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要是賣戰船的話,那是絕對有市場的,不光是孫策,就其他的將領,包括謀士,絕對還有人買,那必然,沒錯。可不就是,那肯定沒錯啊,那樣兒。這個他們賣戰船,可以,確實是可以。所以說窮也是暫時的,那戰船也算是他們的不動產了,那沒錯。沒錢是,但是那戰船說起來不就是財產嗎,那沒錯。所以說李異和譚雄他們倆,確實是沒什麼現錢兒,可
卻有戰船那樣兒市場不錯的玩意兒,關鍵是還不少,不愁賣不出去,所以說很快他們就不窮了,真的。李異是先帶着士卒和人走了,踏上了回揚州的海路。對他來說,這樣兒的事兒可以說等了多少年了?說自己當初被自己主公給安排到九真的時候,就已經是如此想法了,
那也真沒錯,就是。而如今可算是好了,自己終於是能回揚州了,比什麼都好。錢什麼的,身外之物了,和自己能回揚州比,屁都不是。如果說李異在乎錢的話,他也不至於說買那麼多戰船,對他來講,怎麼都是回揚州第一位,而錢的話,只能說是靠後了,沒錯,可不就是。
要說李異雖說也知道,戰船是能賣出去的,可他卻也沒什麼得意的,只能說是自己賭對了,那沒錯。他所賭的就是自己能帶着人馬從九真撤退回揚州,而不管交州什麼情況。可他確實是沒想到,自己主公最後的意思,是把兩郡都給了兗州軍,這個對他們來說,真就是挺不錯了。李異這人本是二流,但是眼光的話,卻比本事還強點兒,所以說自然是看得出來不少東
西。而日南太守譚雄也很清楚,不過其人更多是模仿李異,這個沒錯。他知道自己沒什麼頭腦,但是李異可比自己強,所以自己學他,其實就對了。確實,真說起來,李異並非是什麼有謀略的將領,充其量就只是個普通的二流武將而已。但是其人卻絕對比譚雄強,而且還
強多了,那是。所以說譚雄知道自己頭腦不怎麼樣兒,那麼在這個上面,自己到了日南,而李異到了九真,其實這個事兒,兩人所遇到的基本上就是一樣兒的。所以說其人怎麼做,自己就學他好了,那是。譚雄這個人是沒什麼頭腦不假,可卻不代表他傻,至少其人不傻,
真傻的話,孫策也不能給他放到日南了,真的。至少把其人放到日南,那麼孫策的想法就是其人能頂住南邊兒異族異國的進攻,那是。別的那都無所謂了,確實。頭腦什麼,他反而覺得簡單點兒的將領更好,這個有時候也是啊,沒錯。在孫策這樣兒當主公做老大的人的眼裏,他們來看,越是頭腦簡單的將領,其實就越好控制,越好收買,那沒錯。譚雄雖說不是
他的嫡系將領,可能讓孫策派來當太守,哪怕是在日南這兒當太守,也足以說明了其人的重視,也說明了譚雄的本事和忠心,那沒錯。說實話,這兩個比較基本的,缺少了一個,他都不可能被孫策派到這兒來。可以說其人是不怎麼願意在日南當太守,那不假。可確實還得
說,想當九真和日南太守的人,那可多了去了,沒錯。可也得說,真正合適的,就他和李異兩人,哪怕他們都不是那麼願意,可孫策卻還是派他們來了。這個說孫策其實也有點兒先見之明,至少其人想了,估計李異和譚雄他們也不會在九真還有日南多少年?結果他的想法應驗了,可不就是。事實證明了,真就是那樣兒,李異還有譚雄他們還沒在九真日南多少年,
所以……不過孫策肯定不是想己方最後要給出兩郡,哪怕是給了兗州軍,這個他和江東軍他們也沒想到啊,那是。所以說他們有想到的東西自然也是有想不到的,那都正常。不過如今可以說是解決挺好了,這個問題,那都沒錯,所以……九真是讓兗州軍接收了,之後的日南也是一樣兒,被兗州軍三萬人馬順利接收。對譚雄來說,他一樣兒是巴不得早點兒離開這
破地方,真的。自己這輩子都不想再來,一點兒沒錯。所以說趕緊回到揚州早好,那沒錯。其實孫策作為當主公做老大的一個,他也不是說就一點兒都不知道李異和譚雄他們的想法,可實在己方沒有更合適的人了,就得派他們去當這個太守,那也沒辦法。所以說這個也是,
他想了他們能早回來,不過確實,如今這麼回來,和孫策最開始的想法,那確實還有不一樣兒。至少他沒想到,己方最後還得給兗州軍兩個郡,九真和日南就那麼給出去了。反正涼州軍不要,可就只能是給兗州軍了,那沒辦法。所以說如今這樣兒,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覺
得可以。李異帶兵離開了,譚雄也是,不過他們大多還是遇不到,當然了遇到也正常,確實。不過顯然,譚雄那意思還不想追上對方,那沒錯。而李異的話,雖說回去的路不是順風順水,可卻也絕對不是逆水行舟,那沒有,所以說其他讓士卒加快速度回揚州,譚雄他們還是追不上的,那沒錯。不過顯然其人也沒那個想法,哪怕他也是想早點兒回揚州,那沒錯。
說起來兗州軍的將士確實還不能夠理解,為什麼江東軍的李異還有譚雄是那麼想離開九真和日南,難道在兩郡真就不好嗎?好歹是一郡的太守啊,那可不是小官。可不是,就說曹操派九真和日南來的兩個,他們能當太守,那絕對是不容易了。畢竟在兗州軍那兒,想當太守,
可以說這心不容易,難啊,而且別看數量是有不少,那不假,可競爭卻也很大,沒錯。在他們看來,也就是九真和日南這兒缺了人,這自己主公才讓他們來這兒,如果說己方不是佔據這兩個郡的話,就像常山國,那地方的太守,怎麼也輪不到他們,那可一點兒沒錯啊,可
不是,確實。所以說也就這樣兒的地方,那確實是到他們在這兒了。可以說哪怕是兩個郡都不假,可自己主公真心沒那麼重視,這個他們也知道。不過就是如此做是利大於弊的事兒,他是不可能不去做的,那是。如果說相反的話,自己主公是怎麼都不會答應孫策的,那是。但是顯然,這事兒對己方來說就是那樣兒,利大於弊啊,好處多,哪怕是佔據這麼兩郡,那
其實也是好事兒。看己方又是動用兵力,又是拿出來錢糧物資的,這個可以說還依舊是有好處,怎麼都是利大於弊,要不然的話,自己主公會那麼做?確實,有那個兵力和錢糧,確實己方再進攻涼州軍一個郡,其實都夠了,真的。當然了,這個他們六萬人馬要進攻的,肯
定也得說是涼州軍防禦人馬少的郡了,那沒錯。人多的,那就不要多想了。像曹操帶兵去進攻常山,那還帶了十萬人馬呢。他不是不能少帶,可那麼的話,萬一破不了城池,可真就尷尬了,而且影響還不好,那一點兒沒錯。所以說他寧可是帶着人馬多點兒,也得想着破城,佔據郡縣,那就比什麼都好了,真的。可以說曹操就是那個意思,他所想的,那都沒錯啊。
所以說得到了這麼兩個郡,那可以說他和兗州軍還是要做的,那沒錯。對他們來說,白得兩個郡,那確實要得。得兩個郡,又不是丟兩個郡,所以是吧,這個曹操和兗州軍肯定接收,如今不就成了。曹操知道消息的話,己方順利接收了兩郡,他自然會高興,那可沒錯。畢竟這個事兒哪怕他不是那麼看重,可終究是對己方有好處,那可是。所以說這個事兒成了,那
自然怎麼都好,沒錯。不成,那麼就是不好,絕對弊大於利,那可一點兒沒錯,就是啊。所以說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是怎麼都希望成了,那是。所以說現在來看,其實就好,很好,那是。至於說要發展九真和日南,還得投入不少,這個對曹操對兗州軍來說,那確實不算
什麼了,真的。畢竟可以說這個絕對是,他們沒有涼州軍那樣兒財大氣粗不假,可能佔據兩個郡,哪怕這兩個郡都得是己方運送過去很多錢糧物資,可他和兗州軍都覺得不算是什麼,最後依舊是對己方利大於弊,那就足夠了,真是。畢竟如今想一下就佔據兩個郡,那可一點
兒都沒那麼簡單容易啊,可不就是。可以說以前的話,天下還沒三分的時候,這個確實,佔據一個郡兩個郡,反正肯定比現在容易多了,那沒錯。但是如今這個情況,那真是難啊。就是,這個現在隊伍不好帶了,壓力不小,真是。對兗州軍來說,更是那樣兒。雖說曹操不像孫策那樣兒,知道己方一下就要被涼州軍滅,可他也想了,早晚的事兒,八成就那樣兒了,
而在之前的話,是肯定要對付江東軍的,涼州軍怎麼都是要先滅他們再說其他的,沒錯。而曹操也是從來都沒懷疑過,說馬超帶着涼州軍,那是必滅江東軍,一點兒沒錯。他和孫策想法還有所不同,在曹操看來,確實一直都那樣兒,哪怕就是己方死保江東軍,可能保住他
們一次,涼州軍再來一次呢?第二次沒滅的話,再來第三次呢?所以說他很清楚,江東軍其實必被涼州軍滅,不過就是什麼時候罷了。而且己方只要參戰,和涼州軍一樣兒的話,那麼江東軍就怎麼都擋不住了,正常。所以說曹操有他自己的那點兒想法,基本上是不會改變
了,沒錯。這個確實可以說不是絕對的,那沒錯,但是顯然,就憑如今的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可是沒辦法改變曹操和兗州軍的想法啊,那是。不過怎麼說呢,雖說他們改變不了,但是馬超涼州軍那邊兒,也確實並非就永遠都是那麼強的實力,那都不好說啊。萬一這個在他們滅江東軍之前,這個北方異族南下了,還不是大舉南下,可最後和涼州軍就算沒兩敗俱傷,
也讓涼州軍損失很多,這個對兗州軍對江東軍,那可真是很有利了,沒錯。那確實是曹操和孫策他們想看到的。不過這個是有可能發生不假,但是更多的幾率,那卻是發生不了,沒錯。曹操和孫策他們可都知道,所以說他們沒把希望寄托在這上,真的。是有想法不假,可
那終究是很正常,不是嗎?畢竟那樣兒的幾率是有,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並且他們很願意那樣兒的事兒發生,這個很重要。就像北方異族大舉南下的話,是肯定能讓涼州軍傷筋動骨的,那沒錯,可曹操也好,孫策也罷,卻一點兒都不想那樣兒的事兒發生,而這個和他們的
損失卻沒多大的關係。兩人雖說不是什麼一心為大漢的,可確實不得不說,他們是怎麼都不想北方異族大舉南下啊,那樣兒是毀他們根基啊。就是,他們根可都在大漢,這個地方要真是被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了,哪怕就是孫策在江東,都不可能說就對他們一點兒影響都沒有,那不是。可以說這個絕對沒錯,所以一樣兒是不想。你看他們是希望北方異族南下,但卻不
是大舉南下,是能和涼州軍死磕,卻又不是大舉南下,也不算是矛盾,這個是有可能的,那是。不過這個可能性是有,但不是絕對的,兩人都沒把希望給寄托在那上,是沒大用,都那樣兒想法。對曹操和孫策他們來說,確實很清楚,還得是己方實力強了,那麼一切就都好
了,可不就是那樣兒。沒什麼實力,可以說都不硬氣啊,什麼時候被滅了,那都不一定了。現在是沒有,可那不過是暫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