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 第四十七章 外資銀行

    從回國到現在,徐衛已經在長沙投資了將近一百萬英鎊的資金,這些資金大部分是從英國以郵寄的形式從各大跨國洋行轉到中國的,還有一小部分是徐氏銀行在上海的分行提供的,但是由於回收資金依然遙遙無期,僅靠這樣的方式提供的資金已經不能滿足徐衛的需要。

    **戰爭後,隨着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中外貿易的發展,資本主義最精巧和最發達的產物銀行,開始進入中國,從1845年,第一家外資銀行麗如銀行在香港設立分行,在廣州設立分理處,到辛亥革命前的整個晚清時期,在華設立過營業機構的外國銀行不下40家。

    這些通商口岸的外國在華銀行除了從事一些國際商務匯兌結算、存放款等基本金融業務外,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它們又開拓了一個新的更大的業務,那就是向清政府提供借款。

    晚清時期,清政府曾舉借大量外債,涉及軍事、實業、賠款、行政等方面,據統計可以確認的有208筆,總額約為13億餘兩,這些外債絕大部分就是由外國在華銀行提供的。

    其中長期處於龍頭老大地位,獲利最豐,實力最強者,非滙豐銀行莫屬,因為大量借款給中國政府,滙豐銀行就牢牢控制着中國政府的鹽稅和關稅,中國政府如要動用,須經滙豐准許。

    這對近代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巨大,連滙豐銀行的買辦也高人一等,因為經常替清政府中介借款,它的買辦甚至被賜二品頂戴,賞穿黃馬褂,成了紅頂買辦。

    「絕對保密」避風港滙豐銀行開辦後,一改在華外商銀行只重匯兌不重存款的做法,將存款業務列為銀行主要業務之一,近代國人沒有什麼存款概念,普通百姓也沒有什麼錢儲蓄,因此達官顯要的存款才是滙豐銀行關注的重點。

    為了吸引他們,滙豐一面做廣告宣傳儲蓄的種種好處,一面規定存戶資料絕對保密,中英兩套賬目從不示人,這一招果然有效,《北華捷報》說,滙豐成為獲得中國人信任的一個重要標誌。

    實際上,滙豐銀行的舉措獲得了當時不少權貴的芳心,清廷官吏、民國政要寧願少取利息,也要將貪污、搜括所得的巨額資財存入滙豐銀行,以保證安全。

    清末皇室親貴、掌握中樞的慶親王奕劻就是滙豐銀行的大客戶,據清人胡思敬《國聞備乘》記載,慶親王奕劻曾將120萬兩黃金送往東郊民巷英商滙豐銀行存放,滙豐銀行很清楚奕劻巨額資財來路不正,於是擺足架子,多方刁難,數次往返,始允收存,月息僅給二厘。

    事情為清末御史蔣式瑆得知後,上奏朝廷,認定奕劻所存必是贓款,務須從滙豐銀行中提出此款,充公入股官立銀行,慈禧太后得報,派尚書鹿傳霖、清銳與滙豐銀行交涉,確查具奏。

    鹿傳霖、清銳到銀行後,當日是星期天,沒有人營業,吃了閉門羹,隔日再去,仍是無功而返,據清銳等人的奏摺稱銀行向規,何人存款,不准告人,復詢以與慶親王有無往來,彼答以慶親王則未經見過,詢其賬目,則謂華洋字各一份,從不准以示人。

    很顯然這是奕劻已經得知風聲提前做了手腳,結果被撤職查辦的不是奕劻,而是百口莫辯的蔣式瑆。

    此事發生後,等於為滙豐銀行作了一次義務宣傳,中國官吏和工商業者都將滙豐視作安全的避風港,紛紛到滙豐銀行開立賬戶,將巨額資產和金銀古玩存入銀行,一時間滙豐存款大增。

    蔣式瑆彈劾奕劻,朝廷派員去滙豐查賬的故事,在清末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中就有生動描寫,作者李伯元只是把地點改到了上海,筆法曲折傳神,不僅揭示了滙豐銀行的生意經,而且把當年外商銀行的霸氣和傲慢寫得活靈活現。

    有了滙豐銀行的例子,其他各國的銀行也都學習滙豐銀行的辦法來招攬中國官吏的存款,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銀行自身的儲蓄金額,也使得銀行在中國的發放貸款的自己不需要從各國銀行總部調撥。

    徐衛的徐氏銀行或許是在名字和老闆方面太本土化了,而且進入中國的時間又太晚,在上海根本就競爭不過那些老牌的外資銀行。


    為了銀行的發展,也為了吸收更多的資金,徐衛在長沙城設立了第一家徐氏銀行中國區的分行,分行的大班雖然依然沿用英國人,但是自大班一下的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是從上海招募的有金融管理經驗的華人。

    為了能夠儘快的回收資金,徐衛選擇了一項賺錢最快的事情,那就是印製紙幣。

    清朝統治者鑑於以前朝代印發紙幣的弊端,二百多年間,只用銀錢,不用紙鈔,但到咸豐三年的時候,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給清王朝財政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於是為了籌措軍需費用,清朝廷不得不破例發行以銀兩為單位的戶部官票和以銅錢為單位的大清寶鈔,這就是今日習稱的鈔票一詞的由來。

    清廷印刷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多為木版或銅版印刷,與宋、元、明時相仿,票面呈豎方形,尺幅較大,雖為二色或三色套印,但色彩單調,印刷技術並不複雜,民間多能仿製。

    當時的官府既要防止民間偽造,又無技術措施,只好在票面上加蓋官府印鑑,用以保證信譽和增強可靠性。

    與此同時,政府還制定了維護鈔票信譽的法律,通過對偽造者和揭發報官者進行懲罰和獎勵的法律條款,來防止和制裁偽造者,以保證鈔票的流通和信譽。

    清代的紙幣,除政府印發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之外,清末官私銀錢行號和私營銀錢店也在印發鈔票,其中私營銀錢店又有錢莊、錢鋪、錢店、銀號等多種稱謂,是一種地方性的金融行業,其業務主要是兌換銀錢和印發錢票銀票,起着配合制錢和紋銀、發揮支付手段的作用。

    私人錢莊印發的銀錢票,印刷質量更為簡單粗糙,票面金額數字多用手書寫,缺乏必要的防偽措施,使得當時的幣制更加混亂。

    西方列強在軍事入侵的同時,還把西方貨幣流入中國,並為中國的地方和私人銀號印刷鈔票。

    他們印刷的鈔票,因採用先進的近代印刷技術,圖畫精美、印製精良,從而引起清政府中有識之士的關注,尤其是一些力主革新的政府官員,紛紛議奏朝廷,要求政府引進西方先進的印鈔技術,在中國發行紙幣,以適應當時清政府的經濟需要。

    與民初時期外國銀行在中國濫發紙幣的情況不同,清政府雖然腐敗無能,也懼怕洋人,但是畢竟是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有着完善的而金融體系,各大票號都有着極強的信譽,不管是士紳官商還是下面的老百姓都非常信任本地的錢莊發行的鈔票,所以外資銀行製造的紙幣並沒有太大的市場,並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於是這些外資銀行也只是給一些錢莊印製銀票或者和清政府合作發行紙幣。

    外資銀行濫發紙幣的事情是在民國軍閥混戰的時候,那時候各地的軍閥都濫發紙幣,並且過分盤剝各地的票商銀號,不僅將自己發行的軍票變得毫無信譽,也印象了那些票商銀號的信譽,將本國的紙幣信譽破壞的一乾二淨。

    於此相反的是外資銀行有着本國政府的保護,各地的軍閥對這些外資銀行都是畢恭畢敬,這就增加了這些外資銀行的信譽,老百姓也願意使用那些外國人發行的紙幣,很多外資銀行大發其財,等到有擠兌風潮的時候就關門大吉,端的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同時這也造成了中國的資產大量外流。

    紙幣的發行在於流通,只要能夠流通,這種紙幣的發行才真正的算是成功的了,也真正的能夠為發行方盈利。

    為了自己製造的紙幣能夠順利流通,徐衛使用了一種非常現代化的捆綁方式,那就是徐衛在長沙城內開辦了一個大型的百貨商場,裏面不僅有中國人必須的茶米油鹽醬醋,也有從外國進口的洋油燈、自行車、肥皂、鐘錶等很多進口的東西。

    整個百貨商場佔地上百畝,分為低檔區和高檔區。

    在低檔區出售的都是日常需要的茶米油鹽醬醋以及很多從國外進口的日常用品,同時還有自己工廠內生產的布匹和女工們製作的成衣被褥,貨物類型之多無出其右着,貨物量之大也無出其右者,單單其中存放的大米就夠整個長沙半月的食用。

    在高檔區則經過了豪華的裝修,裏面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奢侈品,進入的人都需要衣着整潔,衣服舊點新點都無所謂,但是必須保持衣着和自身的乾淨,這並不是什麼狗眼看人低的規定,而是必須保持其他顧客購物時的賞心悅目。



第四十七章 外資銀行  
相關:    道界天下  掛了99次之後  紅樓夢未醒  重生之狂暴火法  妖噬星空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清末第四十七章 外資銀行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78s 3.963MB

搜"清末"
360搜"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