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曹操是做對他對兗州軍利大於弊的事兒,那可沒錯,所以弊大於利,這個就沒什麼可能了,他不會主動做。就是,曹操做的,那都是利大於弊的,對自己對兗州軍來說,就是那樣兒。讓他做弊大於利的事兒,那絕對不是他主動去做的,被動的啊,可不就是。所以也沒錯,在曹操那兒來說,什麼事兒他是一定會去做,而什麼事兒他不會做,這個分得還是很清
楚的,沒錯。畢竟曹操可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一個,和馬超一個級別的,當然了,孫策和他們也一樣兒,這個是。不過就只是說江東軍不如兗州軍,更不如涼州軍了,他們除了說水軍能拿得出手之外,其他的,確實也就沒了。如果說以前最開始的時候,江東軍水軍並非就是
天下最強,那第一的還得說是荊州軍的水軍。但是之後經過了孫策那麼多年的經營,而劉表不在了之後,荊州軍基本上就算是徹底完蛋了。水軍的話,更是早就讓江東軍超過了,那也都沒辦法。不過好在馬超是收攏了部分的荊州水軍,可以說其人有了更多的底兒。畢竟之
前他們涼州軍其實是有益州一部分水軍的,不過益州水軍的戰力,怎麼都比不上荊州的水軍,也不比不上人家江東水軍。可好歹是有那麼點兒底兒,這個一點兒不錯。所以馬超涼州軍早就有了那麼點兒底子,不過確實是少,那沒錯。但是之後又收攏了荊州水軍的一部分,這個其實底兒就厚了,不過還是不能和人家江東軍比。這個對方在荊州軍劉表還在的時候,
其實水軍的戰力那就已經是超過荊州水軍了,一點兒沒錯。所以說涼州軍那樣兒的,說是半路出家的,也都沒錯,那可真心是比不上江東軍的水軍,可不是嗎,所以……人家戰力現在是天下第一,而涼州軍的水軍,哪怕有甘寧一直訓練着,但是卻也只能說是在江東水軍後
面,那沒辦法。對馬超對涼州軍來說,如果他們的水軍,哪怕就沒和江東軍差距那麼大的話,估計他們都馬上去滅江東軍了,真的。而現在的話,那確實是不知道,到底說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徹底去滅了江東軍,那都不一定啊。早了晚了的,那都沒準,不一定,不過估計是
要晚了。畢竟就算是到了今日,馬超所知道的,就己方水軍和人家的水軍,差距依舊是不小,這個讓他沒辦法帶着大軍去滅江東。可以說對方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確實是讓馬超和涼州軍望而卻步啊,就現在來說,可不就是。馬超確實,他並非就不想滅江東軍,可以說他一直都那麼想,但是沒有大好機會的前提之下,那麼己方沒有足夠強的水軍,關鍵是沒有和
江東水軍差距不那麼大的水軍,他是不會出手的,那是。別說是馬超了,這事兒曹操和孫策,他們看得一樣兒清楚,一想也正常。兩人知道,就算自己是馬超的話,也得那麼做,那一點兒沒錯,所以就是這樣兒。畢竟在涼州軍水軍戰力還不行的時候,他們帶着大軍來到了
揚州,別的不敢說,就說他們的水軍,是敵不過江東水軍的。而對馬超來說,他雖然知道己方也不會來個什麼赤壁之戰,但是卻也不得不說,歷史上演義里的赤壁之戰,給他留下的陰影,那實在是太大了,真不假。如果說涼州軍是比歷史上比演義里的曹軍實力更強的話,那麼江東軍和兗州軍,那也一樣兒是比歷史上的孫劉強太多,真的。江東軍比歷史上的江東
軍強多了,而曹操兗州軍,那可比歷史上的劉備一方強多了,說是天壤之別也差不多。確實,所以說真要是來個赤壁之戰,馬超也不佔什麼優勢,關鍵是涼州軍水軍不給力,那沒辦法。他敢說己方水軍肯定比歷史上比演義里曹軍的水軍強,那真是強多了。但是人家江東軍的水軍,難道就不比歷史上比演義里的江東軍水軍強了?所以說己方是強了不假,但是人家
也沒弱了,一樣兒是強,一點兒沒錯。所以說真要是來個赤壁之戰,馬超絕對最好的結果,都是己方敗了,雖說不是中計什麼的,可之後也勝不了,那樣兒。所以說他是就對不會在己方水軍不行的時候去江東的,更不會說來個什麼赤壁之戰。戰場必須在揚州,這個沒說的,
必須。赤壁那地方,說起來是己方的地盤兒,不是他們江東軍的。那地方是荊州,而不屬於揚州,那可一點兒沒錯。所以說戰場到揚州,自然就和赤壁沒什麼關係了,這個馬超還是清楚的,一點兒沒錯,可不就是。他不會在赤壁和江東軍水戰,一聽這地名兒馬超腦袋頭疼。
不過好在如今赤壁是己方地盤兒,不是他們江東軍的,而馬超怎麼都不會選擇在己方地盤兒上和江東軍決戰,不是最後的決戰,但是小決戰差不多。赤壁在現在的江夏那邊兒,江夏全境都是己方的,所以馬超自然不會在那地方和江東軍決戰,小決戰也不行。他也算是明白孫策的意思,為什麼其人那麼想要江夏,這個不光說是其地的地理位置對江東軍來說很重要,
也是他和江東軍眾人想着,是不是在那兒和己方決戰,這個肯定對己方沒好處。所以說馬超訓練水軍,如今也早把南海拿下了,不就為了不想和江東軍在長江水戰決戰。如果說以前他們沒太多選擇的話,現在來說,確實不是江東軍選擇了,而是己方,馬超知道己方佔據了
主動權。歷史上和演義里,別看是曹軍大舉南下,那都不假,但是在赤壁決戰,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那沒錯。說起來本來北方的水軍就不行,曹操怎麼都不想用己方弱的對上對方強的,用這個來決戰。但是顯然,這個是江東那邊兒選擇的,孫劉兩家在赤壁抵擋着曹軍,
曹操選擇不了太多。可如今馬超不是,他們選擇多了去了。他是,知道肯定避不開水戰,這個滅江東軍的時候,是必須的。但是己方卻不用說和江東軍水戰決戰,那確實可以避免了,不用像歷史那樣兒,還來個赤壁之戰。曹操那麼做,他是實在沒辦法了。他哪怕知道己方水軍還差點兒,可收攏了荊州的水軍,讓他覺得己方可以。不過他知道可以,周瑜也知道,可
最後曹軍還是敗了,並且是大敗,損失了一半人馬逃回去了,這個可真是,慘敗,沒說的。畢竟真正歷史上的話,曹軍在赤壁能有個二十萬人,然後一戰就被滅了十萬,這個對曹操來說,絕對是大敗,是慘敗。所以說赤壁之戰,那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別看它只是三國
的第二大戰役,但是影響來說,那可以說是三國三大戰役的第一位,影響太大了,那是相當深遠啊。畢竟如果說赤壁之戰曹軍要贏了,那麼這個天下大勢早就變了。三國的三大戰役估計就那麼兩個了。官渡之戰,曹操直接就算是滅了北方霸主袁紹,他成為了北方霸主。而第二的赤壁之戰,那是直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劉備是從那麼點兒勢力最後成長為了一
大諸侯,還稱帝了,成為了蜀漢的昭烈帝,這個真不容易。最後的夷陵之戰,是蜀國由盛轉衰的標誌,本來那時候蜀漢是很有實力,那可不假,但是卻因為劉備來個夷陵之戰,結果江東那邊兒是勝了不假,可卻不是己方不損失的大勝,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是沒那樣兒,也差不多了。蜀漢基本上就全軍覆沒,而孫權江東軍那邊兒,確實也沒剩下多少
人馬,這個就是夷陵之戰。讓蜀的優勢沒有了,而江東那邊兒,確實是更完。本來就沒有蜀漢那時候那麼有優勢,有實力,結果和蜀那麼一戰,讓他們損失那麼多。不要認為他們贏了就都是好事兒,那絕對不是。要好好問問孫權,他絕對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讓劉備和他
死磕,哪怕己方贏了,可說起來那是慘勝,其實也差不多了。因此,他願意那樣兒嗎?肯定不願意了,那真沒錯。劉備更別說了,說他不後悔?這個你相信嗎?其人最後怕孫權繼續進兵,還特意在白帝城呆着,一直呆到他病逝,這個也是能說明很多很大的問題了,確實啊。
其實說明他還不是特別了解孫權那個人,確實是江東那邊兒贏了不假,但是孫權想要繼續進攻,他是要保證能從中得到更多利益,利大於弊,可實際上呢,他要真繼續進攻了,那麼很大的可能,不是什麼利大於弊,而是弊大於利,因此,其人還能那麼做嗎。而且那時候江東有那麼多人馬?真心是沒有,所以說劉備擔心顧慮什麼的,還是沒那麼大必要的。不過他
是經過了荊州的事兒,確實對孫權也不會信任,那絕對是。除非對方親口在他面前說肯定不進攻了,那樣兒的話,劉備也許能相信。可要不然的話,基本上很難讓他相信什麼,真的。畢竟孫權其人那個人品來說,劉備最開始的話,他還能相信點兒,可荊州大戰之後,他確實
是不相信什麼了,真的。所以除非孫權當着他的面兒,說幾句,劉備還不可能完全相信,畢竟孫權那個人,他也知道,其人的話,有幾個就是真的?看孫權在劉備那兒,他都已經是那麼個樣兒了,可見當初荊州的事兒,所以說歷史上演義里,劉備差不多就那麼樣兒想法,
孫權已經不被他相信了。所以這個確實,歷史上演義里,可以說他已經不被信任了,正常。其實馬超他也是,就現在他也看不上孫權,當然最開不上的還是劉備,之後才是孫仲謀。對他來說,孫權、劉備,那確實都是人物不假,可自己喜好,實在也是厭惡他們,那沒辦法。劉備那樣兒的不多說,其實就一個夷陵之戰,馬超確實都不是那麼了解。也許其人所想太簡
單。就憑你那蜀漢的實力,能滅了江東?就北方曹丕那邊兒,他都不敢說那話。所以說劉備要真是那樣兒想法的話,就絕對是糊塗了,老糊塗。而趙雲的話,其實還很有道理,他是不支持劉備對付江東的,畢竟他說了,如今己方的大敵不是江東,而是北方,要是北伐什麼
的,那確實有必要,可要對付江東……諸葛亮更清楚,可他勸不住劉備。這時候更想法正,他的話,八成能勸住,可惜其人那時候病逝了,這個真沒辦法。如果就以歷史來說,諸葛亮在劉備集團那兒,他不是最受重用的,那沒錯。就說關羽、張飛那些,劉備顯然是更相信信
任他們,願意重用他們,也是重用了,而諸葛亮和他們比,差不少。演義里諸葛亮確實都是正面的,又怎麼受到劉備的器重。可說實話,這個朱元璋那麼推崇諸葛亮,就算是羅貫中,他也不敢說把諸葛亮寫不好了。甚至就寫不好一點兒,可能書就流傳不出去了。畢竟寫演義的時候,還是朱元璋在位。朱元璋其人不缺大義,那是一點兒沒錯,可他確實,想要更多人
才,那一點兒沒錯。所以要有諸葛亮那樣兒的,他肯定是覺得最好。而二爺那種忠義,更是他需要的,沒錯。所以基本上看劉備集團的,都是正面形象,因為那是統治者上位者所需要的,一點兒沒錯。而曹操那邊兒,其人就是個方面的教材,就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絕對是老朱那邊兒最為厭惡的。而劉備是正統,諸葛亮那樣兒的,深受老朱的推崇,哪怕老羅也不能免俗,都神話其人了,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