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諸皺了皺眉,想了想,仍是搖頭,拒絕的話就要脫口而出了,濱濱攔截住,道:「爹爹,咱們去京上嘛,咱們去看新鮮的事物及東西。去嘛。也給咱們的小猴子找個伴。」
李諸一聽濱濱說到新鮮的事物眼睛亮了亮,但想了想,搖頭道:「咱們就算去,也要想想如何不讓村裏的人知道,要有個說法。而且家裏正要秋收,我不在,誰來整這些事。要有個管事的才行。」
濱濱想了想,對李諸道:「爹,秋收這事,爺及大伯爺都會。咱們讓爺和大伯爺幫把手。別人問起,就說你帶着咱們讀書去了。」
李諸看了看孩子,搖了搖頭,道:「咱們自己的事,怎麼可以左他人之手。咱們是已經分家出來單過的,不應該再麻煩你們的爺爺。」
李海看了眼濱濱,看着濱濱低頭一臉不甘的踢土,抬頭對李諸道:「爹,咱們讓尚老幫着看着吧。以後咱們總會遇着秋收不在家的情況,這次戚叔也在,咱們請的都是會幹地里活的。而且尚老以前在家裏也是個掌事的,可能比爹更精細些。」
李諸無奈地看着孩子們,李海哥仨一臉的希翼,濱濱更是整個人掛在李諸的身上,還嘴口沒停地嚷嚷着「去吧、去吧。」
其實,李海哥仨及濱濱現在看起來,才是與他們年齡相符的孩童樣,往日的深沉,怎麼說怎麼是與實際年齡不符的。
李諸就是想不去,也不能不顧孩子們的希翼,更何況這也不是什麼難事,這次上京看看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時候為李海哥仨做打算了。
李諸想了想,重重點點頭。
李海哥仨及濱濱看了都歡欣地樂開眉。
李諸不是拖沓的人,決定了就一定會去執行。他立即將自己的決定與鄧氏說了。
鄧氏聽後,笑着道:「我想着你肯定是想去的。這次沒去,說不準以後怎麼後悔呢。大哥及大嫂剛剛還想說勸勸你,讓你去看看,現在去了就好。大家都歡喜。」
李諸笑着點了點頭,道:「我決定不去,肯定不後悔。主要是孩子們,他們想去看看。」
鄧氏想了想,點頭道:「像李海這樣,考了秀才的,都是想出去走走。舉人試沒那麼簡單,多聽、多看、多思,漲漲見識。這次上京,多看看,總是好的。」
李諸說:「孩子們是這樣說的。咱們與大家說一下,秋收也要安排一下。」
鄧氏點頭道:「行,咱們分開忙活。幸好我們之前有全家上鎮上住的習慣,咱們不在一兩個月,村裏的人應該不會奇怪個啥。」
李諸笑着點點頭。
李諸與鄧氏決定上京後,第一時間將全家欲上京的事告知李漁。
李漁對此是贊成的,笑着道:「我本來還想勸你上京的,看來,你是自個兒想通了。你們家與咱們家不一樣,你大哥我一輩子就是泥腿子,你們家個個腦子活,四處看看,多思多想,就算以後不去考舉人試,能像上次一樣避禍,安隅一處,也是好的。」
李諸笑着向李漁拱手道:「大哥,是這樣的理。您說的是。之前是我想偏駁了。只想着自己,沒有考慮家裏孩子們。咱們家裏的孩子們都想去看看,大哥,我們家地,要勞煩你幫着看看了。」
李漁笑着擺擺手道:「行了,一生人咱們倆兄弟,不是啥大事,你家請的人都可以搞定了。大哥就多個眼幫你看一看。」
李諸聽後忙謝過大哥李漁。李諸知道,自家大哥應下了,就會上心,有這個上心,就夠了。
李諸及鄧氏與李老爺子及李洪深說欲上京的事。
李洪深聽後笑着道:「上京看看是好事,敏,你看着李諸,別讓他亂買東西。咱們雖然窮,但要有志氣,不能讓舅佬爺給咱們買東西。」
李諸及鄧氏都一臉贊同的直點頭。李諸不好意思地道:「家裏的銀子,被我上次花剩不多了。我們這次上京,我向權哥及慕哥借點,放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上京的嚼用靠舅佬爺,其他的都要自個兒整的。」
李洪深笑着點點頭,道:「你們儘管去,家裏不用擔心。我和你大伯娘,會幫你們看好這次秋收的。放心去看看。」
李諸及鄧氏忙謝過倆佬。
與李老爺子說開,李老爺子聽後,看了眼李諸,道:「諸,你們這次是去認親,帶上你們二哥吧。」
李諸及鄧氏聽後都愣怔住。
李老爺子嘆了口氣,道:「雖然你們二哥有萬般不對,但怎麼說他也是我疼了幾十年的兒子,和你們一樣都是心尖上的肉。你二哥不在村上過日子,且還是那樣的身份。這次認親,很明顯能帶給你二哥極大的好處。再怎麼不喜歡,那也是咱們內里的事,總不能看着孩子錯失機會是吧?」
李諸點頭道:「是這樣的,我找人知會二哥。看他是否一起上京?」
李老爺子聽後高興地點點頭。
李諸讓家裏的人上鎮上知會李稻,因為涉及到當姨娘的太佬佬,沒有托張老頭或余老頭。
李翠花聽說自家小弟一家要一起上京,高興地拉着鄧氏直道:「這個好,我剛剛就是想與諸說道說道,讓他跟着上京的。咱們不是去沾什麼光,咱們就是存了不用錢上京看看的心。」
鄧氏聽後笑着點了點頭。
李翠花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拍了拍鄧氏的手,道:「你們去了那邊,別急着回來。李海哥仨中了舉人後,也是要上京。你們四處看看,看看有沒有近京的房屋,買下來。以後孩子們上京,也有個落腳處。我知道你們家的錢,最近讓李諸用得七七八八了。我手頭有銀子,反正現在也用不上,你們帶上。什麼時候賺到了,什麼時候還我。」
鄧氏聽後正要搖頭,李翠花一巴掌拍向鄧氏的手,繼續道:「你別搖頭,我這是幫你們,也是幫我自己。你想,以後孩子們有出息,要上京,在那個客棧住,得多費多少銀子。如果剛好是趕考的時間,這銀子花得像流水似的。咱們以後估計也就考試才能去,得費不少老銀了。趁着你們這次上京,不時不節的,東西都不特別貴,買下一處,咱們李家的孩子,以後上京,都有落腳的地方。你不要說以後再計,咱們孩子多,都是想他們有出息的,這帳可厚着。還有,我手裏現在有銀子,反正也用不上,你們上京去,幫我買間房子,錢不夠,一進一出的房子也行。我這是為張貴上京做打算的。」
鄧氏現在也是掌家的,聽到這話不敢出聲了。這帳可不就是這樣計!
自己家三個娃上京,大哥家的、權哥家的、慕哥家的、大姐家的、二姐家的,娃年歲相差不大,個個都不能短了,到時一起上京,花費不可謂不大。孩子上京趕考,住的地方肯定不能太差,住的花費肯定不少。而且在京上有處落腳的,以後權哥慕哥出外,也可以省下一筆銀子。
李翠花看鄧氏不出聲,知其有意向,心下就點頭了,知道其是個知分寸的,忙道:「大姐的錢你別客氣,你也知道,這錢我現在動不得。你們放心,我肯定會留下伴身的,其餘的你們帶上。路上有個銀錢防身也是好的。」
鄧氏看着李翠花,重重點了點頭。
李翠花笑着輕拍了拍鄧氏手,道:「你別不好意思,拿着,一輩子親人,你們家出息了,咱們也能靠着不是。」
鄧氏笑着擺手道:「大姐,你這話是拿來羞我的吧?」
李翠花笑着道:「大姐我這是認真的,你們家,不說李海哥仨,就濱濱這娃,看着就讓人歡喜。我不是看能不能中舉,我就是看懂事知理。像李稻那樣的,經借書的事後,就算現在給他中了舉人,我也不帶正眼看他的。我現在,都當少個弟弟。」
鄧氏嘆了口氣,道:「大姐,一家人,打斷骨頭還連着筋,自個兒防着就是了。又怎會說不認了呢。」
李翠花笑着搖了搖頭,笑着道:「你莫勸我。我跟你說,咱們老李家的人有一股認死理的勁。早年我認有學識的人,現在我認懂事明理的。」
鄧氏想起李諸認死理的樣子,閉口不談了。心裏嘆了口氣。
確實,李家的人認準一件事,不到頭破血流,都是擰着一股子勁,不管三七二十一直衝直闖的。比如說李諸娶鄧氏的事,李波至今臉討厭二伯李稻的事,還有孩子們一直堅持喝羊奶的事。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好的現象,現在家小、接觸的人少,沒有出什麼大事,但是,人無完人,無法算無臆測,這樣遲早會出事的。這些都是以後的事了。
李翠花看鄧氏不再說不收了,點點頭,道:「你同意就好,你們啥時候上京?我好看時間送過來。」
鄧氏知道李翠花這是要避開家裏的人,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確實,難得上一次京,能夠買下一處住的地方,就算是一間像以前在李老爺子家住的柴房,也是好的。
鄧氏看着李翠花,笑着道:「大姐,這個情咱們家就承了,銀子可能要明年咱們家才可以還你。這個人情,咱們家欠着,讓李海哥仨記得大姑的好。」
李翠花笑着道:「這個情你們倆夫婦欠我的就行了,欠着的不承到李海他們了。大家一家人,雖然說不出兩個李字,但是張貴與李海哥仨不同姓,他們以後打交道,是他們的事。咱們這些老人,就不滲和了。」
鄧氏認真的看着李翠花,見其一副笑咪咪的樣子,認真的點點頭。
李翠花看鄧氏還要告知其他人,將要緊的事說完,即分開了。在大院子裏生活過的人,其他本事不敢說,看眼色可得文憑的話,怎樣也能拿個高中生水平不是?
李諸將上京的事告知了親人後,特意與孩子們的師傅說了一遍,即梅堇夫婦及榮師傅,仨人都沒有什麼反映,畢竟這是李諸家的家事,大家都不好過多的參與。
而且,就認親這事,是個官,是個遠親,但是大家都覺得有好有壞。
李諸家親戚少,李翠巧還未回來,可以通知的都已經通知到了。李諸與鄧氏便着手收拾東西以及確定要上京的人。
孩子們肯定是一定要帶上的,畢竟,這次上京,嚴格來講,也是為孩子們打算,讓其長見識的。
沒有任何疑問,秦倪肯定是要帶上的。濱濱身子弱,帶個會醫的,才能確保萬無一失不是?家裏秋收,處處使人的時候,李諸及鄧氏沒有決定帶過多的人上京。要使喚的小廝,在李諸的想法里是不需要的,有舅佬爺在,總不會斷了他們的。
傍晚時分,李翠巧回來,家裏的人與其說了一遍原因及上京的人選後,李翠巧帶了自己體己,至李諸家,對諸道:「諸,你上京是最好不過的了。你厚道、實在、又是秀才。咱們這脈讓你去是最好的。」
李諸聽後笑着道:「爹讓我托人與二哥吱會一聲,估計他也會一起去。」
李翠巧聽到這裏,哼了聲。笑望着鄧氏,道「敏,你們這次上京,你幫着看看京上的人用啥,看到新鮮的,咱們這裏沒有的,你給買些回來。像花樣子、頭飾之類的東西。你放心,二姐不會讓你白花錢,我這陣子有些體己,你帶上。你拿着。」
鄧氏聽了李翠巧的要求,笑着點點頭,賣京上的飾物,這確實是一個來錢的法子。
李翠巧笑着謝過鄧氏,與李諸說了會兒話,主要是交待就算與二哥李稻一起上路,也不要湊過去,更是強調,如果李稻有帶女眷,更是要遠離。最後道了聲一路平安,說了這幾天要上鎮上賣東西,她不送行了。就回家了。
李翠巧自從走街竄巷做生意後,人到是乾淨利落了。
李諸說派人通知李稻,肯定是說到做到。因着大家都知道他的實在,李老爺子才將這事托他辦的。
官磊坤來認親前,肯定是調查過的。大家與他說還有位李稻,他與官簡星都沒有過多的驚訝。倆人在李老爺子處住了下來。
倆人看過李諸家的樹屋後,是打着在李諸家住的主意的。但看着跳高跳低的「雕武閣」的人後,就打消了這個念想。
住在這裏的人不知道「雕武閣」的厲害,官磊坤及官簡星又怎能不知道這個閣的厲害。與其在那裏住得不自在,還不如在李老爺子家住,不止自在,還能得人尊敬。
俗說話,出門輕車從簡。每人收拾了兩套換洗的衣物和兩對鞋,秦倪收拾了些常用草藥,鄧氏給濱濱帶多了條小巾子。李諸家只用個幾個時辰,就將要出行的東西都收拾出來了。
李翠花第二日將銀錢拿過來,共兩千兩,當着李諸的面掏給鄧氏,笑着道:「本來銀錢應該給當家人諸的,但是,我弟的性子,還是算了。敏,我這些銀子是要換房子的,不是換什麼花草鳥獸的,你記得了。」
鄧氏笑着點頭,看了看數目,估計這是李翠花現在的所有體己了,重視的承諾給大姐買間小房子。
李諸摸了摸鼻子,當沒有聽見。
李翠花一看李諸的樣子,急忙站在李諸的面前,重複道:「我這些銀子是要換房子的,不是換什麼花草鳥獸的,你記得了?」
李諸笑着點頭,對李翠花道:「姐,我醒得的。」
李翠花看着李諸的樣子,不放心,再三面提,最後,在包錢的布里,塞了張紙條,寫下「買房」,才離開。
鄧氏看着李翠花的樣子,笑着腰都直打擺。
兩日後,李稻帶着李祺悅駕着馬車,回來了。
李稻回來直接至李老爺子處,自從與李嬤嬤斷了關係後,李家的人,心裏似乎都認定,有李老爺子的地方,才是李家一家聚集地。李稻這點與李諸是相似的。
李稻入門即看到官磊坤、官簡星及李老爺子坐在以前李諸家門口的桃樹下。
李稻忙上前向李老爺子見禮。
李老爺子看着李稻風神俊朗地回來,笑着道:「回來好。快,快來拜見你們的舅佬爺及舅舅。」
去通知李稻的人,已經粗略將新的親人的事都告知李稻了。李稻拉着李祺悅做了個見長輩的禮,立在李老爺子的旁邊,沒有再出聲。
官磊坤皺了皺眉,也沒有招呼其坐下。
官簡星一看李稻的樣子就不太喜,無他,只這幅樣子就像平時秀才看商人的樣子。一幅清高的樣子。
李老爺子與官磊坤說了會兒話,笑着對李稻問道:「稻兒,你舅佬爺希望咱們家上京,認個親,你是怎麼看的?」
雖然李稻一次一次打磨李家的親情,但是李稻是李老爺子疼愛了大半輩子的兒子,又怎是說不愛就不愛的?
李稻正經地點頭道:「是這樣,咱們去看看姨佬佬,認個親,過年過節多個走動的。爹,我打算帶上祺悅一起上京,看看,讓孩子見識見識。」
李老爺子聽後,點頭道:「不錯,是這樣。你諸弟也是存了這個意思,你們倆兄弟一起上路,路上也有個照應。」
李稻點點頭,沒有太多的熱絡。
李家這邊覺得李稻做事不地道,一遍遍的打薄親情,其實人家李稻又何嘗不覺得李家這邊的親情薄淺。這和李稻一直在外生活、求學有關。李稻這幾年,與李家村一直甚少走動,家裏的親人,都是點頭之交了。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常走往,才有親。
李老爺子看李稻站着,忙招呼他入內,洗漱休息。李稻依言回自己屋子裏休息。
又休整了一天,眾人都準備齊全,在天未亮時出發了。
沒有人留意李稻帶了李祺悅上京,但是沒有帶李祺析,這心偏得,真是!
濱濱對於上京是十二萬分興奮的,她來了這裏那麼久,第一次的遠門。
李海哥仨也是極為之興奮的,這也是哥幾個的第一次遠門。
一路平靜,上了鎮上,官磊坤父子的馬車在前頭帶路,領着眾人向鯫夫之道行支。眾人一臉疑惑地跟着舅佬爺倆人來到海邊。
官磊坤笑着道:「咱們走水路,坐這個,只需經二十多天就可以到京了。」
濱濱聽後,一臉的驚奇,想了想也就釋然了,如果不是這裏離京城近,當初鄧熾倆父子就不會逃難逃到自己家裏了。
官磊坤的船,濱濱看不出製作的材質,但是一眼可以看出其堅實。船身是黑色的,與現代的大船沒法比,不像傳說中的畫帆,華而不實,是流線型的船身,其實,就是類似於黑色的香蕉。
船上有三個船艙,以及一間小艙房。三間船艙內都是簡單擺放了兩樣東西。一張床,一個小箱櫃,四四方方,掀開可在內擺放東西,平時可用於吃飯或讀寫。小艙房往日是用於放防水的物品,是個艙庫。這次官磊坤父子一心過來認親,沒有買東西,故艙內是空的。
考慮到這次回京的人比較多,官簡星讓人在內搭了張簡單的板床,成為秦倪的房子。
三間船艙,官磊坤父子一個,李諸一家一個,李權及李稻父子一個。李權與李稻父子不熟悉,李稻看不起李權,為了在未來的二十天心情愉快,李權主動提出與秦倪同房,讓李稻倆父子親香。
官簡星看李權的態度堅決,令人加大了板床。
雖然只是細微的小事,但卻直接反映了這新認的李家家裏人的關係,官磊坤父子對此有了初步的了解。李稻顯然不待受李家家裏人的待見。不過好在李家人是團結的,在外人面前都未表露出來。
濱濱及李海哥仨上了船,踩踏在甲板上,跳起來可以聽見「棟、棟」聲響。孩子們都是頭一次坐船,興奮的四處亂路。(濱濱也是頭一次坐這樣的船。)
船身內有一個大倉庫,同時是船員們工作(划船)、做飯、睡覺的地方。
二十多天的水陸,不長不短,船上準備的都是一些簡單的飯菜。
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船工有十個。(未完待續。)
...