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on2277993">
!
夜來花開,螢火蟲子飛舞,鄭歸音踏進她的院子便見得趙慧兒今時不同往日。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院子裏進出的婆子井然有序,能進內院的是趙慧兒親自挑選從外面買進來的丫頭,不是范夫人的人。
到了房內,屏風後剛收拾的四五隻貼黃銅縷花格箱子半開着,露出幾角富麗綢緞。十幾身成衣一一搭在了衣架上和椅背上,流光溢彩。見得趙慧兒迎來,她笑道:「聽說你被公主召進宮做清風閣的女官,我特來相賀。」
「果然,鄭娘子聽說了。」
這消息,不是鄭歸音誰能知道,她難免看一眼旁邊幾個鄭家婆子。卻又疑惑,她並沒有把這事說出來,下仆們是絕不知道的。
「我聽宮裏的消息。」
「原來如此。」她釋然,鄭家的靠山是張昭儀不是?但哪有半夜來賀的?兩女都知道這是場面話。嫣濃應聲上前送上了禮盒。趙慧兒客氣謝過:「破費了。我知道是你的心。但我一旦進宮哪裏敢得上這些好東西?」
鄭二娘子送給趙慧兒的禮,從沒有薄的。全是厚上加厚。
趙慧兒叫穗兒收下後,她牽着鄭歸音的手,嘆息:
「進京城這些日子。我也進過幾回宮。在宮裏作事還是小心謹慎為上。便是大潘小潘那樣也是一身官服,在宮裏謹慎,不到污了也不敢換穿。」
她一身薑黃色家常交襟絹衣裙,是半新不舊,又指指房中屏後簇新發亮的衣料衣裳,笑着,「你知道我喜歡這些。如今年紀大了覺得也不用上身,單是看着愉快收在箱子裏也叫人歡喜了。不過今晚你來得匆忙,我不敢讓你等就這樣子來見你。可不要怪我失禮。」
鄭歸音聽她說起年紀大了,沒忍住笑了:「趙娘子久未如此豁達了。」
「以前你見我如此?」
「未曾見過,卻在泉州城早就聽聞過趙氏種花女的大名。」
趙慧兒種花能送進各府,這可是她着實用心栽培花苗的原因。連公主這一回招她進宮做女官,也是借着這個種花的大名。召她為司花女官。
趙慧兒想起在明州城的往事不禁笑了:「范夫人當初誇過我種花,說我知道三分日照三份水肥還有四分土。」
她一聽就明白,這是范夫人夸趙慧兒踏實。但這一年多來趙慧兒心情全變太過浮躁了。鄭二娘子與她手牽手,見得她從容神色就知道這一趟,不費唇舌恐怕無法輕易如願。因為這位慧娘子方才說衣裳首飾時,沒有再向以前一樣暗示索要泉州番貨。
「聽說慧娘子見過公主了?」她單刀直入。
「鄭娘子是聽說了?我身份卑微前兩日一再求見可沒見着,今日才得賜一面。」她笑着自嘲,請了客人坐下命人奉茶。
鄭歸音如今也更高看了她一眼。
這時,她在燭光下打量趙慧兒,見她高鼻鳳眼,豐美雙唇,長裙素淡,但深紫臂帛在燈下亦浮出雀叼牡丹的暗紋,她這身都是極上等的手藝。見客也不算失禮了。
趙慧兒前兩日被嘉國公主冷遇攔客根本沒許她進見。這事鄭歸音當然清楚,今日她在靈隱寺里見到公主後又如願以償逼得公主不得不退讓,明日就能進清風閣為女官。范夫人大喜也罷了。這些衣裳綢緞卻是有一半是傅映風叫人送回來讓他母親一起給的。
鄭二娘子明白,傅九這一回對趙慧兒行事極是滿意。連她今日聽聞亦覺得喜從天降。連忙叫人去打聽,問問長公主殿下和這趙慧兒到底是如何商量此事的。
++++++++++++
宮城。
清風閣中。
晚風中有舞蝶翩翩飛入,盤繞着香案上白玉鴨子薰香爐。
爐中香片燃了大半,縷縷吐出纏絲靜繞。風吹燈不定,宮人持杆鈎把薄紗簾幕徐徐拉密。內室九曲枝燈下,長公主持筆的側影便映在了紗簾間。
雕花幾桌上鋪開的銷金羅紙上是太上皇手書的《穠芳依翠萼詩帖》。長公主正臨摹着太上皇的瘦金體。瘦金體筆致失於柔浮,但筆筆如蘭草葉尖,可謂自成一格,幽雅間筆力挺逸,不是長公主手中,亦無太上皇的手書的真跡。
真珠撞響,女官的身影悄步而入,大潘娘子手捧着四方漆黃圓角小食盤。裏面蜜煎四樣。羹湯一盞。先是長公主愛吃的乳糖獅子、荔枝膏、蜜漬青梅、尤其一碟子雕花青桔荷葉蜜煎果子。盛在了紅胎綠畫官窯瓷盤中,顏色鮮艷讓人垂涎。
大潘記得這四樣茶食是長公主兒時愛吃的,今日特意命了人去宮外潘國公府,使了弟弟潘玉郎在瓦子裏買來,呈入宮中。
「殿下……茶食來了,還請歇息一會兒。」
長公主停筆,沉思着在桌上取得一盞羹湯,大潘連忙呈上杏葉柄銀勺子,長公主定神一看手中是一盞百寶蓮子荷葉羹。
長公主揪然色變,擲下了銀勺把湯盞重重放下,濺起幾點浮白蓮汁,她不悅道:「玉郎禁閉於家中,已經是陛下天恩!怎麼又出府了——?」
大潘連忙跪下,不敢出聲。長公主這時又突然想起,分明是她自己吩咐過:「燕國公夫人落在了張昭儀手裏,以往種種罪過都可以往她身上一推了事。玉郎不需得太擔心,別在府中悶壞,待得事情平息還要出仕。讓他換了衣裳出府去西湖邊多騎騎馬。將來我求了太上皇,再讓他入天武官里任事。」
長公主想到這往事,那不過是三天前她才說過的話。當時燕國公夫人被審,關入內侍省內牢,玉郎又甘願指認了趙韋氏假造八寶印。大事已定。
當時她是何等的得意?閒暇吃茶時,她甚至還與小潘笑語:「傅九不喜歡他,又有甚用?玉郎他是本宮的表弟!」
「是,殿下。別叫奴婢說,玉郎膽子小又只聽殿下的話。上回子他在御園裏進了殿下的月瑤樓,又說是敢犯駕,必是被人下了藥。否則他哪裏敢?都是傅九和我姐姐合在一起鬨着殿下!不可信他們的——」小潘還一意為玉郎叫冤呢。
如今,看着在內殿水磨地跪下的大潘娘子,再看看幾桌上狼籍的茶食羹湯,長公主感傷地長嘆一聲:「不怪你。是本宮浮躁了。起來吧,給我送盞茶來。」
「……殿下!」大潘跪在地下,苦苦哀求,「不可再吃那五石茶了。玉郎也是因為吃那茶糊塗了闖下大禍。他這幾天請了林御醫看診——」
「怎麼說。」長公主一驚,連忙伸手親自扶她起來。大潘卻不敢起身,一再哀求着,眼中帶淚道:「殿下,就依了慧兒娘子的話,不要再吃五石茶,召她進宮來服侍殿下。慢慢把這病治好了再說其他。」
「罷了!」長公主一轉身,突然把桌上的茶食湯盞全都掃在了地下,砸得粉碎。大潘不敢出聲,外面的腳步聲卻突起,一名女官匆匆闖進見得長公主只是發脾氣,這才敢鬆了口氣。來的是小潘。
長公主卻更是不悅,冷笑着:「怕什麼?以為本宮也發作了,也瘋了?」
小潘吶吶不敢出聲,一改往常的潑辣爽利。只悄悄瞟瞟地下跪着不起的嫡姐,她方才在外麵茶房被嫡姐痛罵了一頓,才知道玉郎前陣子在府里不出門,心情不爽每日和丫頭們胡混,竟然是不能人道了。林御醫說是五石茶吃多了。
「殿下,還請召趙慧兒進宮!」
「不必!她進宮又如何?並不能治本宮的病。」長公主雖然拒絕,卻沒有再否認自己確實因為五石茶而生病。大潘娘子頓生希望,便知道是因為趙慧兒。這宗女前幾天在靈山寺與長公主密談,恐怕是揭穿了長公主不育症的舊事。
「殿下,還是要把趙慧兒拘進宮裏來,在殿下眼皮下才穩妥。」她連忙勸着。長公主虛扶,她終於起了身。長公主何嘗不知她說的有理,平息了情緒惱意,長公主立在了圓門五腳高花架前。她凝視欣賞着春蘭花開的盆景,終是點點頭:「本宮知道。她自己也願意。你打發人——去和殿中省說一聲,本宮這裏缺一個侍弄蘭花的女官,」
大潘連忙應了。轉身出簾到外面,拐出廊走了一段廊道到了茶房裏坐下,茶房裏有人,是小潘親自在為長公主熬茶湯。大潘在一邊交椅上坐下。命貼身青衣去請了一位老到的內人。小潘在茶爐前守着頭也不抬,聽得嫡姐一徑的沉默不語,茶房裏燈光搖曳着,窗外花影重重都映在地面。
過了一會兒腳步聲響,一位老內人的身影踏破花影,進來了施禮。清風閣中這些瑣事歷來是大潘打理,她沉吟着先吩咐着去尚功局問問:「殿下召了一位趙姓宗女進宮來說話,住上一兩年的。問問按舊例,應該是個什麼章程。」
老內人姓慕容,在清風閣里聽差但兼着尚功局的職,果然就有主張,笑道:「約摸着會登個冊,得個從九品的內人品級。方便進出宮禁。也是在長公主跟前侍奉的體統。」
「怎麼說?」
「近的只看咱們閣里,潘內人您是長公主的母家親。一進宮就是八品。」說到這裏,頓了頓。茶房裏,潘玉令起身端了茶湯,小青衣揭了帘子,陪着離開去內殿了,待得小潘的身影在廊外窗紙上消失了。慕容老內人才繼續稟告:
「小潘內人是庶出,次一等,從八品。遠的有韋太后殿上的盧四夫人,當年也是伴駕說話,壽安殿上例來說不得,進去就是八品,還不是親眷。又因為是本來郡夫人的封,直接再封了寫字女官,在宮裏領着從五品的俸。依我看,趙娘子是宗親但無封,比小潘內人次兩等,從九品是有的。」
「既如此,按舊例就從九品。」她起身出茶房,老內人跟在身邊聽着她還有什麼吩咐,果然她站在廊下,想了想回頭又道:「就現在。去殿中省打招呼登名就是了。明天就給宮牌子。
「是。」老內人應命轉身,踏着夜色月光,出了清風閣往殿中省里去辦差。
松槐依舊,繞過了大門內的白照壁,殿中省兩廊各屋子都有燈光,尚功局班房裏坐着值夜的葉內人,倒是老相識。聽了這事翻舊例冊子,一看也無話。立時就把趙慧兒的名字登了宮人內冊。後面寫一個:內殿內人,擬授從九品。
「不瞞你,如今不比當初。」值夜內人坐下,持筆寫公文,慕容老內人看這情形,便知道這是有了新章程,聽葉內人道:「淑妃娘娘寬和。這種小事又是長公主的閣里。到月末的時候呈冊一看。也就罷了。如今張昭儀在位。明天還得郭掌司拿着公文去英雪殿奏報。她親自看過批下來才算。我今晚寫好了,給你送到郭掌司房裏——她這時辰沒睡呢。」
老內人笑着再三謝過,也說:「按理,這章程也應當。以往瑞珠宮裏也是太寬和了。」因為等着小青衣送公文去郭掌司房中,得個回信,葉內人便留了舊友坐下吃茶說話。
屋外對着廊前天井,天井生着幾株綠芭蕉大葉又植着一株杏樹,粉杏開過了盛時,一半花兒落了一地,草蟲子在樹下嘰嘰地鳴着。
老內人們難免又議論了幾句裁撤教坊司的事,幾千的人全都裁撤,有體面的內人和老檔,哭着跪到英雪殿外不肯出宮的不知凡幾,陛下太和宮那邊竟然全沒有動靜 。值夜葉內人和她交好,端了茶坐下低聲附耳:「哪能!?早託了洪老檔去求陛下。被罵回來。說是陛下那邊連夜議事呢,哪裏有功夫理會這些?」
「怎麼?」慕容老內人吃到嘴邊的茶停下,抬眼詫異,「陛下慈愛。不至於如此。」
「也沒實在的消息。」值夜內人年紀四十多了,經過大事為人謹慎,不肯再說,只點了盞里的茶水,在燈下公案桌面劃了一條長線,不是慕容老內人別人未必看得明白。這一條長線曲曲折折,竟然就是長江。
兩位老內人都是宮中小童,隨駕從北方逃過來的,又一起在潘妃殿上做過女史,所以侍奉過太上皇,認得太上皇的軍圖。當年明受太子在潘妃身邊,太上皇回後宮就是來看太子,隨身也帶着軍情,愁着北虜軍殺過來了。她們身為女史負責收拾書桌。看多了就認得大江防線就是這一條曲曲折折的線。
鄭二娘子艷名洗白生涯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