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漢六十一年到大漢六十二年初的一連串勝利後,漢軍的進攻逐漸變得疲軟起來,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台灣等地大部被漢軍所佔領,廣闊的佔領區讓漢軍的兵力頓時變得捉襟見肘起來,再也無法聚集起重兵進攻。
因此,包括京津地區在內,漢軍在佔領區開始鞏固戰果,大肆鼓動反清復漢的理念,並鼓勵漢人參軍,並用特務處多年來打探的消息,大肆清剿滿清餘孽!
趙杜天為了不過度刺激漢人士紳階級,雖說對他們手下留情,為穩定佔領區的安全,並沒有派兵對漢人士紳進行大規模抄家!
但是,漢軍對待那些滿清官員卻毫不留情!
滿清帝國秉承着歷代中國官商結合的傳統,每一家大商戶幾乎背後都有朝廷官員的支持,甚至不少商戶乾脆就是官員本身的資產!
所以說,漢軍每攻陷一城一縣,都會對滿清官員的資產進行強制收用!
漢軍的這一做法無可厚非,歷朝歷代的起義造反者,能成事的固然會優待文人,但對待前朝的官吏,卻很少有優待的,當然,這裏不包括主動投誠的前朝官吏!
只是,漢軍的武力絕,根本不需要接受那些肥的流油的滿清大官的投誠,一路打過去就是了!
這些滿清大官的總體資源或許沒有漢人士紳來的多,但滿清官僚的個人體量,絕對要比那些鄉下的漢人士紳龐大得多!
無論是田產還是現銀,漢軍對滿清官員的抄家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漢軍士兵只需要銀兩即可,那些抄家得來的商鋪田產什麼的,自然就成為了漢軍用來組建漢人新軍治安部隊的依靠!
誠然,滿清官員抄來的田產總和遠不如整個漢人士紳地主階級,但漢人新軍的規模也不需要太大,只要足夠維持地方治安即可!
現如今的要目標是擊垮滿清帝國政權,而不是搞土地改革!
趙杜天用通俗易懂,且容易拉攏人心的分田分地的策略,和一堆大漢帝國淘汰下來的燧槍,沒有花費多少成本,就拉起來一大批地方治安部隊性質的漢人新軍,也在中華大地上拉攏起第一批漢國政策的受益者!
這一點很關鍵!
那些漢人百姓對滿清帝國的忠誠是很麻木,但不代表來自海外的漢軍就能獲得多少漢人百姓的支持!
而漢人新軍的兵員都是從漢人百姓中招募的,且分漢人百姓十分看重的土地,自然也就能獲得新軍士兵家屬的擁護!
至少,這些獲得土地的漢人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庭,會為了守護自己的田產跟漢軍站在統一戰線上!
就這樣,漢國漸漸在中華大地開始站穩腳跟!
當然,滿清帝國那面也不是坐以待斃的應對,乾隆皇帝畢竟還算是一個頭腦清晰的帝王,現在也沒有到老眼昏花的地步,床事什麼的還是很給力的……
在乾隆皇帝的大興團練之下,那些有野心,有財富的地方鄉紳,紛紛開始響應!
這些地方上有威望的人群,拿着家族裏世世代代積累的財富,和乾隆皇帝聖旨的宣傳副本,在官府里走個過場報備一番,就可以回鄉將自家的佃戶,親朋好友,私塾學生,還有學生的學生,好友的好友,佃戶的親戚等等,憑藉着這些鄉親的關係紐帶,地方上有威望的鄉紳很快拉起了小到數百人,大到數千人的團練來!
這些地方鄉紳也知道他們面對的敵人不好惹,所以那些力量較小的鄉紳,一般都會幾個人聯合起來組織團練,或者是乾脆投靠到大的團練里,混個一官半職!
當一個普通的鄉紳,和當一個團練里的大員,可是大大不同的!
團練里的將領大多是封建儒生地主,實際上,在滿清帝國,地主家裏基本上都是儒生,都讀過書,在這個科舉是王道的社會裏,只要家裏有錢,都會供養自己孩子去念書,寒窗苦讀十年,只為金榜題名!
自然而然的,越有錢的地主,培養出來的讀書子弟越多,甚至不少士紳自己開辦私塾,教育出一大批以師生情誼鏈接的貧苦人家高材生!
在滿清時代,師生的關係可是僅次於父母血脈關係的紐帶,要是學生對老師不尊,那是要被街坊鄰居戳脊梁骨戳到死的!
就連皇帝這種高高在上的人,都不敢對自己小時候的恩師不敬!
不少皇帝登基後,都會將自己的老師放在一個位置很高的地方,高高的供起來,先不說這位皇帝老師的權利多大,單單『帝師』二字,就能讓他的逼格憑空漲好幾倍!
因此,這些士紳自然而然的大多數都是當地儒生,起碼考個秀才還是不成問題的!
再就是,這人有了文化,頭腦就靈光,受過教育和沒受過教育的人,有着本質區別!
這種區別在後世里那種全民教育的社會裏看不出來,再不濟的人也能小學畢業,所以老百姓在後世里基本上都被開了民智,不過在滿清帝國,擁有後世小學畢業標準的人,可個個都是標準的讀書人,也可以勉強稱之為儒生!
這些當地儒生本身就是士紳地主,他們在成為團練將領後,開始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招募士兵!
每一個大地主小地主士紳都有自己的佃戶,團練可不單單看威望,還看你能招攬到多少士兵!
這些士兵可不是朝廷撥款,而是招募那個團練將領供養!
充當將領的儒生跟上面的老大有着同學、師生、親友,然後這些將領又各自通過關係招募到士兵,由於士兵的招募和糧餉完全自籌,這些儒生將領的兵,基本上跟私兵沒啥區別,再加上都是通過自己人脈召集起來的,可以說天然就有着親切感,個個都是堪比家丁的存在!
團練以儒家三綱五常的禮教、尊卑上下的等級制度與同鄉共里的鄉土觀念維繫官兵,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