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就是罪人,那是沒錯,漢人最後都要被滅了,他們不是罪人,誰是啊?這個可就是了,雖說不像清朝那樣兒都喪權辱國,可確實,這個他們一樣兒是罪人。不過清朝是少族,兩晉他們不是罷了。可漢人統治的朝代,這個更氣人,你都把民族最後都要整成被滅了,這個可真是罪人啊,根源都在哪兒。雖說是,三國時期是損失了少人不假,可兩晉一統了那麼長時
間,難道還發展不了了?人口增加不了?所以說這個和三國時期有關係不假,可確實,那不是絕對的,最大的影響還是兩晉,不是三國時期。是啊,三國時期距離那時候都多少年了?但是兩晉呢?這個誰責任更大,就不多說了,好歹一統的時候,你得發展人口啊,那必須是。
三國時期都知道發展人口,別看是損失了n多,那是不假,可他們從來都沒說不發展了。連孫權那樣兒的,他都知道,總派人出海,為了就是掠奪人口,這個主要啊。不就因為他們江東人少嗎?那真是沒辦法了,掠奪點兒的話,那怎麼都是好處更多,那是一點兒沒錯啊。
說人口其實也是根本,那沒錯。沒有人的話,你還有什麼了,有全天下也不好使啊,沒人不是。可你只要人多了,那麼還是有好處的。也許是要窮,可窮點兒不要緊,只要有人在,有那麼多人,發展什麼的,不過就只是時間問題,大多都沒問題,真是。那可沒錯,不就是那樣兒了。真是,沒人的話,你真是什麼都沒有,連點兒希望都沒有,那可是。但是有人了,
那麼一時發展再不好,可卻也有着希望,那是。可終究是有希望的,基本上早晚是有發展,畢竟有基礎,那就是人,人多了,人才也有,那沒錯。諸侯也不是不知道,那人是根本啊。那麼一統的朝代,可能不知道?但是最後人還是沒那麼多,這個就說明問題,發展還是不好,
是啊。有人的話,不說肯定什麼都有了,可也是,會有很多,那都沒錯。所以說那算是根本,以人為本啊,可不就是。沒人,你就玩不轉啊,有人的話,那還有希望有發展,就是這樣兒。諸侯都知道的事兒,當皇帝的還能不知道?可能都想着去爭權奪利了,發展的話,是
給耽誤了吧。是啊,要不然看看,歷史說明了不少,那是事實在那兒擺着呢,那是。所以說確實,有證據啊,可不是。不過當然了,肯定有人也是不同意,不過爭辯那些其實都沒大用,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還是挺對的。反正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不就是這樣兒。都覺得好的,總得有人覺得不好。那麼哪怕是都認為不好的,可還有人
覺得不錯,那都正常,太正常了。就是,你這麼個想法,而我那麼想,他又是一種,這個也沒什麼了,確實。所以說爭辯什麼的,沒大用。最多也就是把自己所想一說,也別指望別人就能同意你所說的,不過一家之言而已,確實是啊。人家也有人家的想法,不要把自己所
想,就強加給別人。別人可以不同意自己,甚至就不看自己不聽自己什麼觀點,那都無所謂了,你說出來了,那就夠了,真是。確實,你其實管不了太多,就只是說做好自己,其實就夠了,足夠了,真的。至於說別人如何想法,與你也沒太大關係。當然了,要是你們之間有關係,那麼就有關係,沒關係的話,八成還得是沒什麼關係,不就是這樣兒,真就是啊。
這個也是,那樣兒吧。誰也別想說去改變別人,不要有這樣兒的想法。你改變你自己就好了,真是。這個不是說改變不了別人,你無奈改變自己。而應該說是寬以待人,而嚴以律己,確實是那樣兒。你想着去改變別人,真就不如改變自己。當然了,具體情況之下,可能還得你去改變別人。可那要真能改變,往好方向改變,那確實是好不假,但是要沒辦法改變,還
是想着怎麼去改變自己,往好方面去改變自己,那真是了。改變自己難道不是比改變別人更重要嗎?是,你自己強大了,不比別人強好嗎?是,都得自己為主,不是嗎?是啊,確實如此,就是那樣兒。還是自己改啊,別人的話,是不如自己啊。確實,那人不為己,還天誅
地滅呢。當然了,那話最開始不是那個意思,為己可不是為了自己,為應該是第二聲,為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的意思,是修養,這個意思,不是四聲,那為了是訛傳。說起來一些古語,老祖宗的話,傳到今天,有些意思就改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本來的意思,就
念現在訛傳之後的,意思也明白,不過確實,很多都是變了,那不一堆。是啊,不能說是很少了。不過這個訛傳什麼的,也挺有意思。有的是真的,改變了也沒變多少,至少意思還是那樣兒。可有的不是,意思直接就變成別的了,甚至就相反了,也挺有意思。意思相近的就不多說了,就說相反的。那個叫「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話當初可不是這麼說的,
應該叫「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訛傳後,後面那句意思直接就變那樣兒了。是啊,說是相反的意思,這麼說其實也有道理啊,那是。畢竟無度都變成無毒了,這個可真是,反多了。不過現在一想,要真是按照原來的意思去說,估計也沒幾個人去說的,還得是無毒,
而不是無度啊。這個區別可大了去了,那真是。前面還說是量大,後面直接就變成狠心了,可不就是。不過如今哪還有人說無度不丈夫了,都成無毒了,無毒無害,那也挺有意思。不過不是這個意思啊,無毒不丈夫,那還是狠毒啊,沒辦法。真要是無毒無害,那就好了是吧。
不是無度而是無毒啊,這個可真是。後者的話,現在都那麼說啊,知名度高。前者的話,那都讓人忘了。說出來後者,不過多少人都不知道前者,那都正常。反正現在都訛傳成後者那樣兒的話了,前者什麼樣兒,那不是最重要的。是啊,都用無毒不丈夫了,那麼以前的如何,知道的少,真去了解的,其實更少,就是。都用訛傳之後的話了,誰還管以前是什麼樣
兒啊,沒大用不是。馬超覺得回家了,在長安這兒,其實怎麼都比帶兵出征要清閒點兒,那真是。畢竟自己帶兵去出征的時候,基本上每日都要指揮戰鬥,這個是必須的。然後自己也得是,想着己方的戰事,那也沒錯。在他看來,這每一次自己出征,都得想着己方最後贏
了,要是都沒佔優太多,自己還更得多想點兒,那確實也是。不過好在最後基本上都是己方贏了,而對方輸了。己方勝,而對方敗。不過也有己方敗了的時候啊,不過那樣兒的情況很少就是了,畢竟像冀州之戰那樣兒的情況,是不會再發生了,這個是馬超和涼州軍的想法。不過也是他們幾乎每次都勝,所以說他也是,哪怕在軍中事兒也不少,但是壓力還沒那麼大。
也是啊,最後總是涼州軍贏,到馬超那兒,他自然就是壓力小了。而曹操兗州軍那邊兒,他壓力就從來都小不了,大啊,比涼州軍大,沒辦法。誰讓他們不佔優,曹操那麼大年紀了,還得說是為了己方的戰事而操心啊,無奈。沒辦法,為了自己為了己方,那他也得想多點兒,壓力從來都不小,打不過涼州軍啊,曹操都無奈。是啊,己方戰力是不如人家,哪怕己方戰
力其實也是提高了,但是和涼州軍他們一比,確實還有差距,那真是。不過也是,哪怕他知道那樣兒,但是兗州軍現在也沒說放棄練兵什麼的,曹操是不想和涼州軍的差距越來越大,那肯定是。所以說徵兵啊,補充人馬,練兵,那都是必須做的,而他也讓己方都那麼做了,
是啊。別說如今這都超不了人家,從來都沒超過,他是清楚。兗州軍的人馬和單兵戰力,這麼多年來,總體來說,真是從來都沒有超過涼州軍,所以說曹操能放棄嗎?可能嗎?儘管他都知道,想冀州大戰那樣兒的情況再發生一次,不過看馬超和涼州軍那樣兒,真就不會了,
不可能。那樣兒的事兒,自己都知道,換成是自己,能再不小心嗎?那麼更何況是馬超和涼州軍呢?確實,曹操也想了,那就一次就是了,多了就真沒了。當初的話,也是己方的運氣,趕上了好時候,誰說不是呢,就是。可那樣兒的機會,就那麼一次啊,多了是沒有了,就那麼一回了。不過就那麼一次,其實也挺好,至少那一次,讓己方是奪取了涼州軍在冀州
的郡(國)。如今涼州軍的冀州的地盤兒就只剩下了兩個國,那確實,和己方之前大戰冀州有關啊。他們在那兒就只有常山國和中山國了,這個對己方來說,自然是好。可以說己方的勢力,在冀州的,那絕對是超過了涼州軍,那是一點兒沒錯。他們奪不回去郡(國),那
地方的勢力就是己方比涼州軍強。而在冀州的實力,也一樣兒是己方強於涼州軍的。這個別說是之前,己方大本營還沒轉移到魏郡鄴城。那個時候,己方實力就已經是超過涼州軍了,就只是說在冀州的實力。那麼現在更是,因為己方早把大本營給遷到了鄴城,如今冀州更是,
己方實力超過了涼州軍啊。畢竟冀州這個地方,至少現在來說,曹操和兗州軍他們,已經把這兒看成和之前的豫州差不多了。雖說鄴城不是許都,畢竟許都是如今的大漢國都啊,可鄴城不是。但它們卻都是兗州軍的大本營,那是沒錯。不過就是一個是之前的,一個是現在的,如此而已。許都是之前的,可它哪怕就算不是大漢的國都了,都一樣兒是很重要,那是
不錯,更何況如今那地方可還是大漢的都城,那是一點兒沒錯。鄴城的話,原來是冀州軍的大本營,現在是兗州軍的大本營了,雖說不是國都,可對兗州軍他們來說,那確實是非常重要。至少冀州其他地方,丟了最後也就丟了,但是鄴城要是也丟了,那可真是,就和以前
許都丟了也差不多。不過就是曹操兗州軍他們也知道,馬超帶着涼州軍,他們是寧可進攻豫州,現在也不會來冀州,這個真是。除非說是有什麼機會,那就真是另說了,這也沒錯。可己方的話,不會給他們什麼機會的,涼州軍要有本事,就去進攻豫州,自己對那兒,還是
有信心的。確實,畢竟那地方自己和己方都經營多少年了,確實還不是冀州能比的。冀州的話,己方是把大本營給遷到這兒了不假,在魏郡鄴城這兒。己方在冀州的實力也是早就超過了涼州軍在這兒的實力,勢力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就只剩下了兩個國啊,和己方沒法比。不過哪怕這樣兒,己方佔據的冀州七個郡(國)卻依舊是不能和自己與己方經營了多年的豫
州相比,那沒錯。豫州那地方,哪怕己方都從那兒帶走了不少人馬,可那兒還有一些,防禦涼州軍的進攻,沒問題。城池也許保不住,被敵軍強攻的話,時日久了,城池還得被破,還得丟,這個都正常。可確實,說實話,要想那麼輕易,己方豫州就丟了幾個郡,這個自己
反正不怎麼相信。是,豫州人馬少了,將領也是一樣兒,畢竟更多的人,都讓自己給帶到冀州了,這可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