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的所謂私事自然都與京華有關,這幾件也是一樣。
第一件事來自於南疆,事關兩處:龍牙城和虎州城,也就是後世的馬六甲城和新加坡。這兩地都是南洋計劃的關鍵地區,其中龍牙城是作為馬六甲海峽商業主城來規劃,虎州城則是作為南洋艦隊將來的主港口來規劃。
虎州城即後世的新加坡,是眾所周知的商業港口城市,其發展程度在東盟一票發展中國家中鶴立雞群。有人認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這個說法其實有些偏頗。
固然,獨特的地理位置是新加坡經濟崛起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說只靠地理位置就能成功,那馬六甲海峽地區同樣具備優勢地理的位置的又不是只有它一處,憑什麼就只有它成功了?
新加坡的成功原因其實有很多分析都講得挺清楚,既有老天爺賞飯的原因,也有執行了正確發展道路和牢牢抓住機會等因素,這裏無須多說。不過,新加坡的經濟在高務實穿越前已經出現了一些隱憂,這才是高務實不把虎州城作為主要經濟發展城市而當做南洋艦隊主軍港的原因。
後世新加坡因為人口增長的原因,不得已為淡水供給花了海量金錢和無數精力,高務實可沒那麼大興趣投資這些原本不需要花的成本。只要不把它當做主要經濟城市,只當做軍港型城市,其人口決定不可能那樣膨脹,供水等壓力也斷然不會那麼巨大。
而龍牙城則不然,這片地區地勢較平坦,大部分是平原,只是東境有一些丘陵,而水資源也足夠豐富。其西部有寧宜河、中部有馬六甲河、東部有吉山河,三條河流皆流入馬六甲海峽。
當然,因為高務實的命令,南疆已經將幾乎所有的「馬六甲」都改稱「龍牙」,所以在京華的各種文書交流之中,馬六甲河變成了龍牙河,馬六甲海峽變成了龍牙海峽,甚至馬來半島都被改回了中式稱呼「龍牙半島」。
沿海城市三面有河,不僅代表水資源足夠撐得住一個大型城市的興起,也代表着它的交通足夠便利,這在機械化大生產到來之前絕對是巨大的優勢,而且現在高務實要發展龍牙城也沒有內部掣肘——畢竟此處現在就是海峽附近最大的城市,不發展它發展哪?
至於虎州城那兒,這座島上只有些原柔佛蘇丹國的當地人,不僅人口不多,文化也落後得沒眼看。當京華千帆覆海的龐大艦隊和火槍大軍南下,喚醒了他們對大明天朝百多年前的記憶之後,輕輕鬆鬆便被收入囊中。至於當地人,高瑞雛秉承高務實的意志,下令打散安置到了龍牙半島各地。
不過這不代表龍牙半島就沒有麻煩了,麻煩還是有的,而且並不小。最大的麻煩是什麼?是人口和統治政策。
京華在南疆一直執行的是「移民加歸化」的漢化政策,這個政策目前來看執行得還不錯,但如果細看的話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其中最關鍵也最凸顯的問題就是漢化不均衡。
以整個南疆來看,漢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無疑是安南北部和中部,即從黃芷汀的「封地」海東府到中部的金港,成為全南疆漢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在這一地區,廣義漢人(即漢族和從廣西、雲南等地南下的僮、苗、瑤等,只要會說漢語則在南疆統一算作漢族)和歸化漢人佔比已經接近六成。考慮到這片地區做到這一步只花了十年左右,實可謂是成效卓著。
但是這一地區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漢化,可不只是政策得力之故,更大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歷史。眾所周知,安南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曆朝領土,到明初又回歸了一段時間。後來雖然自立但連科舉都幾乎是照搬大明,讀書人讀的也都是孔孟,可以說上流社會的文化完全是中華文化,漢字本來就是官方文字。在這種情況下推廣漢化,那當然是事半功倍的。
然而,出了這片地區可就不同了。雖然緬甸、南掌等地作為當年的「三宣六慰」一部分,漢文化對他們的影響也很深,但畢竟沒有達到安南的地步,京華的漢化政策雖然貫徹得很實在,但效果就比安南差遠了。
黃芷汀、高孟男這次提交的南疆工作報告裏就列出了比較詳細的數字,表示南掌的漢化比例(廣義漢人和歸化漢人佔總人口比例)只有11%(阿拉伯數字和百分比概念已經引入京華體系數年);柬埔寨漢化比例只有7%;安南南部漢化比例只有9%;勃固(緬甸南部,因為北部名義上還是大明屬國)的漢化比例也是7%;暹羅漢化比例是除了安南北部之外最高的,達到了16%,但主要是因為大量廣義漢人湧入定南城所造成,而暹羅其他地區的漢化比例也一樣很低,最多不超過10%。
作為一個穿越前經常嘲笑印度種姓制度的人,高務實的南疆漢化政策本質上不是為了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但事實上目前還真的就搞出等級差來了。
雖然黃芷汀和高孟男的報告中表示這種等級差在南疆各國原本就存在,但高務實知道那個等級差實際上是「階級差」,比如貴族、僧侶、地主豪商和普通農奴(不是農民,真的是農奴)肯定不是同一個階級,然而現在漢化政策居然又造就了另一種等級差:漢人和非漢人——這就很有隱憂了。
這種政策如果是換到印度去,那可能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高務實只要宣佈一句漢人是婆羅門或者剎帝利,就能直接解決全部問題,下層的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賤民,不可接觸者)根本不會有任何反抗。然而,南疆畢竟不是印度啊!
根據報告,南疆各國的零星叛亂並不少見,平均一個月要發生1.7起。雖然這些叛亂規模都不大,人數一般只在兩三百人左右,規模最大的也就千把人,少的甚至只有幾十個,在各大警備軍的降維打擊之下完全不成氣候。然而,高務實認為這種局面是很糟糕的,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統治成本,導致京華必須長期在南疆維持規模龐大的六大警備軍。
要知道,京華的六大警備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火器化,火器化軍隊對這些當地叛亂而言是完完全全的降維打擊了。對比一下看,清末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在北越大舉增兵之後也不過3.5萬人,平時在整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的駐軍差不多也就兩萬多而已,這個差別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就說這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的三國,基本也就相當於南疆的安南、南掌、柬埔寨,京華在此三處現在駐軍有多少?有四個警備軍:升龍警備軍、金港警備軍、萬象警備軍、金邊警備軍。
根據去年底、今年初高務實的整編命令,這四個警備軍的整體實力調整了一番,兵力配置為:升龍警備軍四鎮,兵力50800人;金港警備軍四鎮,兵力50800人;金邊警備軍三鎮,兵力38100人;萬象警備軍兩鎮,兵力25400人。合計四大警備軍共有十三個鎮,總兵力高達165100人!
雖說這些兵力不光是京華自己出錢,還會要求各傀儡王國承擔全部軍糧共計,以及一部分軍餉等開支。然而,這畢竟是十六萬多人的火器化部隊,要是不打仗(平叛)還好,只要出動作戰就是流水一般的花錢,地主家也沒這麼多餘糧啊!
何況勃固警備軍也是四個鎮五萬多人,而定南更不止有「定南五鎮」,還有王宮近衛軍8000,暹南獨立守備師9000,合計八萬多軍隊。如今拿下了龍牙半島,南疆方面還要編練龍牙警備軍……
在這種情況下,南疆現在是一邊要漢化,一邊要養兵,一邊還要建設。京華賺錢雖然狠,可這花錢的速度那也是沒誰了,以至於黃芷汀和高孟男的報告中都不得不建議把南洋攻略的後續步伐先緩上一緩,甚至虎州軍港的建設都要緩一緩。
按照南疆方面的計算,光是將原暹南獨立守備師擴編為龍牙警備軍,以及龍牙城的新城規劃與建設第一期這兩件事,就要花費70到90萬兩庫平銀。
龍牙警備軍建成之後也是純花錢,這就不必說了,即便是龍牙城重新規劃與擴建完成之後,那也不是立刻就能回本的,綜合估算至少十年才能回本,和定南城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南疆方面只能遞交報告請高務實決斷,同時還詢問了一下日本方面的情況——原因毫不意外,今年以來京華在日本也花了不少錢,甚至還直接從南疆運了不少糧食送去日本。鑑於京華的屬性完全是高務實的一言堂,黃芷汀和高孟男雖說不至於表達不滿,但顯然少不得「報以關注」。
日本方面的問題因此也就是高務實近期的第二件「私事」。
基本上而言,日本方面的問題現在還算情況不錯。成田家的新領地玉繩城與京華直接掌握的三崎城加在一起,讓京華在實際上控制了整個三浦半島,「關東分艦隊」的實力也足夠控扼後世的東京灣、如今的江戶灣,並在整個日本東部海域享有霸權。
不過,海上力量的強大並不代表一切。小田原征伐過後,成田家由於財力有限,肯定不會維持戰時兵力,將家中常備兵力降至一千人——他家原本在非戰時也就一千左右兵力,所以當時成田氏長帶走一半去了小田原城,忍城老家就只剩80名武士和400多普通士兵,剩下的都是臨時參與防守的農民。
這樣一來,即便加上三崎城的京華正規陸戰隊一千八百人,整個三浦半島的陸戰兵力居然還不到三千。平時號稱的「近萬」純屬虛張聲勢,因為那剩下的部分其實都是艦隊的水手。
好在剛剛移封至關東的德川家康還顧不上他們,他先是放棄了將治所放在小田原城的打算而定在江戶城——名義上說是離三浦半島太近,實際上高務實很清楚,德川家康在原歷史上就沒選擇小田原城,因為他認為只有定在江戶,才能更方便的將力量輻射整個關東地區。
眼下德川家康一邊忙着搬家,一邊忙着鎮壓各地零星的忠於北條家勢力鬧事,對三浦半島的京華、成田態度非常和善,甚至還力邀京華去江戶設立各種店鋪、產業。
京華關東方面由於沒搞清自家老爺對德川家康的態度,採取了模稜兩可的回答,一邊先穩住德川家康,一邊緊急派人回京,請示下一步行動和面對各方時的態度。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日本方面還有個更加「私事」的事情必須高務實親自拿主意,就是甲斐姬的問題。
根據羅遠的匯報,甲斐姬在成田家現在極有威望,一方面是由於她在忍城之戰中驚艷的戰鬥表現,一方面則是因為她已經成了高務實的妾侍,身份十分特殊。
羅遠表示,成田家出自藤原北家,家格非常高,其從日本習慣而言雖然並非五攝家之一,但從血統和家格而言,甚至是可以合法出任攝政與關白的。
如今成田氏長有三女二子,長女即是成田甲斐,而二子一名氏范,但早夭,另一子名氏宗,不是他的親兒子,是從堂弟成田長忠那兒過繼的,本來是長忠的次子。
過繼本來也沒什麼,反正日本人重視的家名而不是血統嘛!但問題在於成田氏長屬於「早婚晚育」,他今年都已經五十歲了,長女還不到二十歲,而近來這位玉繩城主居然還病了。
成田氏長這一病可不得了,動起歪主意的人不是一個兩個,其中最關鍵的一個不是別人,正是關白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作何打算沒人知道,只知道這猴子忽然授了成田氏長「從五位下相模守」的職務。然後特意派人探視他的病情,之後又以成田氏移封屬於加恩(石高增加了)為名,「建議」他去拜見天皇,之後則可以去大坂城治病休養。
由於打出了拜見天皇的旗號,再加上成田氏這次移封的確是增加了石高,成田氏長作為藤原北家嫡流實在找不到理由推辭,因此急得上火。
日本人重視家名延續甚於一切,氏長生怕自己這一去要是死在京都或者大坂,兒子偏偏不是親生的,到時萬一出了意外可怎麼辦?
別以為氏長是擔心堂弟們會奪位,其實要真是他們,氏長反而不擔心,因為堂弟至少也姓成田,家名延續不成問題。成田氏長真正擔心的反而是京華。
日本與大明不同,日本人是允許女婿繼承的,雖然一般來說會要求這位女兒是女婿正室,可是這一條在現實中卻並不那麼嚴格。如果這位女婿的力量足夠強大,強行繼承的情況在日本可不少見。
至於你要問明明自家女兒還有繼兄(成田長宗這一年24歲,比成田甲斐還大),憑什么女婿能繼承?嗯,當女婿足夠強大時,女兒的兄弟莫名其妙死掉有什麼好稀奇的?
哦,你又要問女兒自己的態度,以為她應該會力保自己的繼兄?這可真是抱歉得很,日本武士家族最常見的教育思想其實是出嫁從夫,要求以夫家的利益為重,雖然未必人人都能做到,但絕大多數女子至少表面上是不會違背這一宗旨的。
換句話說,倘若高務實在成田氏長死後堅持要吞併玉繩城,理論上成田甲斐只能表示贊成——何況成田長宗還不是她的親生兄長,這就更加危險了。
成田家自從忍城之戰以來,原本就有明顯的陰盛陽衰之勢,雖然家族中的男丁還有好幾個,但無人能與甲斐姬比威望。如此情形,再加上京華實力之強大,成田氏長的擔憂根本掩飾不了。
羅遠在給高務實的報告裏表示,成田氏長現在最有可能的計劃是提前退位隱居幕後,讓成田長宗繼承家主。他詢問自家老爺是否要阻止這件事。
羅遠之所以有此一問,主要還是擔心成田家換了家主會影響京華對三浦半島的控制,畢竟現在大家關係緊密是因為成田甲斐掛了個高務實妾侍的身份。
羅遠畢竟不是日本人,按照他的思維,成田長宗和成田甲斐不過是堂兄妹,這要是在大明的話,成田氏長一死他們就要分家,是兩家人而不是一家人,到時候京華和成田家的關係頓時就疏遠了。
羅遠自己的態度更有意思,他認為既然日本人和大明的土司一樣,是能接受女家督的,那麼乾脆把甲斐姬推上成田家家主之位也未嘗不可。
而且他提供的還不止這一個方案,他表示成田氏長雖然病了,但也未必一定就會很快死掉。因此,也可以考慮另一個辦法,就是老爺馬上把成田甲斐接回京師,「俟麟兒出,可以成田苗字承襲玉繩,事成之後改回高姓即可」。
----------
感謝書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ps:之前所欠的1k今天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