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度雖說實力雄厚,但也不敢公然與姜盛開戰,於是化整為零,讓所屬兵馬分批進入右北平郡,田豫探得動向之後,不予理會,只是把往來遼東的要道封鎖來,公孫度派往右北平的兵馬被堵在了右北平郡。
公孫度急忙調集兵馬試圖接應這批兵馬,卻被田豫軍殺退,於是公孫度向姜盛求和。
姜盛現在不便多樹敵,於是令田豫放開道路,讓右北平郡境內的遼東兵馬得以撤回。
北方戰事看起來毫無懸念了,姜盛即率玄騎營、青州營、陷陣營進入青州。
到了青州治所所在地臨淄之後,姜盛從玄騎營、青州營、陷陣營中各抽調三千人,加上越女營的幾百人組成州牧衛隊,而趙雲玄騎營進駐昌國,青州營駐東安平,陷陣營留在臨淄城外拱衛臨淄城。
姜盛入城之後,見城中破敗不堪,真不知道田楷是怎麼治理的?於是派人把張述請了過來。
張述是大發明家張衡的曾孫,頗為精通機關建築之術,被姜盛帶到冀州的時候,也真的是無所事事,現在終於有活幹了。
張述對臨淄城的建設重新設計,規模也有所擴大,城內官、兵、商、民等各個群體都有分界明確的地方,城頭的防禦設施也是錯落有致,互為犄角。
姜盛對這個設計圖很滿意,於是下令招募民工,進行臨淄城的建設。
周倉作為親兵衛隊的一把手,負責民工的審查監視工作,管亥下落不明,姜盛還要防着管亥的人混入民工隊伍,而對臨淄城不利。
這個混編衛隊中有三千人的青州兵,對於管亥麾下的將士多有熟悉,很快就辨別出數百人的細作,管亥將他們全都格殺,懸首級於城門樓上。
姜盛入主青州,對於管亥來說是個壞消息。姜盛對於黃巾軍來說,簡直就是惡魔殺神,從184年至今,死在姜盛部隊刀下的黃巾軍數以萬計,姜盛在青州,他管亥可就混不下去了。
管亥上次死裏逃生,回鄉後又秘密聚集其十萬大軍,當然了,青州連年征戰,青壯年已經極為稀缺,管亥這軍中不乏老幼,戰鬥力明顯減弱。
姜盛初入青州,很多事都要理順,所以沒有顧得上清剿黃巾軍的事,管亥按耐不住,向臨淄東北的北海國發起了進攻。
北海國相孔融本就是文官,不通軍事,管亥還未發起進攻,孔融就開始四處求救。
孔融治理北海國期間勤政愛民,深得百姓信任,在管亥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各縣軍民自發動員起來,抵禦管亥軍的進攻。
姜盛兵強馬壯,孔融第一個就想到讓姜盛出兵剿賊,姜盛作為青州牧,剿賊也是分內之事。
「使君大人,小的奉北海相孔大人之令,來向大人求援,黃巾賊酋管亥揮軍十萬,圍攻北海,北海各縣危在旦夕,請大人速速發兵!」
姜盛見此人英氣逼人,生了愛才之心,就道:「你在軍中是何職務?」
那人道:「小的乃是白身。」
「可曾組織過戰鬥?」
「在鄉下時,曾帶領同鄉打退過五千黃巾賊的進攻。」
「戰果如何?」
「僥倖取勝!」
「我撥給你五千騎兵,你可敢帶兵去救北海?」
隨姜盛來青州的荀攸連忙勸阻,「主公,此人身份不明,不可輕易許諾。」
姜盛笑道:「你看着小子英氣逼人,一臉正氣,豈是不良之輩?以鄉民青壯而退五千黃巾,此等能耐也必能領軍。」
那人道:「謝大人信任!但兵爭之事不是兒戲,還請大人派一良將支援北海。」
姜盛道:「你叫什麼名字?祖籍何方?」
那人道:「小的複姓太史,單名一個慈字,乃是東萊郡黃縣人士。」
「太史慈?」姜盛又驚又喜,這可是寶貝人才啊,笑道:「好,我已經知道你的身份了,你儘管帶兵回去,記得得勝之後,要給我把兵帶回來啊!」
太史慈躬身一禮,道:「謝大人信任!在下定當得勝歸來!」
姜盛即手書一封,令張郃從青州營中撥出輕騎兵五千,交給太史慈,讓太史慈率軍回援北海。又令張郃率青州營隨後跟進,必要時提供援助。
太史慈這名不見經傳的人一躍而成為統帥五千騎兵的一方將領,自己覺得是天降大運,至於姜盛為什麼一見面就如此信任,這就百思不得其解了,不過姜盛既然信任有加,太史慈說什麼也要表現一下。
回到北海郡轄地後,太史慈令全軍隱匿於山林之中,休整三日,然後直奔管亥軍的後方,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殘哪是太史慈精銳騎兵的對手,很快就被殺敗,管亥屯於高密和夷安之間的糧草被太史慈軍尋得,在補充了自己之後,一把火燒了。
僥倖逃得性命的黃巾兵連忙去稟報管亥,管亥大驚,令半數兵馬在北海治所在地劇縣虛張聲勢,作出攻城的樣子,而自率半數兵馬火速回援夷安。
太史慈知道以管亥的脾氣,定會率軍來攻,於是事先暗伏兵馬於必經之道上,帶管亥率軍殺來的時候,五千精騎突然殺出。
太史慈張弓搭箭,七珠連發,專挑黃巾軍中的官長,這種三石硬弓也只有太史慈能拉滿,青州營中也不乏善射之人,但跟太史慈相比,簡直就難登大雅之堂。
騎兵對步兵,本就佔優勢,又有太史慈這樣的良將指揮,戰鬥基本沒有懸念。
兩軍廝殺一陣之後,管亥見得不償失,於是率軍返回劇縣外圍的大營,太史慈率軍銜尾追擊而去,到了距離管亥軍大營二十里的地方後,安下營寨,又趁夜送信給孔融,約定了夾攻管亥軍的事項。
孔融根本就沒有發現太史慈的本事,所以太史慈僅僅是他身邊的衛士,見太史慈說揮軍四千餘人攻討管亥,心中疑惑,就派人過去確認,太史慈說了姜盛任他為校尉的事,孔融暗暗後悔,這麼一個人才怎麼自己就沒發現?姜盛用人不疑,太史慈必受感動,現在也肯定是姜盛的人了,孔融是有苦說不出啊。
不管怎樣,戰鬥還要繼續,孔融也是姜盛治下的國相,又豈能怪罪姜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