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山老母聞言低下頭去,並未再追問張慕仙要她做什麼。
張慕仙一點也不急,站在黎山老母身前,正瞧見她後頸一縷雪白肌膚,暗道:「尋常老嫗哪能肌膚勝雪?」
良久後,黎山老母抬起頭道:「靈官大人定是三界最厲害的說客,老嫗不得不答應。」風險太高,只是給出的利益不夠,張慕仙給出的利益足夠黎山老母冒任何風險。
「一旦事成,本官可以保證,以後三界之中,有人煙處,皆有大士神廟。」張慕仙繼續利誘。
黎山老母苦笑道:「大人先說說讓老嫗做什麼吧!」
張慕仙說道:「幾日前,本官已令人界所有山神土地飛升天界,將人界讓給佛道兩門治理。佛道兩門皆是高人,相信定能令人界更加繁榮。然則我等慮事,不但要慮勝,更要謀敗。一旦佛教兩門治理人界失敗,我天庭要隨時準備回歸,重新接過人界治理權。」
黎山老母鬆了一口氣,笑道:「當日數十萬山神土地同日飛升,我就知靈官不是真正放棄人界,否則不該如此決絕。」
張慕仙點點頭,道:「今日大踏步後退,是為了明日大踏步前進。」
「大人需要老嫗做些什麼?」黎山老母心底很熱切,她並非看好張慕仙,而是看好張慕仙身後的張百忍。張百忍的後台是誰?那是鴻鈞道人,聖人的老師,他會失敗?
張慕仙伸手向前一指,兩柄寶劍出現在身前,正是干將、莫邪。兩柄寶劍自受損後,一直被張慕仙雪藏,今終見天日。
張慕仙手中捏個劍訣,兩柄寶劍隨着劍訣在空中穿梭,做出各種詭異的動作,良久之後,張慕仙將一套飛劍之法使完,向黎山老母問道:「這一套劍訣,大士以為如何?」
黎山老母不想在張慕仙面前失面子,就如實說道:「大人這套劍訣,以肺御金器,劍走偏鋒,銳不可當,一旦使出,足可越境而戰,是不可多得的上層功法,然則卻有弊端。」她說到此處就閉口不言。
張慕仙笑道:「有何弊端?大士儘管道來!」他不能向黎山老母出手,只能通過她的言談推斷她的修為。
黎山老母道:「若老嫗所料不差,大人這套劍訣主修肺脈,以肺氣養劍,以金養金,一旦修習,披荊斬棘,修為必然一日千里。常人修煉至天仙,常常要以千年計,修此劍訣,百年足以。」
見張慕仙點點頭,黎山老母繼續道:「大道至中,此劍訣太過極端,有違大道,必然有極大的弊端。若有人修煉這項劍訣,可在極短時間內取得極高成就,心性卻不免受到劍氣影響,不但脾氣火爆,也會變得好鬥,而且會折損壽命。普通鬼仙尚且有五百年壽命,修煉此劍訣,若不能修成金仙,壽命絕不會過兩百歲,最後必然是劍氣爆體而亡。」
張慕仙暗道:「我只使用一次,黎山老母已將劍訣奧妙盡數看出,其修為至少是金仙頂峰,甚至有可能是大羅金仙。」
「我需要一隻善戰的劍修大軍!」張慕仙說道,至於這些人會不會短壽,張慕仙才不管。
黎山老母聽張慕仙如此說,暗道:「以此劍訣培養,兩百年後,必能培養出一隻善於爭鬥的劍修大軍,以之為基礎,足以縱橫人界。」就說道:「老嫗願接此項任務,替大人培養劍修人才。」
張慕仙搖搖頭,伸手一招,干將莫邪化作中年夫婦,抱拳齊聲道:「參見大人。」
張慕仙推出一卷帛書,道:「此篇劍修功法,凡人修煉猶如高空走鋼絲,千險萬險,卻正利於你夫婦修煉。你們本為神劍得道,劍氣越濃郁,修為越高,自不怕劍氣爆體。」
莫邪伸手一撈,將帛書拿在手中,展開觀看片刻,喜形於色道:「謝過大人!」
張慕仙點點頭,道:「你夫婦二人勤修此法,然後在此處開山立派,招收凡人弟子,傳授劍訣,教授大義,培養大志。劍修弟子修為有成後,可令其行走人界,掃除妖邪,盪除不平。」
「你二人還不向大人大禮參拜?開宗立派,那是多大的功德?」黎山老母提醒道。開山立派所得功德雖不如立教,也極為龐大,功德之力護體,殺劫不臨身,好處無限。
干將莫邪忙跪在地上,向張慕仙大禮參拜。
張慕仙將二人扶起,向黎山老母道:「開山立派,必須有高手坐鎮,此事有賴大士了!」黎山老母修為高深,將蜀山派掛在她的名下,可防止宵小之徒惦記,又不會惹得佛、道兩門顧忌。
黎山老母笑道:「靈官大人盡可放心,一百年後,此劍修門派必能威震西南,兩百年後,足以在三界揚名。」
莫邪眼睛一亮,此劍修門派揚名,即是他們夫婦揚名,就說道:「請大人為門派賜名!」
張慕仙本就不擅長起名,懶得費腦筋,就說道:「就叫蜀山劍派吧!」心中苦笑,自己一不小心,令蜀山劍派提前現身三界,真不知是福是禍。不過西遊世界已生一些改變,再多一些改變亦無妨。
「蜀山劍派,這名字應景,簡潔而大氣!」黎山老母贊道。
張慕仙既佔了蜀山劍派的名字,索性佔到底,伸手喚出四合劍,令其浮在空中,縱身躍在劍上,御劍飛行一周,又回到原地,向干將莫邪道:「此為御劍飛行之法,以後蜀山劍派弟子,只可御劍飛行,不可駕雲,不可駕風,不可使用遁術,一心研習劍道。」
干將莫邪躬身應是。
黎山老母嘆道:「大人高屋建瓴,一句話就點中劍修關竅,關鍵在一個純字。」
干將說道:「小人愚鈍,不能領悟大人深意,今後必將大人言語刻於石碑之上,蜀山所有弟子,必須奉為金規玉律,嚴加遵守,不能有一絲一毫折扣。」
張慕仙點點頭,叮囑道:「此事務要保密,不可令任何人知道蜀山與天庭有牽扯。」
三人躬身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