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9037章 無一不是相(13)

    《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可以注這裏了,或也可以用《維摩詰經》這句話去注《金剛經》,就清清楚楚了,後人的著作就變多餘了。

    一位同道說他平日修行不錯,有一次就很不對勁,最近他自己找到出路。

    這是不在一起的好處,常在老師身邊會依賴性太重,一有問題就找老師問。

    那位同道忽然想到,白骨觀中講過要「易觀」,修行做功夫要「知時知量」最重要。

    同吃飯一樣,你吃飽了不能再加一碗。

    譬如做數息觀,你不要老數下去,只要覺得呼吸到了息的境界,馬上就要放掉數息,跟着就要用隨息了。

    隨到心息相依,馬上要換成止的境界,就是要易觀,馬上變更方法。

    所以知時是要知道什麼時間要換,知量是知道夠了。

    你練氣功練下去就成了蛤蟆功,肚子鼓得那麼大,越練脾氣愈大。

    《大學》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要不斷地進步,今天的成就不算數,滿足於今天的成就就是退步。

    「法不可住」,你停留在一個境界,抓住某一點,「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

    也不是佛法,法無定處。

    佛也告訴過我們,「諸法不定」。不論你學哪一宗的,對了就用一用,明天不對了,這一宗就暫時擺一擺,後天又拿來用,你的目的是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取佛道,不被這些方法所困,才是真正學法。

    接下來維摩居士快要作結論了,你看他說法是有層次的,不要把他當作平面的一篇讀過去了。

    「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佛經分類中,《維摩詰經》在《大藏經》中不歸在般若類。

    《維摩詰經》這一段內容的要點,在《大寶積經》裏也有。

    《大寶積經》就是大雜燴,像百貨雜鋪,什麼都有,不能歸般若,也不能歸法相唯識。

    真要研究佛學,大寶積部的經典應該多看,所謂淨土三經,也包含在大寶積部的。

    像這樣的佛經分類,很合現代人的用處,把人生用見、聞、覺、知四個字概括了。

    見是眼睛所見的,聞是耳朵聽到的,覺是感覺狀態,身上感受,知是知覺狀態,思想觀念。

    打坐時覺得腿麻、氣脈發動了,是感覺狀態的範圍。

    看到光是見的範圍。

    觀音法門是聽的範圍。

    《維摩詰經》告訴我們,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見聞覺知去求的。

    大家反省一下,不論你學哪一宗,都是在用見聞覺知求佛法。

    常有人告訴我他做了個什麼夢,我一開口就罵他,又來痴人說夢,原來是夢幻空花,還沒有睡醒。

    見聞覺知就是在夢中,你求個境界,看見什麼了,聽見菩薩給你說法,都是在做夢。

    真正佛法不求,假使在見聞覺知上去修佛法,那是凡夫境界,非求法也。

    凡夫都在見聞覺知中轉,各位現在號稱聽經,我冒充講經,都在見聞覺知境界中。

    修行還在這上面轉,就走冤枉路了。放下,就在這個地方放下,放下了,不以見聞覺知為是,也不須要放下見聞覺知,不以見聞覺知為非。現在結論來了。

    「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


    開頭寂滅,最後無為。

    是不是很有層次?這就是以經注經的辦法,你不要考老師了,就把本經讀熟就好了。

    釋迦牟尼佛就在你的前面,他就告訴你了,為什麼不去求呢?

    這裏的結論是無為法,以有所求心,求無為無所得之果,是顛倒眾生。

    一切修行都是在有為當中求,是求有為法,非求法也,不是真正學佛。

    我們形容維摩居士說法,如銀瓶瀉水,嘩啦啦就倒出來,停都停不了。

    他說法的氣概像莊子的文章,不知道哪裏來,只可借用李白的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來形容。

    「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最後吩咐舍利弗這一句,同《金剛經》一模一樣。

    真做到一無所求,就是如來大定境界,像我家鄉那位和尚,他睡三年就是在定中,醒來只覺得是彈指間事,因為他完全靜止了,無所求了。

    「說是語時,五百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什麼叫法眼淨?

    《金剛經》提到五種眼,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如果有人臉上長了五隻眼,你看了非把他當怪物不可,不會認他作菩薩。

    但是天人境界不一定啊!其他星球上眾生,不一定長得像我們這樣的,密宗畫的佛像有那麼多隻手,像蜘蛛似的。

    天人看我們可能覺得我們臭美,難看的要死。

    我們認為是沒事的,天人連聞都不敢聞的,好像我們看到狗吃大便似的,境界不同嘛!

    我們如果真有修持,肉眼就具備了五眼,這是真的,《法華經》上說:「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你真到了,天眼、慧眼、法眼都會有。

    你們年輕人喜歡談密宗的,按照密宗規矩,弟子要去找已證了道的具德上師。

    隨便找一位上師的話,弟子是犯戒的。

    上師傳法給弟子,如不是功德具備的話,上師也是犯戒的。

    那麼怎麼選呢?有沒有法眼。

    只好靠自己多生累劫的法緣,做人做事求法要依正因。

    你種的因正,所得的果,法緣自然好。

    我常告訴你們,多結人緣,多做好事,多結法緣。

    像我對密宗的看法,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因為我的願力是:法應該屬於眾生公有,道是天下的公道。

    你有那個資格一定傳你,但是如果你沒有那個功德就免談了。

    因此我這一生的法緣也很好,有時碰上了還硬要我學,一定要把秘本塞給我。

    後來想想何以如此?應該是同我個性有關,我不守秘的,要我守秘就不要傳我。

    法眼就是說人真有眼光,認識得很清楚。

    維摩居士把佛法真正的道理告訴你,但是跟文殊菩薩去的,共有三萬二千人,而能得到法眼淨的,卻只有五百天人,除此之外,舍利弗有沒有得法眼淨,我們不知道。

    其實他當然得了,他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早超過法眼淨了。

    其他有的人聽了還是聽了,仍然不懂。

    可見得法眼淨之難,得法眼淨者是相等於菩薩功德,一看佛經就知道,哪是方便法門,哪是究竟法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校花的貼身高手  修羅武神  武逆焚天  養鬼為禍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落難情緣9037章 無一不是相(13)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4s 3.9792MB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