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這三策,的確是按照他心目中的「上中下」順序排列,但同時他也針對明人心中對一些問題的關注程度做出過考量。
首先,高務實把厚待把漢那吉和「仁」掛鈎,然後放在了第一位。他說傾心接納把漢那吉,是「胸懷四海之仁」的表現。「胸懷四海之仁」對於久受儒家薰陶的大明高層而言,顯然屬於「政治正確」,再牛逼的人也不敢在大明公開表示說我這個人就是不講仁義——那等同於後世的一句名言「自絕於人民」,而下場則基本難逃一個「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至於中策,則是按照一般人「既想要好處,又不肯付出相應的利益或努力」的思維來打造的,從頭到尾都是在利用別人,而自己則躲在後面操控全局。說起來,這一條也很符合大明文官們的心態:總覺得自己智慧超群,根本不用親自下場,「略施小計」就能掌控全局,達成目的。至於為何這一條還是被擺在中策,卻不是上策,因為中華之傳統美德,仁義禮智信,仁在智上。
一般而言,下策都是謀劃者用來湊數,或者襯托上策而來的,但高務實這個下策倒還不至於那麼糟糕。他的這個「下策」主要用來兜底,或者更直白的說,是用來給皇帝和滿朝文武吃個放心丸。高務實的下策是告訴他們,只要接納把漢那吉,就算局勢再怎麼糟糕,最差最差我們也有個地位足夠的人質在手,對面投鼠忌器之下,絕對不敢真正動粗。
這就好辦了,非常符合文官們「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個性嘛。不過高務實其實也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態,畢竟這麼多年被俺答壓着打,換了誰在這個局面下,面對可能是盛怒而來的俺答汗,心裏多少都會有點慫。尤其他們都是決策層,眼下都是在「參預機務」,萬一將來被證明是決策失誤,一個弄不好,日後可都是會被清算舊賬的。
這樣用心為大明量身打造的三策被高務實提出之後,果然引起了反響,雖然仍舊有人為剛才高務實「不合時宜的插嘴」耿耿於懷,但大家還是不得不承認:至少這小子提出的三條辦法還是有點說法的,並不是在信口開河。
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的是,這次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的是張居正。
張居正首先是讚揚了這上中下三策「有理可行」,然後提出:「還有一事,臣以為陛下可作要求:及把漢那吉一旦在我之手,則於俺答而言,無異於人質,倘若俺答非要我朝放人,且以興兵為要挾,也不必多慮。」
「哦?」隆慶微微凝神,問道:「張先生有何高見?」
「臣以為,俺答今年已經兩次南侵,均未取得什麼戰果,其內部不可能毫無怨言,否則為何此番俺答欲往青海一行?在此等賊寇眼中,我大明之富,豈是青海可比?無非大明雖富,強不可欺;青海雖貧,弱能輕取。是以,俺答才不得已把目光轉至青海。眼下把漢那吉一旦為我所納,正如方才高侍讀所言,至少也有三大作用。即便是面臨最危險的情況,甚至是俺答盛怒之下,不顧一切來攻,只要我等防禦充分,也能令俺答無計可施,最終不得不派人來談判……只要談判,我朝便有了解決白蓮餘孽之機。」
白蓮餘孽?
眾人都是心頭一凜。
白蓮餘孽對於大明朝廷來說,一直都是如鯁在喉的一根刺,不將他們徹底剿滅,實在放心不下,任是大明哪一代帝王,在這件事的心態上都是如出一轍,絕無二致。張居正這一條提得非常好,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住了,也包括隆慶帝在內。
只聽得張居正繼續侃侃而談:「如方才高侍讀所言,那把漢那吉乃是一克哈屯的心頭肉,一克哈屯在漠南諸部又地位超然,連俺答也不敢輕易駁斥她的意見。那麼,如果朝廷要求以白蓮餘孽如趙全、李自馨等人來交換把漢那吉,臣料俺答必然只能接受!」
這個說法,可就一石激起千層浪了。大明這些高層決策者們可不同於高務實,他們可不會覺得蒙古人學會耕種是件好事。
他們的思路是:如果蒙古人招募到足夠的漢人百姓開荒耕種,那麼蒙古人所害怕的「白災」、「黑災」等自然災害對他們的影響就會大幅減弱。這樣的話,蒙古人的實力就會加強,對大明的依賴度也會減弱。長此以往,他們既有農耕糧食維持生計,又有草原牧場獲得騎兵優勢,豈不是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之地了?那還得了!
至於草原上是不是有那麼多適合農耕的地區、蒙古人能不能招募到足夠的漢人百姓,乃至於農耕與遊牧制度混合之後可能出現的問題這些,他們是很難想得明白的,這不是智慧所限,實在是時代的局限。
其實農耕與遊牧的混合制度,以前就曾經有過:遼國就是典型。但實際上,遼國自從發現宋朝並不是可以輕易征服的之後,它做了什麼?它滿足于勒索一點歲貢,然後就老老實實和宋朝和平了百年……最後,這控疆萬里的大遼,竟然被當時看來其實還頗為「弱小」的金國給滅了。
遼國何以敗給金國?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點一定不能忽視:足以自給自足以後的遼國,頓時失去了擴張的動力,甚至在很多方面還羨慕「南朝」,尤其是文化。於是,野蠻變文明,可惜在變的過程中,被一個新生的、更野蠻的政權給覆滅掉了。
高務實想要用的手段,其實就是磨平蒙古人的野蠻,讓其不得不為自己所用,但他的這些手段,至少在目前來說,很難說服這些大明朝廷的高層,因此他才沒有把趙全等白蓮餘孽拿出來說事。
誰知道他不說,自然有聰明人幫他說了。
高務實心中嘆息,白蓮教那幫人其實對於蒙古人的漢化還是起了不少作用的,比如把漢那吉不就在大板升城置辦了宅院,搞出那漢蒙合璧的小樓出來?
但高務實馬上又想道:算了,沒有趙全這些人,我也可以自己想辦法引導蒙古貴族們,讓他們加速漢化——比如把漢那吉就是個很好的突破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