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賽的第一秒鐘開始,雙方就嚴格按照賽前主教練的佈置在場上打起了對攻。很快有心人就發現無論是馬刺還是開拓者,球星在球隊中的作用完全無法凸顯,換句話說,他們真正地把自己當做是球隊普通的一份子,而不是拿着高薪或即將拿高薪的超級球星,而是心甘情願地按照戰術體系的要求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過開拓者和馬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即使他們在這場比賽中都更加專注於團隊合作。開拓者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他們一直都在追求給予對手更大的壓力;而馬刺則安靜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完全不去理會對手怎麼應對,他們就是那樣按部就班地跑位、投籃、防守、拼搶籃板,但就是給人一種無法撼動的厚重感。沒有人知道兩者孰優孰劣,比分差距也體現出兩隊近乎相同的實力。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明明開拓者這樣的打法更加消耗體力,但是在第一節已經打了一多半的情況下,他們依然保持着相當出色的攻防,強度也和比賽剛開始的時候相差無幾,這確實讓人感到驚訝。尤其是葉鋒,麥克米蘭用貝勒斯和羅伊搭檔後場就意味着他必須要承擔起組織進攻的責任,而且他也是馬刺重點盯防的球員,按理來說要在對方的重兵防守之下保持這樣的水準難如登天,但葉鋒就是做到了,而且看起來似乎還遊刃有餘。
葉鋒自己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因為這場比賽他太亢奮了,精神上的亢奮導致肉體很難感到疲乏。當然這種亢奮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麥克米蘭宣佈球隊首發陣容之後,他就猜到了這場比賽球隊的戰術風格,這是他最喜歡也最擅長的。作為一個力量。速度和球技都是上上之選的球員,葉鋒一直認為自己適合在快節奏的戰術體系中發揮作用,但之前由於米勒和坎比的存在導致他沒辦法盡興而為,但這一次機會已經來了。
按照波波維奇的想法,馬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住內線,或者說控制住籃板球,鄧肯在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因為現在已經沒有坎比來限制他了,面對年輕的阿爾德里奇,他可以說在籃下完全是為所欲為。不過鄧肯雖然沒有讓阿爾德里奇搶到很多籃板球,但是他卻忽視了葉鋒和巴圖姆這兩個側翼,這也讓他付出了代價。的確,葉鋒和巴圖姆都沒有內線的身高,但是他們可以在阿爾德里奇的掩護之下沖搶籃板,這就打了鄧肯一個措手不及。
至於馬刺的外線,他們追求更好的出手機會固然沒錯,但是開拓者用自己的移動和拼勁彌補了防守方面的不足,只要馬刺陣中的某一個球員接到了球,在附近的開拓者球員就會迅速逼上去,徹底壓縮運球、傳球和投籃的空間。其實麥克米蘭的本意不是這樣的,但是無奈開拓者球員們實在太興奮了,登場的又都是一些二十多歲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們,於是大家就毫不吝惜自己的體力,希望能夠稍微限制住馬刺,沒想到效果還是不錯的。
直到第一節最後兩分鐘,雙方的主教練才不約而同地換下首發陣容。這十分鐘裏面馬刺和開拓者拼了個旗鼓相當,固然馬刺的命中率和進攻效率都很高,但是開拓者更加強調速度,因此他們的進攻回合比馬刺多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們命中率不如馬刺的窘況。兩相結合之下,分差沒有拉開也變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對雙方來說都可以接受,麥克米蘭認為球隊首發和替補混雜的陣容還能和馬刺戰成平手確實不容易,波波維奇則很高興看到開拓者球員們消耗了大量體力卻沒有取得領先,兩人都覺得自己賺了,不過到底誰更賺還得看接下來的比賽。
而在雙方輪換陣容登場的時間裏,很明顯開拓者佔據着明顯的優勢,因為馬刺的陣容是希爾、梅森、坦普爾、邦納和布萊爾,這裏面能夠穩定得分的也就只有希爾和梅森了,但這兩個人的得分爆發力卻非常欠缺。而開拓者這邊則看上去豪華了很多,米勒和費爾南德斯搭檔後場,三號位是丹特·康寧漢姆,內線組合是霍二叔和坎比,這套輪換陣容分工非常明確,後場主攻,前場主防,而且米勒和費爾南德斯的火力大大優於希爾和梅森,而且後者也因為坎比的存在導致無法在命中率更高的籃下得分,只能用三分球或者中投來試試手氣。
不得不說米勒確實寶刀不老,在雙方防守強度都有所下降的情況下,他簡直如魚得水,中投、突破、三分,簡直像是一個進攻萬花筒,而且他的經驗非常豐富,針對希爾那確實是小菜一碟。在米勒的帶動下,開拓者的輪換陣容迅速把分差拉開,等到波波維奇不得不叫暫停的時候,開拓者已經領先了8分,這對首發陣容和對手旗鼓相當的馬刺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沒法靠首發陣容來填上這個坑。
8分看起來不多,但也絕對不少,因為一次進攻得手的話分差就會變成兩位數。在籃球比賽中大家都有一種奇怪的心理,八九分的分差完全可以接受,可是只要一到10分,看起來只是一個球的差距,但是心情馬上變得不一樣,領先的球隊會氣勢如虹,落後的球隊也可能會一潰千里,這是很難解釋的事情。雖然對於馬刺來說落後兩位數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波波維奇卻並不想讓gdp同時首發成為笑柄。
於是叫了暫停之後,他示意馬刺球員們趕緊全部圍攏過來,他則拿起戰術板開始講解接下來的戰術佈置。現在是時候讓首發球員回到場上了,不過具體怎麼打,還要好好設計一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