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秉燭夜談(二)
諸葛亮勸說道:「身為主公,有些想法,有些做法,都是身不由己的。對主公來說,我或許有些才能,卻並不是不可替代的。現在主公擁有西川和漢中,麾下人才濟濟,缺一個孔明,無損於大局。作為主公的結義二弟,關將軍不可對主公的決定有什麼質疑。」
關羽搖頭道:「孔明心寬,當然是好,但別人卻不會像孔明這樣了。大哥如此對待孔明,所有人都看在眼裏,即使嘴上不說,心裏都是有想法的。尤其是荊州這邊,更是人人自危。別人不說,糜芳跟隨大哥多年,當年曹操以官爵引誘其離開大哥,糜芳都沒有動搖跟隨大哥的心志。
而現在,區區一個江東陸遜派出的虞翻,就能輕易說動糜芳起了叛變的心。論條件,當初大哥一無所有,而現在,大哥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糜芳即使從現在起躺在功勞簿上什麼都不做,也會榮華富貴一輩子。
糜芳為什麼甘願放棄這一切,即使背上背主求榮的罵名也在所不惜?僅僅是因為我因為軍務懲罰了他一頓嗎?不對!說到底,還是糜芳從心裏對大哥失望了。引起糜芳對大哥失望的事情,我想,沒有比孔明被貶更為典型了。」
諸葛亮說道:「將軍想多了吧。」
關羽話開了頭,就有些滔滔不絕停不下來,「還有那個傅士仁,是主公在荊州時追隨大哥的,當時大哥也是一無所有。為什麼這回鐵了心要反?恐怕他就是看在孔明尚且被貶,他作為荊州人士,以後不可能再有什麼前程,所以這才做出背叛的決定。」
諸葛亮算得上雄辯人士,這回在關羽面前,卻有些詞窮。諸葛亮不得不承認,關羽說的有道理。自己能夠理解劉備是為了防止六姓做大,所以才做出如此舉措。但別人不理解劉備的良苦用心,只看到自己做事兢兢業業,屢立大功,劉備成功之日,卻第一時間貶黜自己,這很讓他們心寒。
「事已至此,我們談論這些又有什麼用?」諸葛亮說道,「我們還是多想想眼下,想想怎麼回到成都吧。」
關羽搖頭道:「若我是陸遜,定會嚴密封鎖所有進入西川的碼頭和道路,我很清楚,就算援兵來到,我們也不可能回到成都了。」
諸葛亮說道:「將軍不可如此喪氣。目前還是孫、劉弱勢,曹氏最強的格局。孫劉要想抵住曹氏的進攻,就必須聯手,即使兩者之間有着再多的矛盾,也要看清這個大局。
孫劉之間的矛盾,都集中在江陵城的歸屬上。現在,江陵城已經落入江東之手。這個事實,我們就算再不心甘,也要承認。只要援兵一到,麥城防守無憂,亮願去見陸遜,促成兩下里罷兵。我們撤出荊州,陸遜則放我們回成都。」
關羽嘆氣道:「荊州是我們多年辛苦打下的地盤,豈能說棄就棄?如此回去,我有什麼面目去見大哥?」
諸葛亮笑道:「我已有主意。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保存實力,對江陵城,我們當然不會輕易放棄。相信我,以後,我們還會有機會重新奪回來的。」
關羽搖頭道:「一旦入川,再要打出來,就難了。」
諸葛亮說道:「我們撤出荊州,荊州也並不是江東一家獨大。別忘了,還有十姓的夏吟坊在那裏呢。據我內人講,黃順現在已經在回襄陽的路上,他一旦回到襄陽,第一時間就會運作襄陽自立。
黃順是謹慎小心的人,他敢運作襄陽自立,就說明曹氏那邊,他已經擺平了。只要主公答允,亮願意聯結黃順,主公與黃順聯手,共同對付江東,奪回江陵城。
失去江陵城,對我們來說,不過是失去了日後進取天下在荊州的一處基業而已。但對十姓來說,失去江陵城,卻是心腹大患。藉助十姓的力量,我們重新奪回江陵城,不敢說十拿九穩,卻也是勝券在握。」
關羽想了一下,搖頭道:「以十姓為主奪回江陵城,江陵城也是在十姓手裏,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區別?」
諸葛亮說道:「區別大了!江東的江陵城,能允許我們駐兵嗎?十姓的夏吟坊就可以。再說,黃順自立襄陽,即使他真有那個能耐,整個整個荊州,基業仍然不穩,對黃順來說,他需要盟友。孫權和我們,都是黃順的潛在盟友,如果我們先江東一步接觸黃順,與其達成合作意向,那時候,我們再看眼下的這次失利,根本就不算什麼了。」
關羽搖頭道:「大哥之所以顧及孔明,就是怕孔明藉助黃順的夏吟坊,成了氣候,尾大不掉。怎麼可能會主動與黃順聯合呢?我了解大哥,他不會同意的。」
諸葛亮說道:「以前,主公當然有資本拒絕黃順。現在,如果主公還想在荊州保持此後進取天下的據點,就只能與黃順聯手。否則,我們就只能困守西川一隅,仿佛案板上的肉,只等最終能夠了結我們的屠夫前來了。」
關羽想了很久,說道:「此事是後話,現在不議這些。我今天來找孔明,有別事要商量。」
「將軍有話請說。」
「當初派出使者請兵,襄陽方向,孔明一力主張關平、關興、關索和關彝兄弟一起前去。我知道孔明此舉用意。一旦麥城失守,至少,能為我們關家留幾個活口。今天,我就是來說這事的。」
諸葛亮連忙說道:「這不過是以防萬一的舉措,事情還沒到那種地步。」
關羽說道:「確實沒到那種地步。我知道,我們面前還有一條活路,就是北上襄陽,進入夏吟坊的勢力範圍。陸遜絕不敢與夏吟坊刀兵相向,而夏吟坊也有足夠的能力護得住我們。
這條活路,相信不止是我,其他人都看出來了。但沒人提及,還是照顧我這個主將的感受。我征戰一生,最後卻要靠外人庇護下活命,這是我不能忍受的。我寧可戰死,也不受這份羞辱。
但你們不同,我不想你們跟隨我與城俱亡。我準備這樣安排,再守幾日,援兵來到,我帶領援兵主力,一路突圍,往西川而去。孔明則帶領將士們的家小和一眾文官,北上襄陽,投靠夏吟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