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也不去理會滴落的雨水,笑道:「怎會不作數,你我二人再加上曹兄,可是有君子協議在身,否則以當時的局面,你認為我會任由你和薛禮離開嗎?要知道你斬殺的,可是我義父的女婿。」
李王嘿嘿一笑,道:「既然伯安兄信守諾言,那就請在城中稍候,不幾日,我便親自前往,再好生與你暢談。」
王守仁突然咧嘴,道:「莫非李老弟真以為贏定了?」
李王篤定道:「若非有萬全的準備,怎敢誇下海口。」
王守仁突然道:「既如此,那我就掃榻以待,靜候李老弟大駕光臨。」
二人同時驅馬而回,城門再次合上,君子協定自然不能暗害,王守仁是君子不假,但李王着實算不上,但為了王守仁,難得做了回君子。
李王立在戰車上,身後的車內是大喬,李王不放心二女,也一併帶上,就怕他們女子的身份不便。
拔劍向天,一聲春尾的雷霆暮然炸響,嚇得李王把佩劍往下壓了壓,這把劍可是青銅所鑄,弄不好沒死在屠刀下,卻在天威下授首那就玩大了。
趕緊提了口氣,重新把氣勢升上來,喝道:「衝鋒。」
話音一落,車前的令旗兵將紅旗舉起,四面八方等候的令旗兵紛紛效仿,得到指令,兵卒在將領的帶領下衝殺過去。
王守仁下達的命令只可以死守,原本的五萬大軍也抽調了三萬給繩池到曹陽一地的侯成、魏續等人,自己僅留下兩萬人,加上函谷關天險,必定能防守一段時間,只要李靖的水軍強行登陸,繩池的兇險自然更甚一些,不能鬆懈。
起來王守仁麾下將領多數都是呂布原班人馬,包括八健將一個都沒落下。
這漢末之人,喜歡用八和五來命名麾下將領(實則是演義或者野史),比如韓遂的八部將,馬超和呂布的八健將,還有就是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這是一個榮譽,並非官位,也就沒必要混淆。
第一次攻城只是試探進攻,雙方都比較謹慎,李王集中攻擊城門處,弓箭手掩護,戰局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便暫時罷戰,春雨不該這麼大才對,也許是見不慣生死,這才出來阻礙。
雙方死傷不過數百人,相約雨後再戰,也就不提。
趙雲拱手道:「大哥,南方傳來急報。」
宇文成都接過文書,親手遞給李王。
半晌後李王嘆息道:「中原陷入戰事,這南方也被陰霾包圍,天下生靈塗炭,我何時才能為百姓求取一線生機。」
眾人相互傳看,原來劉璋趁着荊南大戰,起兵四萬,分兩路攻伐樊城和夷陵,一路連戰連克,逼得劉表不得不收攏防線,在新野和江陵兩地駐紮大軍,對荊南的戰事也有顯得有些疲軟了不少。
而荊南的長沙郡,治下十二縣接連被攻破,如今只剩郡治臨湘尚在劉表控制下,黃祖當機立斷,掐斷了荊南部分的聯繫,緊守住江夏等地的門戶,為防禦劉璋大軍的前線爭取時間。
但非常詭異,李世民卻不緊不慢,對攻城事宜也並不是很上心,雖然他兵力有限,但薄弱的鄉縣要拿下也不難,着實令人費解。
但有一則消息引起了李王的注意,孫堅對士族下手了。
首當其衝便是秣陵的幾大家族,一日之間因為大大的事情抓了好些人,理由非常斑駁,有強搶民女,有當街害人性命,更有偷情被抓了個正着,鬧出了人命,這些看似不盡相同,實則都不少的共同,就是害了人命,還有就是他們都是士族嫡系子弟。
秣陵的大獄關押了數十個士族子弟,自然引起了大部分士族的不滿,但也不敢和手握重兵的孫堅反着干,各自的族長提了禮物,登門拜訪,但無一例外,全被孫堅閉門謝客。
秣陵一片疑雲,也就在三日後,共計十一家士族心懷憤懣,糾集了門客近兩千人,衝擊牢獄,想要將本族嫡系全部救出,卻被早已埋伏在其中的大軍盡數剿滅。
盛怒之下的孫堅有了理由,查抄了這些人的官邸,順帶一些有聯繫的士族也沒能倖免,一併論處,滿滿當當兩千餘人被押到了東城門,除了一些好事的人前來觀看,其他百姓無人敢來,整整砍殺了兩天一夜,東城門被血液染紅,幾乎成為一片死地,哪怕是五日過後,也無人敢從此門進出,就算是繞道走遠也無所謂。
李王眉頭緊皺,道:「孫堅這次恐怕要遭禍了。」
賈詡接話道:「也不知何人給他出的主意,其心可誅啊,哪怕是我等佔據名望,也只能剝絲抽繭,徐徐圖之,這孫堅太急了。」
李王心頭一動,突然想到一人,莫非是他出的主意?
抬筆在絹紙上寫寫畫畫,此時的李王已經不是四年前的自己,手下毛筆字不筆走龍蛇,也像模像樣,都是刻苦練習的成果。
舉起絹紙吹了吹,毛筆字最麻煩的就是要一段時間才能幹,轉身交給宇文成都道:「將此信封皮,命人快馬交給孫堅。」
宇文成都道了聲是,打算等會兒下去安排。
賈詡突然道:「主公莫非是想要救孫堅一命?」
李王頭道:「數年前孫堅於我有恩,今日能不能救,我也只能量力而為,全在他一念之間。」
賈詡搖頭道:「主公此舉為了還恩,我明白,但我卻不懂為何要將書信交給孫堅,他的脾性主公應該更加了解才是。」
李王一怔,卻如所言,且不他聽不聽自己的勸,就他的脾性也不會懼怕士族的反彈,趕忙轉身道:「成都,此信不可交予孫堅,交給……」李王愣住了,在江東似乎很少有人悖逆孫堅的主意,誰能勸動他呢?
賈詡呵呵笑道:「主公要結一樁善緣也好,這人選江東確實有一人,便是其次妻吳夫人,比之她的姐姐,孫堅的正妻還要德高望重,哪怕在江東整個體系中也沒人敢忤逆她,深得眾將士的愛戴,主公若是要尋路,也唯有此路走得通。」
吳夫人,李王恍然大悟,三國演義中有提到,孫策孫權對此人都非常敬畏,哪怕是後來的大都督周瑜,也需要將她的意見考慮一番,確實是最好的人選。
李王頭道:「去吧,孫策與我也有一段交情,在我成婚當日也有來恭賀,派人通過他的門路,一定要將此信交到吳夫人的手中。」
「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