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農曆八月初八,李淵宣佈退位,同時昭告天下,要效仿遠古賢帝,禪位更有本事的兒子,太子李世民。
八月初九清晨,朝霞萬丈,天空碧藍,徐徐微風,是個極為難得的好天氣。
在一大幫人的服侍之下,李世民穿戴整齊,一改前朝尚黑與紅的習俗,唐朝服侍有了質的改變。龍袍為絲綢金線織就,其上繡有日月星龍山等精美圖案,隨着走動,活靈活現熠熠生輝,袞冕金飾,垂珠十二旒王冠戴上之後格外神氣。
李世民長相本就英俊高大,再這麼一打扮,宛若天神下凡,不愧為真龍天子。此時此刻,李世民心頭也是難掩激動之情,似乎經歷了長期的壓抑,而得到天下之時卻又如此迅速,以至於他感覺自己都沒有準備好。
都說人成功之時,最想與喜歡的人一起分享,李世民穿戴利索之後,離正式登基時辰還早,竟然眼前浮現的全都是袁紫煙的笑臉。
激動不已的李世民派人把袁紫煙叫來,袁紫煙雖然換了新衣服,但還是沿襲之前淡雅的風格,雲鬢只是插了一根玉簪,亭亭玉立,如雨後小荷那般清新。
「紫煙!」世民笑着沖袁紫煙招招手,袁紫煙腳步輕快的笑着走了過去,上下打量幾眼,嘖嘖稱讚道:「不錯嘛,看上去威武霸氣,不可一世啊!」
「你們先都退下!」李世民冷聲吩咐道。
其餘人顯得有些猶豫,畢竟儀式馬上就要開始,可容不得遲到半分啊。可是看李世民似乎有話要單獨跟袁紫煙說,也只得退到門外,掐着時辰,到點了可不管那是袁紫煙還是方紫煙。
而此時的長孫無垢也換好了行頭,服裝還被她進行了大膽改良,胸口開低,領口高豎,更顯得玉頸修長白嫩。同時也增添皇后威儀。
「咦,劉順,你怎麼在門外伺候,陛下呢?」長孫無垢不解的看着緊閉的殿門問道。
「回稟太子妃。太子正與紫煙姑娘談話。」劉順不敢隱瞞,如實說道。
登基大典還未進行,所以不能提前稱呼長孫無垢為皇后。長孫無垢滿臉不悅,身旁的長孫無忌則小聲提醒道:「妹妹,太子登基之後。你大可為其充實後宮。這袁紫煙算起來年紀也二十有六,老大不小,再過幾年人老珠黃,又無名分,除之甚易。」
長孫無垢暗自點頭,雖有不甘,但聽從哥哥的勸阻,還是先退回等候。
此時的李世民,正與袁紫煙談論名分這個話題。
「以前看父皇案牘勞形,便可想像我登基之後的繁忙。紫煙。我想立你為德貴妃,你意下如何?」問完話,李世民都有些無奈,換做其他女子,肯定要樂瘋了,還用得着商量嗎?
「世民,我早便說過,我不屬於這個世界。」袁紫煙垂下濃密睫毛,幽幽的說道:「不管封號高低,總免不了其他女子爭風吃醋。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難道你想當皇后嗎?」李世民說完,兀自嘆息:「你也知曉,無垢對我一往情深,又生下三個孩兒。名正言順……」
「呵呵,想哪裏去了,皇后之位我才不稀罕,不如現在,自由自在。」
「紫煙,若沒有名分。將來我無暇顧及,只怕你要受人陷害。」李世民擔心不無道理,袁紫煙仇家不少,等後廷充盈起來,又不知多少人會妒忌她,暗中使絆子,栽贓陷害,這種事情在皇宮之中屢見不鮮。
如果袁紫煙沒有任何名分,誰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將她控制起來。袁紫煙不是隨身玉佩,李世民總會有疏忽的那天,屆時後悔不晚了嗎?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的話,我會從這皇宮之中飛走……」
「不!」李世民用手堵住袁紫煙的手,深情說道:「我要你陪我一生,絕不可離開。我也會窮盡一生去保護你,不會讓任何人任何事來傷害你。」
得到當今世上最偉大男人的鄭重承諾,袁紫煙的心是暖的,感動的幾乎眼淚都要流出來。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輕輕把李世民推開,替他撫平衣服上的細微褶皺,埋怨道:「好好的衣服非要弄得皺巴巴的,小心臣民笑話你。」
「他們敢!」李世民說着又環住袁紫煙的腰,袁紫煙輕笑着跳開,指指沙漏,說道:「時辰到了,你要不去,我可要去嘍!」
「哈哈,哪有女皇帝,簡直是胡鬧!」李世民大笑不已,心情好得不得了。
之後便是冗長的登基大典,先是李淵宣讀了退位詔書,然後又宣稱禪位給太子李世民,李世民三跪九叩,承接大統,當即冊封長孫氏為皇后,楊氏為淑妃。
看着台下期許的目光,還有李淵之前的叮囑,李世民沉默片刻,還是帶着幾分不情願的冊立李承乾為太子。
眾臣齊呼萬歲聖明,李淵也終於暗自鬆了口氣。李承乾是他最為鍾愛的孫子,屬於隔代指定,倒也彌補了過往一些遺憾。
李淵推說身體不適,沒有參加接下來祭司天地祖先等繁冗活動,將玉璽兵符全部交出之後,一身輕鬆的退出了歷史舞台。
九年的皇帝,也許有人覺得李淵的短暫皇帝生涯沒有太大建樹,但是在筆者看來,正是李淵為李世民做出了艱辛鋪墊,才能有大唐開國之時的良好開端。李淵做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有着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之後的李淵看透了世事,皇帝也當過了,親生兒子也殺了,這世間最大的榮光最大的悲哀,他全都品嘗過,還有什麼值得去爭呢?
如果說李淵再當幾年皇帝,也並非是絕無可能,但是他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二十八歲的兒子李世民,已經完全可以勝任這個角色。
甚至李淵對於李世民主動請教的軍國大事,也保持三緘其口,並非是消極對待,而是希望兒子在摸索中成長。時代在進步,誰也不是先知,沒有人可以告知他一切。
李世民對於太上皇老爹十分孝敬,還為他修建更適合養生居住的宮殿,李淵拋卻一切煩惱,每日吃喝玩樂,令人羨慕。
而李世民的政治生涯才剛剛進入鼎盛時期,登基當天便論功行賞,沒有忘記一個功臣。
房玄齡勞苦功高,玄武門之變計謀皆是出自他與杜如晦之手,被晉升為中書令;其次是杜如晦,封為蔡國公,賜封邑一千三百戶;長孫無忌升任吏部尚書,封齊國公,勛臣加國戚身份,長孫無忌日漸得寵,甚至可以出入皇帝寢殿;尉遲恭加封吳國公,右武侯大將軍,封邑一千三百戶,絹萬匹,由於其救主有功,且平定東宮叛亂,齊王府中所有財物全都賞賜給了他。秦瓊封為左武侯大將軍,拜太子右衛率,封邑七百戶;高士廉,也就是長孫無忌兄妹的舅舅,升任侍中,封義興郡公等等。
第一批當然都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然後便是常年追隨李世民的文武大臣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封賞,最後便是故去的將士們,也都得到了追封,算是身後哀榮。
光是這些封賞,就念了足足兩個時辰,站得大家的腿都酸了,兩個太監的嗓子也都喊啞了。等念完之後,眾臣叩拜謝主隆恩,皆大歡喜。
李世民示意眾人平身,環顧下方,又說道:「朕初登大寶,心中常有忐忑,昨夕風雲,猶在眼前,不敢有忘。幸得諸公扶持,方得有今日,誠惶誠恐,不知何去何從。」
「臣等必定輔佐聖上,開創盛世!」眾人齊聲說道。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將目光看向其中一人,微笑道:「徐茂公上前聽旨。」
徐茂公一愣,玄武門他並沒有出太多的力,而且之前因為袁紫煙,與李世民消極對抗,出言不遜不在話下。徐茂公不敢怠慢,連忙上前:「臣!」
「徐茂公從平四方,數敗突厥,功不可沒,拜為并州都督,封邑九百戶。」李世民說到這裏,徐茂公剛要道謝,李世民又說道:「特賜李姓,今後與朕可兄弟相稱。」
滿朝譁然,這可是難得的殊榮啊,跟皇帝一個姓,一家人!而且還是皇帝親口封賞,並非是太監宣讀,看似職務不是最高,但受到的待遇卻是旁人不可比擬的。當然知情人心裏也會打嘀咕,皇帝李世民搶了人家的媳婦,大有安撫之嫌。
徐茂公自然是千恩萬謝,但是從其平靜的眼神可以看出,他的內心並沒有因此起太大波瀾。從此以後,徐茂公改名為李勣。
「還有一人,朕卻不知該如何封賞。」李世民笑呵呵的說道,眾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袁紫煙身上,除了她,誰還能讓李世民的心情看上去那麼愉悅?
「陛下說的是魏徵吧?」袁紫煙不等李世民開口,笑呵呵的問道。
眾人皆是一愣,包括李世民在內也不由微微皺起了眉頭。此時的魏徵已經快五十歲了,而且一直效命李建成,每天毫不掩飾的嚎啕大哭,十分討人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