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購買的這十二艘軍艦雖然在名義上是自己的,但主動權卻在英國海軍部手中,就連各軍艦的艦長都是海軍部任命後通知徐衛的,這雖然有英國政府的強勢的原因,其最根本的還是自己缺乏可以使用的海軍軍事人才。
像無畏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型軍艦,從英國政府首先建造到現在也只有有數的幾個國家擁有,這其中並不是其他的國家購買不起這樣的軍艦,其最更本的原因是這種軍艦的使用成本太高,它每年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維護,還需要大量的資金維持它那超級費染料的鍋爐,這些軍艦如果放在英國海軍部正規的編制中,就算不經過戰爭,一年的維修和例行演習以及平時的航行所花費的價格就是造價的三分之一。
這裏面造價最高的就要數無畏級戰列艦上十二英寸巨炮的炮彈,每一發炮彈的價格都需要兩千多英鎊,這是英國普通工人十幾年的薪水,也是因為炮彈的價格昂貴,使得當年甲午戰爭中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艦每一門主炮只有一發炮彈,最終導致了一艘沉沒一艘被俘虜的厄運。
按照徐衛和英國海軍部的協議,對於這十二艘軍艦的艦長,海軍部雖然有任免權,但是為了避免軍艦的艦長喧賓奪主,徐衛仍然具有一票否決權,看到不順眼的艦長能夠立馬讓他滾蛋回家,並且還規定在英國政府與外國沒有戰事的時候這十二艘軍艦除了例行的軍事演習和返回船塢維護之外,必須留在澳大利亞水域。
按照徐衛在皮爾巴拉地區的建設速度,等到這十二艘軍艦需要返回船塢維護的時候,徐衛在皮爾巴拉地區建立的造船廠就已經可以擔任這個任務了。
徐衛和艦隊各艦長寒暄了一陣後,輪船上所有的人都在護衛隊的指揮下井然有序的下船,並且在岸邊排好隊,這時候徐衛不得不告別這些談興還比較濃的艦長們告辭,在富蘭克林的協助下開始安置這些流民。
整個碼頭不過建好了有一周的時間,上萬的印度工人也是在三天前被郵輪運到波斯,幫助波斯的石油公司建設石油管道和煉油廠,而那些印度人在去波斯之前就在富蘭克林的命令下拆除了自己的營地,然後又另選了一塊更大的營地撐起了更多的帳篷,雖然整個皮爾巴拉地區缺雨少水,還是在帳篷周圍挖了流水的壕溝,在周圍也建起了木質的柵欄。
自從下了船以後,這些人就不能再稱作流民了,他們新的身份是澳大利亞移民,這在後世是千萬中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不過前世的澳大利亞政府為了討好歐美,一直堅持白澳大利亞政策,前世的中國人想要移民到澳大利亞,其難度不下於移民美國。
不過現在好了,這些人跟着徐衛不用花一分錢就來到了這個新興的國家,雖然這個年代的澳大利亞政府依然堅持白澳大利亞的政策,只是因為攝於徐衛的財大氣粗而沒能夠干涉,同時依然不能獲得澳大利亞國民的身份,不過這對於徐衛和這些新移民來說都是不重要的,這些新移民只是想填飽肚子,而徐衛則有信心讓他們成為澳大利亞的主人。
這些新移民們在碼頭上被要求按照各自的家人站在一起,沒有家人的按照男女分開站在一起,以便能夠人性化的安排他們的住房。
晚清的移民向來都是以青壯男性為主,小孩和婦女因為缺乏生產能力而被排除在外,但這次徐衛的移民卻與此相反,裏面有很多的女人和小孩。
由於中國封建思想的荼毒,守寡的婦女再嫁是被認為可恥的事情,許多寡婦就是因為忍受不住左鄰右舍的流言而不敢再嫁。
但是由於缺少勞動力,這些守寡的婦女生活很是艱難,尤其是那些帶着孩子的女人,更是家徒四壁。
徐衛這次招收流民時明確規定,四十歲以下的人無分男女都在徐衛的招收範圍內,即使是還在襁褓中的孩子也允許加入這次的移民,這使得無數活不下去的婦女帶着自己的孩子投奔到徐衛的移民大軍中,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在無法忍受婆家虐待的女人逃進徐衛的移民隊伍中,不過徐衛並不關心她們的來歷,只要進了他的移民陣營,就算是他徐衛的人了,任何人不經過徐衛本人的允許都不可能將人帶走,不過縱然是這樣,這次移民的男女比例依然是二比一。
除了這些成年的男女外,這些移民中還有一部分七八歲到十一二歲的孤兒,他們的父母因為災荒或者疾病而去世,衣食無着的他們為了活命只好投奔到徐衛的移民隊伍中。
在安排帳篷的時候,那些沒有成家的人則四人居住一個帳篷,被褥則是使用原來在船上使自己用過的被褥,而已經成家的則不管是夫妻兩個還是帶着孩子,只要不超過六個人,都被安排在一個帳篷,最後是那些帶着孩子的寡婦則被安排和沒有家人的女人搭伴在一個帳篷,也可以使她們相互照顧,同時那些沒有父母的小孩也被安排在這一區域。
這麼多男女住在一起,為了防止發生不可預測的事情,徐衛將成家的和未成家的男女分成三塊區域,中間以及他們的交界處不僅有柵欄的阻隔,也居住着徐衛的護衛隊。
在船上的時候,這些移民的伙食都是由在船上負責維持秩序的護衛隊的炊事人員提供的,所以在住帳篷的這段時間,他們的伙食依然是護衛隊的炊事人員提供,雖然在這炎熱乾燥的半荒漠地區只有豆芽和魚兩種蔬菜,但是在不浪費的情況下還是能夠管飽這些人的。
此時的澳大利亞雖然缺乏鋼材,但糧食和建築用的水泥還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在建設港口的時候除了從歐洲進口必要的鋼鐵材料外,其他的東西都能夠從西澳洲的南部沿海獲取。
在徐衛的兩艘兩萬噸的巨輪沒有造好之前,石油公司已經花錢讓歐洲的貨運公司向徐衛所選定的皮爾巴拉港口地區運送了大量的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向這裏運送了一百輛徐氏汽車公司預計在九月份投放到市場的徐氏C型車,這一款汽車與前面的兩款汽車都不同,這一款四驅動的越野車,是徐衛專門讓機械部門為自己在皮爾巴拉地區和波斯地區使用的汽車。
在汽車發明的初期,道路條件很差,所以早在1902年,第一輛四驅車就已經誕生,但由於成本問題,加上萬向節還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所以四驅車並沒有被大量生產。
在前世的時候,一直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四驅車的可靠性才得到了認同,促使軍隊投入大量資金去製造全輪驅動的汽車。
徐衛考慮到澳大利亞和波斯糟糕的地形,在不考慮使用履帶底盤的情況下,徐衛想到了在後世名譽世界的吉普車。
在二戰的時候,吉普車隨着美國兵橫渡大西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指揮官都是乘坐吉普,這使得吉普名聲大噪。
在前世的時候,作為一名純正的**絲,徐衛不要說了解吉普車的構造,就是駕照他都沒有,不過他卻知道吉普車屬於四輪驅動,於是他將這個建議告訴了機械部的工程師們,讓他們製造出一台四輪驅動的新型汽車。
經過機械部工程師的講解,徐衛才了解此時已經有了四輪驅動的汽車,只是因為技術不太熟練和價格昂貴而沒有被普及,於是徐衛就將研製更實用、廉價的四輪驅動汽車的任務交給了機械部的工程師們。
此時的機械部,由於徐衛的大力支持已經擁有二十多位優秀的工程師,他們主要的任務是改進徐氏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和發動機,並且研發新的發動機,而生產四輪驅動的汽車也算他們的工作範圍。
機械部的工程師藉助了原有的四輪驅動汽車的技術,經過二十多天的實驗,終於研製出一款新的四輪驅動汽車,這款汽車不僅克服了實用性方面的障礙,更是使汽車的成本降至原來四輪驅動汽車的二十分之一,成本價格相當於徐氏A型車的兩倍。
有了成熟的樣車,徐衛就命令在倫敦的汽車廠趕緊製造這款汽車,並且將這款汽車命名為徐氏C型車。
一種事物的發展總是有它特定的環境,在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的今天,這種四輪驅動的汽車並不具有太大的市場,人們還不能夠了解它的意義,所以徐衛也沒有讓汽車廠大量的生產這種汽車,而是加急生產了一百輛送到皮爾巴拉地區後在少量的生產一部分。
正如徐衛所料,徐氏C型車自從投放到市場後並沒有受到徐氏A型車和徐氏B型車那樣的追捧,除了一些特殊愛好的人員購買外,很少有人接受這種價格幾乎是徐氏A型車三倍的新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