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
對面的會議室內,紐約總領事館的商務秘書陳安樂正在向眾人匯報着自己的工作,「這一次我走訪了巴西和阿根廷兩國,巴西之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阿根廷則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前者人口不到2000萬,後者約800萬。
巴西雖然是南美洲的人口和領土大國,不過就經濟上來說,它反而不及阿根廷。因為阿根廷擁有的潘帕斯草原極適合農牧業,在戰前就已經被稱為世界的糧倉和肉倉了。
而巴西的土地面積雖大,但是在農牧業的自然環境上卻遠不如阿根廷,不過其多樣的地形倒是令其有着多種自然資源的儲備。比如我們和美國鋼鐵公司派出的勘探隊,在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的大型鐵礦,鐵礦砂的品位超過55%,其礦產儲量據說至少不會少於10億噸,這簡直是一筆驚人的財富。
但是巴西現在幾乎還是一個農業國,其主要出口的產品是蔗糖、咖啡、橡膠和木材。如果巴西政府想要開發出這一富鐵礦,它就需要美國的資本和機器,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相當好的機會,國內一直處於大量的農業人口過剩,如果我們能夠和美國資本合作,那麼我們就可以向巴西輸出勞動力來減緩國內的人口壓力,並可以從巴西獲得優質的自然資源。和其他國家相比,巴西政府對待有色人種較為寬容,比較容易溝通。
至於阿根廷這個國家,雖然比巴西富裕,但是和澳大利亞、美國OTg2NTc=一樣,都存在着明顯的白人種族主義政策,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怎麼友好。但是這個國家在戰前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就達到了整個拉丁美洲進出口貿易的30%,1913年阿根廷對外貿易總額8.78億美元,其中進口4.09億美元,出口4.69億美元。以其人口來說,確實是一個相當富裕的國家。
不過阿根廷和美國都是農牧業發達的國家,雙方之間的貿易競爭從上個世紀就開始了,而和美國的體量相比,阿根廷都只能算是一個小國。在戰前,阿根廷的對外貿易主要是面向歐洲,主要是英國和德國,對英國出口的農產品一度超過了美國。
從1880年到1910年,阿根廷經濟持續增長了30年,就是依賴於對外貿易的增長帶動的國內農牧業經濟。阿根廷現在擁有2400萬公頃耕地,主要生產小麥、穀物和亞麻籽,戰前出口貿易額的9成來自農牧業。
但是,阿根廷農牧業的這種增長是通過歐洲的資本和機器獲得的。歐洲大戰開始之後,失去了英國的資本和德國的機器,又失去了來自歐洲的商船,阿根廷的農牧業就幾乎面臨着崩潰的邊緣。
雖然在戰爭開始的時候,阿根廷人樂觀的認為英國不會對阿根廷和德國之間的貿易進行禁運,但是1915年下半年他們就知道自己錯了。大戰爆發所摧毀的歐洲市場和英國的禁運政策,使得阿根廷經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光是首都附近就有30萬人失去了工作。
而阿根廷經濟同美國農業之間的競爭關係,也使得阿根廷的農牧業經濟開始萎縮了下去。阿根廷是一個缺乏煤炭的國家,戰前主要依賴英國提供煤炭,現在他們不得不向美國進口煤炭甚至向鄰國進口木材。
且阿根廷缺乏重工業,從鐵路機車到農機設備都需要向外國進口,歐洲大戰的爆發打斷了雙方之間的互補貿易後,阿根廷就不得不向美國人進口各種機器,並試圖把農產品出售給美國人。
不過,今年4月美國宣佈參戰之後,阿根廷總統伊里戈延繼續聲明對這場戰爭中立,這遭到了美國人的不滿,並切斷了對於阿根廷的煤炭供應。
美國和阿根廷之間的衝突,對於我國來說倒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在戰前,阿根廷的對外貿易中,英國佔了31%,德國17%,美國15%,我國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今年阿根廷的對外貿易,美國佔了第一位,超過了30%;而我國排名第二,也達到了15%,總金額預計會超過1.4億美元。其中對於阿根廷的服飾類出口就超過了6000萬美元,之後是家具、農業設備、發電裝置和汽車等產品。而我們則向阿根廷進口了2500萬美元的羊毛和15萬噸牛肉等農牧業產品…
通過這一次的訪問考察,我認為對於南美江浙湖漢北洲的貿易及投資還有着極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比如,當前我們對於哥倫比亞的煤礦開發,委內瑞拉的石油開發,秘魯的漁業開發及智利的鐵礦、銅礦開發,完全可以同南美各國的經濟發展聯繫起來。
歐洲大戰斷絕了歐洲產品對於拉丁美洲地區的輸入,而美國雖然有着強大的工業產能,但是隨着美國參戰,其對於拉丁美洲的商業輸出也暫時陷入了停滯階段。眼下能夠滿足拉丁美洲各國工業品需求的,其實只剩下了我國和日本。
拉丁美洲地區對於鋼鐵製品及能源產品是第一位的,其次則是運輸工具,再次則是食品和紡織類產品。這對於我國目前的工業發展規劃來說,就是最好的銷售市場。我覺得,我們應當向國內請示,進一步整合對拉丁美洲地區的貿易資源,以繼續擴大我國在拉丁美洲地區的貿易份額。」
隨着陳安樂的匯報結束,會議室內頓時有人感慨了一句,「沒有工業基礎的國家,哪怕農牧業再發達,遇到這樣的國際形勢也一樣要完蛋啊。世界的糧倉和肉倉,居然在首都地區都出現了燃料短缺和食品短缺,這可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會議室內的楊仁和則有些擔心的說道:「美國一向把拉丁美洲當成自己的後院,從門羅主義到現總統威爾遜言:美國不是拉丁美洲的外國人。可見美國人對於外國資本進入拉丁美洲都是及其反感的。
我們現在在拉丁美洲能夠有這樣的成績,首先是吳主席打開了同美國資本合作的大門,我們在拉丁美洲的投資和貿易,幾乎都是同美國資本合作的項目;
其次則是得到了德國人的協助,因為被英國切斷了德國和拉丁美洲之間的航線,加上協約國對於德國在拉丁美洲資本的絞殺,德國幾乎把在拉丁美洲的投資都轉給了我們。戰前德國在拉丁美洲有9億美元的投資,至少有7億多美元的資產以半價出售給了我們。再加上德國銀行替我們打通了拉丁美洲的貿易結算體系,才使得我們得到了過去德國在拉丁美洲的大半市場。
最後就是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有能力取代一部分歐洲工業品輸入拉丁美洲。但是,一旦我們開始整合對於拉丁美洲貿易資源,也許就會突破美國人能夠容許的底限,到時也許就會被美國人所針對了。我不認為美國人對待我們,會比對待阿根廷人更為寬容。」
會議室內略為沉默了片刻,楊銓突然出聲說道:「根據我們對於美國社會的考察和研究,我認為楊董事說法是正確的。
美國政府對於我們的友好,是建立在我們能夠給美國帶來利益的基礎上的,而不是為了製造一個和美國展開競爭的勢力。
當然,以我國當前的工業發展程度,還遠遠達不到被美國人警惕的程度。所以,整合拉丁美洲的貿易及投資資源也不是不能做。但是應當讓美國人也獲得好處。
雖說美國當前的工業產能已經佔據了世界第一,但是在美國國內銀行家的話語權要比工業資本家的話語權大的多。對於我國來說,金融方面本身就是較弱的一部分,按照吳主席的說法,我們應當儘可能的同美國銀行家展開合作,但未必要向美國工業資本低頭。
比如,之前陳秘書就說的很好,在開發巴西的鐵礦資源上,我們就可以同美國資本展開合作,從而獲得雙贏或三贏的機會。而在整合對拉丁美洲的貿易和投資資源上,我們也可以遵循這個辦法。
根據我所了解的,戰前歐洲向拉丁美洲貸款,利率通常在18-24%之間,特殊時期甚至高達36-48%,這樣高的利率使得歐洲資本完全掌握了拉丁美洲的經濟。因此前任國務卿曾經在戰前向威爾遜總統提議,美國政府對拉丁美洲各國的貸款利率應當定為4.5%,以加強美國對於拉丁美洲各國的影響力。
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同美國銀行家們展開合作,他們貸款我們做工程、購買我們製造的工業品,那麼美國人和我們就都獲得了各自所需要的東西了。礦產資源的開發、鐵路和港口的修建、發電廠的建設,這些大型基礎工程,都可以讓我們和美國人受益…」
楊仁和是革命委員會委派的中美貿易公司董事,而楊銓則是革命委員會派出的青年官員赴美考察團團長,他們和主持會議的駐紐約總領事楊安平,構成了這次會議的三個主要角色。
楊安平思考了一下,就點頭說道:「大家的意思差不多也明確了,我建議把大家的主張整理一下,然後發回國內,等待中央的決定吧。
另外,杏佛,你們考察的項目都完成了嗎?國內對於美國財政部對本國經濟的統計方式很感興趣,不知道你們考察的怎麼樣了?」
楊銓馬上回應道:「除了農業方面還有幾個項目沒有完成,其他項目基本都結束了。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方式我們差不多也了解完了,我打算下個月先安排一批人回國。」
楊安平鬆了口氣道:「我會給你安排船隻的,那麼今晚的會議就到這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