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抿抿嘴唇,道:「去了你的府邸之後,你不准碰本宮,而且,本宮不見你的父母。」
楊小雨笑道:「你肚子裏有孩子,楊某短時間內不會碰你,至於楊某的父母,他們都在江南,你就是想見也見不到。」
張嫣點點頭,只要楊小雨答應她的條件就行,她現在沒有太多想法,就想平平安安的生下孩子。
楊小雨見到張嫣同意隨他回府,隨即喊來張可兒,傳令下去準備馬車,打道回府。
至於怎麼回去給沈夢馨交代,楊小雨已經想好了對策。
馬車很快準備齊全,女探們護着楊小雨的車駕往楊府而去。
回到府中。
楊小雨進門之後,立即挑選了十名婢女,吩咐她們從此以後到西院照顧張嫣,不對,是照顧張夫人。
同時,楊小雨命下人廣發喜帖,他要在明日舉辦納妾大禮,當然,他並沒有給世人說他要納的妾室是當朝皇后張嫣,他只告訴下人們,他要納一名張夫人進府。
安排完這件事情,楊小雨來到中院,將這件事情說給了夫人沈夢馨,當然,他只說張夫人身世可憐,他酒醉之下幹了糊塗事,不忍心拋棄張夫人不管,這才將張夫人領回府中。
沈夢馨的性格很溫順,她知道楊小雨很在乎她,否則,不會第一時間來給她說這事,因此,也就沒有埋怨楊小雨,只讓楊小雨派人安排好張夫人的生活。
楊小雨搞定了沈夢馨這邊,便來到西院,留下十名女探保護張嫣的安全,張可兒和其他的女探則被他打發回女侍衛司。
楊小雨知道張嫣不喜歡人打擾,索性安排下人在西院的後邊蓋一座臨鳳閣,供張嫣居住。
現在,張嫣只能委屈一下,住在西院中。
西院的隔壁就是凌露,楊小雨順道探望了一下凌露。並告訴她,明天他要納兩名妾室,一則是剛進府的張夫人,二就是她凌露。
這些年來。凌露雖然是不得已而跟着他東奔西跑,但凌露這些年來對她的情意,他還是看在眼中的,此時趁着這個機會,將兩位美人一起納入房中。
對凌露而言。年近二十歲的她要是再不嫁人,可就真成老姑娘了。
因此,楊小雨剛提出納她為妾,凌露就喜出望外的答應下來了。
楊小雨安排好凌露這邊的瑣事,便吩咐下人們準備酒席等吃食,即令下人們準備煙花炮竹。
明朝納妾大禮很簡單,請親朋好友來吃喝一頓,就算禮成了。
而且,所納的夫人也不用拋頭露面。
楊小雨一天淨忙活着納妾的事,日落之時。他才算忙活完。
雖然明日要納兩位美人,但楊小雨很清楚,他能入得的洞房只有凌露,張嫣是絕不會讓自己進入洞房的。
因此,楊小雨去行宮轉悠一圈回來,厚顏無恥的來到西院,強行爬上了張嫣的床,與張美人再次來了一個鴛鴦夢。
第二日的時候。
錦衣衛的官員、商人、以及朝廷官員早早趕來給楊小雨賀喜。
楊小雨站在廳前迎了一會兒人,時過中午,便安排下人準備宴席。招待前來送禮的賓客。
到了下午時分,所有賓客離去之後。
楊小雨帶着一身酒味,來到凌露的小院子。
十九歲的凌露在前世,也只是一名大學生。放在明朝,卻早已是數名孩子的母親。
凌露姿色上佳,在他的這些女人中,恐怕只有張嫣的氣質能勝過她,當然,他新收的美人兒阮麗珍在才情和氣質上也比凌露高出不少。但是,僅以外貌而言,凌露卻是不輸她們任何一人。
快兩年的時間,楊小雨硬是放着凌露沒有吃,此刻凌露成為他的妾室,讓他突然心生一種難言的興奮。
當初在杭州時,他認為此生能娶像凌露這樣美的女人為妻,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隨着他認識的女人越來越多,這種想法悄悄的改變了。
在如今的他看來,納妾就要納像凌露一樣美的女人。
燈燭明媚的房間中,凌露身着喜服,頭蓋喜帕,端坐在喜榻 上。
楊小雨挑開凌露的喜帕,坐到榻邊上.......!
……
一夜貪歡,滿屋春.光。
昨日還是清白的冰潔美人兒,今日已變成艷光四射的俏少婦。
楊小雨成功的將凌露變為人婦之後,一大早上,在新房中用過飯菜,穿好衣裳,便向行宮而來。
對楊小雨而言,納妾不過是一件小事,但對守在行宮的許小小而言,楊小雨再次納妾就像是晴空中的一道驚雷,突然響了起來,弄的她不知所措。
對此,楊小雨沒有半分察覺,來到行宮之後,他像往常一樣查看各院子,然後坐在上房中處理奏摺。
阮大鋮雖然沒有了罪名,但楊小雨仍不想和這種小人同殿為臣,因此,一道旨意革除了阮大鋮的官位,令其回鄉養老。
其實,阮大鋮再經過這次變故之後,便知道他在官場上難有作為。
因為他先背叛東林黨,投靠到方從哲門下,後又背叛方從哲,再次投到東林黨懷抱中,這種朝三暮四的性子被許多自命清高的大臣所不齒。
而且,阮大鋮也已經看出來了,如今的朝堂雖是東林黨和浙齊楚在爭鬥,但暗中另有一名恐怖的敵人再窺探,這個人就是楊小雨。
可惜,他已經在朝堂沒什麼話語權,只能收拾東西,返回江南。
然而,就在阮大鋮準備打鋪蓋滾回江南的時候,竟然聽到了女兒被曹家掃地出門的壞消息。
阮大鋮雖然是個小人,可他很愛膝下的兒女,如今曹家這般行事,簡直豬狗不如,虧他將自己的掌上明珠嫁到了曹家。
阮大鋮一氣之下,怒火攻心,竟然就這樣倒下去了。
阮家請來大夫給阮大鋮看過病之後,阮大鋮不堪受此侮辱,竟然帶病前來行宮面聖,請皇上為他做主。
楊小雨接到消息的時候已是下午,當他得知阮大鋮來喊冤的時候,不加思索的令侍衛們將阮大鋮趕了回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