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須呈網絡狀在星球地底蔓延,地表的觀察探索是次要,擴張蔓延是主要,因為兩者相輔相成,擴張可以讓搜尋工作事半功倍,且獲取物質資源也離不開根莖擴張,採集者們需要孕育天機來演算破譯星球土著的語言。
正是基於擴張為主的原因,採集者們這才後知後覺的在已經覆蓋地底,距離順天宗四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發現一個非自然建築。」
「星球上有冷兵器文明,雖然工業技術不行,但已經有能力建造建築,非自然建築很常見。」
「呃……信息簡短了,這個非自然建築的技術水平很明顯不是地表上的土著文明建造,他們還沒有這樣的材料學,順帶測了下外壁的原子半衰期,建築存在了五千年。」
這麼答覆的個體,重複詳細的解釋,並將自己的視覺信息遞送上來。
視覺信息中,豎直的岩壁上可以依稀看到一個建築的輪廓,這個輪廓只有一半,另外的一半被埋沒在岩壁的岩層里,都不需要進行原子半衰期的檢測,旁觀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這個建築非常古老。
這個輪廓上面貼着很多紅黃相間的條狀物,建築的正門上更是貼滿了這種東西。
這些條狀物和紙張相似,紅的部分是紙張,黃的部分是上面的文字,給觀察者的感覺就像是把紙張浸沒在紅色染料內,然後用金墨汁在上面撰寫文字。
條狀物很醒目,整個暴露在岩壁外的建築都貼滿了這種東西,想不注意到都很難,採集者們很自然的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這上面。
「這個建築的門為什麼貼着東西?」
「我知道這個東西,瑟琳人那邊也有,好像叫做『封條』來着,你們看,一般封條上都會寫着一些文字,這上面也有。」
很快有個體表明了自己對這些條狀物的理解,而且理由還很充分。
其他採集者個體在族群的遺傳記憶中回憶,以了解瑟琳人文明中封條的概念。
「哦——原來如此。」
「長見識了。」
當然,也有一些個體覺得是無用信息,也就沒有進行回憶,直接向同族詢問,只了解大致概念。
「封條的用途是什麼?」個體問。
之前提出想法的個體回復,「在瑟琳人那邊,通常貼在即將拆掉的建築上,由於建築即將要拆進去很危險,所以要貼上封條,起到提醒、警告的作用。」
「所以這個建築也是要被拆的?當地土著要拆了這個建築。」
「可這些封條里,存在時間最長的貌似已經有幾百年了,當地土著計劃拆掉這個建築計劃了幾百年都沒拆掉?」
有採集者個體提出質疑,疑似封條的東西非常多,有些非常新,像是最近貼上去,有些則非常舊,經過原子半衰期的測定,存在時間最長的條狀物是大約四百年前貼上去的。
這本身很不可思議,因為在大氣環境裏,會受到氣流的侵蝕,再堅硬的岩石都會被風化,縱然建築的一部分會提供一些掩護,但不能做到全方位保護,持續存在時間長達四百年沒有脫落、腐蝕殆盡,足以說明這些疑似的封條東西異常性,本土文明的材料技術可沒有達到這種高度。
不過,由於先入為主的關係,採集者們更多的是關注起這個建築的拆除問題上,然後整個都被帶偏了。
「這種情況在瑟琳人那邊貌似也有,叫『釘子戶』來着……」
「釘子戶是什麼?」
「就是形容一些人像被叫做釘子的加固零件那樣固定在原地,瑟琳人那邊拆除建築通常來說都是為了推倒舊建築,在原來的位置重新蓋上新的建築,為此原來居住在那裏的瑟琳人就要搬遷走,但總會有那麼一些瑟琳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居住地,釘子戶說的就是這些人。」
「這說明雖然這是那個被毀滅文明的遺蹟,但這裏面是有土著居住。」
「探索還是要繼續,根須拓展的時候不要鬧出大動靜,只要不被發現那就沒問題,出了意外的話就抹除土著個體,避免我們的信息外散擴大影響。」
「同意。」
如果有抹除記憶的方法,採集者們會更傾向於使用記憶抹除的方法來消除影響,畢竟土著都是啟迪思想的科研資源,雖說土著很多,可採集者們不會閒自己族群的資源多。
但遺憾的是,採集者們還沒有細緻的了解這個星球土著的大腦結構,在知道星球土著大腦中,哪部分是記憶儲存區域前,只能採取抹除處理。
找了遺蹟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根須利用化學配位性,蝕刻出一個可供根須鑽入的通道入侵建築內部。
遺蹟內很黑,並不像是有人居住的跡象,貼着牆角根須一路探尋。
探尋了半天時間,沒找到什麼關於被毀滅文明的線索,只找到個疑似打鬥的痕跡,這些痕跡相對於建築本身,算是很新的痕跡,是幾百年前留下,越是深入,建築通道內的牆壁上逐漸會出現一些黝黑的區塊,經過提取成分分析,這些黝黑區塊的成分與當地土著的血液成分相同,從痕跡的殘留上看,應該是飛濺到牆壁上。
「不像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反而像是死斗場。」
「注意,有聲音。」
繼續深入一段距離後,漆黑的建築通道內隱約間可以聽見什麼聲音。
「看來是有土著住在這裏,都注意點,別把動靜鬧大,引起土著的注意。」
「了解。」
有聲音就說明建築內有土著,痕跡都是幾百年前留下,不能說明現在沒有土著居住,就算建築內伸手不見五指,不能像採集者這樣通過紅外線波頻觀察物體的土著根本看不見建築內的任何東西也不能說明什麼,誰也不能保證這個建築內的居住者是不是個有怪癖的土著。
根須的探索還在繼續,採集者們默默的將根須更換上與牆壁相同的保護色,加上纖細的體積,縱使在可見光譜照明下,不仔細看都發現不了。
「咦?奇怪,為什麼感覺聲音沒有增大?」
起初採集者們沒感覺到有什麼異樣,可隨着繼續深入,理應由於和發聲者距離的拉近,而讓模糊的聲音放大,但事實卻並非如此,聲音沒有增大始終保持着模糊狀態,似乎一直都和採集者們蔓延的根須保持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