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欄百萬頭的單體養豬場,在這個養豬場規模多在1.5萬頭左右的年代,不啻於一步登天。
嘉穀農牧的百萬級單體養豬場正在建設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些消息不太靈通的養豬企業,甚至覺得這是謠言。
現在的豬肉行情低迷,誰還會逆勢擴張養豬規模呢?更不要說一次性養上百萬頭生豬,知道這是多大的風險嗎?傳這謠言的人咋不吹上天呢?
因為嘉穀農牧的低調,也因為養豬如今真的不算一門好生意,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場這個本應大放光彩的項目,竟沒有在行業內引起太大的波瀾。
大家更關注的,是雙匯被外資收購,是新希望飼料的造富奇蹟……
至於養豬嘛,進入門檻很低,千家萬戶養,起早貪黑辛苦伺候不說,瘟疫襲來全部歸零。
與產業鏈前端的獸藥、疫苗比起來,好像技術含量不高,盈利穩定性也不行;與下游的屠宰比起來,盈利穩定性就更差了,更別說與更下游利潤空間更大的肉製品比。
整個生豬產業鏈,市場空間最大的幾塊分別是飼料、養殖、屠宰、肉製品。如今行業內的明星企業,主要集中在飼料、屠宰和肉製品上,偏偏就沒有養殖的份。
但也有眼明心亮的。
在齊政看來,嘉穀農牧最大的機會反而就在養殖上。
「飼料行業現在確實增長迅猛,但變數也是最大的。飼料行業的劇變是趨勢性的,其下游的主要客戶散養、小養殖戶將會不斷退出市場。到那時,同質化競爭時代來臨,行業必將迎來劇烈洗牌。」
「配個飼料嘛,能有多大難度?大型養殖企業,無論是從成本還是效率角度,都不會外購。」
李東亮默默點頭。就以嘉穀農牧為例,自家養殖場的飼料全部是自購原材料,自給自足。
「至於屠宰,看似擴張容易,實則隱性門檻極高。一是屠宰最終要依靠終端渠道動銷和擴張,這事耗時費力;二是地方保護主義,阻礙巨頭統一市場,真當多地存在的涉黑『肉霸』是浪得虛名的呀;三還要面臨低成本的私屠濫宰競爭。」
「至於肉製品,雙匯一家獨大。但由於我國豬肉消費主要以熱鮮肉為主,說實話,雙匯肉製品表現相對平庸,反而是屠宰上有不錯的表現龍頭都衰成這樣,阿貓阿狗的日子只會更慘。」
相比起來,養殖反而是產業鏈各環節中,難度相對較低的一環。
本質上,商品豬是一種無差別的商品,是沒有定價權的,競爭核心是效率提升帶來的低成本。
即使有地方保護主義,也保護不了低效率的散戶,規模化養殖必將加速成為主流。
在齊政眼中,國內生豬養殖行業正處在集中度大規模提升的歷史性進程中。
「從小規模散養的原始粗放到大規模工業化的技術管理,後發優勢下,養豬行業正在從史前時代快步跨入科學時代。我們要關注的,是那些開始冒頭的大型養殖企業。」齊政如是說道。
……
與此同時,齊政口中的那些開始冒頭的大型養豬企業,更加關注發展勢頭更猛的嘉穀農牧。
在越省。
溫氏股份最能體會嘉穀農牧年出欄百萬頭的單體養豬場的分量就在越省邊境,主打市場又是珠三角地區,當然無法忽略。
早在97年,「養雞大王」溫氏股份把養雞的模式搬來養豬,率先採用「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後來的眾多大型養豬企業,也大多沿襲了這種模式,不過在規模和品控方面都遠不及溫氏股份。
這種模式下,企業負責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等技術密集型工作,農戶負責育肥,享受保底利潤,將生豬按統一價格銷售給公司。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農戶既可以獲得飼養費,又無需承擔飼料、仔豬、疫苗等費用,風險大幅降低,合作熱情高漲。企業則無需承擔豬舍等固定資產投入,輕資產模式下擴張很快。
截止目前,溫氏的養豬規模已達到年出欄四百萬頭,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養豬龍頭,而且每年還以極高的增長率在擴張。
不過也正是因為與嘉穀農牧的發展模式不一致,溫氏更多關注的,是嘉穀農牧對市場趨勢的判斷,以及國內首個年出欄百萬頭的單體養豬場投入生產後,對越省豬肉市場的衝擊。
而另一個主角,對嘉穀農牧就不僅僅是關注了。
在豫省。
早在03年,38歲的秦營林就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欄目。
當時,靠着養豬,他已經是當地有名的企業家了。
論養豬,他是專業人士。更重要的,是他真有熱情給豬做直腸截除手術,他用手一點點往外掏豬糞;設計磚拱結構的豬舍,使造價降低了90%;帶領團隊研究降低飼料成本的方法,每頭豬飼料成本最高下降了上百元……
秦營林創立的牧原股份,一直堅持「直營制」的一體化養殖模式,堅持自繁自養。
但這種模式的問題也很明顯:前期資金投入大,擴張慢。牧原股份比溫氏股份早5年開始養豬,規模上還遠不及後者。
不過,當規模到達一定程度,這種模式在成本端的優勢就會漸漸凸顯出來。
秦營林是想後發制人。
但是很顯然,在這條道路上,有人比他先走一步。
今年牧原股份的年出欄生豬約有10萬頭,但受限於市場大形勢,陷入了虧損當中。
當他知道,採取同樣模式養豬的嘉穀農牧啟動了百萬級的單體養豬場建設時,眼珠子都瞪出來了差距太大了,自己最大的養豬場都還沒突破十萬頭,人家已經在百萬頭的道路上狂奔了。
反應過來後,他又羨慕得要流口水了,真有錢啊人家是沒錢才養豬,養豬的嘉穀農牧是真的有錢!
除此以外,秦營林還是養豬技術狂人。
在他看來,豬舍幾乎是一切技術的載體。好的豬舍設計需要兼顧多方面的指標,非常精細、需要相當的工業沉澱。隨着單場養殖規模的提升,整個系統的複雜性也將指數級上升。
百萬級的單體養豬場啊,簡直是一個標本。
他已經打定主意,等嘉穀農牧的百萬級單體養豬場建好後,他要在第一時間上門參觀學習……
同一時間。
日後為a股貢獻了「豬餓死、巨虧30億、股價卻暴漲80%」段子的雛鷹農牧,面對嘉穀農牧的大手筆,也是若有所思。
半路出家的雛鷹農牧,採取了結合溫氏和牧原的混合養豬模式,在幾年後彎道超車,在溫氏股份、牧原股份之前,成為第一個上市的養豬企業,被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
但如今的雛鷹農牧也就是「戰五渣」的水平,財務負擔極重,融資無門。
他關注的,反而是坊間的傳聞,嘉穀農牧得到了高盛的大筆融資,才能有如此的手筆。
受此啟發,雛鷹農牧開始醞釀走上資本市場啟動融資的計劃了……
齊政自然不知道,嘉穀農牧的百萬級單體養豬場項目,給後世的養豬龍頭溫氏、萬年老二牧原股份以及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帶來了多大的影響。
當然,現在的大型養豬企業,彼此都稱不上競爭對手大家的對手,仍是國內千家萬戶的中小散戶。
相互的關注,更多的是為了調整自己的戰略,或者是想要學習對方的優秀之處。
總之,在風起雲湧的養豬江湖,嘉穀農牧已不再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