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依照日本士官學校的教育來看,對於這樣的地形自然也是能避則避,雖然現在的戰爭已經從冷兵器時代進入到了火器時代,野戰炮、重機槍,這樣的武器雖然直接的拉開了作戰距離,打開了戰鬥的半徑,可是即便如此,對於地形上的需要還是非常關鍵的。
在火炮的運送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適當個地形的話,那麼無疑會影響運輸的速度與到達的時間,而且不好的地形也是無法進行炮陣地部署的,重機槍攻勢也是如此,就連普通的戰壕也是如此,在這樣的熱武器時代,沒有戰壕庇護的士兵,無異於插標賣首。
所以再這樣的地域作戰,而且還是這樣的長途近乎於無後方的作戰,這間接的就是讓我護國第一軍的士兵遭到不必要的消耗。
而且說起來,現在我手中的護國第一軍因為有黔軍與部分川軍的加入得到了補充,可是即便如此,我依舊不能共同的與另外兩支護國軍對抗,如果發生特殊情況,護國三軍需要面臨對峙、僵持、冷戰,甚至是接火對抗的話,不說我手下後加入的黔軍與川軍會不會臨陣倒戈,就是他們作壁上觀我要面臨的結局必然是失敗。
李烈鈞與我的關係與唐繼堯的關係非常的微妙,一開始的時候我原本以為護國軍三路軍委任司令官的時候,我原本以為會有雷彪一個位置,但是誰想到……我知道唐繼堯不怎麼喜歡雷彪,可是對於雷彪的指揮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我眼裏,對付黔軍可能發生的戰爭最好的指揮官就是雷彪。
當年唐繼堯主、政黔地的時候,雷彪就被我安插在了唐繼堯的軍隊中,而且當時雷彪所負責的就是駐防在黔地與滇地的交界處。
所以無論是對於滇、黔兩地的各種途徑還是兩地交界處的地形地勢以及一些隱秘的地方,他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想護國第三軍的司令不是他雷彪的話,至少他也是一個副司令的位置,但是沒想到,唐繼堯竟然真的連一個位置都沒給他。
李烈鈞這個人怎麼說那,我並不認為如果我和唐繼堯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矛盾的時候,他會直接的選擇其中的那一方,但是他不是一個笨人,或許他會在必要的時候,做出令人無法猜想出的舉動,而這也是我最為忌憚的。
做一個假設,如果我軍最後取得了勝利,而因為一些事情,最終護國軍構建破裂,三路軍分別歸屬在我、唐繼堯還有李烈鈞的手下。這個時候,我們三個處在的位置應該是這樣的,那就是我軍如果不是駐守川地的話,那麼必然的肯定會輾轉到湖南戰場上,雖然我對護國軍的士氣與最後的勝利並不懷疑。
但是說起來,戰爭的勝利未必就是一定要攻佔什麼地方,有些時候,大勢所趨更能決定戰爭最後的結局;而唐繼堯部自然就是在雲南老家待着,一直的以逸待勞。而李烈鈞那,我覺得他的部隊應該絕不會離開黔地,這是他這個人性格所致的,而且也與他手下的部隊有關,可以說,護國軍三路軍中,戰鬥力最差、武器裝備最次的就是李烈鈞的第三軍了。
所以如果我的假設成為現實的時候,那麼或許第一個與唐繼堯交戰的並不會是我,而是李烈鈞。首先他距離滇地的位置較近而且中間少有不清楚的天塹屏障,在加上第三路軍戰鬥力底下,同時唐繼堯還能接着子弟兵的由頭迫使他們不戰而降,最後收編第三路軍,亦或是將第三路軍強行的驅趕到川地亦或是湖南戰場的側面,而後再由他調遣自己的隊伍直接與我軍進行正面的對峙。
說我毫不忌憚唐繼堯是假話,畢竟對於在身後的不安定因素,怕是沒有誰能夠做到無動於衷吧?更何況還有李烈鈞一路兵馬那?
護國軍的成立就是為了護國討袁,雖然我是蔡鍔又不是單純的蔡鍔,對於護國軍在歷史上的作用功績,多少的我也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所以真是因為如此我才會如此重視唐繼堯部;我不能改寫歷史,既不能因為自己知道一切,而改變歷史的進程,同樣,我也不能因為自己對於歷史的了解便小覷各部,從而使得歷史被動的更改……
「將軍。」會議上,朱德最先開口:「我護國第一路軍如今已經穩定川地戰事,戰局近乎呈現一面倒的情況,我看現在咱們是不是可以通電袁世凱,和他多談一談了?」
「你的意思是我明白,但是朱德,你不要忘了護國軍的初衷是什麼,咱們不是國、賊,並不是為了竊取政、權才發動的戰爭,咱們的軍隊,與袁世凱的戰爭,為的是推動歷史,為的是國家的發展,一秉大公之舉!現在袁軍雖然川地潰敗,但是湘、黔兩地的戰事才剛剛開始,我軍此時如果停止對袁軍的攻擊,通電袁世凱的話,將會落得一個什麼名聲,你不會不知道吧?」
朱德點點頭,卻又道:「將軍,是不是可以公開通電那?要求袁世凱退位,恢復國體?」
王文華也在一旁開口道:「是啊,蔡將軍,現在我軍雖然士氣正紅,可畢竟我軍數量有限,而且經過十多天的戰鬥,死傷也不在少數,儲備的彈藥糧草,以及從黔、川二地供給的儲備也已經……我軍現在如果正面與袁軍展開決戰的話,我想至少我第一路軍沒有這個實力啊。」
「川軍倒戈咱們的一部,現在士氣上雖然沒有什麼問題,可畢竟這些川軍都是當地子弟兵構建的,讓他們進攻湘、黔各地倒是可以,可是現在如果讓他們對自己的同鄉子弟刀槍相向,恐怕到時候槍口雖然對着人,可子彈卻是打星星的啊;而且我軍炮兵彈藥儲備已捉襟見肘,將軍,有些事未必是咱們想要如何,而是現實情況迫使我們如何啊。」
趙又新的一番話我知道這算是他的肺腑之言了,川軍倒戈與他有着不小的淵源,沒有他趙又新恐怕現在倒戈給我的這一部分川軍,還在對抗護國軍的第一線吧。川軍的戰鬥力雖然無法與護國軍前身的滇軍相比,可是兩者間的差距卻也不大。
滇軍戰力冠天下,川軍緊隨似一家!
單單從這一句評價中就能看出川軍的戰鬥力;這也是為什麼我軍在川地需要耗費這麼久的時間同時投入全部兵力才能與之一戰的原因。川地為門戶首選,進可攻退可守,這自然不必說;第二點也是更為重要的就是因為如果我軍能夠真正的平定川地的話,那麼收編川軍以後,護國軍的整體實力將會提升一倍不止,雖然川地也不是富庶之方,但絕對比雲南要強上不少,川地的儲備是非常豐富的,無論是戰鬥資源儲備還是生活需求等等的資源儲備都比雲南不知強上多少。
所以川地是一塊硬骨頭不假,但是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從之前趙又新收編川軍倒戈部隊時,直接的給予我軍的補充上就看得出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軍首要攻取的就是川地,而不是相對簡單的黔地。
唐繼堯在黔地時的政、權是鐵血的,是血腥的,是殘忍的。雖然導致了大部分黔人對於他個人甚至是滇軍都有了極壞的印象甚至是敵對情緒,可是還是要說的就是雖然如此,但是唐繼堯本人在黔地的威望還是頗高的,當然,這只是局限於軍隊中的,如果唐繼堯能夠登高一呼的話,我想黔地的部分軍隊也是能夠倒戈的。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相比我軍也就沒有必要出兵攻佔黔地了,但是他卻不能這麼做,至於為何,不言自明,同樣的,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護國軍三路,會委任李烈鈞最沒有戰鬥力的護國第三軍前期黔地作戰了。
「算了。」看着眾人的態度,感受他們的情緒我知道這一次的會議無法繼續下去了,不過這卻也在我的意料之內,畢竟這樣的軍事會議關係重大,所以各部將領在必要的時候表現出必要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真的需要給他們這樣一個表達態度的平台,不然如果他們將這樣的情緒與想法帶入到戰爭中的話,對我軍是非常不利的。
會議暫時終止,約定晚餐後再次進行,在會議結束前,我提醒他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身份,同時要為大局照着想,同時也要為護國軍負責任。
鄒若衡為我準備了一杯茶,品過茶後,我決定看一百~萬\小!說,但是當我才剛剛打開他送給我的那一部《太白武要》的時候,卻陷入到了一種似幻似真的情景中,這是戰爭以來我從未體會過的情景……
我是真的忌憚唐繼堯,晚飯過後,我朦朧的意思也清醒過來後,護國第一軍最高軍事會議,再一次召開。
我本以為這一次第一個開口的還會是朱德,可是沒想到,這一次第一個開口的,卻是平日裏不怎麼愛說話的王文華……
王文華這個人大家都很清楚他的為人,當年他在貴州的舉動以及他在貴州的升遷之路,都說明了這個人的不凡,當斷則斷,果敢有為。而且他很明白在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原本這樣的會議,我預期中最不會第一個表達自己意見的人就是他,可是誰想到,他竟然會一反常態。
王文華摘掉自己的軍帽,對我點點頭,而後起身對眾人道:「《兵法二十四篇》中,還有這樣的一節,云:兵起而靜者,恃其險也;迫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眾樹動者,車來也;塵土卑而廣者,徒來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半進而半退者,誘也;杖而行者,飢也;見和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數賞者,倦也;數罰者,困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弊重言甘者,誘也。」
王文華此話一出,我不由得一怔,因為這一番話正是我曾經說起過的,我不知道他借用我的話,是有什麼樣的目的,而且我也很想知道,我這番話,他是如何知道的那?他閱讀過《兵法二十四篇》這個不奇怪,作為將領這樣的出名的古籍兵法怕是一定會閱讀的。而之所以說他這番話與我昔時說的一般,還是因為無論是從截取,還是語氣,都與我那個時候,如何出一轍!我不聲不響,等候他後面的話。
而在場之人不單單只有我如此,其他各位也是同我一般;不過他們此時的想法肯定與我的不同,估計是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王文華會這麼說才會如此安靜吧;我看到朱德的目光有些變了,他緊緊的盯着王文華,面色有些不善。
王文華或許注意到了朱德神情的變化吧,不過顯然他並不在意,會避開朱德的目光,他繼續說道:「解釋一下的話,就是說將帥領兵打仗需要根據一些現象判斷敵人的真實情況。如果敵人在與我軍爭戰時按兵不動,一定是憑藉了險要的地勢;如果敵人不斷地向我軍挑戰,一定是想引誘我軍首先出擊;看到樹木無風而動,一定是敵人的戰車悄悄駛來;看到塵土低飛而且範圍很廣,肯定是敵人的步兵正在進襲途中;當敵人言辭強硬而且做出向我軍進攻的樣子時,一定是在準備撤退;當敵人忽而前進,忽而後退時,就是在引誘我軍進擊;發現敵軍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敵人肯定已經飢餓難忍;發覺敵人對有利的時機不加以利用,則敵人肯定已相當疲勞,無力再進;飛鳥在敵軍的陣地群集棲飛,則表示敵軍陣營已開始空虛;夜間聽到敵軍陣地喧譁吵鬧的聲音,則表示敵人內部對戰爭十分恐懼害怕;敵人的軍隊渙散,混亂不堪,是因為敵軍主將正失去應有的威勢;敵軍的旗幟混雜紛亂,表示敵軍內部已經大亂;敵軍的將、官不斷地發怒,則表示戰爭形勢的發展使他們感到無可奈何,敵人對取勝已失去信心;敵軍獎賞過頻,刑罰過繁,表示敵軍主帥已無力扭轉自己內部的混亂和士兵不服從將帥命令的局面;當敵人派遣使者低聲下氣地來求敵時,則表示敵軍想停戰;如果敵人送來貴重的物品,說盡甜言蜜語,則表示敵軍想私下講和。」
「這一番話並不是出自我的口中,前面的乃是武侯所留兵法的記載,而後面的解釋,卻是司令的釋義;司令,我這也是從參謀部參謀口中聽說的,我聽說您給他們開過一個緊急的軍事會議,所以我就打聽了一下。」說着,王文華一面向我解釋,一面笑了笑,很真誠。
我也報紙一笑,卻沒有說什麼,王文華繼續說下去道:「兵法云: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服,相議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勸以刑賞,此必勝之徵也。士卒惰慢,三軍數驚,下無禮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必敗之徵也;翻譯過來也就是說軍隊出師必勝的條件是,真正有才德的人擔任着重要職務,沒有才德的人被貶斥到最低位置,三軍將士情緒高昂,團結統一,上下關係和睦,士卒服從命令,勇敢善戰,軍容威武雄壯,法紀嚴明。軍隊出師不利,必然伴隨下列徵兆:士兵懶惰、散漫,不遵守軍紀,全軍將士非常畏懼對敵作戰,兵卒不講信義,不畏懼刑罰,對敵軍實力估計過高,內部不團結,彼此之間通常的話題是與利益有關的事情,喜歡猜測事情的吉凶禍福,附會各種無稽之談,軍內流言蜚語盛行,軍心渙散。」
我笑了笑,沒有理會鳳仙的話,不過我卻覺得她今天真的與平時不太一樣:「這幾天可能天氣變了,可能你是不舒服吧,要不我派人請個大夫來?我知道你不喜歡出去,你看怎麼樣?」
鳳仙搖搖頭,自顧自走到窗口的琴邊,款款而坐,十指撥撩,卻是一曲《凌風閣韻曲》,這是一支找不到源頭的曲子,雖然鳳仙說這是她從琴師那裏學來的,可是我卻並不相信她這話。
雖然我並非是專業的琴師,略通一二,這古琴的曲子,應該還是少有我不曾聽過的。鳳仙這一首《凌風閣韻曲》,曲調悠遠、蒼涼,又如溪水潺潺,只是臨近乾涸,水聲再綿軟,也有撕裂的勁道。
而且此曲指法多有詭變,十指撥動間,就如人生在世,左右周折,游弋在形形色色當中。時而需要忍耐,時而需要釋放,好似都不在你的掌控中,哪怕是最接近你的一切,都好似並非是現實存在的一般。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