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蔡琰沒有一味的堅持原先的立場,而是靈活的組建了三支巡查使。www.daoyouge.com三支數量確實太少,蔡琰要求他們各個聚居區,每月至少過去轉悠一次,每地待上至少一天。這樣算下來,三支巡查使,一月倒有一半的時間,是騎着馬在趕路,從這個聚居區到下一個聚居區。
黃順給了蔡琰完全自主的財政大權,只要蔡琰用錢,無需經過黃順,直接刷臉,就可以在祖淵、白雪那裏領支。
巡查使太少的原因,顯然不是因為錢,實在是黃順手底下這幫人,打架好手多的是,卻奇缺能夠耐下心來,幫助小老百姓解決柴米油鹽、家長里短糾紛的小胥吏。
就這三支精簡的小分隊,也是蔡琰在新、老人中扒拉了好久,矮子裏拔將軍,勉強湊齊的。就這樣,他們的能力,也完全達不到蔡琰的要求。
所以,蔡琰又費心費力的為他們制定了「判事十條」,讓他們遇事後,以十條為依據進行判決。
同時,為了防止出現冤假錯案,造成民心不穩,蔡琰還特意與他們交代:若是判決下來,大眾不服,部族領和長老也聯名抗議,便把案子帶回來,由蔡琰親自處理。
如此一來,蔡琰幾乎就成了另一個神夢版的諸葛亮。諸葛亮是軍中十五杖以上軍務皆親攬;蔡琰則是事無巨細,一把抓。
好在現在歸附黃順的部落、人群還不算太多,蔡琰勉強還照顧的過來。但很顯然,這種狀況不可能持久。
蔡琰沒招了,便找黃順,讓他幫助招攬一批能幹的胥吏型人才,至少,能夠獨當一面,處理一方事務的。
黃順的心裏,更重視能上陣打仗的人才,對這些舞弄文墨、靠嘴皮子排憂解紛的人,不怎麼上心。這事,就一直拖着。
後來,蔡琰又跟白雪抱怨此事。白雪給蔡琰出了個主意,讓她去找程瑤、曹珊、呼延康、許靈和褚英。
這幾位,都是識文斷字,在黃順這邊,算得上是飽學之士。讓她們輔佐蔡琰,一定能更好的領會蔡琰的意思,執行下去。
仿佛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蔡琰眼前一亮:自己怎麼就沒想到,身邊還閒置着這樣幾位「大才」呢!
這幾位,都是黃順的女人,身份更高貴,在那些族長、領、長老面前,說話更具分量,與黃順親至效果差不多。她們下巡查使巡查四方,一定更為勝任。
說干就干,蔡琰立刻找上她們幾個。蔡琰經多識廣,對付這幾個小丫頭,完全是小菜一碟,不過幾句話一煽動,就把她們的勁頭鼓了起來,歡天喜地的跟着蔡琰,投入到「偉大的事業」當中去了。
黃順馬上就覺蔡琰在挖他的牆角,立刻找上蔡琰,表示不滿。
蔡琰好容易找到得力的幹將,自然不放。兩人一番討價還價,黃順把程瑤和呼延康要了回去。
程瑤武藝高強,需要隨時貼身保護黃順,而且,她對軍事,也算精通,能夠給黃順提供「專業」的意見;呼延康是胡人,有呼延康在身邊,方便黃順與各式各樣的胡人打交道。
曹珊、許靈和褚英,在蔡琰這邊,正好一人下一個巡查使。有她們的加入,巡查使的規格立馬連升三級不止。不但增加了親衛,連照顧生活起居的下人,也多了十幾個。
所到之處,巡查使的人氣也跟着暴漲,所有人,都圍上來盯着他們看,膽大的還上前寒暄幾句。
雖然知道,那些小民圍過來,沖的是曹珊、許靈和褚英,但巡查使成員跟在身邊,到底也能沾沾人氣,混個臉熟。至少,此後,所到之處,人人見面就知他們是「巡查大員」。
有曹珊、許靈和褚英的加盟,巡查使每到一地,處理的案子成幾何等級增長。原來每支巡查使,每月能處理上一兩起糾紛,現在可好,每到一處,就有五六起案子在那裏等着。
案子都不大,都是些你家的狗咬了我家的狗,你家的牛把我家的牛抵傷了這些小事。這些糾紛,其實根本不用麻煩巡查使,他們自己就能解決,再不濟,還有部落頭領和長老們在呢。
百姓的心思,巡查使團也知道,就是找個由頭,跟坐在上面的曹珊、許靈和褚英當面說上幾句話,聽聽她們天籟般的嗓音,若能聽她們笑幾聲,就更好了。
對巡查使來說,這倒是個練兵的好機會。這些小糾紛,處理結果早就有了,不愁因為判決不公引起不滿。
沒有「上訴」的風險,卻能大大鍛煉隊伍,增加「實戰機會」,更重要的,讓巡查使能夠貼近百姓生活,與各處百姓熟絡起來,這比什麼都重要。
只要與他們成了熟人,一切事就好辦多了。遇到什麼難解的糾紛,巡查使甚至靠自己的面子,就能讓雙方各退一步,皆大歡喜。
蔡琰現了這一意外的驚喜收穫,從此得到了靈感,又去找彭威、彭風、荊恬和程郊等人的夫人,鼓動她們也參與巡查使。
在下面的百姓眼裏,彭威、彭風、荊恬和程郊也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他們的家眷,自然也是一身的奪目光環。
到後來,蔡琰原先提拔的巡查使,徹底解放出來,被蔡琰委以其他重任。巡查各方的任務,完全交給了「夫人團」。不得不說,女人解決這些家長里短的糾紛,就是比男人有優勢,還能為黃順他們增加人氣。
萬一遇上人命案這樣的大案,「夫人團」不能勝任,便帶回交由蔡琰親自處理。人命案畢竟稀少。所以,自從「夫人團」出仕,蔡琰被解放了不少。
蔡琰親自主抓的,除了巡查使,還有學塾的事務。蔡琰的父親蔡邕,是大文豪,蔡琰自己,也是學富五車,歷史聞名。所以,蔡琰做主政事,自然更重視學塾的建設。
為了能讓那些野慣了的胡人孩子也能願意學習識字讀書,蔡琰不惜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編寫教材,還編了教育歌曲,讓各處傳唱。
蔡琰規定,漢人的孩子,必須上學,讀書學字。上學的孩子,每月領學俸一貫,補貼家用。胡人的孩子,因為要遊牧各方,學塾老先生不可能跟着他們一起遊牧,便規定他們一年中的冬天,必須入學讀書,也如漢人孩子般領學俸。
這事,黃順自然大力支持:苦什麼也不能苦教育,這是神夢的啟示,肯定錯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