》告訴我們那裏之好,地是金剛鑽鋪的,光亮而平坦,七寶行樹等等。但是你要注意,《阿彌陀經》所講的種種好,非究竟法,而只是我們人世間認為最好的。佛土真正的美麗,是人世間的觀念沒有辦法理解的,但是佛要向我們介紹那裏的好,要怎麼說呢?好像有的鄉下人一輩子沒有見過黃金,要怎麼對他說?只好講那金子同橘子皮一樣,這樣他就以為知道了,他的理解金子是橘子皮。所以佛用我們世間法來介紹,講金銀琉璃瑪瑙等等,極樂世界究竟是中國式的還是西洋式的?不知道啊!

    佛土究竟是怎麼形成的?那是一切佛菩薩的共業所造。我們這個世界,是我們眾生共業所生。共業別業的問題這裏不講了,到別的課程再說。譬如我們說五方佛,中間是毗盧遮那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佛,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東方再過去,還有阿閦佛,多得很。關於這方面,你要看大藏經里的一部《千佛名經》,講得很清楚。要了解釋迦牟尼佛如何介紹阿彌陀佛佛土,就要研究《法華經》《大寶積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我常對人說笑話,我說你們念阿彌陀佛那麼誠心,真是好沒良心啊!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我們的,結果你每次念阿彌陀佛都不先念釋迦牟尼佛,真是新人入洞房,媒人爬過牆。

    現在連釋迦牟尼佛的教化都不理了,如此忘本,連做人都不夠,還能成佛嗎?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四十九年,介紹了很多佛徒,就這一點來講真值得敬佩,而且佛也沒有說自己了不起。大乘菩薩戒第一條,就是不自贊毀他,犯了這條戒就沒資格學佛了。有的人即使不自贊毀他,但是卻會間接的這麼做,例如被問起某某人如何,就答,他,我沒有意見!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不說人家壞話,但是這個態度比罵人還糟。

    佛土各個不同,依每個佛的教化和成就不同,佛土的境界就不同。這個原則把握住了,經文中所提到的佛土就不用一一詳細介紹了。

    或有清淨佛土,寂靜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

    有的佛土清淨,寂寞無言,萬一你到了那個境界,能受得了嗎?恐怕很難。

    我們人越到老就越想找人講話,要找聽眾。乃至沒人可講了,心裏面還在講,念頭不能止。學佛真的絕對清淨了,你反而會害怕的,要能夠享受清淨,享受寂寞,才可以學佛。

    我有個道友,年紀很大了,學問很好,學佛也幾十年了,他用功也很有心得,在外面名氣也很大,去年他來看我,說到他到國外某某人的道場去了一趟,那邊只有一個人,人家要他住下來,他不肯。

    我問為什麼。他說自己只住了一夜,清晨起來看到主人一個人跪在房中念佛,那個場面好淒清寂寞,自己實在受不了,所以不肯住下去。

    我聽了就說,那個人實在了不起。

    修行能否做到清淨佛土暫且不談,能做到寂寞無言就不容易了。

    如何才能做到寂寞無言呢?蒼雪大師有詩曰: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

    沒有煩惱,沒有事,善惡是非苦樂都沒有,這才是寂寞無言。

    不是嘴裏沒有說話,而是心聲都沒有了。

    「無說無示」,沒有任何表示。

    「無識」,沒有意識作用,這是第六意識之識。

    「無作」,不作意了,是五遍行之作意。

    不管你修淨土、禪宗、密宗,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佛境界。

    無為而作佛事,佛的清淨法身就現前了,這也就是禪宗的開悟境界,也就是真淨土,心的淨土。

    佛說的這一段話就是點題,今天的年輕人不懂點題,過去的人考功名做文章,看了題目,提起筆寫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點題,也就是能把握住題目,把題目破掉了,也叫破題。

    如是,阿難,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威儀就是態度,生活的行為,歸納起來有行、住、坐、臥四大威儀。

    有很多人連個走路的樣子也沒有,或者是畏畏縮縮的,哪還有威儀?

    進止就是進退,中國文化的傳統教育,六歲入小學就學灑掃、應對、進退,就是學做人做事。

    過去的建築,一進人家客廳,哪是主位,哪是客位,分得清清楚楚。

    今天的家居佈置不同,許多家庭連主人自己也搞不懂哪是主位,哪是客位。

    在今天也要搞清楚坐汽車那個是尊位。

    常碰到同學幫我把門一拉就請我先上,要我鑽到那最難擠進去的位子,我就說讓他先進去,他死也不肯。


    還有人一定要讓我坐後座中間的位置,你有什麼辦法!

    講這些不是空話,真學佛的人對威儀進止一定要了解,這都是佛事。

    施為是做出來的行為,這裏施不是布施,是表達出來的,為是行為。

    一切施為沒有不是佛事。

    大陸上有些廟子裏有五百羅漢堂,那些羅漢的像塑得好,沒有兩個羅漢的面孔是一樣的,而且每個的姿勢都不同。

    這表示每個姿態都可以入定,入定不一定要打坐。

    如果只有在一個姿態才能定,換個姿態不能定,那也就不叫定了。

    真的定是無處不定,所以,諸所施為,無非佛事。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

    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如空中雲,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堅,如電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如佛煩惱習,如盲者見色,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煩惱,如夢所見已寤,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煙之火,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文殊師利言:若菩薩作是觀者,云何行慈?

    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

    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

    如是,若入此室,但聞佛功德之香,不樂聞聲聞、辟支佛功德香也。

    舍利弗,其有釋、梵、四天王、諸天、龍、鬼、神等,入此室者,聞斯上人講說正法,皆樂佛功德之香,發心而出。

    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聞說聲聞、辟支佛法,但聞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之法。

    舍利佛,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何等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晝夜無異,不以日月所照為明,是為一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常有釋、梵、四天王、他方菩薩來會不絕,是為三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常說六波羅密、不退轉法,是為四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樂,弦出無量法化之聲,是為五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有四大藏,眾寶積滿,賙窮濟乏,求得無盡,是為六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阿閦佛、寶德、寶炎、寶月、寶嚴、難勝、師子響、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無量諸佛,是上人念時,即為皆來,廣說諸佛秘要法藏,說已還去,是為七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諸佛淨土,皆於中現,是為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復樂於聲聞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

    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

    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

    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云何乃問不轉女身?實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

    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

    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復如是。

    雖現女身,而非女也。

    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

    是時,天女還攝神力,舍利弗身還復如故。

    天問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無在無不在。

    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在無不在。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

    舍利弗問天:汝於此沒,當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沒生也?

    天曰:眾生猶然,無沒生也。

    舍利弗問天:汝久如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還為凡夫,我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無有是處。

    天曰: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是處。

    所以者何?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當得,如恆河沙,皆謂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羅漢道耶?

    曰:無所得故而得。

    天曰:諸佛菩薩,亦復如是,無所得故而得。

    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養九十二億諸佛,已能遊戲菩薩神通,所願具足,得無生忍,住不退轉,以本願故,隨意能現,教化眾生。我們要把握本經一個觀念,《維摩詰經》的重點是的解脫,是無所謂出世入世、修道與不修道。

    佛與眾生,本來已經解脫了,沒有人束縛你。

    真得了解脫,就可以證得法身了。

    法身本自清淨,如何能證得清淨呢必須有解脫的般若。

    所以解脫、法身、般若是一體的。

    把握了這個重點,再來研究不二法門。

    這有個重點,在《金剛經》裏,佛也提過這個問題,佛說:「所謂眾生者,即非眾生,是名眾生。」一切眾生本來自我解脫的,本來在道中。

    因為我們不能得解脫,《金剛經》最後提出結論: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怎麼去觀呢?

    本來是個大法,可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把它變成了小法了。

    把大止觀變成了小止觀,所以怎麼觀也觀不起來。

    這個觀是心觀,心解脫了是正觀。

    如何心得解脫?

    要般若正觀,也就是正念。

    如何是非眾生?

    他告訴我們非眾生並不是佛,反過來講,眾生即非眾生,也無所謂佛不佛。

    有個佛的觀念存在,就不是佛,又變成眾生了。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

    行大乘菩薩道,怎麼樣看眾生?

    我們學佛的人要先檢討一下,普通一提到眾生這名詞,我們就想到豬牛狗馬,或者別人。

    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也是眾生,對不對?

    這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我們就是眾生,這是第一。

    第二,行願時犯的錯誤是,大家都知道要度眾生,對於自己親近左右的人,像是父母、夫妻、兒女、朋友,卻非常怨恨,度不了自己身旁的眾生,只有結怨。這是要好好反省的。

    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都是用眾生,到玄奘法師就是用「有情」,甚至有的地方他連有情都不用,而是用「補特伽羅」──數取趣。

    我們看到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眾生,就要參考玄奘法師的翻譯。

    在梵文中,眾生是指現象,就像是一盆花的花朵,而有情是指花的根,因為眾生是因有情慾而來的。

    到後來,有時就把兩種翻譯連起來用,成了有情眾生,就把這名詞的意義表達了三分之二。

    不過還有一個意義沒有包括:數取趣。

    所以在《成唯識論》還是用音譯的補特伽羅。

    觀眾生就是觀自己,自己觀成了,再觀一切有情眾生。

    觀是真實功夫,硬要止觀做到了。

    例如小乘與大乘共同修法的白骨觀和不淨觀,我幾年來大聲疾呼,我們在末法時代不要忘了佛的本法。

    白骨觀和不淨觀真的修好了,顯教各種的止觀、各種定力三昧,密教的各種法門,就都通了,非常非常的重要。

    很多密宗畫的佛像,腳下就踩着個死人骷髏,蓮花生大士手裏拿的就是骷髏杖,再不然普賢菩薩手上托的是天靈蓋,就是要你先把基礎的白骨觀和不淨觀修好了,才能進一步修煉轉化的法門。

    為什麼講到這裏呢?修白骨觀的人由一根腳趾頭開始,把自己觀成白骨的修法成就了,然後觀一切眾生都是白骨。

    這只是成就了初步止觀的觀,還沒有到達真正大止大觀的境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9038章 無一不是相(14)  
相關:    武逆焚天  神級修煉系統  校花的貼身高手  武道大帝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落難情緣9038章 無一不是相(14)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5s 4.0007MB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