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八零後這一群人
我在中科院上課時,和旁邊的一個同學聊天,說起我寫,我說,我就是要寫八零後這一代人,尤其是八零年到八五年之間生的這撥人的生活和成長。筆神閣 www.bishenge。com她猛點頭,極為認同。我們都是這一代人,但我們都覺得自己這一代人似乎存在感不是很強。
看看那些電視劇就知道,輪番播放的,都是對六零後七零後的生活寫照,要麼就是九零後甚至是零零後的生活反應,單單少了我們八零後,至少,時代標識好像不如那兩頭的人的明顯。
但其實,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很值得去看,也很值得去反思審視的。
我們這一批人正站在各項改革的交叉口,我們享受到了其中的好,也仍受着物質匱乏的影響,但因為站在改革的上,無論有無意識,我們受着時代的衝擊,又開始因為看見了最初的曙光,而自覺地衍生出了無限的關於自我人生與社會的希望,憂患意識與理想主義共存,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好的寫照。
比如說,我們剛好碰上了改革開放,於是人口流動帶來了生活的變化,不僅僅是物質的變好,更是外來新觀念的衝擊,打開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帶來了往前沖的希望,也成了我們對新人生創造的外在社會動力,當然,物質主義與享樂主義和更強的自我意識,也開始逐漸形成。
我們也碰上了九年義務教育,於是有幸即使是農村,也能上學,只是,那時候的我們,在上初中時,最厲害的那一撥人,卻有很多是考了中師、中專或衛校,像我這樣上了高中,最後讀了大學的,其實屬於班級里的十到二十名之間的中等生。
而高中考大學時碰上了擴招,於是,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而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畢業生。尤其是不包分配,沒有了鐵飯碗、金飯碗之說,大部分的子弟,畢業後都走入社會的各個崗位,通過自主擇業,無論是觀念還是人生方式,也都和我們的父輩有了巨大的不同。
可不是嗎?我們的父輩,讀完書出來,都回原籍,甚至很多上完初高中的學之後,仍是回家務農,作為家裏的勞動力而存在,人仍被束縛在土地上,無論是思想、生活還是整個的人生。但我們,已經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基於社會的變革,登高望遠,看見許多不同的人生選擇,有機會走向更寬闊的道路和天地了。
二、我們這一代人的自我追求
儘管如此,我們又都在一出生,就承載着這一片農耕土地形成的農耕文明的千年流傳的文化情感,受着這樣的文化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影響。雖然嚮往獨立自主,嚮往更遠的遠方,更美好的人生,但我們深知,父輩們靠自己努力而存在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天然的生存之道,自強不息、自立自尊的精神,沁入骨髓,成為我們的靈魂支柱,促使我們在首先兼顧家庭的拮据的現狀,迫切而努力地自力更生的同時,又尋求着自己眼界所及的自我改變,甚至是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而那些因為經濟發展、地區開放、人口流動而闖入我們眼界中的物質與精神創造者們優秀的典範,成了我們要追及的榜樣,也就自然地內化成了我們自我突破的內驅力。
於是,社會的變革帶來的思想的流動、開放與變化及對固有的不夠先進的文化的撞擊成了這一撥人開眼看外面,尋求自我突破的外在推動力;生活不斷變好,但仍需努力創造才能走向更好的現狀,和那些通過自我努力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榜樣的力量,內化成了我們前行的內在推動力。
當然,我們這一代人中各有不同。如果說家庭是一座山,我們就是生活在不同高度的山頂上的人,因為地區、家庭給予的高度不同。的確,我們最初所能觸及到的也不同,致使我們的人生也迥異。但對於我們這些從鄉村、鎮上、縣城裏出生、成長的人來說,生活在這個時代,也依然是幸運而幸福的。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幾乎站到了當地的時代發展的頂端,看見了我們在當地、在自己家庭中,能看見的最高最遠的風景,也有了父母們以舉家之力讓我們自由前行的能力。
說到這一點,我又不由得眼眶發熱,從前總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但當回頭看去,才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比我們的父輩、祖輩們高多少,不過是他們踮起腳尖,節衣縮食,讓我們站在了他們的肩膀,甚至是頭頂上了。這樣的深愛,不僅僅是自然的繁衍需要,更是生而為人的無私情感——值得代代歌頌吧。
所以,那時候年輕的我們,也從不曾忘卻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家人,但我們的家人,在無法幫助我們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到不拖後腿,告訴我們往前沖即可。
所以啊,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有着時代、社會發展給予的巨大機遇,也凝聚着父母親人的愛與期望,和着我們自身對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這種骨子裏最初的積澱,成了我們心靈的種子,形成穩定的人格,在後面的社會奮鬥中,能夠於日見浮躁與生活瑣碎中,站住腳跟,最終跟隨自己的內心,雖不免諸多的和光同塵,但眼裏,始終有着那麼一星不滅的對家人情感與對自我人生嚮往的獨特光芒。
三、關於瓦房、瓦房之上與文化的關係
我們生活過或正在生活中的那些村落、鄉鎮、縣城裏,就曾有一片片的瓦房,哪怕,後來一些瓦房被改造成了樓房,在那裏生活的人們,還帶着瓦房的記憶。
文化的傳承是一條流淌不間斷的河流,舊與新,不過是我們自己的一個簡單斷代罷了,當然,也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舊,需要捨棄,但更多的,還是在新時代里或隱或顯地被傳承的同時又被時代所創新了,人心的不足,便在時代的推動中,表現在了奮鬥上——對現狀的不滿足而後不斷通過努力來達到突破之後又不斷地追求着新的高遠上。
因此,想要揭示一個地區的發展,首先就要看到是人的發展,是人接受着新舊文化的精髓後內化成自我需求、情感、意志力、能力後,再成為人的一種外顯行為的創造,並在個體變化的過程中匯集為群體行為,從而真正地推動着地區的發展。
也於是,在新時代中,舊文化與新文化的碰撞中,新的一代人如何吸收新文化,之後如何創新,再度從當下的社會實踐中發生新舊文化的再度碰撞後,融合成新文化,同時也完成個體在某一人生階段中達到自己某一層面的目標或變化,大概就是我個人對瓦房和瓦房之上的一種意願的表達吧。
四、附註
現在的確時間緊湊,肩負學習、讀書和寫作,還有運動的任務,腦子卻有些犯懶,對這樣的創作隨筆沒能做過多的佈局謀篇,只是在有感想也時間寬裕的時候,隨着腦海里流出來的文字遞送到指尖後,再通過鍵盤傳輸到屏幕上。想想從前那些寫作的人們伏案寫字的辛苦,自己算是輕鬆了吧。只是也腦子累,流出來後就不太夠心力回頭再審視了,肯定有不夠嚴謹的地方,讀者請見諒吧。
也大概是因為犯懶,一直想好好感謝我的責編慕斯老師做的作品封面,真是很得人心啊,大愛!卻一直未能及時表達謝意,這會便一併表達——文字者便以文為心了。
說起慕斯老師,也是一位非常nice的好編輯老師,認真負責,平易近人,有問必答,而且處理問題迅速。我篇章發佈時發錯卷,只要一和慕斯老師說,便能得到立刻解決,而且不厭其煩。尤其有一次是假期,我晚上過十點了好像,至少也是晚上九點過了吧,給發了個什麼問題,竟然得到慕斯老師的即刻回復,把我驚到了。感謝!最近又因為我的對手機信息的不夠關注而帶來的諸多影響,包括慕斯老師詢問我的基本信息的補充來為我的第一部作品《鄉野孤兒》申報一個獎項,我竟然在老師兩天連續詢問里沒有絲毫的覺察,過完周末才知覺,辜負了慕斯老師和平台對我的一片厚愛,也帶來了編輯老師和平台工作的困擾,實在請見諒!但慕斯老師卻因此對我沒有絲毫怨怪,再次感謝!
元旦將至,謹以此文,祝福可愛敬業的慕斯老師和平台老師們、我的書友們都新年快樂,每天開心!!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不忘初心,能得始終,於瓦房之上,看見瓦房之家園片瓦之美,也看見更高遠的人生風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