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48章品《維摩詰經》(6)

    為什麼做不到無我呢?因為犯了三個錯誤:有我者、有造者、有受者。一打起坐或一念起佛,你下意識就有「我」在做功夫的念頭。做功夫的時候,不論你觀想、持咒、練氣、念佛,都是自己在那裏造作。最大的錯誤是有受者,把自己的感受狀態放大,自以為是在做功夫。所以大家,不,要隨時參究無我者,我者究竟是什麼?是這肉體嗎?肉體不過是個殼子,是暫時借用的,「我」不在這裏面,要真正參究我在哪裏。

    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身上覺得氣脈動了也不是我,可能是今天吃對了或吃錯了東西,再不然可能有輕微的感冒,頭有點微脹就自以為是氣衝動,這都是自我在造作。眾生本來無我,妄認有我,這才是真正的大妄念,並不是打坐時思想不停叫妄念,那是小玩意兒而已。你平時不知道打多大的幻想,總以為有我的存在。明明沒有一個造作的、沒有一個主宰你的,你自己卻有意或無意地,總覺得有一個力量值得信任、值得依賴,是佛菩薩也好,上帝也好,或是自己的命運;再不然就依賴自我,相信自我不會錯,這是愚痴到了極點。

    自己想想,是不是如此?你說坐了一上午,精神很好,這當然,你坐在那兒什麼活兒都不干就像是休息,精神當然好。你說這是功夫,這不是自欺欺人嗎?無造者,自己卻在亂造境界!無受者,可是偏偏自己玩弄感覺。你昨天打坐覺得境界很好,今天再坐,那個境界怎麼失掉了。你能修得成,它就能壞得掉。天地萬物萬事凡是靠修道來的,不修就一定壞。房子造好的那一天就是房子毀壞開始的那一天,也就是莊子所說的「方生方死」。

    你在這兒做點功夫都是因緣,有這樣的場地,你是個有閒人,有人幫忙弄飯,你有個墊子坐着記着,此中無我無造無受者啊!

    一切因緣生,緣起性空。既然性空,我何必學佛呢?有一樣東西也不空也不有,「善惡之業亦不亡」。既然無我無造無受者,那你說:空了還有什麼業力?有空的業!空就是因緣,就是因果;空為因,所得的果報是清淨。同樣,善惡的業果不會喪失。我們懂了這些道理,就懂得了「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始在佛樹里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這是讚嘆釋迦牟尼的成佛經歷。「始在佛樹里降魔」,佛於三十二歲在菩提樹下,以智慧之力降伏了一切魔。什麼是魔?煩惱魔、死魔、五陰魔、天魔,這些在前面說過了。「得甘露滅覺道成」,打坐的人,頭頂發生清涼,腦下垂體分泌液體流到嘴中,覺得香甜不絕,叫甘露灌頂。這還不算得定,要慢慢一步步修去,也許才可以得定。如果連這甘露都沒有,嘴裏乾乾的,甚至發苦或一身燥,那就不用說了。《維摩詰經》這裏所講的甘露,不是這種有形的甘露,是形容智慧的甘露。得寂滅之道,也就是得涅槃之道,才叫作證得甘露。得甘露滅,是滅掉一切煩惱一切生死,就是覺道成。

    「意無心意無受行」,佛學中的心、意、識是三樣不同的東西。想是心,譬如你出門時腦子裏想了不知多少事,那是心。念念不忘叫意,念就是意,就是不用再提起思想的。你出門時放一銀元在口袋裏,你沒有去想它,可是你知道身上有一銀元,這叫意。識是心理狀態。在本經中,意也包括了識。真開悟的人無心地無意識,但不是變成白痴,也不是死亡,他的智慧真正開發了,比凡夫高明太多了,而且心意識到達了緣起性空。感覺狀態不是心意識,比如人到了絕對昏迷或剛剛死亡一剎那,你碰他一下,他還是會有反應,這是感覺。又如斬斷蚯蚓,兩截都會動,它的意識狀態分散了,動的餘力是感覺本能。信仰是生命的動力,生命的本能,永遠在動。行陰靜止了才叫得定。比如我們靜坐時偶爾可以得到心意識短暫的清靜,也可以短暫忘卻了生理上的感覺,但是你的血液還在循環流動,你的呼吸仍然不停,就是行陰還在,不是真正的定。所以證得菩提道果的人,沒有心意識,也沒有受,也沒有行。

    「而悉摧伏諸外道」,因此,能夠摧伏一切的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裏,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氣脈上,氣功咒語都不是。

    佛說法那麼多年,嚴格算來只有三轉,就是小乘道講苦、集、滅、道四諦法門,中乘緣覺道講十二因緣所生法,大乘道講六度萬行。一切世間天、人都因佛法而得道,可以作證明。佛、法、僧三寶,因而呈現在世間。

    「以斯妙法濟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醫王,當禮法海德無邊」,佛用妙法度眾生,真正開悟了,只受這一生果報,從此不再退墮,恆常在涅盤清淨中,是度脫了老、病、死的大醫王。因此讚嘆佛法廣大廣博,浩如大海無量無邊。


    佛在世時有九十六種外道,你可不要輕視外道,外道都很講究做功夫,都真實吃素,都戒飲酒,他們的行持可能比你自稱佛弟子的還要徹底。真正佛法一悟千悟,永不退失。大乘菩薩到了第八地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說一受不退。

    「毀譽不動如須彌,於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虛空,孰聞人寶不敬承」,對世間的詆毀或是稱譽全不動心,像須彌山一樣不動搖。對於善人和惡人,佛徒和外道,均能夠平等地以慈悲心對待。心理和行為、起心和動念,都是平等如虛空一樣,無不包容,是人中之寶,誰不尊敬!

    「今奉世尊此微蓋,於中現我三千界,諸天龍神所居宮,干闥婆等及夜叉」,這個寶蓋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但究竟是什麼東西?如果照佛經講,就是神通所變化的。你如果真信佛法,它就不是神話故事,而是個事實。我們要好好從實證的立場來研究一下,這個世界是一個寶蓋,我們的身體也是個蓋,卻是個壞蓋,但也可以轉成寶蓋。我們現在是在佛的寶蓋之內,但也是在自己業力的蓋覆之內,被遮住了。你人坐在這裏,心可以去到外層空間,但是身子動不了,被蓋住了。要轉化這業力之蓋,就要有真正的修證功夫。

    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學佛的,你在淨心上面動了一念,另求一個效果,求一個法,不是增就是減。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減法;你想見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才是清淨心。假使做不到淨心,就與佛境界不相應。不論是增是減,是垢是淨,是生是滅,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對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個,就是淨心,也就是淨土。再進一步,連這一個名稱都沒有了,有一個心,有一個清淨,有一個淨土,有一個清淨境界現前,都不是了。要在這個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裏大問題來了,依照普通的理解,這句偈文的意思是,佛只用一個聲音說法,所有眾生,不論印度人、中國人,連牛、馬、貓、狗等等,統統聽懂了,而且都認為佛說的是自己的語言,這是佛的神通不共法。照這樣理解,佛當時在印度講經,中國應該也聽見了,為什麼還要翻譯佛經?佛在世時,印度當地就有許許多多的方言,是不是聽佛講經都不要翻譯了?小乘經典記載,許多人見了佛當場決定出家,「鬚髮自落」,是頭髮自動落下嗎?那豈不是患了脫毛症?自落是講那些人自己剃去了鬚髮,不要照字面死板理解佛經。

    同一個老師上課,下面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種不同的理解。同樣一句話講出來,就會有人誤解。比如佛說過:「看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後來竟然被有的弟子轉誦成「看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見之。」這就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的道理。還有,釋迦牟尼佛雖然已經過世了,可是根據佛法是十方三世都有佛在說法的,那麼現在應該也有佛在說法,在哪裏呢?當時有個和尚問禪師,「佛在說法,一切山河大地,一切無情,在不在說法?」有情是眾生,無情是石頭、樹木、山、水等,因為它們沒有知性感受。當然,也有研究生物的人認為植物是有感受的,事實上反應和感受是兩回事。這位禪師回答,「無情當然說法,」誰聽到了呢?「有情聽到。」歷史上有些禪宗祖師因為風吹草動或瓦片碰到竹子而悟道,就是無情說法。眾生何以聽不見呢?是被自己的業力擋住了。

    「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是說眾生根據自己理解的不同,認為老師說的就是我這個意思,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個音聲在說法,三藏十二部講了那麼多,都是空話,只有一句話,你懂了就悟道了,特別注意聽!(師不語數秒)聽到了嗎?你太注意就聽不見了,只有這一法,這一法你悟進去了就萬法皆通了。在你沒有注意之前的那一剎那,佛已經說了。所以佛只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自己的程度深淺而解釋佛法;不管他們解釋的對或錯,都會有點好處,都會得到佛法的利益,這是佛的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神力不共法」,佛法只有一個音聲在說法,害怕,無比的歡喜。有人聽了就起厭離心,討厭世間一切。初學佛的人如果沒有生起厭離心,是無法學佛的,不能跳離三界。也有人聽了佛法就斷絕了懷疑心,生出真正的信心。這就是佛的智慧神力不共法。

    這一篇讚嘆之辭,重複三次提到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得到那麼大的好處。我們由此領會到《楞嚴經》中文殊菩薩讚嘆觀音法門所說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這個世界上真正教化的體系,是在聽音聲的清淨功能,也就是耳根圓通法門。用耳朵聽聲音的方法,最容易成道。為什麼?例如眼睛只能看前方,若有東西擋住視線就看不見了,所以用眼根修,不圓滿。用鼻修數息止觀,也不圓滿。五根當中只有耳朵不受限制,能同時感受到十方來的聲音,容易修得圓滿。

    觀音菩薩傳我們這個耳根圓通法門,要「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修這法門時,耳朵不向外頭聽了,迴轉來聽自己的心聲而成道,聽什麼呢?聽自己的思想,這思想就是沒有說出來的語言,說話是發出聲來的思想。當然,有人打坐聽到別人在對他講話,那是魔境界。音聲是現象,你要聽自己沒說話,念頭沒有來之前的清淨心。比如你心中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念,耳朵不要聽外面,迴轉來聽自己念佛聲音,一字字把它距離遠一點,自己聽自己念。前一字過去,後一字還沒有來,就空了嘛。有雜念來了你就念一句,沒有雜念了,你也不念。這樣反聞聞自性,是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慢慢迴轉來聽自己的心聲念佛,慢慢、慢慢進入自己法性之流,自性清淨。亡所,就把念佛的聲音、雜念都空掉了,淨性現前,亡其所念。這是第一步。「所入既寂」是第二步,你那個念的聲音慢慢更空了,寂是寂滅。

    不要以為佛法有什麼秘密法門,一定要找個老師磕頭灌頂嗎?真灌頂是智慧灌頂,自己得到智慧,心裏了解了是真灌頂,十方諸佛一切眾生都可以灌頂。你趕緊去研究《楞嚴經》這一段。《維摩詰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你怎麼聽得到呢?就是依觀音菩薩淨心反聞自觀,你就達到那個境界,「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那個時候你就真清淨了。這就是佛法,難道需要磕頭才傳給你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848章品《維摩詰經》(6)  
相關:    神話版三國  百鍊飛升錄  寒門崛起  魔門敗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落難情緣848章品《維摩詰經》(6)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8s 4.032MB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