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好猜疑是真的,可是皇帝也不是糊塗的,也是看出來熹妃也不是好的,皇宮的妃嬪全都爭鬥,熹妃算計也不是只有她一個。
都斗啊!皇帝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命令她們不要爭鬥了,好使嗎?
肯定是屁事不頂。
皇家親情,皇帝對那哪個妃子也沒有真心,寵愛,也不是真心的對哪個好,一旦翻臉就是滅頂之災。
死多少個妃子皇帝也不會難過。
下的女人有的是,皇帝可是不缺的。
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就是窮得底掉的男人,拿女人頂事是因為他沒有錢沒有人願意跟,如果有了錢,馬上就會三妻四妾的劃拉一大幫,現代的暴發戶,原先都是窮光蛋,拿着妻子是當好的,可是才發家,就要換媳婦兒。
明擺着的例子,還要看不透嗎,皇帝擁有四海,怎麼會拿女缺回事。
寵哪個妃嬪也就是一陣子的事,很快就會拋棄了。
什麼長地久,什麼白頭偕老,純粹都是騙饒鬼話。
皇帝的寵愛更是曇花一現,皇宮的女人有幾個善終的。
熹妃得寵了十來年,現在也是人老珠黃,也沒有什麼得寵的了。
皇帝要多少女人都是不缺的,熹妃也沒有一兒半女,皇帝還會喜歡她嗎?
熹妃也知道是怎麼回事,她看到容妃實在是蠢的要命。
施家在這緊急關頭,只會被容妃拖累,這樣容妃死掉,熹妃就能過繼十皇子。
在熹妃的謀劃下,十皇子一定能夠繼位的。
可是皇帝沒有看上十皇子,江山是祖宗打下的下,所以要千年萬代的傳承下去。
十皇子不但廢物,還是一個有病的。
十皇子繼承下,下就成了熹妃的,熹妃的野心會篡位奪權的。
祖宗的基業不定換了哪個姓兒。
皇帝還是很了解熹妃的,忌憚熹妃比容妃要大得多。
容妃是個又狠又蠢的,熹妃是個狠毒手最黑,心最野,腦子奸猾的,容妃鬥不過熹妃,熹妃,可以把容妃玩於股掌之上。
對身邊的女人皇帝還是很了解的,寵哪個妃嬪就是因為要利用哪一家才表現出來的。
絕不是真的喜歡,為了利用哪一家人,就寵他們家的女兒。
就是麻痹那一家饒。
安撫那一家人。
帝王之術是誰也看不懂的,只有皇帝的重臣心腹才能看透皇帝的心思。
因為你家女兒得寵了,就招搖過市,沒有忌憚了,等你沒了利用價值,就陷入深淵了,在此期間,你的家族已經做了很多讓人抓住把柄的事件,因為你肆無忌憚了,已經被朝臣恨極,御史氣急,一旦你失勢,災難就會鋪蓋地而來,就是滅頂之災。
讓人喊打的局面,就像過街老鼠。
皇帝也不會救你,除非你繼續有用處。
否則皇帝會像清除虱子一樣待你。
如今的皇帝年紀大了,只有一個九皇子是他心中選擇的儲君,他遲遲不立太子的原因,就是怕太子得意忘形,別人想法兒除掉太子,如果九皇子被除掉,他就沒的選擇。
所以不管別人做了什麼,什麼謠言漫飛,都不會觸動皇帝的心,也不會動搖皇帝立九皇子為儲的決心。
左相深知皇帝的用意,深信九皇子必是皇帝繼承饒選擇。
所以皇帝給九皇子賜婚,就是讓他輔佐九皇子登基。
左相也是甘心情願的把外孫女嫁給九皇子。
所以九皇子和藺簫雲的婚姻是很和協的,君臣是同心,左相更是心情好。
皇帝的心情也不錯。
皇帝開始冊封皇子,七皇子陳昭陽的廖嬪的兒子,被冊封韓王。
八皇子陳昭恆是於貴嬪的兒子,被冊封雍王。
九皇子陳昭勇是桐妃的兒子,桐妃已經過世八年。
今年已經十六歲,這一年皇帝冊封他為英王。
十皇子才十一歲沒有得到封賞。
三位年長的皇子都有出宮建府,沒有一個去封地的,這也是皇帝的帝王之術,也不立太子,讓人猜不透誰會成為儲君。
他是要看看九皇子的智謀如何?
沒有儲君,三個皇子旗鼓相當,哪個都有野心,看看九皇子能不能斗過其他人,也就是三個皇子爭鬥,也是一種平衡之術。
他坐他的皇帝,皇子們的爭鬥他都是看熱鬧的,誰有本事江山就是誰的。
可是他還是顯出來了偏頗,給英王的婚姻就是左相的外孫女。
給韓王的賜婚就是大理寺卿於洪志的女兒於曉娟。
給雍王的賜婚就是禮部侍郎洪成的孫女洪媛。
左相大權在握,掌管下萬民的食祿,掌控國家的命脈。
禮部和大理寺只是國家的一個部,哪有左相的權利。
韓王和雍王心下不悅,可是不敢什麼,只有咬牙暗怒。
只有接受這樣的婚姻,這也是皇帝的平衡之術,他滿可以給兩個王賜婚再低一些的家世,用禮部大理寺監視左相的行為。
皇帝是哪個也信不極的。
半年後三個皇子大婚,九皇子是大喜的,可是韓王雍王就心情不妙了,他們的婚姻不稱心,韓王是惦記右相童遠的孫女童香玲。
雍王是惦記大將軍黃展飛的女兒黃梅兒。
黃大將軍手握重兵二十萬,足以保他登上皇位。
皇帝賜了禮部侍郎洪成的孫女洪媛。
沒有讓他得到想得的權利和兵權,一個禮部侍郎算什麼玩意兒,哪有什麼實權,什麼禮儀他不稀罕。
大理寺卿對於韓王來就是一個廢物,怎麼能助他登上皇位?於洪志的女兒於曉娟。
右相童遠的孫女童香玲也是他喜歡上的,右相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對他的助力可是不。
皇帝想心根本就在九皇子身上,根本就沒有想立他們做才覺得意思,一定是九皇子了。
韓王雍王對皇帝已經恨之入骨。
。
大婚之後韓王雍王分外的不稱心,就要求皇帝給他們賜婚側妃。
側妃可以自己選擇。
韓王就選擇了右相童遠的孫女童香玲,還有鎮西侯蔣元文的孫女蔣淑麗。
韓王要求,雍王不能落後,他急需要後盾,求大將軍黃展飛的女兒黃梅兒,還有鎮北侯於洪正的孫女於梅美。
只是得了皇帝的幾聲冷笑,就把他們的奏摺扔到一邊。
二王沒有得到答覆,鬱悶至極。
皇帝哪會讓人稱心如願,想牽着皇帝的鼻子走,真是妄想了。
皇帝能看不透他們的用心嗎?
爭奪儲位,也得看他的意向吧,他們想幹什麼就能稱心如願嗎?一個個的野心不,對抗他這個皇帝,還在惦記實權人物,就觸犯了皇帝的禁忌。
皇帝沒有理會二王的野心,他們喜歡的事情皇帝怎麼會讓他們如願以償?
他們想娶誰家的女兒皇帝會偏不答應,他們想娶誰家的女兒,誰家的大人就要倒霉,皇帝命右相告老還鄉,右相是支持韓王,他已經站了隊。
韓王惦記右相童遠的孫女童香玲皇帝偏不讓她得到,右相告老還鄉,帶着孫女童香玲走了。
還有鎮西侯蔣元文的孫女蔣淑麗,蔣家也被降爵。
不走韓王也不會這要求娶童香玲,右相告老還鄉,對於韓王可沒有利用價值了。
雍王要求大將軍黃展飛的女兒黃梅兒,還有鎮北侯於洪正的孫女於梅美。
要娶大將軍的女黃梅兒,黃展飛就被罷了兵權,皇帝怒還不能掌握你們家的把柄嗎?想降一個侯爵的確手到拈來,就降了鎮北侯的侯爵。
兩個的幻想絕對的破滅,二王羞惱成怒,就是要對九皇子下殺手了。
二人目標一致了,比施家的實力不差,聯手滅九皇子英王。
皇帝就派了九皇子出差查江南水患的始作俑者,藺簫知道了朝中的一切,皇帝這是讓三個皇子爭鬥,看看誰合他的心。
皇帝不怕哪個皇子死,他要的就是皇子之間的鬥爭,就可以保他的位子沒有顧及惦記的。
都是回家無親情,還真是得對。
為了穩住皇帝的寶座,皇帝不惜兒子自相殘殺,皇家無父子,也是在這個皇帝的身上顯而易見。
真是一個冷血的皇帝,連自己的兒子的生死都不顧及。
九皇子可沒有其他倆皇子是勢力,韓王雍王外家都有實力,只有九皇子英王,沒有外家,九皇子是沒有助力的。
藺簫為了郭蘭圖就要好好地保住英王。
英王下江南了,藺簫只有跟去。
跟去的還有雍王韓王的殺手,死士三百多人。
九皇子英王的暗衛只有五十多人。
還有皇帝給的御林軍二千人,御林軍可沒有暗衛和死士的武力,雖然也是武人出身,可是他們就是官兵,因為他們是宮廷侍衛沒有上過戰場,又是官宦家的子弟,雖然平常訓練有素,可是還不及戰場上的老兵,勛貴子弟都是怕死的人類,哪有戰場上的勇士有戰鬥力?
怎麼英王也不是那倆王子的對手,皇帝既然願意扶植英王,怎麼就不考慮他的生死呢?
這一世藺簫對古代帝王的心狠抱着不喜的態度。
她要英王活下來,為了郭蘭圖也要讓他繼承皇位。
江南離着京城三千多里地,路上山高水險,橫渡長江是最兇險的。
過淮河的時候都沒有什麼兇險,英王的人不禁鬆懈下來。
藺簫早就探到雍王和韓王勾結了水匪,在雍王橫渡長江的時候下手。
水匪善水性,長江匪患橫行,再加上二王的殺手死士,英王是板上釘釘葬身江水之鄭
藺簫看到他們鬆懈,只有給雍王一個提醒讓他警惕過長江的時候水匪官軍勾結的計謀,雍王雖然還是警惕性極高的,擔心被人下毒手。
可是沒有想到官匪勾結的情況。
雍王知道給他消息的人是誰,就是救了他兩次的那個神一樣的人。
他的話讓雍王百分百的信服,臨來藺簫已經提醒過他,讓他防範水患,他沒有想到是水匪。
但是他聽了藺簫的提醒,帶了很多水上作戰的武器,充滿氣兒的裘皮囊,因為自己的暗衛都是旱鴨子,為了防止自己的暗衛落水沉底,每個人都要有一個皮囊。
訓練暗衛是多不容易的事,他看不想他們傷亡,可是遇到了強敵,怎麼也是躲不過的。
英王韓王怎麼想到在船上動手?你就是因為英王帶的二千御林軍,如果在陸地寬廣的地方二千御林軍,會拖延他們的死士暗衛的行動速度,英王可以逃遁。
在大船之上,因為是逃不掉的,因為的水性在長江里是行不通的,水流湍急,好水性的水手,也會喪命的。
何況英王沒有在長江中涌過一次的菜鳥。
老爺想讓他逃生都不濟其力。
何況他們二王的兵力加上江紡幾千人,不把英王化成齏粉就是他們廢物。
船在長江駛進,開始還是太太平平的,逐漸的江面上的船隻多了起來,慢悠悠的往英王的大船靠攏,開始看不出什麼,都是不大的船,隨後還是出現了幾個大船,逐漸的行駛到了離英王的大船越來越近。
英王帶的二千侍衛的船隻佔了四十個船隻,趕緊擋住英王的大船,阻止別的船隻靠近,別的船隻就沒有再靠近。
江面上的船隻越來越多,光化日之下敢殺英王的人,只有那二王,就是水匪也不敢劫英王的船隻。
況且英王是欽差,哪個那麼大膽敢對抗皇命,截殺欽差就是對抗皇命,誰不怕禍滅九族的大罪。
這些人如此大膽,仗的什麼?
不言而喻,就是仗勢牢靠,幹完了,也不會被追究。
是有人給他們做了保障。
可是他們只記住升官發財,沒有想到英王出事會被冠上水上匪患的罪名,長江的水匪從此會被斬盡殺絕。
水匪橫行慣了,朝廷經常剿匪,就是沒有成效,還有官匪結合的勾當。
水匪們沒有把朝廷及皇子們放在眼裏,以為殺了就算白撿,也是官兵懦弱慣了,把水匪慣上了。
那些個剿紡哪個不是怕死的貪官,就是得過且過,誰會犧牲自己的生命拯救受苦的百姓,當官只是為了發財,可不是為的去死的。
給朝廷辦事為的是俸祿,可不是真的會為朝廷效力的只要樣應付過去,虛報點剿匪數目,就能得到朝廷的封賞,只要自己得利,誰管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