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雖然是徐衛的主場,但在長沙的發展依然不如在倫敦如臂使指,主要是整個中國的大環境都缺乏專業的人才,而徐衛能夠信任的只有自己的父親,不過現在又多了一個舅舅。
在長沙開埠之前,長沙城外上好的水田只有十二三兩銀子,但是自從長沙開埠以後,長沙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許多人借着長沙便利的交通首先富了起來,然而這些人富起來後想的並不是集中資金將自己的生意做強做大,反而收縮資金置地建房,成為了長沙新興的地主階層,長沙的土地也在他們的一番炒作之下價格攀升,及至現在已經翻了一倍打價格,達到了二十兩一畝,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徐衛看中的那塊荒如果放在前世用化肥增肥後或許還能夠種一點莊家,但是現在施肥全靠農家肥的清末恐怕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充其量只能當做墓地用。
就是一片這樣的土地,當徐衛的父親徐麟找到這塊地的主人的時候,那家主人竟然獅子大開口,要求十五兩銀子一畝,無論徐麟怎麼壓價,對方絲毫不鬆口。
徐衛在倫敦定製的機器只比徐衛晚半個月的時間,所以此時的徐衛因為急等着將廠房建設起了,也就沒有在價格方面過多的計較,就用十五兩銀子一畝的價格購買了那塊一千三百八十畝的荒地。
在與王先謙合作的時候,徐衛才發現當日王先謙代表的並不是他自己,長沙府周圍的礦山幾乎全被以王先謙、葉德輝、孔憲教、楊鞏等人藉助官府的力量瓜分乾淨,不過由於經營不善,開採出的礦石和煤炭成本遠遠高於從外地進口的,並且絕大多數達不到使用的要求,所以大部分的礦山都處於停產狀態。
徐衛向來不是什麼不畏強權的角色,在與王先謙等人的合作商依然如此,從表面上看百分百的是徐衛吃虧。
既然有了合作的意向,徐衛和王先謙等人一起坐下來商量了一個章程,在章程中註明王先謙等人以礦山入股占股份的百分之七十,而徐衛則負責礦山的設備和運行,占股份的百分之二十,剩餘的百分之十屬於長沙各官員的福利。
縱然是科技已經非常發達的前世,開礦依然是一個人力密集的行業,所以在從英國運來的機器到達之前,徐衛就開始在長沙乃至整個湖南招收工人。
徐衛的招工分為四種,各礦山的工人是每月五兩銀子,礦山和工廠的保衛人員則是每月四兩銀子,紡織廠的女工是每月二兩,出國做工的人員是每月十兩,不過出國的工人只招收十八到二十五周歲。
這個時期的清朝雖然已經剿滅了楊洪之亂和捻亂,如果不算革命黨,整個大清朝總的來說還算太平,不過在這太平之下的老百姓卻依然多災多難,北方有蝗災和旱災,南方則有水災,就連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稱的湖南、湖北也依然是災民遍野。
當年為解長沙的嚴重旱災,巡撫陳寶箴撥工賑銀一萬兩,委長沙士紳張祖同、劉國泰、楊鞏籌辦火柴廠,實行以工代賑,並且在第二年,三位士紳又籌集資金12000兩,另招商股8000兩,成立了善記和豐火柴股份公司,廠址設在長沙北門外開福寺和迎恩寺之間,正式開工製造火柴,當時工廠中有工人一千餘人,被外界稱之為善政。
徐衛所設立的紡織廠是善記和豐火柴廠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按照徐衛的計劃將紡織廠建設成擁有十萬紗錠,八百台織機的大型紡織廠,這個規模是現有所有華人紡織業的三分之一。
中國現在的紡織業大多在東部沿海地區,像湖廣、陝甘、雲貴、四川等地目前還沒有正正的現代紡織業,徐衛要做的就是佔有這些地區的市場。
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在開工之前需要進行精確的預算,這不是徐衛這樣的門外漢所能夠搞定的,不過幸好他讓在上海的弗蘭克為他在華人工廠高新聘請了幾十名紡織業的精英,同時他還有一個在這方面比較有經驗的父親。
經過徐麟和高薪聘請的紡織業精英們的初步的計算,礦山如果能夠完全開工則需要曠工兩萬人,保護礦場的保衛隊一千五百人,紡織廠完全二十四小時三班倒開工則需要女工五萬人,守衛人員五百人。
懷有不軌之心的徐衛顯然不會完全按照他們的規劃實施的,首先在礦山的保衛人員方面徐衛擬定的是一萬人,按照合約所說,擁有礦山開採百分之二十股份的徐衛將負責礦山內外所有的開支,所以對於徐衛擅自增加人員完全沒有異議。
由於紡織廠內巨大多數的人員都是女性,於是為了避嫌,負責守衛紡織廠的護衛人員只能在紡織廠的外圍巡邏,而內部則是使用女工巡邏,所以五百人的規模完全滿足整個紡織廠的守衛工作,但是徐衛卻招收兩萬人,一萬人負責紡織廠的守衛,另一萬人則被徐衛帶到波斯,保護波斯的石油勘探。
這時的長沙才不過二三十萬人,加上周圍的農民頂多有五十萬人,縱然正逢青黃不接舉家來省城逃荒的時期,也招收不到將近十萬的失地的青壯。
現在正好田裏面沒有農活,於是徐衛就花錢讓徐家的佃戶帶着路引和招工告示到湖南各府縣以及鄰省的江西和湖北去招工。
不管是富庶的南方各省還是貧瘠的北方諸省,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在極少數的人手裏,按照封建社會的規律,這也是這個朝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在當時,比較有良心的地主規定的田租一般是收成的六成,碰到或旱或澇的歉收年景或許還會減免佃戶的地租。
但是如果碰到心比較狠的地主則可能將地租漲到七成到八成,除去需要徵收的賦稅,到佃戶手裏的糧食或許不到一成,碰到不景氣的年景則有可能被地主逼迫的舉家逃荒。
此時的湖南上好的水田一般是一年兩熟,碰到豐年畝產也就是是兩到三石,一個四口之家最多能種七八畝地左右,除去賦稅田租到手裏也就是五六石左右,按照市價也就十一二兩銀子。
按照徐衛招工啟事,就連女工每月都能掙二兩銀子,這讓那些將要被賣掉來緩解家庭困難的女孩們看到了希望,也讓那些想買女兒給自己的兒子討一房老婆的人家有了一個細水長流的生財之道。
本來徐衛還在擔心以現在中國人講究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保守程度可能招收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五萬名女工,誰知道到徐衛招工地點報名的女工竟然絡繹不絕,完全超乎徐衛的預期。
整個長沙城要說誰最恨徐衛,當然非長沙碼頭的管理人員莫屬,本來在長沙最掙錢、最不需要技術的工作就屬碼頭工人,整個湘江沿岸的碼頭大約有兩萬多個工人,自從徐衛的招工告示貼出以後,那些碼頭工人紛紛炒了他們老闆的魷魚,轉投到徐衛的麾下。
舊時期的中國碼頭有着很濃厚的幫派背景,碼頭的管理者都是在這些幫派手中,而碼頭的工人則屬於半自由半強迫的群體,受到管理碼頭的幫派人員嚴格的限制。
剛開始的時候碼頭的工人礙於幫派分子的餘威不管有所舉動,但是總有一些膽大的人願意去做這個常識,沒有經過碼頭幫派人員的允許私自跑到徐衛的招工處報名。
起初碼頭的管理人員只是以為有幾個工人禁不住做工的辛苦開了小差,當時也沒在意,而那些觀望的工人一看碼頭上竟然不管也都紛紛離開,等到碼頭上的人發現事情嚴重的時候已經走了將近一半的人員。
沒有工人碼頭就不能正常開工,所以為了挽回自己的生意,碼頭的幫派人員也顧不得徐家在長沙的地位,帶人打到了徐衛新設的工廠區。
長沙的碼頭是徐衛最不解的地方,湘江上下大約有十幾個碼頭,不管是外國的碼頭還是中國的碼頭,真正管理碼頭工人的人員都是中國人,但是這麼多的碼頭,只有一處碼頭是長沙本地人組成的幫派在管理,其他的都是從湖南別的府縣或者直接是從別的省份的外來人員所管理,也不知道是不是長沙人因為開埠之後都比較有錢,不願意做管理碼頭這麼危險的工作。
第一個大道徐衛面前的是江西幫的金家,金家本來是從江西逃難來的難民,憑着自己身上的一股子狠勁借着長沙開埠的機會聚集了一幫同為江西籍貫的難民組成了江西幫,霸佔了一塊碼頭。
氣勢洶洶的長沙幫聚集了上百人浩浩蕩蕩的殺向位於長沙城東面的工廠區,用金家老大的話說就是讓徐家見識一下咱們江西幫的實力,乖乖的將工人送到咱們的碼頭上,否則讓徐家吃不了兜着走。
作者新人,求支持,求推薦收藏,精彩部分就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