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上是三人在商議取經路線,實則是觀音在制定取經路線,張慕仙更是輕輕一語,就改變取經的整個趨勢,可謂氣魄驚人。
與張慕仙和觀音相比,張道陵顯得很小家子氣,他心中雖無奈,卻毫無辦法。他在道門內地位崇高,在天庭內的職位卻不是很高。張慕仙代替玉帝監理三界,觀音位居五方五老,僅比玉帝遜色一籌,二人職位都要遠遠高於降魔天師。
從神通法力上來說,張慕仙有斬殺鎮元子、冥河老祖、顓頊大帝的光輝戰果,又有戰平廣成子的神通秘法。
觀音在封神之時就是堂堂金仙,其後投入西方教,在阿彌陀佛身邊潛修,一身法力日益精進,分身無數,有着觀世音的美名,更非張道陵能夠力敵。
「孫悟空肆意改變西行路線,我們如何阻止?」張道陵說完這句話,不禁有些臉紅。若太上老君沒有閉關,他定然親自現身,給孫悟空一個教訓,哪會求教觀音和張慕仙?
張慕仙知道張道陵的難處,張道陵現在等同道門的掌門人,他若貿然下界,贏了還好,若是輸給孫悟空,那道門必將衰落,他不敢冒險。
孫悟空以力證道,雖是金仙,卻不見得輸給大羅金仙。
「此事容易,我遣人警告他,他若再肆意妄為,必對他嚴懲。」張慕仙隨手寫下一張文書擲下人界,輕描淡寫說道。
張道陵頓覺心中無味,起身告辭道:「貧道宮中還有一爐丹藥正在煉製,先行告辭了。」
觀音心中暗笑張道陵亂了方寸了,他是伏魔天師,擅長畫符鎮邪,哪裏懂煉丹?」
她並未揭穿張道陵,也趁機向張慕仙告辭。
張慕仙的文書飄飄蕩蕩飛落下人界,降落在人界西南十萬大山之中。
兩名山神焚香沐浴,跪地接過文書,向天三叩首,這才起身,分別背起一座大山向西北行去。攜泰山以越北海,於凡人而言,千難萬難,於神仙來說,卻只算等閒。
孫悟空火燒觀音禪院,令觀音有口難言,總算出了一些胸中惡氣。他嘗到改變取經路線的甜頭,心中暗道:「我若帶着唐僧一路向北,則能避過雲棧洞,那天蓬元帥就不能進入取經隊伍,無法同我爭奪取經引路人的位置。天蓬元帥曾統領天河十萬水軍,據說神通法力都是絕頂,手中更有一件絕世法寶,老孫雖然不怕他,卻也要省些麻煩才好。鬥智不鬥力,俺老孫也是智者。」
孫悟空引着唐僧一路向北,唐僧雖多次提出異議,都被孫悟空推搪過去。
這一日,師徒二人正順着大路前行,路轉峰迴,忽見前方一座高山將路攔腰阻斷。
唐僧望着高山,擔憂道:「此山插入雲霄,怕是有萬仞之高,且山壁陡峭,無路通行,如何是好?」
師徒二人清晨出發時,望見前方是一望無垠的原野,此時突然出現一座高山阻路,唐僧自然清楚是幕後大能出手了,就將此事交給孫悟空解決。
孫悟空飛上天空,運起火眼金睛觀望,見山勢連綿不絕,籠罩方圓五百里,其中荊棘遍佈,沒有通途,根本難以同行。
「王屋山?」孫悟空望着山頂三個大字,終究心中有鬼,不敢將山中山神喚出詢問,就向唐僧道:「此處我曾來過,我們折而向東,就能繞過去。」
此處向西行正經過福陵山,孫悟空不是輕易認輸的人。
孫悟空當先引路,唐僧騎着白龍馬跟在身後。幕後大能出手,唐僧自然樂見其成,不提出絲毫反對意見。
師徒二人向東行出三十里,又被一座高山阻攔,同樣壁立千仞,山高壑深。
「悟空,你是否記錯了路途?」唐僧心中暗笑,嘴上卻得勢不饒人。
孫悟空一臉騷紅,他剛說曾來過此處,卻在前方出現一座無名大山,這是赤裸裸打臉。
「師傅,老孫千年以前曾來過此處,料想這座山是千年內所生。」孫悟空說出這話,不禁有些臉紅。滄海桑田、海枯石爛,地理變遷,無不需要億萬年時間,這種高山峻岭的變遷,不會在千年內發生。
唐僧卻不買賬,說道:「悟空,這些天,你鞍前馬後,端茶送飯,料想是太過勞累,以至於心神疲憊,記憶出現了疏漏。不若你休息幾日,由白龍馬引路。白龍馬曾為西海三太子,料想對西行道路不陌生。」
唐僧想要將引路權從孫悟空手中剝奪,讓孫悟空做些化齋的勾當,孫悟空哪裏肯依,嚷道:「俺老孫修行千年,上山能伏虎,下海能擒龍,曾與二郎顯聖真君鏖戰三年,未曾休息片刻,這點苦楚算得什麼?師傅,弟子能行。」
白龍馬忽然口吐人言道:「大師兄,此處我曾來過,識得路途,不若由我引一段路,再由大師兄引路。」他稱呼孫悟空為大師兄,就是肯定了孫悟空的身份,令孫悟空不好再發脾氣。
「既然你願引路,就給交你吧,老孫樂的清閒。」白龍馬由觀音親自送入隊中,化身為馬,輕易不會開口,他若開口說話,就代表着幕後人物的意志,孫悟空也不敢直接違背。
白龍馬載着唐僧調轉方向,向西行去,此去正是高老莊的方向。
師徒一行正行進間,忽見前方一個年過九旬的老翁,正帶着兒孫在王屋山下開山挖石。
「施主,你們為何要開挖此山?」唐僧下馬,打了問訊。
那老翁停下手,道:「我家原本住在大路邊,出行通暢,此山突然出現,阻斷我家去路,我定要將它移走。」
唐僧驚道:「此山方圓數百里,高萬仞,人力時有窮盡,如何能夠移走?」
老翁笑道:「我死之後,由我兒子接着挖山,我兒子死後再由我孫子接替,如此生生不息,總有將此山移走之期。」
老翁話音落地,只覺腳下大地一震,王屋山搖搖晃晃,竟然山下生腳,向北方而去,主動為老翁一家讓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