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酬兄弟會 媒介變革下的網絡文學生產機制

    主題:媒介變革下的網絡文學生產機制及產業發展前景

    時間:3月29日

    地點:第二書房金中都公園館

    主辦: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

    嘉賓:

    邵燕君: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全國網絡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馬季:中國作家網副主編、中國作協全國網絡文學聯席會議負責人

    陳定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數字信息室主任

    丁國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研究室主任

    莊庸:中國青年出版社新青年讀物工作室主任

    劉濤: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劉英:網絡文學大學常務副校長、17k小說網創始人

    李岩:第二書房創始人、館長

    主持:

    徐漣:中國文化報社副總編輯

    3月29日,「藝海問道」文化論壇邀請邵燕君、馬季、陳定家、丁國旗、莊庸、劉濤、劉英等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作協、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藝術研究院、17k小說網站的網絡文學專家和網絡寫手。

    聚焦「媒介變革下的網絡文學生產機制及產業前景」,總結網絡文學的發展概況,探討建立多元共生的文學生態,分析網絡文學產業發展的前景與模式,並對網絡文學在中國文化戰略佈局上的意義和價值進行深入研討。

    中國文化報社副總編輯徐漣歡迎各位專家蒞臨論壇,並介紹了舉辦本次論壇的主旨。

    她說:「一方面網絡文學蓬勃的發展現狀,需要我們從理論上對這種文藝創作形式進行總結和梳理;另一方面,近幾年來網絡文學改編成影視劇、開發為遊戲,作為文化產業的興起與迅猛發展,也促使我們要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

    徐漣認為,最初的網絡寫作只是把傳統文學搬到網絡,零門檻吸引了大量的文學愛好者,特別是難有機會發表文章的年輕人。但隨着寫作者對全新的互聯網特性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文學的形式、節奏、風格、體裁都發生着很大的變化,逐漸形成了網絡文學獨有的特點。

    形式的變化必然影響風格的變化,網絡文學3000字左右一個章節,短句子,長篇,語言文字簡潔,故事起承轉合,故事性大大蓋過文字技巧,這些都與網絡載體特別是移動終端的特點緊密相關。

    但從誕生之日起,網絡文學也一直面對質疑與問題: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過度的商業化和工業化流程的類型化寫作。此外,在當代文學評論的格局中,網絡文學評論是一個薄弱環節,專業批評家和網絡文學作者很難進行有效溝通。

    而隨着一大批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開發為遊戲,網絡文學影響力日益增強。「網絡文學全產業鏈的出現使得網絡文學超出原有範疇而成為資本運營的新戰場,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探討如何將網絡文學的文化原生態聚合地,提升為文化產業鏈的孵化器。」徐漣說。

    為何網絡文學「風景中國獨好」

    2014年被眾多學者稱為網絡文學元年。

    北京大學副教授邵燕君認為,對網絡文學而言,2014年是關鍵之年,這一年特別重要的兩件事情,一是資本行動,一是淨網行動,這兩個行動使中國的網絡文學從某種化外之地,進入到文學場。

    這個場存在資本力量、政治力量,還有網絡文學的原生自主力量和媒介的力量。但是,

    「媒介革命在全世界發生,為什麼網絡文學在中國獨好?我的結論恰恰因為中國特殊的文化生態,為網絡文學提供了機遇。」

    對西方等其他國家而言,他們一方面有着豐富的類型小說的傳統,另外一方面存在成熟的基於豐富的感官感受的acg(動畫animation漫畫ic遊戲game)文化,這就使得純文字網絡文學的重要性很難像中國這樣凸顯出來。

    中國作協全國網絡文學聯席會議負責人馬季較早從事網絡文學研究。他早先以傳統文學期刊編輯的身份考察了網絡文學崛起造成的影響。

    1999年前後,文學期刊的編輯們大多認為網絡文學隊伍中一方面臥虎藏龍,另外一方面亂七八糟。他坦承那時候「有口無心,還不願意把身價放下來。

    影響大的期刊的編輯基本上都有非常頑固的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情結」,但90年代開始文學期刊呈現出頹勢。「當代文學期刊的東西不斷重複自我,一些所謂的名家沒有動能,文字上沒毛病,技術上沒毛病,內容卻蒼白,他們已經脫離現實。」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網絡文學的蒸蒸日上。馬季認為,新中國成立發展到改革開放的今天,文學的那個盤子大了一點,我們學了好多西方的東西。讓現在的盤子更大,我們要有更大的想像力維持,否則就會萎縮。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定家認為,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中國文學經歷了兩次大的轉型,一個是市場化的體制轉型,第二個就是數字化生存的轉型,實際上就是網絡轉型,這兩個轉型帶來的結果就是評論家白燁說的「三分天下」——以文學期刊為主導的傳統型文學,以商業出版為依託的市場化文學,以網絡媒介為平台的新媒體文學。

    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編審莊庸認為,在網絡的作用下,不但年青的一代,中國社會各群體正在重新細分,細分以後重組。互聯網+時代,部落化、微社群和亞文化趨勢在融合,一融合,就產生了強大的族群認同及文化建構。

    這不僅僅是一個尋找最佳商業模式的問題,對於文化來講,則產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形態。網絡文學的發展和表現證明了這一點: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網絡文學創造了一個新的文學樣式。

    每一種新文體、新的敘事方式意味着將產生新的一種話語權的爭奪,尤其它涉及年輕人意識族群在互聯網+時代不斷遷徙,每一次遷徙意味着年輕人的重新組織。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濤認為,網絡文學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思想多元化的一種體現。因為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曾經一段時期,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相對單一化。

    從**十年代以來,思想多元化才慢慢地表現出來了,並在90年代末以後找到一個新的載體,就是網絡,社會的多元化、複雜化在網絡上日益充分地表現出來,甚至鋪天蓋地。

    網絡文學的粉絲經濟、泛文化娛樂性

    網絡文學的生產機制,包含着網絡文學作品的啟動、反饋、創作成型、消費、報償及其相應的網絡管理和可持續推進的一系列過程及其控制問題。

    對文學研究和批評界而言,目前存在的尷尬是,眾多的批評家並不了解網絡文學的生產狀況。數年前,邵燕君在北京大學建立了一個網絡文學的研究兼創作小組,他們以粉絲和作者的雙重身份投入了對網絡文學的內部觀察和體驗。

    邵燕君認為,以前的文學生產機制是用一種行政力量,建立了從中國作協到地方作協的一整套作家培養、選拔機制,這使得村間地頭愛寫作的人都有渠道發表作品,都有可能成名成家,這一點對人口基數極大的國家是最重要的。

    「有這麼一個機制,把上帝隨意揮灑的文學種子再撈上來這個很重要。」她說,莫言、賈平凹都是這套機制選拔出來的,但是這套機制在市場化轉型之後,出現了大問題,就是圈子化了。

    「我們的評價機制越來越象牙塔化,越來越跟普通人大眾的標準隔離。」邵燕君認為,網絡文學的生產機制和評價機制使得基層的作家,特別是年輕作家,可以通過在較為公正的一套商業化和細緻化的操作機制中,成為經濟和名譽上的成功者。

    莊庸認為,網絡文學從目前來講有比較優勢,它的粉絲經濟、共享數據庫、泛文化娛樂性,決定了網絡文學現在比任何一種文藝形式都更具有優勢。

    當然,在網絡文學之外也存在符合互聯網時代的其他社群經濟,存在文化內容增值服務的問題。他舉例說,從《魔戒》到《哈利波特》,它們實際上比網絡文學本身更能體現社群邏輯,也就是意味,不管是在哪一個平台上產生的文藝一旦能夠掌握到這種互聯網+時代的微社群、亞文化這個邏輯,就同樣甚至比網絡文學更能製造現象級的作品。

    另外一點是,要看到網絡文學也有短板,它的短板甚至是致命性的,比如目前網絡文學也在進入一種恐慌,一種焦慮,在尋找蛻變和轉型,已經走到不是改良而是比較革命性的地步,其中版權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別去爭論「是不是主流文學」

    網絡文學的迅猛發展,也引起一部分人的警惕和爭論。劉英認為這是過度敏感。在他看來,網絡文學在如今,更多的是類型文學、通俗文學,它也探討人性,但基本不是政治宣教式的東西,而是非常有趣味的東西。

    中國社會科院研究員丁國旗認為,網絡文學還是要堅守文學具有的精神,創作的規律。它只是文學著作的一種形式,就像水一樣可以放在杯子裏面,可以放在缸裏面。

    純文學就是我們的「純淨水」,它進行提純以後,對身體沒有危害。網絡文學則像礦泉水,是天然的,包含有益物質,但也難以避免地包含着一些有危害的元素。

    因此他認為,要注重發揮網絡文學批評的作用。「對網絡文學的批評,是推動網絡文學發展最好的扶持,所有的事物沒有對手,沒有批評,是很難發展的。沒有批評,發展也許會很平穩,但是有了批評,才能健康。」

    針對網絡文學批評,邵燕君主張持一種「學者粉絲」的立場,就像目前西方研究者存在這樣一種觀點:我確定我的立場,但並不表現在所謂感情上的客觀超然。

    邵燕君認為,應該堅定不移地維護網絡文學的原生的生產機制、部落文化,總結網絡文學現在已經取得的文學性和經典性成果,並且和偉大的文學傳統去連通。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中國網絡文學可以具有自己的新位置和新使命,那就是充當國家主流文藝發展的孵化器。現在網絡文學、傳統文學,不應去管誰是主流、誰不是主流的問題,而應該趕緊坐在一條船上,共同承擔建構我國主流文藝的使命。

    增強網絡文學在中國話語體系構建中的作用

    劉濤認為,網絡文學對既有的文學格局提出了兩方面的巨大挑戰,第一就是對體制機制。目前文學的體制基本上是行政化的體制。

    這個制度現在被網絡文學挑戰得非常嚴重,不僅是平分秋色,甚至有要被壓倒的感覺。另外,對文學觀念也有一個挑戰,我們目前的文學觀念依然在上世紀80年代始的文學觀念的籠罩之下。

    網絡文學對以前那種相對單一的文學觀念有非常大的突破,各種類型的文學都得以在網絡文學中充分展現。

    邵燕君十分確信網絡文學將發展成為主流文學。她認為,我們一直討論什麼是網絡文學,但是在媒介革命深化之後,界定網絡文學概念,也許已經不重要。

    現在沒有人說紙質文學的概念,因為紙質是主流媒介,但是網絡文學一旦成為主流媒介,我們就會關注紙質文學的概念。

    莊庸認為,網絡發展前景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他針對網絡文學的功能和網絡文學在文化戰略佈局中的卡位問題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當中必須把握幾個重點,即主流新文藝重塑的重要性、國家文藝治理體系的重要性、黨管文藝策略的重要性等。

    黨出台文藝政治綱領就是在推動中國話語的構建、中國的理論體系的重新構造,進而參與整個世界原理論創造,提出自己的話語和理論體系。這是十分核心的問題。在這種卡位中,網絡文學有可能在吸引青年主體、中國話語體系構建中起到重大的歷史作用。

    本次論壇討論熱烈,腦力激盪。什麼是網絡文學,如何界定?在文學的總體格局中,網絡文學的價值與使命是什麼?網絡文學的研究如何深入展開,網絡文學批評如何發揮引導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從產業角度來說,網絡閱讀業能否有更大收穫?網絡文學能否持續激發大眾文化的創造活力,在文學性與商業性共存共生模式下,創作煥發新的能量?專家學者們交換觀點,提出問題,並一致認為需要更進一步地不斷研究深化。



媒介變革下的網絡文學生產機制  
相關:    劫天運  破天蹤  原子戰神  最強改造  神級插班生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血酬兄弟會媒介變革下的網絡文學生產機制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87s 3.9941MB

搜"血酬兄弟會"
360搜"血酬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