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沈鯉推薦了葉向高,難道只是為讓自己學更多知識嗎?肯定有這種因素存在,但絕不是主要。他無意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葉向高曾經被貶出京城,憑着帶領歐洲傳教士進京上貢寶物才把萬曆皇帝哄高興又得到了啟用。這麼簡簡單單的一件事,裏面卻包含着深意。
葉向高很可能不是沈一貫陣營里的成員,或者乾脆就是被浙黨搞下去的。現在得到了萬曆皇帝的啟用,才被沈鯉找機會推薦給了自己。
這就叫黨爭!一旦這種風氣流行起來,在任何事情里都會出現其影子。朝廷的每一個動議、決議,都是官員集團激烈廝殺的戰場。有時候可能明刀明槍當面爭吵,有時候則是潤物細無聲悄悄佈局,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避免。
不光古人這樣,後世里依舊這樣。曾幾何時就高喊過:凡是某些人支持的我們就要反對;凡是某些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支持!政治鬥爭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不是東風壓倒了西風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
洪濤在那個年代生活過,對這種東西的認知不來自於書本,而是切身感受和耳濡目染。只要誰身上帶着類似的氣息,稍微表露出來一點,就能被他敏銳的捕獲。
第一天上午兩個時辰的文化課時間在沈鯉滿意的微笑中順利結束,但做為太子的工作還沒完成。按照慣例,回宮吃過午飯稍作休息,就該在詹事府一眾官員的輔助下展開對朝政的實習了。
詹事府其實就是個小朝廷,裏面的官員有一部分兼職有一部分全職,雖然頭銜不同,但基本涵蓋了朝廷中的大部分重要職務。
設立這個機構的初衷也是為了給太子提供個可以實習的環境,除了聽詹事府官員講解之外,時不常還可以去午門內側東邊的六科廊里轉轉,看看真正的朝政是如何運行的。
待把這套流程熟練一些之後,會有部分不是太重要的朝政直接交給太子處理。當然了,最終的批覆權還得經由皇帝本人。
但做為萬曆朝的太子洪濤卻沒有實習期,不是不想,而是皇帝沒給配備足夠的官員。目前的東宮詹事府里除了幾名兼職侍讀之外,一個正經官員也沒有,完全是個空架子,想實習也沒條件。
可見萬曆皇帝冊封太子完全就是不想再和朝臣、皇太后、皇后整天打嘴架,至於說太子能不能勝任根本不想管,更不打算提供必須的條件。估計心裏還琢磨着哪天出個錯就給廢了,順手讓心肝寶貝三皇子上位呢。
「王安,隨我去內官監和銀作局看看。」皇帝是個什麼心態洪濤根本不打算探究,想也沒用。但該幹的事兒一點不能耽誤,今天下午的任務就是把皇城好好轉轉,主要關注目標為專為皇室服務的機構。
自打出生至今已經快二十年了,老實講,能踏出後宮的次數不足一巴掌,能出紫禁城的機會一次也沒有,唯一熟悉的地方就是隸屬東六宮的一個小角落。
別看自己曾經是個京城人,從小就去故宮春遊過不止一次,但後世的故宮已經被清代改建和修繕過,和明代的紫禁城相差比較大。
而明代的紫禁城並不是皇城,真正的皇城還在紫禁城之外,連同北海、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景山公園等等一系列園林建築全包括其中,同時也容納了絕大部分為皇家服務的專屬機構。
在紫禁城裏住了這麼長時間,居然連自己家院子是個啥模樣都不知道,已經嚴重違背了洪濤的性格,每天都是痛苦的煎熬。
以前做為皇子沒條件出宮,現在貴為太子,哪怕再落魄基本權利還是有的,比如可以在皇城裏大部分區域轉悠。既不用請示皇帝同意也不用報備任何人,那還等什麼啊!
四人四馬,就是東宮太子朱常洛此時能拿出手的最高排場了。還別不知足,和幾個月前相比足足增長了一倍,偷着樂吧。
至於說負責東宮守護的內官侍衛,真不歸太子調遣,他們是御馬監手下,想帶着一起走就必須徵得皇帝的同意。
洪濤選擇的路線是從東華門出,向北逆時針圍着紫禁城外轉大半圈再從西華門入。
由東華門外向北一直到東黃城根北口,轉向西至西黃城根大街北口掉頭向南到府右街、最後向東到南河沿大街南口,基本就是明代皇城的城牆。
從地圖上看,紫禁城(故宮)、北海中海南海(統稱西苑)、左祖右社(文化宮和中山公園)、連同京城的制高點煤山,全都被皇城圍了起來。
皇城城牆到筒子河之間又分成了四個區域。東側從東華門、東安門一線向北到北安門這一片主要是皇宮的機構駐地。
比如司禮監、御馬監、內官監、尚膳監、尚衣監等十二監;銀作局、浣衣局、兵仗局等八局;再加上惜薪司、寶鈔司、鐘鼓司、混堂司四司,統稱內宮二十四監。
北側從北安門到西安門是庫房區,皇帝的內帑、庫存以及各種收藏都雲集在這個區域裏。此地如果失火皇帝就成窮光蛋了,所以這片區域被錦衣衛、御林軍、御馬監侍衛團團包圍,盤查極嚴,哪怕是東宮太子也不能隨意出入。
西側和西南角被三個人工湖和一片宮殿佔據,算是風光遊覽區,也是皇家花園。後世里這三個人工湖被稱作北海(公園)、中海和南海。
但西南角的宮殿比較獨特,它不是明朝修建的,而是元朝建築。最初為太子東宮,後來改名隆福宮,供元成宗的母親居住。
到了明朝,朱元璋封四子朱棣為燕王駐紮京城。可是燕王沒錢蓋府邸,住紫禁城裏又僭越了,乾脆就把隆福宮改成了燕王府。
朱棣登基之後要在元朝皇宮的基礎上重修皇城,大部分建築物都拆了,卻把這座宮殿保留了下來,稱作西內,算是西苑的一部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