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47章品《維摩詰經》(5)

    釋如說完七品後,稍為停了一下,一定敬上一杯禪茶,他呷了二口,清了清喉頭,然後向着一定,似問非問:「淨業」

    一定也效仿着他的口吻:「淨業是?」

    釋如哈哈一笑,說開來:「久積淨業稱無量」,多生累積的修持,到達無量成就境界而成為佛。淨業不是善業,善與惡是一陰一陽,是相對的。沒有惡業僅有善業還不能算是淨業,淨業是善惡二邊都不着,無着無依,非有非空,連空也空。佛境界是淨業,十方三世諸佛國上皆是淨土,因為心淨所以國土淨。

    「導眾以寂故稽首」,作為導師領導一切眾生進入寂滅涅盤,因此向佛叩頭禮拜。寂或涅盤不是死亡,超過了清淨安詳,是在無比混濁、無比動亂中的清淨自然。好比你去到高峰頂上,在沒有風沒有任何聲音的時候,就接近了寂的境界。不過你到了那裏,或在打坐中進入這個境界,可能反而會覺得可怕。

    「既見大聖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看到一切佛展現的神通,普遍的呈現在十方無量無邊的國土,無所不在。一提到神通,大家就想到稀奇古怪的東西。神通是人神而通之,是人修到了精神超越物質、他的精神與天地宇宙法界的觀念相通了,自然就起各種變化。所以不應該以凡夫境界的意識妄想,隨便妄求神通。如果佛的神通無所不在,為何我們看不到呢?譬如太陽永遠在天頂,我們在夜裏看不見,並不是太陽不照地球,而是我們所處的地方轉到背對太陽的緣故。所以我們看不到佛的神通,見不到我們的自性,是由於自我的妄想、煩惱、業力阻礙住了。

    我發現有些人聽經不看經,自以為記得住,所以文字般若始終不開。文字智能一定是從讀經來的,光靠玩弄聰明,以為耳朵聽了就理解了,文字智能是開不了的。釋如看了看似睡非睡,閉目養神的張柬之,搖了搖頭,正待繼續講下去,豈知張柬之心水清醒得很,「經書在那?老夫倒想親目也!」

    釋如猛地聽張柬之如此一說,知道遇到了高人,連說「善哉,恕貧僧失言。」

    釋如致過歉後,繼續講:「其中諸佛演說法,於是一切悉見聞」,在十方無量國土中,一切佛任何時間都在說法,眾生法眼清淨、自心清淨了才能見到、聽到,這就回到了前面頭兩句「目淨修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自然能見聞十方佛在說法。

    中國的大乘佛法中心的禪宗,是以《維摩詰經》為最重要的根據,下面要講到非常重要的中心: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法王是佛的別稱,成了佛是一切世間法出世法之王,這個法不要認為是結手印、念咒子、敲木魚或者心裏面作些古怪的觀想;真正的法緣起性空,就在目前而不能見,是大秘密法。佛的法力超越一切眾生,不是眾生所能想像的,一切善知識諸佛菩薩都常以法財作布施,注意這個「常」字。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我們要證的菩提道果。持戒修訂都是想做到沒有妄念,沒有煩惱,但是自己為什麼做不到?這個問題要仔細參究。下一個問題,成了佛還動不動念呢?


    注意這裏「能善分別」,是有分別,不是無分別,佛能善於分別一切法相。凡夫的分別作意,不落善念就落惡念,或落於不善不惡的無記念。唯有證道成佛,才能善分別一切法相,雖作意而不着。所以說空、無相、無作(或無願)為三解脫門。能善分別,當下就性空一切的法相。第一義就是第一義,佛學的解釋是真諦或形而上之道體,「於第一義而不動」,在這上面沒有動過。

    比方從上課以來雖然聽見了,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你那能聽的有動過嗎?要在這個地方參究一下「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我們從凡夫心意識的境界,好好在這裏去用功參究,慢慢可以達到「心淨已度諸禪定」。例如我們對於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上一秒、現在、下一秒鐘,這些差別的境界都不可得不存在,但是那個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於第一義而不動」。

    「已於諸法得自在」,因為「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之後,才能達到佛境界,自在而不執着,所以「是故稽首此法王」。佛說一切法,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三藏十二分教,一切不着於有,也不着於空。不有就是空,不無就是有,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用不有和不無呢?不是有,不是有,沒有告訴你絕對是空;不是,不是沒有,沒有告訴你絕對是有。佛說一切法,世界一切萬有現象,乃至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皆是因緣生法。因緣生法就是中國大乘所講的緣生性空,也叫緣起性空。這裏用的因緣二字,不是十二因緣的因緣,非常難了解。因緣在中國文字上來講,因是動因,緣是攀緣。「緣」是與動因一動所連帶的連續關係。譬如我們講話,前一句是因,後一句接續前一句的意思是緣。

    因緣像是一個圓圈,無始無終,永遠連續不斷。譬如手中這個煙灰缸,由化學品、玻璃作原料,加上熱能、人工,放入模子中壓製出來,是因緣所生,無物質自性,因緣聚了,就構成這個東西;打破了,因緣散了,也就不成這個東西了。如果當初不叫它作煙灰缸,現在就叫了別的名字了,名詞也無自性。我們相聚在這裏,也是一樣。所以因緣的兩個道理,就是緣起和性空;一切皆是因緣所生;一切皆無自性,沒有單獨自動存在的可能和性質。換言之,一切事物的行動,那強有力的是因;由之發展出來連續的作用是緣。

    後世把因緣的法相加以分析,就成了唯識法相學,有四緣。因緣本身是一個因素,例如這次講經,我要講就是因,諸位來聽是緣,但這個因緣本身,叫親因緣。第二因素是增上緣,如泥土之於植物種子。又如父母的身心遺傳特質,家庭、社會的環境,都是種子的增上緣。如果這個種子是善的,所有的外緣不管是善惡都會培養他向善路上走;如果這個種子是惡緣所感,所有的遭遇,都是惡緣。

    再用剛才講經的比方,我一念一動:講《維摩詰經》吧!這是「親因緣」。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動力,發出通知,大家有緣的湊在一起,就在這裏了。

    有人因為聽了經,自己明心見性,悟了道,這個環境,就是他的增上緣。他悟了道不是佛給他,也不是老師給他,是他自己的自性種性爆發,碰到善知識,碰到佛菩薩,這麼一個增上因緣促成他明心見性。

    前緣變成後因,後因又變成了前緣,所緣之緣連鎖不斷,就是「所緣緣」。由這個關係,有三世因果,像轉圓圈一樣永遠不斷地滾下去,前生如有善根智慧,這一生碰到增上緣變得更好,因此繼續下去所緣之緣,他又去弘揚佛法布施功德。這個所緣之緣又經三緣和合,帶到他生來世的善根增長,是「等無間緣」,等是平等的輪轉,無間是因緣無間歇。

    凡夫眾生的善惡因緣累積了很多,成佛之後這因緣還不會斷,甚至過去結的冤家仇人都成了這一世的眷屬善緣。有句話說:「未曾成佛,先結人緣」。你得了道要度眾生,如果功德、法緣不夠,還是無法度人。我們要學佛的人也一樣,如果法緣不夠,功德不到,就碰不到善知識。就算碰到了,自然也會離開,或是有阻礙。所以因緣要自己去培養。

    解釋了因緣的道理,了解一切法皆從因緣而生,無主宰,沒有一個上帝或命運來主宰。有許多迷信的人常說,因為不拜某個菩薩就被降罪了,這不是佛法,因為讓菩薩做了你的主宰。菩薩無論有緣無緣都要度,對壞人更要教化,怎麼會因為不拜他就罰你?這哪算是菩薩?不要說是超人的主宰了,即使是個年紀大的人,或有道德修養的人,都會包容別人,難道菩薩連這樣的胸襟都比不上嗎?一切法無主宰,那麼是自然來的嗎?如果說是自然來的,就成了唯物思想。所以一切法無主宰,也非自然,是因緣所生。因緣道理是整個佛法的基礎。

    「無我無造無受者」,一切法緣生性空,所以一切法中無我,宇宙萬有皆是因緣所生,無造者,也無受者。無我、無造、無受是佛法講性空的最重要的三個要點。讓我們用自己的生命來參究,現在大家坐在這兒,如果講無我,大概只是說說的,明明覺得有我坐在這兒,怎麼說無我?大家所學各種五花八門的功夫,你打坐時能做得到無我嗎?功夫做得愈好,恐怕這個我反而愈牢固了,都認為「我」最了不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847章品《維摩詰經》(5)  
相關:    逆天邪神  百鍊飛升錄  魔門敗類  無敵升級王  神話版三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落難情緣847章品《維摩詰經》(5)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3s 4.0396MB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