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故事的人
從小就看過西遊記,誰都知道知道強大的法寶有多重要,猴哥沒了金箍棒,立馬到處吃癟,戰鬥力下降了一大截。
五行壓貼蘊含靈山真靈,一旦中招,強如猴哥都沒法掙脫,若不是王昭知道其中厲害,借土遁先行逃遁,絕對會粉身碎骨。
猴哥有金剛不壞之體,才能抗的這五行壓貼,可這天下間有幾人有猴哥那麼厲害的體質?
花費了一些時日,王昭才煉化了五行壓貼,法寶在手,就算面對小妖王,也有一戰之力,除非對方有逆天神通,否則想留下王昭,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離開五行山脈之後,就出了大唐的地界,人煙越發稀少,山野精怪卻越來越多,但卻沒有能和王昭相抗衡的大妖,雖是西遊,王昭卻以遊玩為主。
看西遊記的時候,王昭還是小學生,十多年了,有些劇情都忘了,路過蛇盤山鷹愁澗、黑風山觀音院、雲棧洞和黃風嶺的時候,他模模糊糊記得這裏有過厲害的妖怪,也過去看了看,只剩下一些不成氣候的小妖。
西遊路上洞天福地很多,大多數妖怪都會安心修煉,各自佔山為王,禍害人類的並不多。
妖也是有追求的,比喻天庭上二十八星宿,哪個不是妖,喜歡吃人的畢竟是少數。
遇見興風作浪的大妖,王昭自然不會放過,可要是遇到安分的精怪,那就要看心情了。
古人都說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何況連種族都不同,哪裏會有道理可講?殺豬吃肉的時候,可沒見有人會流淚,生殺予奪完全看心情。
一開始王昭還有點擔心吸取靈蘊之事一旦暴露,就會引來妖族大能報復,可是這麼久了,也沒有遇到什麼麻煩。
他估摸着一定是袁守城在他的身上做了手腳,讓人無法探查他的氣機,他現在已是天仙境的修為,若不是氣機被袁守城所屏蔽,天庭早就派人前來接引了
袁守城曾叮囑王昭三十三年之後務必回到長安,時間還長得很,一路上遊山玩水,十分自在逍遙,唯一的遺憾就是身邊沒有妹子。
踏入西遊之路後,王昭的****之心越來越淡,不是他看破紅塵,而是他的眼界和觀念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開始的時候,王昭偶爾還會去俗世中去放縱一下,可修為逐漸提升,頓覺修仙無歲月,對於啪啪啪什麼的,似乎有點看淡了的意思。
一個人太久了,總會有些孤單,可王昭本就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價值觀和人生觀和這個時代的人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想找個志趣相投的人很難。
至於那些小說中描述的坐而論道的情景,王昭想都沒去想,袁守城壓根沒教,再說他也理解不了什麼是道。
說白了,王昭只會幹架,懟正面還行,至於論道什麼的,戰五渣一個。
這一日,王昭站在一條大河岸邊,有感於此河的波瀾壯闊,不由地感嘆道:「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果真是一望無邊,狂瀾迭起,能看到如此奇景,也算是不枉此生。」
「施主着相了,再奇偉壯麗的景,都是心念,心之所至,腳下的枯草也能勝過這流沙河萬分。」
忽然一個聲音在王昭背後響起,他立馬暗運靈力,全神戒備起來。
來人一身麻衣,滿是補丁,眉清目秀,雙眼空靈澄澈,若不是光頭上的戒疤和手中的一串念珠珠,王昭也不敢確定來人就一定是個和尚。
可這和尚竟然能在他毫無察覺之下,走到他的身後,若是出手偷襲,只怕他早就命歸黃泉,想想就感到後怕!
「施主在怕麼,小僧只是覺得和施主有緣,並無惡意。」
「有緣?那大師是來勸我遁入空門,皈依佛門?」
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對於佛門的那些套路,王昭還是知道一些的。
一般就是先客套一下,說什麼你與我佛有緣,再順手幫你個忙,幫你度過劫難,接着再說一番你聽不懂的佛理,最後告誡你皈依佛門必成正果,這一套有點爛大街了,屢見不鮮。
「若施主願意皈依佛門,小僧也不攔着,不過小僧以為施主若是去了靈山,恐怕是待不下去的,用不了多久就會還俗。」
「你還真說對了,人世間的花花世界我還沒有玩夠,去靈山幹嘛,不過大師的言行舉止和我想像中有點不同,敢問大師法號?」
「法號麼,我曾有過很多法號,破痴,無妄,了空……不過我更喜歡人們叫我『金蟬子』!」
「你是金蟬子?怎麼可能!大師就不要誑我了,世人皆知唐三藏就是金蟬子轉世,你說你是金蟬子,那,那唐三藏又是誰?!」
世人皆知唐僧乃是金蟬子轉世,可眼下唐僧修成正果,受封旃檀功德佛,此人為何自稱金蟬子?
「修行之人,當古井無波,應當做到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施主天仙境的修為,為何會如此大驚小怪?」
「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
金蟬子微微一笑,「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很久以前,在天竺之南有個王子,從小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可他並不快樂,因為在他的封地中還有很多子民因為饑荒而餓死。」
「他繼承王位之後,將國庫中金銀珠寶換作糧食,每日行善布粥,減免封地之內的賦稅兵役,沒過幾年,他的王國里再也沒有餓死之人,每個人都很幸福快樂,他也覺得很快樂。」
「沒有了賦稅兵役,他的王國很快就被敵國攻陷,作為一國之君,他被押上了斷頭台,臨刑的時候,敵國的將軍都笑他傻,他只是笑了笑。」
「一刀斬下,血濺三丈,六月飛雪,他的子民跪在他的屍身面前,寧死不走,一月之後他的肉身仍舊不腐不臭。」
「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一位傳教佈道的佛陀將他的屍身帶去了靈山,於是他便成為了佛陀的弟子。」
「可他心中只有他的子民,卻沒有佛,老師讓他抄閱經書,他便藉此練練書法,佛經講得是什麼,他卻不知所云,老師惱他怠慢佛理,便罰他下山修行。」
「他從不化緣,每到一地,他便住進當地最富有的人家,一住就是數日,每日都要吃山珍海味,一直等到富人答應終生布粥行善他才肯走。」
「他破戒無數,可依舊成為了佛,老師卻說他褻瀆了佛,將他召回了靈山,罰他每日去殿前聽經說法,可每次聽經之時,他總是目光游離,心不知其所往……」
「終有一日,他在殿前打起了瞌睡,師父惱了,說他蔑視大道真佛,便收了他的佛光蓮台,罰他真靈轉生,重修正果。」
王昭帶着疑惑好奇地問道:「這就是你的故事麼?」
「這是金蟬子的故事。」
「可你不就是金蟬子麼?」
「金蟬子早就死了,我只不過是喜歡金蟬子這個名字罷了,你不覺得這個名字很美麼?」
「美倒是美,可那唐僧又是誰?你又為何出現在這裏?」
「唐僧?他也是一個可伶的取經人,至於我為何會出現在這裏,施主可願再聽小僧講一個故事?」
王昭心中不由的苦笑,這金蟬子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