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實是,徐晃可沒人家呂布那兩下。是,曹操也知道,他也承認,徐晃武藝是不錯,這個不假,可和呂布還是不能比的。要說呂布自己或者帶着幾百騎兵去涼州軍大營,就他都不敢說自己一定能全身而退,但是徐晃就敢?這個曹操不得不承認,涼州軍也是沒什麼埋伏之類的,要不然的話,徐晃可真懸,不說被生擒,可受傷估計是免不了的。要說涼州軍隨軍的
郭嘉,可不是個沒本事的人,所以曹操也不得不埋怨徐晃,這已經不是膽量的問題了,而實在是小看了對方,而高看了自己啊。要說最後他能平安回到己方大營,曹操也知道,那是徐晃運氣不錯,要不然的話,絕對不是這樣兒了。畢竟五百對上七八萬,傻子都知道結果,
也真是,涼州軍他們可不知道徐晃要來,所以根本就不可能事先給他來個埋伏什麼的。要不然的話,他當初去一次涼州軍大營,那肯定就是要凶多吉少啊。曹操絕對不是不相信徐晃的本事,他承認其人武藝是不錯,可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徐晃也敢用五百騎兵,就去劫涼
州軍的大營,說實話,如果徐晃不是這樣兒的武藝,只是二流水平的話,曹操認為他都不會去。在他看來,你說徐晃他是「藝高人膽大」,那還真,曹操沒覺得有。但是要說徐晃「無知者無畏」的話,他其實也沒那麼認為。至少曹操就很清楚,徐晃既然是敢就只帶五百騎兵去劫營,那可不光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武藝不錯,更重要的,更主要的,曹操知道,那就是他
徐晃,是早就已經想好了萬全之策。當然了,這個所謂的「萬全之策」,不過是他自己認為的而已。還是那話,徐晃能完好無缺完好無損回了己方大營,那可真是,絕對是走運了,就是這樣兒。在曹操看來,如果說涼州軍就想對付你的話,早在大營埋伏好了,那麼你就算
是不被他們擒住,可至少也得受傷。好歹曹操也算是和涼州軍打交道二十年都多了,更是和馬超相熟,所以該知道的,他自然都很清楚。因此,別說就只是己方一個徐晃了,哪怕就是換成那個虓虎呂布,他也照樣兒在涼州軍埋伏下不好使。也許是,想擒住擒殺其人,是基
本上不用多想,可要把呂布整傷,那確實,並非沒可能的。好歹郭嘉也是個頂級謀士,更何況,涼州軍好歹還有那麼幾個將領呢,而且還有馬超,相當於一個二流謀士,對此,曹操可以說是一清二楚。別說他這個當主公的對於敵軍的了解,就說以前他和馬超,兩人相熟,更是好友,所以那個時候,可以說曹操就已經算是很了解馬超了。不過顯然,他對其人的了
解,確實是不如馬超對他的了解,這個是肯定的。而且還必須要說的是什麼呢,那就是當初的曹操是那樣兒的曹操,可不是如今這樣兒。當然了,當年的馬超,也是那樣兒的馬超,也不是如今這樣兒。至少在曹操眼裏看來,馬超雖說不像自己這樣兒,改變那麼多,可也是
變化不小。不過這個事兒,他所想還有點兒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年的曹操確實不是現在的曹操,這個沒錯,畢竟如今的奸雄人物,不是當初那樣兒,其人年輕,才剛剛嶄露頭角而已。但是馬超呢,他絕對不像曹操所想那樣兒,改變多少,是,還是那話,沒有說一成不變的,但是馬超真改變很多嗎?自然是沒有,他有所改變不假,可卻沒曹操所想那麼多,
畢竟當初求曹操辦事兒,可以說馬超要是不表露自己是忠心大漢的,曹操估計也不能和他關係太好,所以說就不好辦了,因此,當初的馬超,確實是騙過了曹操,這個是一點兒不假。以致於到了現在,曹操還依舊是認為,當年的馬超和自己沒什麼區別,都是忠心大漢的,不過後來改變了而已。如果說馬超知道了他的想法,也只能是笑笑,畢竟要說自己忠心大漢,
那肯定沒有,不過自己必然是忠於自己的民族,這個是肯定的。馬超其人是有羌人血統不假,可骨子裏,他是個漢人,他穿過來之前,祖祖輩輩都是漢人,這個是改變不了的東西。再說了,那點兒羌人血統,其實真就是可以忽略不計了,至少投靠他的,沒人說是因為他有
羌人血統,就不給他做事兒。當然了,不支持馬超的,也不會在涼州軍這兒,這個是肯定的。不過看看治所的百姓,涼州軍還是很得民心的,這個是半點兒不錯。尤其是不少百姓可都知道,涼州軍主公就是馬超,是大漢的驃騎將軍、涼州牧,還有個什麼侯爵,叫槐里侯什
麼的。這最基本的東西,不少人還是知道的。不過大多數,還是不知道,這個驃騎將軍是多大的官,但是什麼州牧,他們倒是很清楚,至少老百姓就認為,一個州最大官兒,就是這個州牧,這是他們所認為的。至於說驃騎將軍,他們只是知道是個挺大的官兒,好像比州牧還大,所以說比他們所認為的大官還要大的官職,老百姓自然是不敢小看了。所以說老百姓
看的都是這個,什麼你有羌人血統的事兒,他們可真是不關心。他們就只關心在馬超治下,能有口飯吃,生活不錯,所以其實就足夠了。而其他的東西,真都不那麼重要了,而且馬超基本上都是征戰在外,而不是在他涼州軍的地盤作戰,所以老百姓覺得挺和平,就比什麼都
好。至於說別的,什麼忠心大漢之類的,那可真不是老百姓所要去考慮的。馬超如何,是不是忠心朝廷,和他們的關係都不大。至少他們就知道,只要自己所住的,還是涼州軍的地盤,就有不少的保障,這就足夠了。說起來馬超怎麼樣兒,他們真不在意,哪怕馬超稱王稱
帝,他們都無所謂,甚至還覺得好呢。至少老百姓的要求,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吃飽穿暖,這絕對是亂世中,他們所追求的了。當然了,真打仗沒完沒了,那只要餓不死的話,他們其實就滿足了。而且最好別把小命兒丟了,這就更好了。畢竟兵荒馬亂的,一個不小心,小命兒可能就真沒了,那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兒。哪怕不管是涼州軍也好,是兗州軍和江
東軍也罷,他們都算得上是軍紀嚴明,可每一支隊伍里,總會有不怎麼地的人,這個是很正常的。所以根本也沒說就能完禁止得了,有人犯事兒是被處理了,可有的人,直接就跑了,還是抓不到,軍法處置不了,被個別人是逍遙法外了,這都沒辦法的事兒。如果說涼州軍、
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真都能做到,對百姓從來都是秋毫無犯,從來沒有士卒對百姓如何如何,那麼天下估計早都太平了,這也不是什麼沒可能的事兒,是吧。可顯然,這哪有那樣兒的隊伍呢,尤其是如今這個時代,那就更不說了。哪怕是涼州軍這樣兒的,待遇都很不錯的士卒,也一樣兒是有危害百姓的,那都真不是說就一個沒有,有,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而曹操對徐晃的埋怨,就是這麼多,對李通他是滿意,而徐晃只要回來,他是肯定要說對方的,而且還得稍微處罰下。曹操想到這兒,心說這個徐公明啊,本事是不錯,可就是不怎麼讓人省心啊。之前守御函谷關,就因為早撤兵,所以回來就被自己給處罰了一次。這如今又是,帶五百騎兵,就去劫營,這事兒別說自己已經是從探馬那兒知道了,就算是不知道,
等荀攸回來,就以他那性格,都得是趕緊告訴自己。當然了,荀攸可不是為了讓徐晃挨說什麼的,那絕對沒有,說白了,還是為了讓自己說說他,他徐晃也能多點兒記性,別總是犯錯啊,就是這樣兒。不過曹操也想過了,不管自己是怎麼處罰他徐晃,只要以後他還是覺得
自己要去做的,那麼就算是軍法,也一樣兒沒用。徐晃不是說是一個特別迂腐,不知道變通的人,那樣兒可不是他,但是基本上,只要他認定的事兒,自己必須要去做的,他就一定會去做,這個是一點兒沒錯。好歹曹操也是認識對方那麼多年了,就說徐晃加入到兗州軍,
都那麼多年了,因此,他對徐晃還能不了解嗎。不過雖說如此,但是自己說了他,處罰了他一下,那麼以後類似這樣兒的事兒,基本上就不會發生了。首先,必須要讓徐晃認識到,這個事兒是錯誤的,只有這樣兒,他才能不再去犯,去改錯,去認錯。如果說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做得對,沒毛病,那麼曹操也知道,基本上說什麼都沒有用了。不過曹操更清楚,徐晃
還不是那麼蠻不講理的人,這個是肯定的,不過他也有他自己的想法,這個也是沒錯,如此。不過雖說如此,曹操也是要說徐晃,要處罰對方一下,這個是肯定的。不過在這個時候,曹操是什麼命令都不會下,尤其是如今南陽戰事還沒結束,別說徐晃沒帶兵回來,就算是他
回來了,他有功績,這自己還得考慮一下,不是說那樣兒就不會處罰他了,那倒不是。不過就是,其人如果有功的話,那麼自己想想,也可以從輕處罰對方一下嘛。說起來,曹操/他是從心裏往外,都不想去處罰徐晃,不過自己這當主公的,不那麼去做,肯定是不行,所
以……處罰他是一定的,不過卻絕對不會是現在就是了,別說徐晃沒回許都,就說他如今帶兵在外,就不是曹操要處罰他的時候。除非是非常有必要,要不然的話,曹操是絕對不會做出來那樣兒的事兒的。畢竟這大局為重,他這個當主公的,當然是很清楚,必然啊。如果說非要是馬上去處理不可的事情,那麼曹操必然,從來都是當機立斷,一點兒都不會說拖泥
帶水去做事兒。但是不應該馬上處理的,宜去好好拖一下的事兒,他自然不會說馬上去辦。那樣兒的話,對自己對己方沒什麼好處。是,處罰徐晃是必須的,可卻絕對不是現在。如果說自己軍令真過去了,先別說他徐晃本人是什麼想法,就說己方士卒,知道了之後,那必然
是士氣往下跌,所以這樣兒的事兒,自己是不會做出來的。對曹操來說,那賠本兒的生意,他是怎麼都不會去做的。至少他不會主動選擇就是了,如果說實在是事情到了那一步,必須要那樣兒,那麼他沒有辦法選擇的時候,也只能是,只好那樣兒了,這個很正常,無奈啊。
不過如今是有所選擇的時候,自己該如何去做,他自然是很清楚了。別說此時此刻,自己不能傳令去處罰徐晃,反而還應該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能早退兗州軍,讓他們回長安。對於之前就派出三萬人馬去當援軍,曹操確實,他沒什麼希望,更多就是試探,也是為了安徐晃的心,畢竟看他着急那樣兒,不讓他帶兵去,他徐晃沒準就要憋出病來,所以曹操不能
不為自己手下的大將考慮一下啊,這很正常。所以是先讓徐晃帶兵三萬去了南陽,而徐晃表現呢,除了最開始和帶兵劫營之外,其他的,曹操還是滿意的。至少他這保住了己方最後剩下的那不到兩萬的人馬,對此,曹操是滿意的。說起來己方是不如人家涼州軍,所以這一
兵一卒,可以說都是非常寶貴的了,這個就是曹操所認為的。畢竟人家涼州軍的錢糧足夠,所以損失個十幾萬人馬,之後再徵兵募兵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