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界神帝王 第三十七章 魔經(一)

        自異魔橫行神州大地,雖被擊退,但其留下十三化身,縱橫東西方神界留下無窮禍患,世間從此《魔經》留世。

    修煉《魔經》者雖短時間實力突飛猛進,但卻心性大變,最終因控制不住修煉產生的力量成魔,成為修行者的大敵。

    道教分類道教之經典將魔分成十類,《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於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

    學者深而造之,勿為魔之所試,斯道不難成矣。

    。

    。

    。

    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一、天魔:《上經**》:「天魔者,修煉居山之士一念纖塵,而被魔王之所敗而不能成真。

    何者?正煉火丹修真養浩行持入靖,或目見顯現形影,幢蓋幡花百種天香異雲覆室,或耳聞仙樂之韻,此乃天魔之所試,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

    」對於天魔魔之說可謂「着象」所至。

    在《坐忘樞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

    則有多感眾邪。

    百魅隨心應現。

    真人老君。

    神異詭怪。

    是其祥也。

    」自是端正體心而寂守,心常靜以符道元,當知空中無形,有形者道之末也。

    所當見幻識幻,如當風掠而不着,幻滅爾後即證《上經**》:「其魔自退,變神為元始天尊。

    」,此點經文所言無誤,而實作者所驗之非一般之俗想,當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恆之真。

    此天魔滅幻之試煉過後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門」。

    二、地魔:《上經**》:「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變神,書符呪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試。

    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議,步掏書呪而亂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語,抵敵道法毀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試也。

    」對於地魔之說可謂「修煉不足」所至。

    步罡變化一炁通神,爾後持法書符之際竄起不正之念,隨壇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運行,使其法不靈不應。

    此皆是持煉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誡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內煉之事旁人不可知,雖言語莊重行為有節,然心念不正稍有縱馳者神人地司即察。

    趁念不正更亂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斷念。

    若誡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竄心,日後身敗名裂登真無望皆由此啟。

    三、人魔:《上經**》:「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

    或居山或入室,書符步呪掏訣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語誼嘩穢臭腥膻,雞犬、孕婦、師僧尼俗衝突壇場,以至惑亂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應呪訣不靈,皆人魔之所試也。

    」對於人魔之說法可謂「俗緣無斷」所至。

    此點學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當須多加留心。

    學道之人本應深居簡出,所結者止於雲朋霞友而已。

    若無應酬往來何有尼俗之輩喧譁道壇,若拒酒食邀約何有腥膻之物穢臭居室,若不情希升進何有師僧衝突壇場不寧,若無顯德露能何有雞犬、孕婦聲聞不停。

    此般終日吵鬧無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寧,心不遠俗必然離道日遠,符水不應呪訣不靈此理所當然也,俗緣不斷獨居深山也無用。

    四、鬼魔:《上經**》:「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悞,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

    」對於鬼魔之說法可謂「法煉不專」所至。

    學道修真之士勤習道法以濟眾生而得積功,學一則專勤習則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貪多好學無一專精,遇有大力邪鬼糾纏欲驅退之,然而施法不純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猶如小丑獻世,徒惹邪穢纏身嬉鬧而已。

    《清微道法樞紐》:「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

    」正氣者天罡也一炁之發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養其浩運法必靈。

    言雖如此但得幾分之專精,學道煉法之士當須自明。

    五、神魔:《上經**》:「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驅攝或破廟除精攝祟召魂、一念恣狂多為神魔之所試。

    或現形影或作言詞,拋石旋風吹號嘆泣,變化多端見其異狀,盜法壇之供具竊丹藥之祕文,惑惱法身無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試也。

    」對於神魔之說法可謂「誡律不嚴」所至。

    昔時薩天師在外雲遊,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淫祀之廟,故召攝天雷以勘斬之。

    隨後主神回見心有不甘,請領戒鞭以尾隨天師欲伺其犯戒而擊之。


    十二年爾後未見有分犯戒律故誠心敬佩,自請為天師護法。

    學道之人法煉之士,當須以戒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擾。

    六、陽魔:《上經**》:「夫陽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濟生死其一,心念不真或**四起,怨憎作念受着情懷,煩惱憂心是非競亂,此陽魔之所試也。

    」對於陽魔之說法可謂「性命不周」所至,此點於歷代多有之。

    修煉之士本當心常寂靜內養正氣,於內者常安於外者常逸,俗緣謝盡死生如一。

    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煉養有盛此必然身強氣盛慾念大作,俗念不斷必然怨憎時有,人倫未盡必然憂心煩惱。

    先命後性者於收心此項必須更下功夫。

    七、陰魔:《上經**》:「夫陰魔者,居山之士修習祕文,或思存之際入室之間,一念差殊即聞四野歌悲冷風亂作,心生倒見妄起貪嗔,談及雜言多宣死諱,或行於道路逢僧遇屍血穢厭我神光,皆陰魔之所試也。

    」對於陰魔之說法可謂「取氣不純」所至。

    存思之前當知至道之氣正直浩大生生不絕,故只取正真生氣不用雜炁。

    且煉養之際不觸死穢不言屍喪,修煉之士若不以此為分際,取氣茫然萬般皆觸所言無擇,存思煉養之際念頭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觸念不滅意隨心牽日久必然敗道。

    八、病魔:《上經**》:「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乖殊,四大失理飲食差時,寒暑失調多生疾患,纏綿不退損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試也。

    」對於病魔之說法可謂「衛生失調」所至,飢當食寒當衣,此符自然之理也。

    若餐飲無序寒暑不避旱濕不分,悖逆天象自然之理故而生病,此病者乃自取也。

    九、妖魔:《上經**》:「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

    凡入靖修煉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艷以求宿食,或歌艷麗詩詞以現形影。

    故行**之士,多忌之。

    」對於妖魔之說法可謂「正氣不足」所至,《道法樞紐》或問:制邪之道如何?師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

    子不聞「花月之妖不敢見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猶且知懼,況有道之士哉。

    而此句原於袁牧《甘澤謠》素娥曰:「請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不復生也。

    」三思問其繇,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梁公之心將興李氏。

    今梁公乃時之正人,某固不敢見。

    」(梁公,狄人傑)。

    學道修真之士,心行光正故妖魅邪祟不敢進身,山精邪魅競相來戲者,必然心有不正有虧暗室。

    十、境魔:《上經**》:「夫境魔者,行持之際或於道路別室之中,見一物而一念起貪嗔之心,目視非色耳聽惡聲,或入室中見諸氣象形影之端,皆境魔之所試也。

    」對於境魔之說法可謂「清靜不足」所至,學道修真之士營生於外見諸色形聲財貨奇物,可同求不可同貪。

    入室瞑目靜心見諸祥瑞內景,不可着幻。

    《清靜》:「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無,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但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入境滅境乃得常寂。

    心能常寂此乃道同。

    《上清隱書》高上消魔王曰:凡上真已成真人猶凶魔所試,何況凡學之夫耶。

    仙道得成,亦不被試者,皆是九天制魔保舉,故魔宜先試其邪正也。

    得魔保舉便白日升天,豈可為咎魔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卷之十六,玄師曰:凡學士行持洞視,多致群魔所惱,遂乃退敗功力。

    如見美貌靈妃,不可熟視,多是三官五帝玉童玉女,察人功過。

    亦有清靈善爽魔軍變化故來惑人。

    或作鬼怪變現百種魔試,欲人大功不成。

    及內人親戚間阻皆魔鬼使然,欲其中道而廢。

    道教所言之魔者並非全然為邪惡之類,本有正邪之分。

    而內魔之患遠多於外魔之擾,當知心若純正絲魔不生,形端氣正邪精驚心。

    消魔之理不在玄奧之中,但看個人日常之心行舉止如何。



第三十七章 魔經(一)  
相關:  重生之異界入世修行    仙府種田  醜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  神級插班生  逆劍狂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異界神帝王第三十七章 魔經(一)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6s 4.075MB

搜"異界神帝王"
360搜"異界神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