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着水軍訓練好了,再去滅江東軍啊,那是。少不了,必須的。沒什麼機會的話,那還不就得說靠着這些,沒錯。不訓練好水軍,誰實話,馬超是真心就不會去滅江東軍了。一直都對付兗州軍,那也都沒辦法,是啊。有選擇的話,誰不想柿子就挑軟的捏呢,他也沒區別。可實際上,真就沒什麼更好的選擇,真的。因此,其人也不是不知道,這個結果,反正就如
今這樣兒了,那也是。可以說一切還都在所料之中啊,不錯。一切還都是正常的,確實是。馬超想到了,那都是。對付不了江東軍,因為去進攻,那就是滅他們。而佔據揚州的郡縣,他是覺得沒大意義,真的。所以說其人都考慮清楚了,只要說己方水軍訓練好了,那麼就帶
兵去滅江東軍,這個是必須的。馬超就是那麼期待的,而在這之前,確實就是要好好去對付兗州軍,那沒錯。從豫州開始,他也知道,確實是己方一統天下前進腳步。多少要看曹操和兗州軍的,反正己方是不可能據有豫州全境,自己也沒說必須那樣兒。但是卻不得不承認,
這個其人清楚啊,己方一定會佔據豫州郡縣的。最後就只是多少的問題,那都不錯。顯然馬超是想多佔據兗州軍的郡縣了,不過看曹操和兗州軍,他們到時候肯定要阻截己方、全力那樣兒,那麼也是,己方可真是佔據不了太多的地方啊。肯定不會是全境,他都沒想說是進攻豫州所有的郡縣,其人沒那個想法。所以在馬超和涼州軍他們那兒來說,己方也是盡力就
好,是啊。哪怕最後實在說也是佔據不了兗州軍豫州太多的郡縣,可好歹說己方努力、盡力了。那肯定都少不了,確實。如果說連努力、盡力都沒有,那麼最後也別說是什麼好處、好事兒都是你的了,那可不是啊。哪怕就他也都不是那麼樣兒的想法,可以說己方最後進攻,
滅了江東軍是一定的,這個少不了、錯不了。但是確實,到底最後損失多少,那其人也不清楚。馬超只能說是己方儘量少損失,那最好。那樣兒他都是滿意了,其人是那樣兒。不過就只是說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不滿意罷了、而且確實,那遺憾就多了,是啊,所以說這個……
想法不同,結果是一樣兒的、而只是過程不同罷了。都想着說對自己對己方好,那是。這個馬超、曹操、孫策,他們可真心沒大區別啊,不錯。因此,這個事兒一直都是那樣兒。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不可能說等着馬超帶兵來進攻、滅他們。那不可能,就只是說越晚越好啊,那是。那樣兒的話,至少己方的機會,那其實是越來越多了,不錯。那是孫策和江東軍,他
們想看到的,是。馬超和涼州軍,他們反而是想着早點兒了,這個自然。那是相反的,確實。曹操呢,他和兗州軍更多還是站在孫策江東軍那邊兒。不過哪怕馬超和涼州軍很快去滅江東軍了,他也不會多說什麼,一切還都算是在所料之中啊。只是如今來看,說馬超和涼州
軍,他們卻還不會很快就去進攻揚州、滅江東軍。實在也是因為他們水軍沒訓練好啊,這個他沒有什麼不知道、不清楚的。還是,其人還有兗州軍,那都了解。不過也是,肯定不會說期望着涼州軍水軍馬上訓練好,然後去進攻揚州、滅江東軍。那肯定都沒有,反而曹操想法,還真是馬超他們越晚去越好了,那自然。他與孫策還有江東軍,其實想法都差不多了。
都正常,是啊。如果說想法都不同,那倒是不太正常了。就像馬超帶兵去滅江東軍時候,曹操最開始肯定是要帶着兗州軍保住江東軍啊,那是。只有說真保不住了,也是沒辦法,最後發現滅了他們對自己對己方利大於弊,他自然就不會再想着保住江東軍了。其人就只能說和馬超涼州軍一樣兒,最後都是滅了江東軍。這個也不是說一次兩次了,太多了,曹操就是
那樣兒想法,從來都沒改變過好吧。因此,對他來說,馬超什麼時候去滅江東軍了,這個其實也可以說真就是讓天下又少了一路諸侯。從三分天下變成了二分天下,己方和涼州軍,一起分了大漢。還不同的是,己方沒人家那樣兒的實力,相同的是都當着北方異族是大敵,
他們大舉南下了,這個怎麼都是要阻截對方,是啊。其人如此想法,也依舊是沒變過。大是大非,已經可以說是脫離了這個利弊關係。說曹操哪怕認為弊大於利的,他都會主動去做,那麼就是這個關於北方異族的事兒,是。利弊關係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比那重要的,是……
彈汗山的涼州軍細作,也是包括在北方異族地盤兒上的涼州軍細作,他們都不斷在進行着污染河水的行動。反正這個是少不了的,可以說當初從自己主公那兒學到了這個後,涼州軍細作就算是把這事兒發揚光大了,真的。並且他們不光說就只有污染河水的行動,還有其他的。比如說也讓北方異族圈養的動物,讓它們接觸那些病死豬、牛、羊,那些動物的屍體、
腐爛的肉。甚至直接就給它們吃,為了讓那些動物更多病死,甚至說傳播出來瘟疫,涼州軍的細作,那真都是拼了。結果效果還算是明顯的,至少北方異族已經開始有人得了瘟疫……不過他們自己確實,還是不知道、不清楚啊。雖說不是從鮮卑彈汗山開始的,可也是從鮮卑
地界開始的,就從中部開始了。鮮卑和大漢其實差不多,這個差不多不是說別的東西,就只是說三方。大漢的三路諸侯的分佈、三分天下是:馬超佔據了一半還多的領土,整個大漢分一半,東西兩部分的話,涼州軍地盤兒是佔據了整個西部(除了九真和日南)。並且東部
的話,并州部分、司隸部分、荊州部分還有交州部分,那四個地方都是馬超涼州軍的地盤兒,是他們的。所以涼州軍又成了天下第一大勢力、又是天下最強的實力(大漢)。而曹操兗州軍呢,除了涼州軍的那四塊兒地方還有孫策江東軍的揚州之外,東部其他的州那都是他們的。分別是:幽州、冀州、兗州、青州、豫州、徐州,這些州都是兗州軍的地盤兒(西部
有九真和日南兩郡),那沒錯。所以曹操兗州軍,那妥妥的天下第二大勢力、也是天下第二實力諸侯(大漢)。最後的孫策江東軍,他們從交州被馬超涼州軍奪走後,地盤兒就只剩下一個揚州了。雖說也是全境、也還是天下最弱的,並且也是最小的勢力。但是必須承認,
怎麼有個交州、多一個州,那總比少了好,沒錯。可惜啊,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可都知道,交州己方可守不住,那都不錯。而事實證明了,可不就是那樣兒嗎,確實。最後的結果就是,二十萬人馬都扔那兒了,可還不是讓涼州軍給奪走了五個郡。而剩下兩個己方實在是不想要、不能要,給了兗州軍那也好。事實證明了,給了他們,那都是好事兒。對己方對他
們,那可真都是。大漢是這麼個情況,其實說鮮卑和他們差不多,確實是有原因的。至少鮮卑那地方也是三分天下,這個都一樣兒。可不同的是,大漢是馬超涼州軍最強、而兗州軍還有江東軍,他們屬於弱了。必須要聯合、聯盟,一起對付涼州軍,那樣兒才行。可鮮卑卻不是那樣兒,他們那兒可真就是三分天下、三方實力不說是一樣兒吧,可確實,沒說像大漢
那樣兒,涼州軍算是一家獨大,那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要聯合到一起對付前者。這個和連、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三方實力其實都沒說差距很大,打來打去、打去打來,是誰都沒那和得了誰,這個是。而且三方確實,是有何大漢三路諸侯還相同的地方。看大漢,是馬超涼
州軍地盤兒與曹操兗州軍地盤兒、孫策江東軍地盤兒,他們三方彼此都接壤。涼州軍地盤兒挨着兗州軍還有江東軍;兗州軍地盤兒也挨着涼州軍和江東軍啊;江東軍地盤兒一樣兒挨着涼州軍和兗州軍,所以說三方地盤兒彼此都接壤、相鄰,一方可以隨便攻擊那兩方,那
那麼同樣兒的,某一方也是要面對着另外兩方的攻擊,是啊。大漢就是這麼個情況,而鮮卑呢,其實也差不多。這個說差不多,肯定不是說和大漢一樣兒,那還是不同的。畢竟大漢是三分了不假,但事實就是涼州軍天下第一勢力、而兗州軍天下第二、最後江東軍最沒勢力,就那麼一個州,確實夠可憐的。但是鮮卑和大漢就不同了,和連、軻比能還有步度根三方,
他們可不光說是實力相比之下都差不多、沒大差距。就是在勢力上,其實也沒什麼大差距,真的。如果說從地盤兒上來說,三方可能還有不同,這個是。但是就只是從人口上來講,其實他們都沒太大差距,都是那些,誰也沒說特別多、誰也沒說特別少。因此,就是這樣兒了,
鮮卑那邊兒和大漢,怎麼說都是不同的。而且鮮卑地盤兒其實也不小,只是有地方都沒多少人,真是妥妥的地廣人稀啊,那是。和大漢都不能比,話說益州、荊州還有揚州,反正在大漢的州里,那絕對是地盤兒大的地方。但是地盤兒大不假,可那幾個州一樣兒是人口也多
啊,那都不錯。也就是荊州,這些年戰事太多,為了爭奪一個荊州,當年多少諸侯在那兒戰,還那麼多年。所以說那地方損失大了去了,第一個就是老百姓,因此,那地方人口哪怕挺多,卻也比不上比不上益州和揚州了,是啊。益州經過當年劉焉的發展、黃巾之亂還沒怎麼波及,馬超當初拿下那兒的時候,確實也沒說破壞多少。因此,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那
地方人口多了去了。看每年都能給涼州軍提供個十萬人馬,甚至還多,就足以看出來那地方如何。綜合實力就說是天下第一大州,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畢竟益州除了說當初馬超帶着涼州軍從劉璋手裏奪取了之後,可就真心沒什麼大戰事了。南蠻的戰事,那還在益州比較少
人口的郡縣進行的,那是。所以說還能有什麼影響?所以說那地方在天下肯定是數一數二的,一點兒沒錯。哪怕就算是排不上個第一,怎麼說排第二,也沒問題啊,真的。再說揚州,那地方從孫堅時代就開始發展了,這個是實話,只是那時候不是現在這樣兒,都沒法比。而
從孫策那兒開始,就真是大力發展,畢竟是大本營是後院,所以……而且黃巾時候,好像也真是沒什麼大戰事。所以就看憑藉一個揚州,六個郡,孫策就能三分天下、成為天下第三路諸侯,那地方就一點兒都不能小看、小覷啊,確實。揚州那地方,讓孫氏父子經營了那麼久,真心實力都不是吹出來的。看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就從來沒染指過一個郡縣,確實也
能說明點兒問題,是吧。至少揚州六個郡,加一起的實力,那排不了天下第一州,但是前三,肯定沒問題。甚至還就在益州前面,這個都不一定啊。至少有一點其實沒錯,就是如今的揚州比益州來說,前者是不一定就超過後者;但是說前者就不一定比後者差。而且必須承
認,前者那是有超過後者的地方,那是一定的。這個也是事實,那卻一點兒沒錯。揚州、江東軍的大本營、他們的後院,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