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把握不住,又不能確定緣由的莫名喜歡,夫妻之間的真情實意也讓李世民十分在意。為了減輕長孫皇后的負擔,李世民親自過問後廷之事,並由四宮之妃分工協助,不得讓皇后太過操勞。
朝中大臣都知道,魏徵平日與袁紫煙走動很近,但是長孫皇后不分彼此,帶病還替魏徵說情的事傳揚開來,大臣們對這位賢德的皇后更是增添了幾分尊重。
為了淡化長捷法師對袁紫煙的影響,李世民有意疏遠,軍情大事也很少再找她去商量。袁紫煙樂得清靜,將更多的閒暇時間用來修身養性,隨着年齡以及見識的增多,自然悟性提高了不少,進步還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一點,袁紫煙的隱身之術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時隨地,而且每次的時效也大大延伸到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可是能幹不少事呢!
另外一點,袁紫煙覺得自己的耳朵更靈敏了,離老遠便能聽到對方的話,其實她還是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讀心之術也在不斷的進步之中。
擁有一切的長孫皇后一顆心終於安靜下來,身體也在慢慢康復,臉上有了血色和光澤。御醫對此改觀也十分高興,叮囑其一定要堅持下去,原本的身體底子比較好,好生調養幾年,壽命過六十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只不過恩愛重現,長孫皇后很快又懷孕了,依舊是要堅持生下來。御醫對此十分無奈,長孫皇后卻不以為然。
這一段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魏徵終於也為自己爭取了轉機,這天朝堂之上,魏徵帶着幾分激動的口吻,將一大包黃絹包裹的東西呈在掌心,「陛下,《群書治要》歷經五年,集千人智慧,共計六十五部,五十餘萬言,今日終得完成,還望陛下過目!」
「陛下,可喜可賀啊!」眾臣紛紛向李世民賀喜。
「快呈上來給朕看看!」李世民高興的招手道,等到厚厚一摞書籍擺在眼前,李世民想要一隻手接過來,結果重量太高,差點沒掉落在地上。李世民自嘲道:「朕自詡練武出身,手中力道竟不如魏愛卿。」
哈哈,眾人哄堂大笑,魏徵也不由笑了,說道:「此書若無陛下恩准,世人怎能看到,皆是陛下之福。」
「呦,魏大人也會說好聽的了!」袁紫煙起鬨道,眾人又是一通笑。
「貞觀年初,朕令魏徵、虞世南等輯錄前人著述作諫書,工程浩大,魏愛卿既要輔佐朝政,又要教導太子,不想五年內又完成此書,勞苦功高啊!」
「為後世著述,何勞之有!」魏徵激動的說道:「秉承陛下教誨,偃武修文,治國安邦,取材於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晉年,務乎政術,存乎勸誡,選書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采遮群書,剪截淫放,大唐學者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終得完成,實乃大唐之福也!」
「魏愛卿乃經國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學識不俗,才有此書。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後世,亦可貽厥孫謀!」李世民隨手翻看了兩頁,此書刪其繁冗,擇其精粹,實在是當今罕見的珍本。
「這也是魏大人的經典之作。」袁紫煙幫腔道。
「謝過陛下,國師。不過僅憑魏徵一人之力,絕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完成著述,虞大人為此廢寢忘食,筆耕不輟,常令魏徵汗顏。」魏徵並沒有獨攬功勞,又把虞世南給搬了出來。
「哈哈,諸位愛卿都有賞!這其中的功勞,朕都會一一記錄下來。」李世民開心的說道。
「謝陛下!」魏徵等人齊齊道謝。
「陛下,虞大人百忙之中還著有《聖德論》一文。」魏徵又說道。
哦?李世民倍感詫異,虞世南緊接着把一本書也呈了上來,看來是提前有所準備。袁紫煙恍然大悟,魏徵其實也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呆板,聖德論是本旁徵博引歌頌帝王豐功偉績的文章。
文章並不長,李世民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還會笑幾聲,最後合上,笑道:「虞愛卿,此文辭藻優美,堪稱高作。但是朕卻不如你所寫那般聖明,他日若得善始善終,此文自可傳於後世。若是不能,反倒令世人不屑。」
「那這文章便可留在陛下處,看是流傳後世,還是貽笑大方。」
魏徵看似無意的說了一句,李世民一怔,隨即搖頭苦笑:「魏徵啊魏徵,你原來還是變相的讓朕時刻注意言行,要配得上美文描述啊!」
「臣不敢!」
「朕看你很敢嘛!」
哈哈,朝堂之上笑聲一片,魏徵也有些尷尬,嘿嘿直樂。袁紫煙也樂得如此,其樂融融的場景總好過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李世民的天下逐漸安定下來,李淵的心腹也在逐漸減少,世人已經開始淡忘了太上皇以及他那個時代的輝煌。
貞觀五年新年臨近,長孫皇后說太上皇最近些日子精神不好,人也好像蒼老了許多,最好也能出席宴席走動走動,不要總在大安宮中憋着。
「哎,父皇深居簡出,近來身子骨又差,只怕是朕去了也難以說動他出來慶賀新年。」李世民有些為難的說道。
「紫煙,你可有好主意?」長孫皇后笑眯眯的看着袁紫煙,袁紫煙卻正在出神,一直看着她的大肚子,已經都是第六胎了,女人鎖住男人只能用孩子嗎?
嗯?袁紫煙被長孫皇后問話,連忙回過神來,說道:「太上皇不肯輕易出宮一則是為了修養性情,另外一點也是怕給陛下增添麻煩,若是強求,也只會惹來不快。」
「但是人也總不能不出來走動。紫煙,非是本宮為難你,本宮自幼喪父,嫁入李家之後,便視太上皇為生父,看着他老人家每日在大安宮中獨享寂寞,本宮這心裏啊,着實不是滋味。」
長孫皇后說着還難過的哭了起來,這個袁紫煙信,長孫皇后十幾歲便沒了父親,服侍李淵的時間也超過了生父,還分什麼親生與否。
「紫煙,想個辦法吧!」李世民也認真的說道。
可是本姑娘能有什麼好主意?太上皇很不喜歡袁紫煙,親自去勸肯定沒有後果,袁紫煙想了好久,最後說道:「陛下,人都是生活在群體之中的。大安宮雖說是宮人也不少,但沒有幾個能說得上話的。」
「承乾這些孩子也常去熱鬧一番。」長孫皇后補充了一句。
「確實也是皇后孝道。」袁紫煙點點頭又說道:「但是隔代總是有代溝的,太上皇也許很是懷念他之前的故友,陛下,若是新年之際能宴請一些老臣,尤其是太上皇入宮前的那些老友,我想,應該會熱鬧些,太上皇也會走出大安宮。」
「陛下,這個主意甚妙!」長孫皇后高興的附和道,隨即還誇了一句:「還是紫煙主意多。」
「那就速速擬定一個名單,召這些老人在宮中歡度佳節,不僅可以陪陪太上皇,也可以向皇子公主們以身作則,宣講孝道。」李世民點頭同意。
「皇后,還請別忘了一個人。」袁紫煙提醒道。
「不知國師所指哪位?」
「正是現任利州都督武士彠。」袁紫煙說道。
「武士彠?紫煙,為何是他?」長孫皇后有些茫然。
「陛下,皇后,武德年間,武士彠對太上皇的資助和友誼眾人有目共睹。貞觀之初,義安郡王李孝常謀反,當時武士彠的次女剛剛出生,便捨棄長安安逸太平日子,攜家帶口趕往反叛之州任職。這一晃便過去了好幾年,讓他回來過節,不僅可以圓太上皇故友重逢的願望,而且還可以為陛利下詳盡講述今日利、隆、始,靜、西、龍等六州軍事,平叛的情況。」袁紫煙說道。
哎,李世民面帶愧色,搖頭說道:「朕忙於國事,思慮還不如紫煙周到。那武士彠義不容辭,在聖旨下達後三天之內便舉家搬遷。招輯亡叛、撫循老弱、開倉賑粱,深得百姓愛戴。但其為人低調,從不邀功,朕雖有耳聞,卻不曾真正嘉賞。也罷,便將武士彠一道請來,至於封賞,來後再說也不遲。」
「陛下,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袁紫煙又笑着說道。
「一併講來。」
「臣與那武士彠昔日出生之女有過一面之緣,還曾給她取了個小名。不知如今長成何樣,不妨讓武士彠也一併帶來。」袁紫煙笑呵呵的說道。
「想不到紫煙也有母愛。」長孫皇后半是欣賞半是嘲諷的說了一句。
「人非草木,當然也有所掛牽。」袁紫煙不動聲色。
這有何難,李世民當即就答應了下來。不過袁紫煙何時與武士彠之女見過一面,甚至還給孩子取名字,怎麼自己從來都不知道?
當時武士彠對於李世民而言,也沒有太大的功勞,也不在朝中做官,所以李世民沒有追問,事後也沒有多想。
袁紫煙卻有些小激動,終於又可以見到武則天了!(未完待續。)xh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