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貧困起家
和珅的早年生活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他於1750年出生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父親常保是福建的副都統,這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並不低。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眷顧這位未來的權臣。在和珅三歲時,他的母親因難產不幸離世,留下了他和他的弟弟和琳。六年後,也就是和珅九歲時,他的父親也因病去世,這使得兩個年幼的孩子陷入了無依無靠的境地。
在這個關鍵時刻,是一位忠實的老家丁以及父親的一位偏房(妾室)站了出來,保護了和珅兄弟二人,使他們免於被逐出家門的命運。這段經歷無疑對和珅的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或許正是這些早期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他日後對於權力與財富的渴望。
儘管家道中落,但和珅並沒有放棄自我提升的機會。他勤奮學習,最終考入了咸安宮,這是一個專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學習機構。在這裏,和珅展現出了超群的智慧和對知識的渴望,他不僅掌握了滿、漢、蒙、藏四種語言,還深入研讀了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他的才華很快就被老師吳省欽和吳省蘭所賞識,這兩位老師對和珅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和支持。
1768年,也就是和珅十八歲的時候,他迎娶了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馮氏為妻。這段婚姻不僅為和珅帶來了家庭的溫暖,也為他在官場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次年,和珅參加了科舉考試,但遺憾的是並未上榜。不過,他並未因此氣餒,而是以文生員的身份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這標誌着他正式步入了仕途。
到了1772年,和珅被授予三等侍衛的職位,並被選為粘杆處侍衛。粘杆處是一個負責皇宮安全的機構,能夠在這裏任職,意味着和珅有機會接觸到皇帝本人。1773年,二十三歲的和珅因為在乾隆帝面前展現了自己卓越的才學,終於獲得了直接為乾隆服務的機會,成為了皇帝儀仗隊的一員。
二、仕途順風
從1775年開始,和珅的仕途猶如坐上了快車道,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升遷接踵而至。這一年十月,和珅被擢升為乾清門侍衛,這意味着他可以更加接近皇帝,為他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機會。僅僅一個月之後,他又被提拔為御前侍衛,並且被任命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這個位置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榮譽,更標誌着和珅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官員。
進入1776年,和珅的晉升之路更是勢不可擋。正月,他被任命為戶部右侍郎,這讓他得以參與到國家財政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中。緊接着,三個月之內,他又被授予了軍機大臣和總管內務府大臣的頭銜,這兩個職位分別代表着國家最高級別的政務決策和宮廷內部管理的權力。到了八月,和珅又被調任為鑲黃旗滿洲副都統,這顯示了他的影響力已經跨越了多個領域。
同年十一月,和珅被委任為國史館副總裁,並且獲賞了一品朝冠,這是對他貢獻的肯定,也是對他身份地位的進一步確認。到了年底,他還被賦予了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的重任,並被特許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這在當時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特權,通常只有最受尊敬的大臣才能享有這樣的待遇。
1777年,和珅繼續在官場上穩步前進。六月,他被任命為戶部左侍郎,並且暫時兼任吏部右侍郎。到了十月,他還兼任了步軍統領的職位,這意味着他除了處理政務之外,還負責京城的安全保衛工作,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然而,仕途並非總是一帆風順。1778年,因為吏部尚書永貴的彈劾,和珅因失察而被降兩級留用,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繼續發揮影響力。相反,他被指派監督崇文門稅務,並總管行營事務,這些職務雖然涉及具體的行政管理,但也同樣重要。
到了1779年,和珅再次受到了重用,被命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這個安排實際上是一種預備性質的職務,意味着和珅距離成為真正的御前大臣僅一步之遙。通過這種方式,和珅得以更加密切地接觸乾隆帝,了解皇帝的心意,從而更好地執行皇上的命令。
三、連遇賄案
和珅在擔任侍郎期間,很快就遇到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考驗。一名叫做安明的筆帖式(相當於今天的秘書或助理)希望得到晉升,並為此向和珅送禮。最初,和珅保持着清廉的作風,拒絕接受任何賄賂,並承諾會幫助安明向上級推薦。和珅的確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向尚書豐升額推薦了安明,後者順利升任為司務。
安明為了感謝和珅的幫助,送給他一顆玉作為酬謝,但和珅再次拒絕接受。然而,就在安明剛剛升職不久,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家鄉的信,信中提到他的父親已經去世,按照清朝的規定,他應當回家守孝三年。考慮到剛剛獲得的職位,安明不願意放棄眼前的機會去守孝,因此選擇隱瞞父親去世的消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料,此事被尚書豐升額發現,並聯合權臣永貴一起彈劾和珅,指責他包庇安明。然而,和珅事先得到了永貴之子伊江阿的通風報信,因此提前準備了應對措施。他草擬了兩份奏摺,一份呈遞給軍機處,另一份則留在手中。當永貴在朝堂上提出彈劾時,和珅立即拿出準備好的奏摺,主動承認自己對安明的行為失察,並請求處罰。
乾隆帝在聽取雙方陳述後,表示自己已經收到了軍機處呈交的和珅關於安明的彈劾奏摺,這表明和珅並沒有蓄意包庇安明。因此,乾隆帝決定將安明處以極刑,並籍沒其全家財產,而和珅則因為失察被降兩級留用。這一事件雖然讓和珅逃過了更大的責罰,但也使他與權臣永貴之間產生了裂痕。
到了1780年,雲南按察使海寧揭發了大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污的案件。乾隆帝隨即下令,由刑部侍郎喀寧阿、和珅及錢灃前往雲南調查此案。最初,調查工作進展緩慢,直到和珅採取了更為嚴厲的手段,拘捕並審問了李侍堯的管家趙一恆。在嚴刑逼供之下,趙一恆最終供認了李侍堯的種種不當行為。和珅隨即召集了雲南當地的主要官員,公開了趙一恆的供詞,使得原本支持李侍堯的官員們紛紛轉變立場,加入到指控李侍堯的行列。
通過這些手段,和珅成功地搜集到了足夠的證據,迫使李侍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罪行。此案的審結不僅確立了和珅在處理複雜案件方面的聲譽,還使他獲得了進一步的晉升,被提升為戶部尚書,並在議政大臣處行走。不久之後,和珅又升任為御前大臣,並補鑲藍旗滿洲都統。
四、利慾薰心
和珅,這位清朝乾隆年間的權臣,其仕途生涯充滿了複雜與爭議。在李侍堯案的處理中,和珅不僅展現了其敏銳的政治嗅覺,還趁機私吞了巨額財產,加之乾隆帝的賞識與厚賜,使他初嘗權力與財富的巔峰滋味。隨着地位的穩固,和珅的野心日益膨脹,他逐漸從清廉自守轉向了貪污受賄、結黨營私的道路。
長子豐紳殷德與皇家聯姻,更是為和珅家族帶來了無上的榮耀與便利,百官爭相攀附,進一步助長了和珅的囂張氣焰。面對朝中的非議與排擠,特別是安明案後的連續彈劾,和珅心中種下了對文官的仇恨,這成為他日後殘酷打壓文人派的重要原因。
就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後,和珅利用職權大興文字獄,對敢於批評或反對他的文人進行殘酷打壓,甚至不惜捏造罪名,將他們投入牢獄,甚至處死。同時,和珅還深入科舉制度,通過控制考試流程,收取賄賂,形成了「價高者得」的惡劣風氣,嚴重破壞了人才選拔的公平性。士子們為了求得功名,不得不向和珅行賄,導致乾隆末年的科舉制度幾乎被和珅一人所操控,士子之中流傳着「幾齣和門」的說法,反映了當時科舉制度的黑暗與腐敗。
五、野心膨脹
在經歷了安明事件之後,和珅的仕途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因為處理李侍堯案有功而進一步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隨着權力的增長,和珅的野心也隨之膨脹。1778年七月,他將目標轉向了另一位朝廷重臣阿桂的兒子阿迪斯,控告阿迪斯貪贓枉法,並將阿迪斯逮捕解送至京城進行審問。
和珅將阿迪斯貪污所得的金銀八箱呈獻給乾隆帝觀看,此舉激怒了乾隆,導致乾隆下令將阿迪斯發配至伊犁充軍,並對其父阿桂進行連坐,阿桂也因此被降兩級留任。這一事件顯示了和珅在處理這類案件時的果決和手段,同時也反映出他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打擊潛在的對手。
阿迪斯事件之後,和珅並沒有停止他的行動。他開始針對朝廷中的武官,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削弱他們的勢力。這一系列的動作引起了乾隆的關注,乾隆帝下令需要對這些案件進行嚴格查辦。然而,和珅並沒有因此收斂,而是繼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不久之後,黃枚案爆發,這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黃枚是阿桂的義子,年輕有為,早年中進士,後任職浙江省平陽縣知縣。此次案件是由竇光鼐告發黃枚貪贓枉法引發的。面對竇光鼐的指控,黃枚反過來控告竇光鼐存在「刑逼書吏、恐嚇生監、勒寫親供狀」等行為。事態升級,竇光鼐甚至以死相諫,顯示出他對黃枚行為的極度不滿。
在此背景下,和珅上奏乾隆,指出黃枚確實存在貪污行為,並暗示阿桂有包庇嫌疑。乾隆帝對此高度重視,下令徹底調查黃枚案。經過查證,發現黃枚家中的財產高達十二萬兩白銀,足以證明其貪污的事實。最終,黃枚因貪污證據確鑿而在當地被執行死刑。
在處理黃枚案的過程中,和珅和竇光鼐因為舉報有功而各自被升一級。然而,對於阿桂而言,雖然他因黃枚案受到牽連,但由於他正在外領軍作戰,對國家有功,因此並未受到實際的懲罰。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和珅在處理此類案件時的手腕和策略,同時也顯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愈發穩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六、鎮壓起義
1781年三月,甘肅河州循化廳(今青海省循化縣)的撒拉族人蘇四十三因不滿地方官員的貪污腐敗和對百姓的壓迫,率領民眾起義。這場起義迅速蔓延,起義軍圍攻河州,並在戰鬥中殺死了前來支援的地方官員楊士璣。隨後,起義軍分兵從小路繞過清軍勒爾謹部,直接向首府蘭州進發。
蘭州守備力量薄弱,僅有八百守軍,與起義軍交戰後,損失了三百兵力。乾隆帝得知蘭州形勢危急,擔心首府失守,立即採取行動,一方面命尚書和珅為欽差前往甘肅,另一方面派遣軍機大臣阿桂率軍支援。同時,從陝西、四川、新疆等地緊急調動了十幾萬大軍進入甘肅進行鎮壓。
在十天之內,巴彥岱帶領三萬大軍抵達蘭州,並撤換了陝甘總督勒爾謹,暫時接管了陝甘地區的軍事指揮權。巴彥岱組織軍隊,開始反擊起義軍。李侍堯接任陝甘總督後,指揮四萬清軍對抗起義軍,短時間內就擊潰了起義軍,並分五路向循化推進。
二十日後,和珅抵達海蘭察部隊所在地。此時,海蘭察已經擊敗了部分起義軍。和珅下令分四路進攻,但其中一些將領對和珅這位以拍馬屁起家的長官心存不滿,導致進攻行動並不順利。海蘭察和圖欽保兩位將領出征,海蘭察繞山而進,成功消滅了起義軍的伏兵。然而,圖欽保卻在山區被起義軍圍困,最終戰死。這一事件加深了將領們對和珅的不滿。
數日後,軍機大臣阿桂率領十萬大軍趕到,詢問和珅為何戰敗。和珅將責任推給了將領們的不合作。阿桂當即表示:「此乃應誅之事!」次日,阿桂下令集合軍隊,很快全軍集結完畢。阿桂質問和珅:「諸將並無怠慢,該誅何人?」和珅無法回答,意識到是將領們故意刁難,只得承認錯誤。
阿桂正式接管了最高統帥權,十天後,李侍堯攻克循化,阿桂捕殺了起義軍領袖之一的韓二個,蘇四十三叛亂基本結束。和珅則因指揮失誤導致總兵圖欽保戰死,被調回京師,並被停職處分。阿桂和其他將領上書乾隆帝,請求禁止和珅再領兵。和珅對此懷恨在心,直到阿桂去世。
1781年五月,清軍包圍了起義軍的據點華林山華林寺,並放火焚燒寺廟,起義軍在混亂中被消滅,蘇四十三也在戰鬥中被殺。歷時七十多天的蘇四十三起義最終失敗。
同年十一月,和珅被任命為兵部尚書的代理職務。十二月,他被委任管理戶部三庫事務。1782年,和珅以軍機大臣的身份查辦了甘肅鎮迪道巴彥岱受賄案,但由於徇私情而被降三級留用。同年八月,和珅被加封為太子太保。十月,他又被任命為經筵講官。1783年,和珅獲得了賞賜雙眼花翎的榮譽,並擔任國史館正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
七、權勢獨攬
隨着和珅在朝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他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到了1784年,和珅被調任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並擔任清字經館總裁,同時還被授予了輕車都尉的世職。不久之後,他又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並管理戶部。此外,和珅還被封為一等男爵,這標誌着他已經成為了朝廷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時,朝廷中存在着四大勢力:以阿桂為首的武官派、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以錢灃為首的反對派,以及以和珅為代表的貪官派。和珅並沒有急於與其他勢力展開正面衝突,而是採取了更為隱蔽的方式擴展自己的實力。他將自己的觸角伸向了商人和犯罪集團,迫使商人們臣服於他,否則就會遭到滅門之災。例如,浙江富商曾氏因為拒絕繳納所謂的「幫費」,在一夜之間全家被殺,財物被搶。儘管最初對外宣稱是強盜所為,但最終被御史平反。這一系列事件為和珅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也增強了他在政治鬥爭中的資本。
1784年的正月,乾隆帝開始了他的第六次南巡。與上次南巡相比,這一次和珅的地位顯着提高。由於和珅命令各地府縣進獻資金用於南巡的籌備,使得國庫未花費一分一毫便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因此,乾隆帝下令在南巡過程中,和珅必須站在自己身旁,以此彰顯其功勞。
到了1786年,和珅被任命為文華殿大學士,依然兼任吏部和戶部的職務。他的權力進一步鞏固,幾乎掌控了朝廷的核心部門。
1787年春天,北京地區出現了糧食短缺的情況,糧商們囤積居奇,導致糧價飛漲。在這種情況下,和珅提出了設立官廠,低價出售糧商手中的糧食的建議,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糧食危機。然而,同年三月,李清的《諸史同異錄》事件發生,和珅因牽涉其中而受到降一級留任的處分。為了彌補這一損失,和珅積極採取行動,致函江蘇、浙江等省的總督和巡撫,要求查找李清的着作。六月,和珅向乾隆報告,《四庫全書》中存在大量的訛誤,這一舉動引發了大規模的校勘和賠償風波,最終導致《四庫全書》總校陸費墀家破人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1788年,台灣發生了林爽文起義,儘管起義最終被鎮壓下去,但和珅因「承訓書諭」的功勞而被晉封為三等伯。同年五月,和珅再次致函江蘇、浙江、安徽的總督和巡撫,傳達乾隆的諭旨,要求加緊收繳「違礙」書籍,再次掀起了禁書和毀書的高潮。
到了1789年,和珅被任命為殿試讀卷官,並擔任教習庶吉士。次年,他獲得了賞賜黃帶、四開禊袍的榮譽,並且官階提升了三級。此外,他的兒子豐紳殷德也被賜予了散秩大臣的職位。
八、如日中天
隨着和珅在乾隆朝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到了1790年,他創立了一種名為「議罪銀」的制度。根據這一制度,如果官員犯了罪,可以通過繳納一定數量的銀兩來免除刑事處罰。這些銀兩被納入內務府庫,供乾隆帝個人使用。這一制度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尤其是內閣學士尹壯圖對此制度進行了彈劾。
為了回應尹壯圖的質疑,乾隆帝下令由戶部侍郎慶成帶領尹壯圖進行實地考察。然而,為了不擾民,規定在到達某個地點之前需要預先通知當地官府。因此,尹壯圖所到之處都是歌舞昇平、秩序井然,這使得尹壯圖在到達山西太原後便上奏稱:「倉庫整齊,並無虧缺,業已傾心貼服,可否懇恩即今回京待罪?」然而,乾隆帝並未完全相信尹壯圖的報告,並指示他繼續前往山東及直隸正定、保定等地進行核查。
最終,尹壯圖並未發現任何問題,都察院下令將其革職,並交由慶成押解至京,交刑部治罪。經過廷議,尹壯圖被判處死刑,但乾隆帝最終寬恕了他,認為應當以批評作為規範,而不應施以重罪。
到了1792年,和珅被任命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並擔任日講起居注官。1793年,他繼續擔任教習庶吉士,併兼管太醫院和御藥房,這進一步加強了他在宮廷中的地位。
隨着乾隆帝年齡的增長,朝政的實際控制權越來越多地落在了和珅手中。尤其是在1796年,福康安在鎮壓苗民起義時去世後,和珅被調任為正黃旗侍衛內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1797年,和珅開始管理刑部,並一度不再管理戶部,但不久後又因軍需報銷問題重新接管戶部。
同年十月,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去世,這使得朝中只剩下了劉墉和董誥兩位大臣暗中反對和珅。乾隆帝已經年邁,每次上朝時,他都會命令和珅站在自己和嘉慶皇帝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能夠清楚地理解乾隆的話語。每天上朝時,滿朝文武行三跪九叩禮後,和珅便等同於攝政一般,負責「聽取」乾隆的指示,並據此做出決策。因此,當時人們稱和珅為「二皇帝」。
嘉慶帝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並沒有掌握實權,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和珅和乾隆帝。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和珅的極大限制,無論是太監、宮女還是親信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安插的眼線。例如,嘉慶的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兄弟,也被認為是和珅的耳目。
到了1798年,白蓮教起義領袖王三槐被捕,和珅因在鎮壓起義中的貢獻而被晉升為公爵。
九、獄中自盡
1799年正月,乾隆帝去世,嘉慶帝即位。在乾隆逝世後,嘉慶帝首先命令和珅總理喪事,表面上似乎是對他的一種信任,但實際上則是為了將他置於嚴密監控之下。
正月十五日,嘉慶帝正式宣佈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並下令抄家。在抄家過程中,發現了和珅隱藏的巨大財富,包括白銀八億兩,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這一數額之巨震驚朝野,民間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形象地描述了和珅財富的驚人程度及其對國家財政的影響。
正月十八日,經過朝廷討論,最初決定對和珅實行凌遲處死,但考慮到和珅曾是先朝重臣,且有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人的求情,最終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和珅在家中用白綾自盡,結束了他輝煌而又充滿爭議的一生。
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因娶了乾隆帝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得以免於連坐。為了避免和珅案引起更大範圍的報復,劉墉向嘉慶帝建議,應該避免案件擴大化,並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嘉慶帝採納了這一建議,在和珅被處死後不久,發佈了上諭,明確表示和珅一案已經結案,不會大規模牽連其他官員,以此安撫朝臣,穩定局勢。
結語
和珅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段關於個人興衰的歷史,它還揭示了權力不受約束時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和珅的案例提醒我們,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來防止權力被濫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