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不算下馬威?
相對於高繼沖,渤海的其它官員還是十分客氣。筆神閣 m.bishenge。com
吳夏專門給李煜送來了一張參選咨議院的表格,說李煜有着執政的經驗,所以咨議院在評選議員的時候,李煜有一些優勢。
「咨議院是負責給國家制定律法的,將來也是國家最高的權利機構,除了軍事院,有權削掉任何一個院的最高長官。咨議院的會議中,各院都要向咨議院報告本年的工作。每年國家做了那些事,花了那些錢,都是要通過議員審議的。」
吳夏主動替高繼沖解釋道:「在渤海,王爺只是一個爵位。我們王爺正規的職位,是軍事院的院長,咨議院的副院長,也是咨議院常務委員會的委員。因為他分管軍事,所以有些事情他需要避嫌。各位千里迢迢到達渤海,我們是萬分歡迎。」
咨議員不需要考試,只要你有足夠的人望,名聲不差,大家選你,你自然就能上。
李煜再怎麼說,南唐過來的人都是要給幾分面子的,所以吳夏乾脆把事情走到前面,也算是給大家一個面子。
除了咨議員,其它的職位,無一例外都是要考得。而軍事院最低要求就是你要在軍事院校畢業才有資格。而考上軍事院校,那是難上加難。
**作為政務院院長過來的時候,就說得很清楚,現在各地都缺官員,但是渤海地盤大,官員到了村一級,對獨立工作的能力要求很高。
「在渤海,官員其實是很不容易做的。因為渤海人幾乎沒有文盲,書報在每個地方的圖書室都有,渤海的幾份報紙上都登載了國家要實行的政策。信息是公開的。你做得不對,就面臨做不下去的問題。」
**笑着道:「當官不容易啊,我們需要向咨議院報告,還需要接受監察院的監督,他們有直接要求法院進行法辦的權利。渤海的律法現在是制定得越來越細緻,法院是照章辦事,那幫監察院可不管什麼情面。」
**專門送來了招募官員的簡章。而這個簡章在《渤海報》上都有。
「所以還請唐王見諒,渤海,爵位只是一種榮譽,並沒有什麼特權。魏王和南平王也是一樣。魏王是軍職,因為年紀大了,只能卸任。老王爺在大周時就是有名的務實執政官員,也只是一個郡的行政長官。」
李煜和各南唐官員就知道,渤海確實只是把他們當做普通人看待,在什麼位置,你得憑本事。這讓大多數人的面子上都過不去,但是也沒有辦法。
渤海人離開後,李煜看着眼巴巴望着自己的一幫舊臣。
「各位,我已經退位了。唐王的爵位,朝廷早就取締了。剛才他們過來,不過是給我一點面子。但這當不得真。進渤海有多難,大家以前也都知道。現在雖然對平民要求降低,但是對官員要求大家也聽到了。」
李煜嘆了一口氣:「我只想當一個教書匠。但政務院既然招聘官員,各位還是可以去試一試。至於是不是留在渤海,去哪裏,有什麼前程,我愛莫能助,也不攔着大家。」
李煜走的時候,因為周宗的關係,只帶走了十多個人。所以其他人來了,帶着什麼目的來的,他不清楚。海上的日子,老丈人的勸導,讓他把事情也看開了。
李景達笑道:「皇上,我是不準備當什麼官了。船我們有,黃河一直往上,穿州過府,渤海的貨物還是很好賣的。報紙上除了招募官員的簡章,也有賬目商戶的簡章。有沒有與我一起做的。」
有了李景達指出來的一條路,一些知道自己鐵定考不上的人就都應和。
有一些心高氣傲的人,比如李平和潘佑。一些年輕,還有考不過繼續考的資本的人相互看了一眼,笑着離開了。
更加多的人,只是嘆了口氣,回家看情形而定。
招官員,招商戶那是高一級的人物想的事情。報紙上還有招屯墾戍邊的農戶的簡章,招工人的簡章,條件都非常優厚,只是面子上過不去而已。
眾人散去,李從善和徐鉉才走了過來:「皇上,就這麼散了?」
李煜看了一眼坐在身邊的妻子,沉默了好久才道:「不這麼散了,還能怎樣。起兵在叛出去?去哪裏?」
徐鉉沒有獲得文學博士的聘書,但是卻有在圖書館當文學館館員的聘書。李從善聽說所有人能分到土地,李煜也有,但是李煜自己肯定不會種。自己也不會,但是自己年輕,又把力氣,加上有僕人幫忙,應該不難。
歷代帝王子孫,王朝興,日子好過。王朝亡則性命不保。現在他能活命,就很滿足了。
「只要哥哥您滿意,我是怎麼都行。一條爛命而已。」李從善嘿嘿笑。
徐鉉也笑道:「也許鄭王還能去大周,繼續當鄭王。朝廷似乎沒有削掉您的王位。」
李從善啊哈一笑:「渤海是什麼地方,神仙之所也。我好好的神仙不當,去當什麼王爺。」
兩個人嘻嘻哈哈一鬧,李煜也就沒有那麼鬱悶了。
廉秋把李煜等人的選擇告訴高繼沖的時候,高繼沖只是笑了一下。因為這只是這些官員初步的選擇。高繼沖給了這些官員面子,對那些士兵和奴僕就沒有那麼客氣,直接遣散,讓政務院分到各地去了。
窮苦人也有窮苦人的好處,那就是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麼選擇性,服從性好。在渤海一帶生活也許困難,但是遼北、大同,東丹、安東這些地方還是可以去的。
至於這些官員,那就難說了,弄不好,還會有很多會回到大周去。
「來去自由吧。能夠留在渤海最好。現在幾大口岸,來去人不少,我不在乎這些人,在乎的是他們的子女。」
渤海的教育普及到了這種程度,書籍和筆墨紙硯都很便宜,幾乎就等於白送。所以不管是富貴人家,還是窮人家,都願意把孩子留在渤海讀書。
這些口岸的學生,大半並不會到渤海工作,因為有家人的牽絆,有家族生意的誘惑。但是仍然每年會有幾萬人流入渤海。這是「白撿」的人啊。
廉秋見高繼沖這些日子嘴裏都離不開人口兩個字,忍不住道:「王爺您可以把適婚年紀稍微改小一些,加一些強制措施。人口問題就容易解決一些。」
沒想到正好被走進來的韓柔聽見:「你說什麼?生孩子的不是你是吧?」
廉秋閉上了嘴巴,像高繼沖求救。
高繼沖就揮手讓他離開。
韓柔不理倉皇逃跑的廉秋,遞過一份資料:「回紇使者,摩尼師屈達甘、闕烏尼求見。他們是九姓回紇的一部,不願意臣服於冀王,還在陰山一帶據險而守。不過我看還是冀王因為我們關係,沒有對他們真的動手。」
高繼沖接過材料,發現最上面就是回紇人寫來的一個表。用漢字和回紇文雙語書寫,漢字寫得非常不錯,文采也很好。大義是說這一隻回紇部在大唐時得到了武后娘娘的恩惠,一直感恩至今,對大唐中土十分仰慕。但是冀王不問情由,對所有回紇部一律絞殺,請渤海王開恩收留。
「我們從來沒有說不收留老百姓的啊?」高繼沖笑着問。
「老百姓是一回事,我想應該是摩尼教想在渤海傳教才是兩位摩尼師的本意。」韓柔已經熟悉和喜歡上了這份工作,因為接觸到的事情都很有意思。
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