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先下手為強
許敬宗長篇大論說完以後,輪到陳青兕發表意見。
在規矩禮節上一直都是陳青兕的弱項,來到這個時代,需要研究學習的東西很多,禮法這東西,了解夠用就行,深入研究就太複雜了,而且一般人也用不到。
陳青兕也沒有打算向禮部發展的打算。
對於這個封禪使,陳青兕那是兩眼抓瞎,也就是最近幾日,找了一些資料,惡補了一下。
但面對許敬宗這人形資料庫,陳青兕也懶得班門弄斧了。
「許相公的博學,早有耳聞,今日可算見識到了。」
陳青兕道:「在下年紀最小,最辛苦的活就由在下效勞了。封禪之事,茲事體大,內中微末細節凌亂繁雜,僅靠記憶,很難面面俱到。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如許相公那樣,過目不忘。」
「在下回去之後,根據諸位封禪使的提議,總結一個大綱手冊,將關鍵問題整理出來,細化分工,讓繁雜的事情一目了然,也好便於下面人施行。」
通常這種總結記錄的事情都有會文書複雜擬定整理的
除了陳青兕以外,三人地位最低的許敬宗也擁有開府納賢的權力,他們都有彼此的文書幫忙做這種瑣碎事情的。
不過三人皆是人精,知陳青兕既然親自提出整理,想來也不是隨便文書就能幹的事情。
陳青兕的能力,三人都是知道的。
李績也很給陳青兕面子,說道:「既如此,今日便到這裏,等陳先生將大綱整理好,我們再來商討細節。」
整理大綱,這可是陳青兕的拿手好戲。
這個時代的文案文書的記錄儲蓄方法,還是很死板的。
就是純粹的記錄,繁雜不夠簡約,所有問題都是用文字堆砌在一起,更加別說以書面表格形式歸納整理了。
陳青兕在動手做表的時候暗自慶幸,虧得自己是過來人,早年科技還不發達,所有文稿都得手動書寫。換成後來,電腦普及,各類文檔都能在電腦上展開,還沒本事規劃。
陳青兕只用了五天的空餘時間,整理出了一套細緻的表格,從上至下,將整個封禪的流程都歸納於流程表格之內。
他將流程表格寫在一張大的帛布上,密密麻麻的從擺駕到封禪結束,每一個步驟都在其中。
李績現在是不上朝的,大多時間都在家裏修養,只有關鍵的時候,李治召喚,才會動身前往廟堂。
陳青兕直接帶着帛布表格在英國公府見到了李績。
李績見陳青兕手裏拿着一大捆帛布,帶着幾分期待的說道:「讓老夫看看,陳先生的大綱手冊到底是什麼東西。」
陳青兕讓人尋一個架子,說道:「封禪內容太多,得掛起來看。」
李績道:「這簡單,府上不缺架子。」
李績是用兵名家,少不得看各種地圖,掛大地圖的架子府上最不缺。
足足三米長兩米寬的帛布,掛在了大堂上。
李績看着從未見過的表格,看着表格上簡單明了的任務分佈。
這位見多識廣的宿將,看了看帛布,又看了看陳青兕,道:「許相公的博學讓人驚嘆,陳先生的實幹,更是讓人嘆為觀止。有此大綱手冊在,繁雜的封禪竟讓人一目了然。只要根據表格,將任務分配給各部即可。哪裏出了問題,誰的責任,在這上面一眼可見。當真了不起」
陳青兕說道:「李英公謬讚,這只是初稿。很多細節都需要思量。」
李績道:「慢慢來,封禪是大事,不急於一時。這大綱就留在這裏,明日某將鄭王、許相公請至府上,一起圍繞表格,再作商議。」
陳青兕打算告退。
李績卻拉住了他道:「不急着走,陪老夫喝點小酒。唉,年紀大了,身旁的好友一個個離世,能一同喝酒的人都尋不着了。今日難得來了興致,先生莫要拒絕。」
陳青兕道:「能陪英公小酌,聽憑教誨,可是天大的幸事!豈敢不從」
兩人小酌閒聊,暢聊古今。
從秦漢名將一直到隋唐將帥,由孫吳韓白,聊到衛霍二李。
二李並不是他李績,有一說一,他還不夠格。
二李是李世民、李靖,初唐時期最能打能戰的兩人。
李績上了年紀追憶往事,話也多了起來。
陳青兕能夠從李績的言談舉止里聽出對當年的嚮往,對於先帝的追崇。
陳青兕也有些感慨,都過了那麼多年,面前這位開國元老依舊追憶李世民,那位天可汗的魅力有多大?
此生未能一見,實乃憾事。
「陳先生」
李績突然叫了一聲。
陳青兕望向李績,作洗耳恭聽之態。
李績說道:「有一句古話說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夫以為想要真正在波詭雲譎的爭鋒中存活,還得靠自身,只要自身硬,便如衛公一樣,立於不敗之地。」
李績是什麼人物,焉能看不出因為李治的身體問題,各方力量,明里暗裏蠢蠢欲動。
現在不亂,是因為有李治撐着,李治一旦不在,廟堂必亂。
到時候各路牛鬼蛇神都會冒出來。
李績也不知李治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已經近七十的自己能活多久。
英國公府深受帝恩,真有什麼驚變,想躲都躲不了。
自己的幾個兒子,沒有一個真正有出息的,很容易被人利用。
唯一有幾分自己風采的長孫徐敬業又有幾分輕狂,可為先鋒將卻不能擔當大任。
李家想要存續,得靠得力之人扶持一把。
現在縱觀廟堂,唯有陳青兕有資格有能力。
李績如此說來,自是為了加深關係,以應對未來之變。
陳青兕聽得此言,也明白對方示好提醒之意,肅然道謝,隨即道:「陳某一介農夫布衣,得陛下破格任用,才有今日地位。不管局面如何,某自緊隨陛下不變。」
李績並不意外陳青兕的選擇,他如何看不出陳青兕的政治目光,真要是那種投機取巧,想要提前在太子或者某個皇子身上下注,他也不會說出今日的話。
「老夫有一愛孫,叫李敬業,本事可比程大耳朵的孫子厲害多了。你們可以多多聯繫,有什麼事,或者問題,也可來尋老夫,老夫還是有點薄面的。」
陳青兕趕忙拜道:「謝英公。」
走出了英國公府,陳青兕渾身酒意,踏月而歸,嘴裏輕哼着《大號是中華》。
「孩子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
作為軍方大佬,李績口口聲聲不參合政治,但他的每一步政治站隊都是關鍵。
想來他已經預料到,未來廟堂一定生變,這才會給李家提前謀劃。
只是李績就算再如何了得,也不會想到變化是出在武皇后的身上,更不會想到因為武皇后,他李家為此覆族。
不過現在,武皇后想要成事,卻得問問他再說。
回到了陳家在地,陳青兕洗去一身酒氣,看着藏着蕭妙宸要睡覺的「活爹」兒子,得想辦法將他們分開才是。
翌日,第二輪封禪會議在英國公府召開。
英國公早早的將帛布掛了起來。
李元禮、許敬宗看着帛布大綱,震撼驚嘆的久久說不出話來。
兩人你眼望我眼,一時冷場。
李績的笑聲打破了寧靜,說道:「如何,看傻眼了吧?昨日陳先生將大綱送來的時候,老夫也是一樣。後生可畏呀,鄭王、許相公,我不服老都不行了」
李績還是很給面子的,不吝嗇誇獎。
李元禮驚嘆連連,也跟着誇獎。
許敬宗心裏有些不舒服,前次會議,他先聲奪人,目的就是要反客為主,成為此番封禪的主導人物,在李治這個皇帝面前,好好長臉。
他知李治對此次封禪的重視,只要能夠在封禪里表現出彩,自己的地位將更加鞏固。
哪想陳青兕竟然繪製出了這一份表格,將整個封禪的流程,以一眼可見的模式書寫下來,將風頭搶了過去。
一瞬間,許敬宗後悔了,有一種在陳青兕初入京師的時候就應該將他按死的想法。
許敬宗一直以為陳青兕就算再出色,也不至於威脅到自己,自己多幫一幫他,等到他真正崛起的時候,自己也就退了,正好讓他投桃報李,幫着照顧一下自己的後人。
哪裏想得到對方晉升的速度若奔馬飛魚,短短數年,就成為廟堂上舉足輕重的存在,甚至能夠影響威脅到他。
但如此念頭只是一閃而過,許敬宗由衷道:「陳尚書當真了不起,有此大綱,此番封禪大事成功一半矣。」
作為一個老政客,許敬宗更清楚局勢,自己終究老了,沒必要賭上家族未來,跟陳青兕爭這一口氣。
既然無法一家獨大,那就平分功績吧。
陳青兕指着帛布說道:「當前的流程大綱就在此處,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可以隨時添加。我以為大唐今日之盛,已超秦漢,所有禮法,不應按部就班,得有我們大唐自己的風格。便如此番四夷使者君王,他們有一部分人是我朝盟友,有一部分人卻是手下敗將,對於他們的待遇,理當有所區別。」
四人聚在一起,添添補補,暫且將大的流程確定下來。
陳青兕望着三人,臉上透着幾分笑意,說道:「流程可以在推行中通過發現問題隨時添補,由上至下,一步一步來,直至最後一步,如果皆無異議,封禪的整體情況即可擬定。諸公,覺得如何?」
李績看着不遠處封禪大綱上,至關重要的兩個人物選擇:亞獻、終獻,頷首道:「理當如此。」
他見李元禮、許敬宗皆無異議,說道:「那首先就將亞獻、終獻的人選定下。此事最重要不過,得諮詢陛下意見。明日,我等四人一併入宮與陛下商議此事。」
李元禮說了一聲:「善!」
許敬宗神色有些不自然說道:「當是如此。」
陳青兕嘴角微翹,目的達到。
歷史上亞獻、終獻的人選並未過早的定下,這也給了武皇后操作的空間,成功得到了亞獻的機會,成為封禪大典僅次於李治的存在,為自己爭取了巨大的政治籌碼,其後理所當然的成為天后。
這封賞就是分水嶺。
陳青兕先定封禪亞獻、終獻的人選,讓武皇后失去操控的機會。
約好面聖的時間,三人一併告辭離去。
陳青兕亦往陳邸行去。
轉了一條街
「陳尚書!陳尚書!」
陳青兕聽到有人叫喚,回頭卻見許敬宗拉着車簾叫喚。
陳青兕見許敬宗表情,心念一轉,卻會意一笑,這亞獻、終獻的資格,將會名垂青史。
這位置可不只是武皇后一人眼饞。
許敬宗自然也是如此,無怪先前在英國公府,他的表情就有些不自然。
原來存着此念。
他調轉馬頭,向許敬宗的馬車迎了上去。
許敬宗熱情四溢,笑顏相迎:「陳先生,老夫載你一程?」
「也好!」陳青兕自然不會拒絕,將韁繩交給護衛,登上了許敬宗的馬車。
許敬宗為人奢靡,他的馬車也極盡奢華,內飾竟是少見的金絲楠木,還點着龍涎香。
「素知陳先生好茶,這是先生家鄉的陽羨茶,先生嘗嘗味道如何?」
陳青兕立刻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接過許敬宗遞來的茶湯,聞了聞茶香,抿了一小口,確實是地道的陽羨茶,還是其中佳品,說道:「湯清、芳香、味醇,確實是家鄉的味道。許相公有心了」
許敬宗道:「我有一學生,正好在常州任職,知先生愛茶,特地從義興縣捎來的。」
他說着將一旁一大盒禮盒推向陳青兕。
陳青兕也不客氣,感激收下。
果然很快,許敬宗就說道:「明日面聖,商討亞獻、終獻之人選,先生可有中意之人?」
陳青兕心裏嘀咕一句:「只要不是武皇后,用條狗都行。」
見許敬宗故作漫不經心的表情,陳青兕道:「依照古制,亞獻、終獻以公卿任之,縱觀滿朝公卿,以功績、資歷而論,唯有英公與許相公最有資格。」
許敬宗有些滿意,又有些不滿意。
陳青兕隨後又道:「如果讓在下推薦,自當推薦許相公。昔年相助之恩,在下不敢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