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母親說父親當年曾經拋棄你們,這才導致你們淪為俘虜,最後到了長安,又失身於劉和?」
聽了糜夫人之言,劉禪的心中很是驚訝,一臉難以置信的問道。
「自然是真的,這我還用的着騙你嗎?」糜夫人長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禪兒,我知道這些年你與先夫之間的感情,可是你的生父就是生父,養父就是養父,就算秦王沒有養活你一天,那也是你的生父,更何況他根本不知道你和他的關係,你母親臨終之前曾讓我轉告你,不管如何,劉和終是你的生父,讓你儘量避免與他兵戎相見,就算有一天有機會能夠殺他,也一定要饒他一命,因為殺父不詳。」
「嘿嘿,殺他?母親大人實在是太看得起我了。這天下間有誰能夠有機會殺他?他可是這天下之間最強大的諸侯,任何人在他面前不過是彈指之間就能灰飛煙滅,我只希望有一天被他抓住,他不殺我就心滿意足了,不過有的時候想想,讓他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自己鑄成大錯,或許爺爺是個不錯的主意。」
在劉禪的內心裏,畢竟劉備和他更加親密,所以他對這個突然而至的親生父親很不感冒,說出話來總是充滿了怨言,本來溫文爾雅的性格竟然變得有些偏激起來。
「千萬不要!」聽了劉禪的話,糜氏立刻激動了起來,對着劉禪大聲說道:「不管是你殺了他,還是他殺了你,終歸是父子相殘,對你們哪個來說,這都是終生無法彌補的錯誤,絕對不能發生這樣的事情,你母親在臨終之前曾經單獨給你寫過一封遺書,說萬一有一天你父親率軍攻打過來,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身份,都只能選擇投降,而不准以死相抗,否則就是不孝!」
糜氏說完之後,艱難的在枕頭下尋找着什麼,最終找到了一封被火漆封住的書信,哆哆嗦嗦的遞到劉禪的手上,然後說道:「這,這,是你母親給你寫的遺,遺書,你要好好保存,千萬,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了,還有,這裏面的內容千萬要遵守,否則就是不,不孝,我和你母親泉下有知,一定不會原,原諒你的......」
糜氏說完之後,將頭一歪,竟然氣絕身亡。
「母親,母親,你千萬不要離孩兒而去,孩兒什麼都聽你的,我求求你,你快點醒過來吧。」年紀幼小的劉禪一向把糜氏作為他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現在突然撒手塵寰,離他而去,這自然讓他悲痛不已,將迷失送給他的甘氏遺言珍重的收好,然後大聲痛哭。
然而糜氏已死,他就算是痛哭也改變不了這個結局。
劉禪的哭聲驚動了在門外不遠處等候的糜氏侍女和劉禪的護衛們,他們在聽到哭聲之後趕忙跑過來,在遠處詢問是否可以進去,在得到允許後進入,這才發現糜氏已經病故,連忙走過來對劉禪進行勸解。
然而別人越是勸解,劉禪的哭聲就越大,這並不是他有意表現自己的孝心,實在是悲從中來,不能自已。
劉禪哭了大概有半個時辰的功夫方才略微緩和,之後想了想,開口說道。
「傳我命令,為母親厚葬,對了,你們兩個立即通知舅舅,讓他親自主持母親的喪事,這一次我一定要把母親風光大葬!」
劉禪所謂的舅舅自然就是糜氏的兄長糜竺,這個曾經名震徐州的大商人如今在蜀國也算得上是地位超然,被尊為元老,地位上都能與諸葛亮相當,雖然只是名譽職位,可是在眾人眼中仍然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過了沒有多長時間,糜竺就滿臉悲戚的趕來了,雖然妹妹病了那麼長時間,他早料到會有那麼一天,可是卻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那樣快,他之前仗着妹妹與劉禪的關係,方才取得如此高位,以後妹妹去世,自己還能不能保持這種地位,那就有些懸了。
所以,糜竺又是悲傷,又是擔心自己將來的地位,心中的那份愁苦,實在是一言難盡。
好在劉禪現在的表現足以證明對他妹妹的重視,同時又命他去主持美美的喪禮,由此可見對自己的親厚同樣沒有改變,這樣他終於放下心來。
隨後劉禪任性地宣佈,要向朝廷保奏,追封糜氏為蜀國夫人,並且以正妻之禮與父親劉備合葬。
然而劉禪的這一決定卻引起了軒然大波,首先遭到了東州軍首領吳懿的強烈反對。
不管如何說,糜氏可是劉備的妾室,而吳懿的妹妹才是劉備的正室夫人,因為劉禪是甘氏的兒子,甘氏又是正妻,所以與劉備合葬是理所當然,他沒有理由去反對,可是現在劉禪竟然把本為妾室的糜氏與劉備合葬,這不是在說明糜氏也是正妻了嗎?如果這樣的話,以後吳懿的妹妹過世,又會做出怎樣的安排?劉禪現在都不喜歡她,以後還能允許她與劉備合葬?
也正是基於以上的考慮,吳懿對此堅決反對。
其實又何止是吳懿?諸葛亮對此也表示強烈的反對,現在的蜀國正值多事之秋,如果真的按劉禪這種安排的話,一定會引起東州軍將領的不滿,現在還必須團結他們,如何能夠因為一個死人而得罪了活人?
然而不管諸葛亮如何勸說,劉禪始終都不點頭答應,與此同時,糜竺也對諸葛亮和吳懿的態度表示堅決反對,他聯合蜀軍的元老孫乾等人,支持劉禪的做法,與諸葛亮和吳懿等人針鋒相對,堅持要糜氏與劉備合葬。
這讓蜀國內部本來表面上一團和氣的局面被打破,劉禪與諸葛亮的矛盾,荊州集團與東州集團之間的矛盾暴露出來。
到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諸葛亮只好用自己的威望,強行調解矛盾,允許糜氏與劉備合葬,同時要劉禪保證,將來一旦吳夫人病故,也必須與劉備一起合葬。
到此為止,這場爭論總算是暫時得到了解決,然而東州集團與荊州集團的矛盾卻並沒有消弭,而是在持續醞釀發酵之中,等待着下一次爆發的機會。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